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後反思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後反思第1篇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從文章的題目入手的。《我和祖父的園子》究竟是《我/和祖父的園子》還是《我和祖父的/園子》,以質疑走進文本,通過品讀孩子發現這給了我快樂的童年的園子是祖父的,更是我的,孩子們對祖父和園子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後反思

其實無論是園子的特點,還是我在園子裏的趣事,這都是祖父用他寬厚、慈祥、包容的愛創造的!祖父在他的園子裏養育着小昆蟲,養育着糧食蔬菜,也養育着從小就生活在寂寞、缺少父母關愛的我。無論有用、沒用的,都生活的自由、快樂!

教學時,從園子的特點入手,引到三件趣事,最後點出祖父的愛。教學方法多樣:下種,讓學生品位動作;剷草,注重理解角色對話;澆水,讓學生激情表演。同學們興趣盎然,“趣”就一覽無遺了。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節選自小說卻沒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節,倒更像一篇散文。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的閱讀規律,以課文第十三自然段爲切入點,找出文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抓住文眼“自由”兩字來展開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欣賞園中景物的自由生長,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自由,尋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愛,是祖父的愛給了“我”一顆自由的心,看什麼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發自己渴望自由的心靈,最後引導學生讀一讀自由背後的故事,把學生視角引向經典原作-《呼蘭河傳》。由淺入深,使學生對“自由”的理解逐漸深刻與豐滿,做到形散神聚,重點突破。

2、品味細節,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園中勞動的情景作者採用敘述的話語,其中的一些細節值得推敲,往往一個簡單動作卻蘊含着豐富的內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撥動學生情感心絃,又能引發言語表達的生長點,從這個“笑”字中我們可以讀出祖父的愛、和藹、慈祥、寬容、童心、對孫女的教育,把這個“笑”字讀活了,祖父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我們就會自然進入課文敘述的'情境。

3、關注表達,學習運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年段閱讀教學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更是有它獨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不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還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怎麼寫的。對於特別的語句反覆品讀,並且運用文中句式練習說話,進行文本語言的內化遷移,既鞏固了對文本語言的學習,又通過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聯繫原著,適度拓展。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要將學生的視角引向更廣闊的天地。引導學生了解《呼蘭河傳》,瞭解蕭紅的人生經歷,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對祖父的懷念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加深情感體驗,增加文本厚度,同時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後反思第2篇

德國現代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家園是人類詩意的棲居地”。“祖父的園子”就是作家蕭紅精神的棲息地。《我和祖父的園子》 講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裏隨心所欲,想做什麼便做什麼的自由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在通過課文的學習,爲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瞭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後,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爲線索,“四讀”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昇華:一讀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裏的一切是自由、快樂的;二讀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裏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爲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裏行間中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快樂是因爲有祖父的疼愛,重點品讀對話,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瞭解作者生平,昇華對作者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教學這堂課,我感覺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準確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堂上師生的思維激情碰撞,學生靈動、智慧的語言,聲情並茂的朗讀充分展示了我們東臺實小孩子厚實的語文素養。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比較到位,開課的歡快,課尾的傷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這樣一篇課文僅僅解讀爲自由、快樂,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出作者對自由、快樂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資料的呈現顯得尤爲重要。經過再三推敲,最終選擇了課中的簡短介紹,卻字字給學生以引導和啓示,因此學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這堂課留給我很多的思考:一切設計應由學情出發,併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進作者的心,才能正確把握文本。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者如何取捨、選擇,從而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到最優。教學中,一節課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怎麼去指導孩子們樂學樂思,並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