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翻譯,積累文言詞彙。

3、把握主旨,背誦精彩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翻譯課文,積累詞彙。

難點:當堂背誦。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回憶作者。

1、導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狼》,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蒲松齡筆下的狼。

2、簡單回憶作者情況: 清朝 《聊齋志異》

(二)明確目標,指導學法。

1、引導學生回憶文言文應該學習哪些內容?從而確立本堂課學習目標。

2、引導學生從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中得出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認讀→譯讀→品讀

(三)認讀

1、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節奏。

2、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四)譯讀

1、譯法回顧

2、自由結組,結合註釋,譯讀課文。

3、檢測譯讀效果。

4、看來,通過譯讀這個環節,大家積累了一些詞彙,做到了準確翻譯課文,完成了第二個學習目標。那麼,誰能用一句話?(2……)

(五)品讀

1、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情節。

2、分析狼和屠戶特點。

3、理解寓意。

(六)精彩背讀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處,你認爲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在哪兒?能不能試着背下來?

(七)拓展延伸

1、談一點學習收穫。

2、送一句人生箴言。

(八)推薦閱讀:1.黃山《感恩狼》

2.姜戎《狼圖騰》

3.畢淑敏《母狼的智慧》

《狼》反思

《狼》作爲一節公開課已經上完了,我覺得這節課有一些讓我欣慰的地方:

一、學法指導比較到位。

這節課,在我的教學思想中比較注重學法指導。

首先,確立了學習目標之後,並沒有急於開展新課的學習,而是和學生一起來探討學法,明確文言文三步讀書法:認讀→譯讀→品讀。這樣,學生明確了學法,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在譯讀環節中,引導學生回顧翻譯方法,並給出例句。這樣,既起到了溫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讓學生在翻譯時有據可循。

二、教師示範效果較好。

這節課,我沒有用朗讀音頻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誦全文。教師的當場示範給學生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多媒體,事實證明,學生在後來的展示朗誦中,表現很出色。我覺得這和教師的親自示範有很大關係。

但是,課後靜思,我覺得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地方更多:

一、 譯讀環節生硬不確切。

在譯讀環節,進行得比較生硬,有一些東西還是強加給了學生,不是自然生成的。並且,學生譯完之後,沒有給學生明確答案。這樣,有些東西就比較虛,目標中能準確翻譯課文,實際上就沒有落實到位。

二、 挖掘文本不夠深刻。

這節課在深度上還有很大欠缺,沒有把蒲松齡寫《狼》的社會意義挖掘出來。文言文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正是因爲他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人一定的指導作用。這節課應該從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僅僅指狼嗎?它可以理解爲惡人、惡勢力,如果和學生生活聯繫再緊密一些,還可以理解爲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如果能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那麼,就將文本和現實聯繫了起來,使學生真正能從文本中獲得一些思想指導。

三、 課堂調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這節課中,教師的`調控不夠到位。譯讀環節中,有時候就被學生拽住了,學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後沒有定論,課堂有些失控,致使時間分配不均衡,最後一個拓展環節沒有進行,這是一個遺憾。

四、課件準備不夠精細。

在這樣一個大賽上,課件卻頻頻出錯,是不可原諒的。課件製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備課的不嚴謹,以後我更要端正自己的備課態度。

課已經上完了,但是這節課留給我深思的地方還很多,我將把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斷總結,應用於自己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也會總結失敗的教訓,爭取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少走彎路。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2

嘗試從理念上轉變,評價一堂語文課,不是看老師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學動起來了沒有,動得怎麼樣,動得好不好。教學中國的尋找和確定要從同學動身,要考慮到同學的實際需求。

同學課前提了17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啓發了我,也協助我更加理解了課文。同學提問當然有不到位的情況,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錯誤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讓我知道同學的.興奮點在哪裏,他們認爲的難點又在哪裏。

一堂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能解決同學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準備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課文後,上課隨同學情況而定。而原先的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環節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帶領同學一起在課堂上研究。教師的研究要先於同學的研究,深於同學的研究。

課堂上要放開,讓同學放開講,同學很多時候能成爲你的老師。讓同學大膽講,就有可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質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爲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於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髮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後的議論相應,有助於作者藉助它們說明自己的觀點。

說理性文章的語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準確、恰當,不拖泥帶水。這篇課文也是如此。不過這篇課文的語言在擁有以上特點的同時,還鮮活、生動、有趣,讀來感到親切動人,如在眼前。

