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課堂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傳授知識的場所,它更應該是一個促進學生智慧、情感的活動舞臺。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應該關注那些關係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各種技能和情操。而散文是一種文學性很強的文體。它運用或華美或樸素或含蓄的語言,抒發了富有詩意的而又意韻深遠的情感。學習散文,更容易讓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新課程標準》對這一類文體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有意啓示。”這就要求我們在散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己的情感體驗。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今天,我結合楊光老師執教的蘇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19課《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談談我們教研組本學期着重探究的抒情散文課型模式——“潛心品讀語言,感悟語言內涵”的閱讀教學五步曲課型模式。這一模式,不管是精品課型的設計,還是單元成組教學的設計,都是適用的。這五步曲分別是:問題導引,整體感知——範讀欣賞,引入情境——扣住文本,深入挖掘——自主探究,品讀賞析——適度拓展,書寫真情。下面結合《我和祖父的園子》這一精品課型的教學具體來談談這一模式的應用。

一、教材解讀

《我和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第三章,蕭紅通過對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裏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對親人的懷念。之所以寫這個園子,是因爲這個園子充滿歡樂、甜蜜、溫馨、自由,給蕭紅帶來無限美好的回憶。文章的語言很有特點,近乎口語,淺顯而不單調,有趣不乏童真,但要悟出這些簡單的文字背後包含的那些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細細品讀。

二、目標定位

1.尋求閱讀視眼的敞亮。構築立體的園子形象,從實在的園子走向精神的園子,從而使閱讀多元起來。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園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理解“園子”的精神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觸摸,感悟,還原語言的形象性,豐富語言的積累,體會學習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三、過程設計

【課型模式環節——問題導引,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19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齊讀課題。這個園子是誰的?(祖父的,我和祖父的)到底是誰的呢?我們進入課文去找答案吧。

說明:構建優效課堂的關鍵是設計具有引領性、開放性的問題,只有設計出這樣的問題才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文本的更深處。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夠真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並進而引導有序而深刻的課堂討論,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向縱深出發展。

【課型模式環節——範讀欣賞,引入情境】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2、13小節)

聽老師讀第二小節,大家聽音樂、看畫面,細細品味。(範讀第二小節)

2、你彷彿走進了一個什麼樣的園子?爲什麼?(美麗,充滿活力)指導朗讀。

3、這樣的園子處處可見,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請同學們小聲朗讀13小節,文中有句話告訴我們答案。

說明:語文離不開一個“讀”字,文質兼美的散文更離不開“讀”。讀散文重在品其文、悟其神、審其美,這都離不開有目的有層次的讀。

【課型模式環節——扣住文本,深入挖掘】

1、這個園子的特別之處是什麼?(句子)

2、它有什麼特點?(自由、快樂、有生機)指導朗讀,反覆感悟。

3、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這一小節(指讀閱讀提示)默讀課文,根據閱讀提示思考:從哪能感覺到園子裏是自由的是快樂的是充滿生機的?

師: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蕭紅眼裏,園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是因爲她的心是——自由的!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在景物上,藉助景物來表達內心的情懷,這種寫法就叫“借景抒情”。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要寫——“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

說明:子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從文藝理論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話,大致意思是:如果內容勝於形式,就顯得粗野。形式勝過內容,則顯得浮華。只有內容與形式配合得很好的樣子,才稱得上好文。事實上,我們在對散文進行審美時,不僅要關注它的“質”,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把握住散文的“神”,同時也要關注它的形式、表達方式等,也就是“文”,五年級的學生不僅要理解課文(讀進去),還要學着掌握形式(作文之道),能讀進去明其法,這樣,纔是活的語文。

