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灰雀教學設計模板

灰雀教學設計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灰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灰雀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理念:

循着統編版教材的編排理念,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原則,着力於兒童的言語學習出發,創設有情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從單元整體編排上去系統分析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在新舊教材對比中明晰老課的新使命,促成統編教材體系下的老課文教學新價值、課時核心新目標的有效落實。

教材分析:

《灰雀》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以“美好的品質”爲人文主題,落實“帶着問題默讀,理解課文意思”這一語文素養。文本中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猶如溫暖的陽光,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達上主要通過列寧和男孩的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基於這一文本特色引導學生藉助提示語讀好對話,採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落實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這一人文素養,文中描寫時間的詞語爲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感受故事發展順序,爲“學寫一件簡單的事”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於識字和分角色朗讀對話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生對於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文本中的小男孩和學生年齡相仿,對於灰雀是否男孩抓走充滿好奇,利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閱讀推理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寧、胸”等十個生字,理解“婉轉、自言自語、肯定”等詞,會寫“雀”等字。

2.分角色朗讀對話,藉助提示語讀好對話。

3.學習帶着問題邊默讀邊揣摩人物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誠實。

教學重點:

藉助提示語讀好對話;揣摩人物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和男孩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帶着問題邊默讀邊聯繫上下文來揣摩人物心理。

教學準備:

1.設計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小偵探獎章”若干。(教師)

2.預習課文,完成學習單的預習部分。(學生)

教學過程:

板塊一:揭示課題,檢查預習。

1.教學“雀”:出示雀:一種小小的短尾巴鳥,“隹”指短尾巴鳥。師範寫“雀”字,生書寫“雀”字。

2.揭題: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歡蹦亂跳就叫“歡呼雀躍”,教室裏靜得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這叫“鴉雀無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樣學習漢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書:灰)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

(1)出示第一題,生校對,強調“胸脯”的“脯”讀第二聲,生讀詞,拍拍胸脯,胸脯跟身體有關,兩個字都是月字旁。生齊讀第一題。

(2)出示第二題,生邊讀邊校對,齊讀句子。

(3)出示第三題:判斷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設計意圖:抓“雀字進行字理教學,讓學生理解“雀”的同時體會學習漢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趣味。檢查預習,爲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板塊二:借理由圈,查找證據。

過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說無憑,讓我們來當一回小偵探,從文中找找證據吧。出示: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證據。

2.小組合作,抓關鍵詞填寫理由圈。

3.偵查小隊上臺展示理由。

(設計意圖:創設小偵探破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藉助理由圈這種可視化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學生在默讀、篩選、概括、合作等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板塊三:藉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好對話。

過渡:大家的證據大都來自人物語言,讓我們走進對話。出示:

1.默讀3-10自然段,劃出對話。指名讀列寧和男孩的話,出示課件校對。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同桌讀第一組對話,評價、交流朗讀經驗。

4.添加提示語讀好對話:(板書:提示語)

(1)指名學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語讀好對話。

(2)引讀:師讀提示語,生齊讀對話。

(3)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讀好對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帶着問題默讀對話,劃出對話分角色朗讀,利用提示語這個抓手讀懂人物情感,朗讀指導尊重學生真實感受。)

板塊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寧心理

過渡:讀完對話,你覺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寧知道真相嗎?他又是怎麼想的?再讀對話,邊默讀邊揣摩列寧的心思。(板書:揣摩心理:)

(1)學生默讀對話。

(2)揣摩列寧心理:列寧每次說話時都是怎麼想的?四人一小組選擇一處揣摩列寧的內心想法。

(3)交流反饋:預設:列寧找灰雀看見男孩會怎麼想?聽到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寧心裏會怎麼想?男孩想告訴列寧什麼?列寧見到男孩欲言又止時是怎麼想的?男孩看看列寧在猶豫什麼?男孩說一定會飛回來時,列寧怎麼想?

(4)師生配合讀列寧心理和言語,發現想的和說的不一樣,探討不一樣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麼想的?請再默讀對話,借評價標準完成《作業本》五(1)。

(2)再次確認: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當了回小偵探,學會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證據,學會抓提示語和揣摩人物心理讀懂對話。小偵探們,帶着這份認真與執着。

(設計意圖:學生在情境中帶着問題默讀對話,聯繫上下文揣摩列寧的心理,理解列寧的心理變化過程,習得方法後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學生思維在推理、反思、創造中進一步得到鍛鍊。)

教學反思:

教學首先應該讓生命在場,讓兒童在場,教師應以兒童的潛在狀態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是認知活動,更是生命活動,沒有基於學情的教學目標,就是虛目標;沒有基於學情的教學,就是虛教學。基於學情,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基於學情,適時調整教學預案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學生對於識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生對於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捨去原先的生字籠統教學,改爲藉助課前學習單,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檢查預習時只抓易錯字進行教學。三年級孩子對於分角色朗讀對話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捨去原先逐句朗讀,逐句引導分析體會人物情感的教學設計,放手讓學生交流朗讀對話的方法後直接引導學生添加提示語,藉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出語氣,讀好對話,落實本課的朗讀目標。基於學情,適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預案,落實本課教學的一般性教學目標。

從三年級兒童閱讀的年段目標出發,初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對三年級起始段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怎麼降低難度?學習“概括”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支架,把概括文本主要內容從第一課時移到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接着思考這三個時間點分別寫了什麼內容,最後引導學生把三個時間段的內容連起來。如此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既尊重學情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