從單元編排內容來看,該單元安排的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親情和人際關係的文章。前面三篇課文都是記敘了濃濃的親情美,本課《談禮貌》則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美的說理性文章。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步接觸到簡單明瞭的說理性文章,爲後面的議論文學習提供了發展。

在議論文教學中需要避免“兩個位”:

1、錯位:把教學重點放在明理、激情、導行上。說理性的課文,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稍有不慎,就會“錯位”,常常會把這類課文烙上嚴重的思想品德課的痕跡。議論文只是一種文體,它仍然屬於閱讀教學的範疇,教學目標應當仍然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上。在教學中,應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讓學生盲目表態、憑空許諾:你打算怎麼做?(把握“度”)

2、越位:過於強調文體的教學。作爲教師,掌握必要的議論文體的相關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在課堂上不必說出論點、論據、論證,“提出觀點、舉出事例、總結觀點”這樣的術語點到爲止,因爲初中以後還要繼續學習。

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50名學生,其中有女同學15人。全部來自於農村。些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課堂的氛圍也不夠活躍,沒有良好的表現能力。雖然學生能夠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但是作業的質量有待加強,還有較爲嚴重的抄襲現象。其中的大部分男同學學習方法不夠靈活,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較差。還有5個同學學習基礎不夠紮實,還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理解文中的古訓、谷、俗語,積累關於禮貌的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4

課題:《童趣》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翻譯課文的第三四段,並學會一些常見的翻譯方法。

這節課在第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進行課文內容疏通,於是我把第三、四段的翻譯工作分給了四個小組,另外兩個小組一個負責對文出現次數較多的“之”、“以”、“爲”等詞語進行總結歸納,另一個負責對全文中出現的其他的相同的文言詞語進行總結歸納。

對於翻譯,我的要求是原文與譯文一一呈現,並指出翻譯過程中所用的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變)和其中的重要詞語。可從課堂執行的效果來看,效果不是很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

一、學生翻譯的時候還是整段進行翻譯,沒有一句原文對照一句翻譯來進行,使得原、譯文的對比不夠明顯。看來是我的指示還是不夠明確,誤導了學生。

二、學生翻譯時不能有效地指出文中的一些重點字詞的翻譯方法,且對重點部分也缺少相應的標註。

三、學生無法一字一句的對文中的每個字詞進行翻譯,有些個詞語和句子只能照抄教學參考書。

四、總結歸納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實詞、虛詞的出錯頻率也較高。

五、我沒有更多時間去糾錯和補充。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我覺得是因爲我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貪多貪全、學法指導不夠精細等原因造成的,爲了更好的改進以後的文言文教學,有幾個方面可以改進:

一、合理佈置學習內容,不易過多。

二、初學文言文,翻譯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三、讓學生養成逐字逐句翻譯的好習慣,保證翻譯過程中不留任何盲點。

四、學生展示時,對於翻譯的內容要儘量對照原文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重點字詞句式也要朗讀。

由上可以得知,這是一節不及格的公開課,它是由於自己缺少精細化的教學設計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把握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不夠(一句課翻譯一段即可),以至於使整節課千瘡百孔,漏洞百出,好在課後幾位語文老師的及時提醒,使自己能有一個補充改過的機會,自己一定好好向其他老師學習,深入到每一個字來備好每一節課,使學生翻譯的準確率要達到100%。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5

完成了第一次公開課。課後,幾位老師耐心的對我,對這節課做出了點評。其中,他們都提到了我對課堂細節的關注不夠,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致使整個課堂的氣氛不夠活躍。

對此,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好動,易走神的學習階段。他們給予課堂的關注只有十分鐘。而教師如何把握這寶貴的十分鐘,接着再把孩子們的注意力拉回這剩餘的三十分鐘裏,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關注細節。

關注細節,首先作爲一個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應該放下老師‘架子’,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老師講的投入時,發現學生或者說話,或者手放在抽屜裏翻東西,或者東張西望,這個時候老師應該通過小小的暗示,比如走到學生旁邊咳嗽,或者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這時孩子自然‘心領神會’,把注意力重新放回課堂裏。所以,作爲一個教師要 “ 多用情,少用氣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這樣既能避免了與學生的正面衝突,又不會破壞課堂氣氛。