【課型模式環節——自主探究,品讀賞析】

默讀課文,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劃出相關詞句,寫寫體會。

①(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就拔草。)②(種小白菜時瞎鬧、踢飛菜種。)③(鏟地時,爬在地上,用鋤頭的“頭”亂勾一陣,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穀穗留着。)看我這樣指鹿爲馬,祖父怎麼做?同學們發現了嗎?我們平時作文時老師總提醒我們要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這樣才生動。這段對話僅僅是語言描寫,是否顯得單調?(不是)這就是蕭紅的文字特色,平凡之中見真情。那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吧。師引讀,生跟讀(指讀,評價,全班分角色朗讀)④(搶水瓢澆菜)⑤(第11節)這裏再次體現出蕭紅的語言風格——平淡之中見真情。(齊讀)

小結:這可真是“我想怎麼樣,就——,想做什麼,就——我完全是——。”

說明:文中“自由”可謂文眼,扣住文眼,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由淺入深,使學生對“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與豐滿,幫助學生體會淺顯的文字背後的意韻,也使教學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課型模式環節——適度拓展,書寫真情】

1、小蕭紅爲什麼在園中能這樣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因爲祖父的愛)

2、當我把菜種踢飛時,祖父是慈愛的笑;當我把狗尾草當穀穗留着時,祖父是慈愛的笑;當我把水揚向天空,祖父還是那樣慈愛的笑,祖父的笑永遠留在我的心底。許多年以後,蕭紅這樣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課件)正因爲有祖父的疼愛和呵護,我才能在園子裏自由自在,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3、讓我們走進蕭紅的世界,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蕭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吧。(出示課件)

內容:

呼蘭河這小城裏

住着我的祖父。

我和祖父的——充溢着我們的園子。

園子裏的——————

願意——就——

園子裏的——————

願意——就——

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老主人——————

小主人——————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師: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可以自由發揮,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這些素材,寫一首小詩,總結課文中蕭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

4、同學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作出這麼優秀的詩歌,是因爲你們真正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蕭紅的生活真的是無憂無慮嗎?(出示蕭紅簡歷)

5、(課件,配音樂)在這部自傳體小說的尾聲,蕭紅寫到:“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師讀)

6、此時此刻,我們再讀課題。這是誰的園子?(我和祖父的)作者記敘的僅僅是一座園子嗎?(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僅僅是對人和物的懷念嗎?(對自由的渴望與嚮往)

是啊,自由、快樂,這一切是漂泊在外的蕭紅永遠都忘不了的,她用最質樸的文字去展現它,珍藏它,寫成了《呼蘭河傳》。這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一本好書,希望同學們課下閱讀。

說明:語文學習不能僅僅侷限在學習課文,要將學生的視角引向更廣闊的天地。節選文本的閱讀只有回到整個作品中才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更爲準確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讀出文本的厚度。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到底學得如何,發展得怎樣,還要進行適當的“寫”來了解。

四、實施心得

1.突破教學目標的封閉性。把課堂教學看成是師生的一段共同的人生經歷,是其生命意義的構成部分;課堂教學的目標應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包括認知水平、思維習慣、心理感受能力、意志品質、情感態度及交流、交往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要根據教材本身的知識、能力要求和價值取向來設定,也要根據對話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創新要求進行調整。

2.突破教學時空的封閉性。讓生活成爲學生學習的教材,讓社會成爲學生學習的課堂,鼓勵學生把教材與生活聯繫起來,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到社會實踐中去體驗,到集體活動中去,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探索。

以上是我借《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淺談我們教研組本學期嘗試創造的“抒情散文閱讀教學五步曲”的課型模式。可以說,散文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寫作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學生情感上的薰陶。從某種意義上說,研究正是一種思想逐漸完善並得到普遍認同的過程,故而隨着研討活動的深入,我們也獲得了一種可喜的蛻變與成長。這五個步驟的進行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到了思索帶來的快樂,更用語文培植了一個人的精神。

教無定法,這只是我們在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思想指導下的一點教學嘗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深知課堂上有不少的環節值得商榷,還需優化,懇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給大家一點思考,一點啓發,構建出屬於自己的更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