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一、學習目的導入: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爲了提高同學們鑑賞古詩的能力,拓展大家的閱讀視野,積累高考古詩鑑賞題的經驗和基礎,我們趁熱打鐵,再來品讀一下《秋興》其餘七首。

二、精品《秋興八首》其二和其四

1、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賞析

第二首時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寫夔府秋夜北望京華。

首聯承上首末聯,由薄暮入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點明北望的地點“夔府”,“落日斜”點明時間。

夔州地處羣山之間,又值落日斜照,這深秋黃昏的景色對於一個命運坎坷、淪落天涯的人來說,更會引起落寞思鄉之情。是每當金烏西墜、玉兔東昇時,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句,是組詩八章的綱領和眼目,不但寫出長安的方向,寫出夔州與長安遙遠的距離,而且更能表達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對故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以北斗來比喻長安,實際上是借北極星在天空中的永恆位置來表達詩人對唐王朝的堅貞之意,詩人始終情繫國家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把懷念京華與身世之感緊密交織。槎指木筏。《水經注》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舊日知道在巫峽聽猿聲使人哀傷落淚,現在身在夔州,親自聽到猿聲而不禁淚下,故云“實下”,“實”,實實在在,真的。這句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不僅加重了淒涼的氣氛,也烘托了詩人的心情。“八月槎”化用典故,古書民間傳說,天河與海通,海邊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來去,於是準備許多幹糧,乘槎而去,以爲到時又可乘槎回來。此傳說後來附會到張騫身上,說張奉漢武帝命,尋黃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牽牛宿旁。”杜甫希望能有機會隨嚴武一同入朝,回到長安,實現其政治理想。但不幸嚴武突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長安供職的心願化爲泡影。故云:“奉使虛隨八月槎。”此處借用民間傳說,表明自己回朝願望落空,回長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達也。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伏枕,伏於枕上。在這裏引申爲臥病。山樓指白帝城,堞,指城上的短牆。畫省,即尚書省,杜甫的檢校工部員外郎是尚書省的郎官。杜甫在嚴武幕府的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只是個虛銜。詩人慨嘆沒能入京供職、違離畫省香爐,只空掛了個尚書郎的職銜,辜負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邊供職,滯留在這荒僻的山城。這句寫出了詩人沒有機會報效國家的遺憾愁悶之情。“山樓粉堞隱悲笳”又從遙想回到現實環境中。遠處白帝城的牆外隱隱約約傳來的悽咽的笳聲,詩人已經很痛苦了,這悲壯的軍笳聲自然更加撩起詩人無限的愁思和感慨。萬籟俱寂的深夜,不時傳來淒厲軍笳聲,山城的環境真是無限悲涼。以上由夔府想京華,又由京華回到夔府,思緒在故國故園與夔府孤城之間往復,情極悽切纏綿。

尾聯寫京華望而不見,回到眼前景物。月亮從照着藤羅移到照映着洲前蘆荻花上,描寫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既暗示時間的推移,又用藤羅、蘆荻展現蕭瑟的秋光,這讓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淒涼。一位由黃昏日落到中夜深宵,臥病山城,翹首北望,徘徊流連,夜不成眠的抒情主人、詩人形象,已塑造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兩句以景結情,含有無限情思。由景物時序推移暗向第三首過渡。

2、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註釋

[1]這一首是感嘆長安時局多變以及邊境紛擾。廣德年間,宦官吐蕃、回紇不斷入侵,京師震撼,並曾一度佔領長安,代宗倉促幸陝。是時詔徵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專權,莫有至者。組詩由此首開始,主題轉向回憶長安。

[2]聞道:聽說。杜甫因離開京城日久,於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云“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覆變化,局勢不明。

[3]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嘆自身所經歷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覆無定,令人傷悲。

[4]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5]異昔時:指與舊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種種變化,悲嘆自己去京之後,朝朝又換一撥。

[6]直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事。金鼓震:指有戰事,金鼓爲軍中以明號令之物。

[7]徵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事。羽書:即羽檄,插着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馳:形容緊急。此二句謂西北吐蕃、回紇侵擾,邊患不止,戰亂頻繁。