關注細節,再者就是要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譬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漏的時候,老師不要着急評價這個學生的答案,或者重新抽另一個學生回答,這樣會打擊這個學生上課發言的積極性。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想到這裏也許就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難點,應該對這個知識點再次進行講解,鞏固,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以獲取正確的答案。

關注細節,就應該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只是單一的讓他們自己讀,跟老師讀或者一起讀,這樣幾次過後,他們便會對課堂產生乏味,孩子們的聲音也不再洪亮,節奏也不夠整齊。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採取其他朗讀的方式,比如男女生對比讀,老師來評一評誰讀得好,讓孩子們產生成就感。比如搶讀,看誰讀得快又好。比如加上動作讀、開火車讀,既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

關注細節,就應該把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習‘d’和‘eng’相拼時,孩子們很容易就想到‘電燈’這個詞。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咱們教室裏的電燈在哪裏。孩子們肯定馬上就會七嘴八舌說起來,可能還會用手指着“在那裏!在那裏!”課堂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某個知識,從生活中去獲取某個知識,也許比老師重複講三,四次這個知識來的更輕鬆,更容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狀況,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從課堂細節去關注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那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與朝氣。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蒐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瞭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爲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爲人們做這麼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鬥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鬥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爲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

二、速讀課文,瞭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纔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爲: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彙報自主合作。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7

“詩聖”杜甫,他的詩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鬱頓挫、壯志豪情。在《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杜甫的三首詩----《杜甫詩三首·望嶽·春望·石壕吏》,學習這三首詩,學生對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份瞭解,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生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覆覆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課完成。對《望嶽》《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爲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望嶽》境界壯闊、氣勢磅礴、抱負遠大;而《春望》則景象悽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鬱。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後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從而獲得詩歌鑑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佈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踊躍發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早年內心的遠大抱負和後來的憂國傷時之情,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節之中,這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麼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嶽》這首詩歌時,如何啓發學生從詩歌的字裏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爲學生優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獲益匪淺。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對優化課堂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專家同仁們的悉心指點。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當大膽地進行教學創新,加強合作交流,使語文教學園地更加豐富多彩。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8

豐子愷先生漫畫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着我的學生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學生欽佩先生的藝術。此文幽默風趣,使人百讀不厭。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意蘊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預習,以便能更好地在課上理解和學習。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課:

上課開始的課堂導入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先出示了一個老字“鵝”,考查學生讀課文的細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課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展開描寫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不僅連接了第一段的內容,還爲我們引出了:鵝的高傲是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也能很快地體會、理解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三自然段的過程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時,他們能夠體會出白鵝的叫聲,不僅聲音大,很兇,而且還很嚴肅,說明他們能夠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的意思了,從白鵝叫聲的特點中也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在我們進一步地學習交流中,學生們還能夠自己分析出:從“養鵝等於養狗”看出鵝很忠誠;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句子看出鵝對陌生人敢於厲聲呵斥,非常地勇敢和盡職,本段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作者表面寫鵝很高傲,叫聲很大很兇,實際上是在讚揚它的勇敢和盡職,要告訴學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課文,要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愛白鵝,讚揚它的思想感情。

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也感到因學生較多,沒有使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課文讀的少一些。在指導讀中還有所不夠。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瞭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寫有“讀書時做記號的方法”的4張卡片;

3. 畫有”動物名稱、主要特點、動作”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九寨溝的地理位置,九寨溝名字的由來。那麼九寨溝到底是個怎樣美麗的仙境呢,今天就請同學們當一回小小攝影師,老師帶領你們到九寨溝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領略一下九寨溝那神奇瑰麗、蔚爲壯觀的迷人風光!

2、(板書課題:9、九寨溝(ɡōu))齊讀課題。

二、品詞析句,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讀中感悟):

(1)導入:同學們帶好你的照相機,讓我們一起進入這童話世界看一看。(多媒體配樂播放九寨溝的美景及課文內容。)

這一段主要寫了九寨溝的什麼呢?

(2)學習第3自然段:

①回憶學過的閱讀時做記號的方法。

②用做記號的方法自由閱讀第3自然段。

(3)學生交流,跟隨着學生的“鏡頭”,教師相機指導:

①“雪峯”:(板書)

A、(出示雪峯圖片及相關語句:一座座雪峯插入雲霄,峯頂銀光閃閃。)你爲什麼喜歡雪峯,作者用的哪些詞吸引了你?在這句話中你是怎樣做記號的'?

