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1

教材簡介:《釣魚的啓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爲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啓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分釣和鉤,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爲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注意觀察屏幕中的詞語,粗體字都是本節課要學會的字,認真觀察字形,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並板書釣魚放魚啓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預習基礎,讓學生憑對課文的印象及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捨。

1、品詞。師:同學們,我願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裏去嗎?(不願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捨)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啓發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着依依不捨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捨之情還表現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彙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並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說出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嗎?(捨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麼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捨)再啓發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着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中所包含的依依不捨。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捨之情。我爲什麼這樣依依不捨?我的依依不捨有理由嗎?從哪裏找到我的依依不捨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爲什麼依依不捨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啓發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過渡。剛纔同學們這麼一說,這條魚這麼大,這條魚那麼來之不易,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道。難怪我會這樣依依不捨。但縱有百般理由依依不捨,卻又不得不捨,而且不得不捨的理由還只有一個,是爲什麼呢?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啓發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說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裏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屏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並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課外資料,進行拓展閱讀使學生更深一步體會什麼是禁漁期,感受資料中禁漁期之長,與文中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只差兩小時的時間對比,體會這兩小時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師:剛纔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最後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麼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着誠實,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說: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這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說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說(把魚放回去。)

過渡:爲了讓我做到這點,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不容爭辯)父親不容爭辯的態度表現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度?(得)

父親態度這樣堅決,不容許我討價還價,這條大鱸魚是我好不容易纔釣起來的,父親這樣做,是不是不講理,不愛我的表現?

啓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成自學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品詞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加深認識。】

情感昇華,自學探究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屏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爲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裏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屏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着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裏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裏呢?

“我擡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說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爲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啓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爲什麼實踐起來卻很難;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

重點難點:

1、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糾正生字讀音,指導書寫。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三、品讀感悟,體驗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板書(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一)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課文並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繫《江上漁者》體會

(3)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3、指導朗讀。

(二)父親的情感

1、自讀課文件找出描寫父親情感的句子。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裏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4、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爲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我父親

釣魚得意

放魚依依不捨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釣魚”部分的體會。

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裏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麼?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麼?

二、品讀感悟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並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裏,是道德問題嗎?

4、“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

5、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啓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導朗讀這段話。

三、課外拓展

1、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

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2、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四、作業: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爲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爲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五年級語文上冊《釣魚啓示》教學設計4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參加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學校,新課程的理念不僅爲教師的所掌握,而且已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校學生在課改的理念指導下,已逐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了愛提問題,敢於探索的好學風,對學習語文已經積累了一些方法,如讀中感悟,抓關鍵詞理解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過程:

一、抓住“啓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啓示,這個啓示是什麼呢?(生說)

2、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裏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緊扣重點,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後才獲得如此寶貴的啓示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12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說明理由。

3、小組代表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釣到魚時:緊張、激動。放魚時:“爸爸!”――不情願;“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抗議。放魚後:悲哀。

4、誰來完整地說一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設計思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說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

5、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心裏怎麼會不激動呢?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遛了兩個小時才得來的魚卻要白白放掉,心裏怎麼會情願呢?現在,假如我們就是詹姆斯,讓我們把描寫他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換成“我”的角度來說說,並適當加進自己的心理活動,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6、學生練說後全班交流。

7、點名彙報。師相機點撥說出真實的感受。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裏,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8、爸爸心裏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9、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10、學生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②“父親再沒有說話。”

11、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設計思路:剛纔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12、爸爸的態度爲什麼這樣,絲毫沒有爲詹姆斯的抗議所動搖?爸爸當時是怎麼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們去釣魚,目睹了這一經過,你會想些什麼?

14、生思考後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學的想法一樣,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這些能體現詹姆斯無可奈何地放掉大鱸魚的心理的詞語。

[設計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議論文本

1、就是這樣一次平常的釣魚活動,卻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他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13-16自然段,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2、生思考後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

4、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爲什麼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

5、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次釣魚得到的啓示,注意語言要精煉,概括性要強。

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繫,再借助文本就能領悟“啓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議論,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四、讀寫結合,昇華文本

1、小練筆。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爲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爲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遵守規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秩序井然,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就會越來越文明。

[設計思路: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澱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總體來說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注意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嘗試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達到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爲以下三個特點:

一、活用文本,感悟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釣魚的啓示》文質兼美,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範例。教學時,我儘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進入文本的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還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作用,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

二、轉換角度,體驗內心。文中的當事人經歷的事是學生未曾經歷的,如何讓學生與主人公的感情產生共鳴?我兩次採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能力,激發情感。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朗讀的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如:在引導學生寫作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在湖邊釣魚除了遵守時間的規定,還應注意什麼?(如保護環境等)這樣,學生寫的文章會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