[8]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後,水族潛伏,不在波面活動。《水經注》:“魚龍以秋冬爲夜。”相傳龍以秋爲夜,秋分之後,潛於深淵。

[9]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說在夔州秋日思念舊日長安平居生活。

大意

第四首以安史之亂爲中心,寫長安近況,是八首的樞紐。

首聯:聽說長安政局變化很大(指長安先破於安史,後陷於土蕃,而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動亂與流亡,有說不盡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權彼爭此奪,反覆不定,變化急促,比喻貼切而形象。“百年”此處既指自己一輩子,也指唐代社會。“不勝悲”是指國運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聯,皆“聞道”之事,具體寫“似弈棋”的內容。頷聯感慨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着重內憂,國運今非昔比,老一輩文武官員都換成新主。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政治上自己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頸聯忽然縱筆大開,大起波瀾,側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長安”,夔州的正北是長安、洛陽,亦即隴右關輔中原一帶,此指長安以北。“直北”、“徵西”互文,“金鼓震”、“羽書馳”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長安,後回紇入寇,党項、羌又犯同州,渾奴刺寇周至,故云。報軍情的文件來往弛送,時局危急。

尾聯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第七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結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詩人當前身在蘷州之處境。第八句結到“思”字,領起下面洋洋灑灑四首律詩,寫故國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國思與前面的故園心一脈相承,承上啓下,大合大開,氣勢流轉,筆有千鈞之力。

三、粗讀其餘五首

1、秋興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1)。

信宿漁人還泛泛(2),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3),劉向傳經心事違(4)。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註釋](1)翠微:青的山。(2)信宿:再宿。(3)匡衡:字雅圭,漢朝人。抗疏:指臣子對於君命或廷議有所抵制,上疏極諫。(4)劉向:字子政,漢朝經學家。(5)輕肥:即輕裘肥馬。“《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譯文]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峯。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2、秋興八首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註釋

[1]這首寫對京都長安宮闕的想望,通過回憶當年早朝的盛況與今日的滄江歲晚相對比,抒發了濃重的今昔之感。

[2]蓬萊宮闕:指大明宮。蓬萊,漢宮名。唐高宗龍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宮,改名蓬萊宮。南山:即終南山。

[3]承露金莖:指仙人承露盤下的銅柱。漢武帝在建章宮之西神明臺上建仙人承露盤。唐代無承露盤,此乃以漢喻唐。霄漢間:高入雲霄,形容承露金莖極高。

[4]瑤池:神化傳說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崑崙山。降王母:《穆天子傳》等書記載有周穆王登崑崙山會西王母的傳說。《漢武內傳》則說西王母曾於某年七月七日飛降漢宮。

[5]東來紫氣:用老子自洛陽入函谷關事。《列仙傳》記載,老子西遊至函谷關,關尹喜登樓而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知有聖人過函谷關,後來果然見老子乘青牛車經過。函關:即函谷關。此二句借用典故極寫都城長安城宮殿的宏偉氣象。

[6]雲移:指宮扇雲彩般地分開。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編成,是帝王儀仗的一種。唐玄宗開元年間,蕭嵩上疏建議,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於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衆人看見,等到坐定之後,方令人撤去羽扇。後來定爲朝儀。

[7]日繞龍鱗:形容皇帝袞袍上所繡的龍紋光彩奪目,如日光繚繞。聖顏:天子的容貌。這二句意謂宮扇雲彩般地分開,在威嚴的朝見儀式中,自己曾親見過皇帝的容顏。

[8]一:一自,自從。臥滄江:指臥病夔州。歲晚:歲末,切詩題之“秋”字,兼傷年華老大。

[9]幾回:言立朝時間之短,只不過幾回而已。青瑣:漢未央宮門名,門飾以青色,鏤以連環花紋。後亦借指宮門。點朝班:指上朝時,殿上依班次點名傳呼百官朝見天子。此二句慨嘆自己晚年遠離朝廷,臥病夔州,虛有朝官(檢校工部員外郎)之名,卻久未參加朝列。

3、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2]