B、指導讀。

②“湖泊”:(板書)

A.(出示湖泊圖片)說說你爲什麼想把湖泊拍下來?(多媒體出示湖泊的相關句子。)

B.同位互讀,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出湖泊的美的?你在這段中又是怎樣做記號的?

C.學生交流,體會湖泊的美:

③“森林”、“瀑布”方法同上

小結:九寨溝真是水的世界,到處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們說“平湖飛瀑石上流”啊。

(4)小結

(5)有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2、學習第4自然段(合作學習爲主):

(1)(出示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的圖片)同學們繼續向森林深處行進,你發現了什麼?

(2)理解:4個“也許”,練習排比句。

(3)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完成小組長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對這四種動物有哪些瞭解,想想你最想和哪個動物合影?

動物名稱:

主要特點: 動作:

(4)彙報填寫好的表格:用幻燈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誰合影,爲什麼?

(6)那裏除了有文中介紹的那些動物外,也許還會有什麼樣的動物在做什麼呢?

(7)小結:由此可見,九寨溝不但是一個風光奇麗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動物王國。在這兒,動物們都可以無憂無慮地散步呢,真是“異獸珍禽林中走”啊!讓我們再次輕輕地走進密林,去欣賞動物們那可愛的身影吧。

(7)師生共讀第4自然段

三、小結,佈置課堂作業

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同學們有機會一定要親眼去看看。課文我們今天就先學到這兒。接下去,請大家完成《一課一練》第三題。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0

《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紹了被譽爲“世紀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樓。

我們知道,抓特點的一種方法是“將同類事物相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讀這篇課文,我們發現:作者對“同類的民居”進行了比較,發現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點:同樣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遙遠的山區;而傣家竹樓建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內臨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營壘式住宅,建造成圓形、依照八卦佈局排列、有防火牆的三層以上的土樓;傣家竹樓則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兩層。同樣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選用資料、建築風格上幾乎完全不同。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點。

那麼,爲什麼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文中也作了介紹:

客家民居造營壘式的土樓,是爲了解決“盜匪的騷擾和受當地人排擠的問題”,因此他們夯築的土牆厚一米、高15米,堅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來,圓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徵。所以,客家土樓建築成圓形,也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可以看出客家人通過建造房屋來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統一建造,然後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統一,體現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徵。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兩層,竹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放柴禾,是因爲防酷熱和潮溼。傣家人建造竹樓也有他們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樓,全村幫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現不同特點的原因有文化的、習俗的,社會的、還有地理的。這些背景原因導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點。

課文啓示我們:到了高年級,我們觀察事物不能僅僅停留在能夠“找出同類事物屬性之間的不同點”,還要去調查瞭解、考慮他們存在不同點的原因:看看是什麼原因是同類事物實現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把這個原因找到了,我們對事物特點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1

《我愛家鄉的柿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在文中讚美了家鄉的大柿子,記敘了跟小夥伴一起摘柿子的快樂情景,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閱讀了教材及參考,並多次進行了復備。在執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繼續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2)能夠說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現以此課爲例,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 整節課,我都能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他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直接進入本課要解決的教學重點,即課後第一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了許多重點的語句。我抓住學生的發言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體會課文內容的目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礎上談出理解。

2. 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很多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柿子樣子的語句體會比較深,爲了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我多次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在這不斷地“練習”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了,對於本文思想感情的領會也越來越準確了!

3. 能夠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本篇課文在描寫摘柿子的過程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來表現爬樹高手敏捷而又嫺熟的動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在書上把所有動詞都圈了出來,然後引導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提示學生在自己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

(二) 需要改進的地方:

1. 對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夠。本篇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分配的時間幾乎是均等的,這就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課文時,我總是讓學生按照“讀課文——找重點語句——談體會——練習朗讀”的順序和模式來學習,教學策略很是單一。如果能夠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收穫會更大,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將更加活躍。

2. 缺少學法的滲透與訓練。這節課的學習,主要側重在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每個教學環節都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大柿子的喜愛”,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訓練。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抓住“黃燦燦”這個詞引導學生複習ABB式詞語、抓住“猶如童話王國中的金色皇冠”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學生的收穫會更多。

3. 問題過多、過碎,缺少整合。本節課,在理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時,爲了使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進行深入體會,我接二連三地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說明自己的備課還缺少一份精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還缺少培養和指導。應該教會他們怎樣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彙報以及正確的彙報順序,教師僅僅給予適當的點撥就可以了。只有這樣,加以時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纔會逐步提高。

4. 對年段教學目標缺少了解。在引導學生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我把“抓重點句”的方法作爲了新知識教給了學生。殊不知,這一知識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是由於對各個年段的教學目標不甚瞭解,致使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缺少了實效。爲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再次出現,我會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段提出的要求,並多與組內的張彤、楊愛靜兩位老師進行交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實效。

面對自己在教學方面上存在的問題,我會用心向組裏老師學習、請教,並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進,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積累經驗、鍛鍊能力,使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提高!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2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聽課的有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學校語文教研室人員以及各村小語文教師。本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奶奶的白髮》。孩子們見來了這麼多聽課的老師,都表現得比平時積極聽話許多,上課的時候也很遵守紀律。

公開課結束之後,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認爲自己經驗不足,準備的也不夠充分,課堂教學有不少問題,晚上放學後評課各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總結了一下,一共可以分爲以下幾點:

首先,雖然以班級留守兒童和奶奶的合照來做引子,很貼近生活,但是,導入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不能一目瞭然的'引入課題。

第二,在朗讀的時候,我應該加入再讀課文部分,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多次朗讀。

第三,在一類生字、二類生字教學方面,應該以一類生字爲主,而不是先拼讀二類生字,二類生字若在組詞以及讀課文的時候帶上可能會更好。

第四,在生字書寫方面,應該圖文並茂,而不是傳統式的一筆兩筆筆順教學,這樣孩子們感興趣的同時更加樂於接受,願意去學。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3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我這時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時引導學生想一想,寫一寫:小珍珠鳥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學生的筆頭沙沙作響,不一會兒,筆頭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深處。學生寫道:小珍珠鳥只在籠子四周活動,心想:媽媽告訴過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險,我還是乖一點,別跑遠了。它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心想:我要是把這些書都讀完了,我也是個“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麼?茶?第一次聽說,不知道好喝不好喝?這樣想着它就俯下頭來喝茶,邊喝邊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會怪我吧?它又偏過臉來瞧瞧主人的反應,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沒生氣。後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寫字的筆尖,它想:這是什麼?嘴巴尖尖的,還能吐出一個個黑字。主人撫一撫它的絨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歡我,我們交朋友吧!……學生入情入境,將原文中敘述性的文字進行擴展,在寫的訓練中,更深刻地體會了小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促進了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走了進去,又走了出來,在文章中走了個來回,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準確.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爲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後,我以課件播放畫面的形式結束課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

這次新秀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讀課文,看課文,圈畫相關內容,概括主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上的主人。可細想起來,課堂上還存在着一些遺憾:在檢查預習後緊接着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前半堂課大段的時間處於“靜”的狀態,因此,學生的情緒難以很快調動起來;此外,在引導學生交流彙報時,形式有點單一。雖然最終留有遺憾,但將促使我不斷反思和成長,使教學實踐逐漸走向新的里程。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4

[說教材]

這部分是三個複韻母ɑi、ei、ui及其四聲,每個複韻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ɑi的音。第二幅圖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樹,砍樹時發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樹與小男孩構成的形狀提示ei的形。第三幅圖是小女孩圍着圍巾,“圍”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圍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絨球構成的形狀,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母和ɑi、ei、ui的拼音練習。

【教學目標】

1、學會複韻母 ai ei ui 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 ai ei ui 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教學重難點】

複韻母 ai ei ui 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教學方法】

以遊戲爲主線“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歌曲導入(伴隨着《郊遊》的音樂聲,學生自由做動作)

咦,這兒有好多氣球耶!喜歡嗎?每個氣球都有一個小祕密,是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去!

師:這六個字母寶寶呀,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單韻母)

2、揭示課題:

你看這6個單韻母寶寶呀,特淘氣,聽到咱們在唱歌跳舞,它們呢,也高興地舞動起來,特別是那頑皮的小I, 一會跑到a身邊,一會跳到i和u的身旁,竟然變成了要好的`朋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ai ei ui。

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去拼音樂園遊玩,好嗎?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學習ai。

1.做遊戲:比高矮。(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上來,挨着老師站)引導觀察,回答問題:老師和學生誰高誰矮?老師和學生是怎麼站的?