註釋

[1]本篇慨嘆安史之亂以來,長安城滿目瘡痍。詩人在萬里之外的瞿唐峽口,回想往日玄宗遊幸曲江的盛況,對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變化,不勝感慨。

[2]瞿唐峽:峽名,三峽之一,在夔州東。曲江:在長安之南,名勝之地。

[3]萬里風煙:指夔州與長安相隔萬里之遙。素秋:秋尚白,故稱素秋。

[4]花萼:即花萼相輝樓,在長安南內興慶宮西南隅。夾城:據《長安志》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依城修築複道,經通化門,達南內興慶宮,直至曲江芙蓉園。通御氣:此複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賞而修,故曰“通御氣”。

[5]芙蓉小苑:即芙蓉園,也稱南苑,在曲江西南。入邊愁:傳來邊地戰亂的消息。唐玄宗常住興慶宮,常和妃子們一起遊覽芙蓉園。史載,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興慶宮花萼樓飲酒,四顧悽愴。

[6]珠簾繡柱:形容曲江行宮別院的樓亭建築極其富麗華美。黃鵠:鳥名,即天鵝。《漢書昭帝紀》:“始元元年春,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此句是說因曲江宮殿林立,池苑有黃鵠之類的珍禽。

[7]錦纜牙檣:指曲江中裝飾華美的遊船。錦纜,彩絲做的船索。牙檣,用象牙裝飾的桅杆。此句說曲江上舟楫往來不息,水鳥時被驚飛。

[8]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說昔日繁華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屢遭兵災,荒涼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9]秦中:此處借指長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4、秋興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註釋

[1]本篇寫長安城昆明池盛衰變化,自傷漂泊江湖。

[2]昆明池: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門鎮一帶,漢武帝所建。《漢書武帝紀》載元狩三年(前120)在長安仿昆明滇池而鑿昆明池,以習水戰。

[3]武帝:漢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爲攻打南詔,曾在昆明池演習水兵。旌旗:指樓船上的軍旗。《漢書食貨志(下)》:“乃大修昆明池,列館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

[4]織女:指漢代昆明池西岸的織女石像,俗稱石婆。《三輔黃圖》卷四引《關輔古語》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河。”在今斗門鎮東南的北常家莊附近有一小廟,俗稱石婆廟。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約190釐米,即漢代的昆明池的織女像。機絲:織機及機上之絲。虛夜月:空對着一天明月。

[5]石鯨: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鯨魚。《三輔黃圖》卷四引《三輔故事》曰:“池中有豫章臺及石鯨,刻石爲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漢代石鯨今尚在,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6]菰(gū):即茭白,一種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似蘆葦,根莖可食。秋天結實,皮黑褐色,狀如米,故稱菰米,又名雕胡米。此句是說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過去黑壓壓一片,像烏雲一樣濃密。

[7]蓮房:即蓮蓬。墜粉紅:指秋季蓮蓬成熟,花瓣片片墜落。中二聯刻畫昆明池晚秋荒涼蕭瑟之景。

[8]關塞:此指夔州山川。極天:指極高。唯鳥道:形容道路高峻險要,只有飛鳥可通。此句指從夔州北望長安,所見惟有崇山峻嶺,恨身無雙翼,不能飛越。

[9]江湖滿地:指漂泊江湖,苦無歸宿。漁翁:杜甫自比。

5、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註釋

[1]比篇回想昔日在長安暢遊渼陂之情境,慨嘆青春獻賦之豪情不再。

[2]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即御宿川,又稱樊川,在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至韋曲一帶。《三輔黃圖》卷四:“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爲離宮別院,禁御人不得入。往來遊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迤:道路曲折的樣子。

[3]紫閣峯:終南山峯名,在今陝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陝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峯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峯秀美的倒影。

[4]香稻啄餘鸚鵡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本句爲倒裝語序。

[5]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此二句寫渼陂物產之美,其中滿是珍禽異樹。

[6]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7]仙侶:指春遊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遊賞之興。

[8]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豔麗的文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幹氣象:喻指自己曾於天寶十載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讚賞。

[9]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