2.由“矮”和“挨”引出第一個新朋友ai,點擊出示ai。

3.誰能告訴老師ai是由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呢?教發音方法。(先發a的音。收尾是i音,前音重,後音輕,中間氣不斷)老師播放口型示範發音,學生模仿體會發音。

4.播放錄音,仔細聽音、辨音,跟讀。5.指名讀。糾正。齊讀。

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合作讀,誰願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現在是坐在右邊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請你讀 ai,讀三遍。(生讀,師翹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現在我讀,你聽。(師故意讀錯,請同桌糾正。糾正後再讀,請同桌表揚)

象我們這樣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小朋友會不會?請一組合作讀。(表揚他們合作得很好)

現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讀讀 ai。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ei

1. ai寶寶在玩耍時,碰到了他的好朋友,看看他們幹什麼去了?(砍柴)你聽到剛纔發出什麼聲音嗎?

(播放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爲這一環節的導入做了鋪墊。)

2.師指導發音,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糾正。

4同桌合作讀。

5齊讀。

(三)學習ui

1小朋友,你們會打電話嗎?聽,電話鈴響了,小朋友,快接電話啊!

師:喂,你好!

生……

師:你們今天學了哪幾個複韻母?

生……,還有一個Ui

(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學。“打電話”將學習生活化,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眼、耳、口、手、腦去完成活動中的各種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2.師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開火車讀。(讀對了,其餘同學跟讀)

4、學了一會,好累啊,讓我們伸個懶腰做個遊戲:師擺口型,生猜。

(這一環節意在考查學生對這三個複韻母發音方法的掌握與鞏固,同時也讓學生輕鬆一刻。)

5.大家學得真棒,ai 的四聲兄妹來到我們中間了,他們在哪了?大家快打開書,和他們打打招呼吧!

6.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打亂順序讀。

(四)拼讀與書寫

1.老師覺得大家的ai ei ui 都讀得很好,他們三個爲了讓大家讀得更好,請來了好多聲母寶寶,看看都有些誰呢?

這些聲母寶寶與ai ei ui 手拉手組成了音節,大家打開書來快速拼一拼。

2.課件出示音節,檢查學生的拼讀情況。

3.同桌合作讀,一拿聲母卡片,一拿複韻母卡片,合作讀。(碰碰車,碰起來)

出示帶音調的音節。

(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去實踐,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初步嘗試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ei ui遊玩了一節課,好累啊,你能送他們回家嗎?

四、總結:

師:快打電話告訴你們的媽媽,我們今天學習了複韻母ai ei ui,小朋友,你們又學了好多知識,祝賀你們。

五.佈置作業:

在課外書上找找帶有ai ei ui 的音節,讀一讀,比比看誰認識的多!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

執教完《小鷹學飛》第二課時後,我認真聽取了劉春梅主任和二年級各位老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整堂課的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爲: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小節;半扶半放指導三、四小節;演讀五、六小節。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鼓起勁”、“急促地喘着氣”等詞語,學會用“已經”說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反思一:應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一、二小節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劃出小鷹和老鷹的第一次對話,然後抓住“我已經會飛啦!”這個關鍵句讓學生體會小鷹飛上大樹後的心情,引導學生做一隻高興的小鷹,讀好這句話,從而讀好老鷹與小鷹的對話。教材三、四小節與一、二小節句式相同,因此我採用“半扶半放”,讓學生學着學習一、二小節的方法去學習。但是,在學完一、二小節後應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該如何邊讀書邊劃出對話?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反思二:句式對比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時,我採用男女賽讀、小組賽讀的方法,試着放手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設計有些粗糙,如果能對重點句子“我真的會飛啦!”加以指導,設置兩個對話即“我已經會飛啦!”和“我真的.會飛啦!”的句式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小鷹從“已經”會飛到“真的”會飛的心情變化過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此外,在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時,我設計比較兩個句式“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來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意義,感悟小鷹說話喘氣,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累。如果換成三個句式的比較: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鷹心情的變化,爲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反思三:朗讀指導應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教材中的重點對話如:“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這些句式,可採取開火車的形式撒網式指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這樣就不侷限於個別學生,便於教師掌握基本情況,紮紮實實將朗讀訓練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作爲一名教學新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刻苦鑽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課當成鍛鍊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中教、在教中反思,爭取早日成爲一名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