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幼兒園教學設計

幼兒園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學設計

幼兒園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樂於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3、學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了”。

4、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水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

2、石頭一粒。

3、玩水前將幼兒的長袖外套脫掉或捲起衣袖。

活動過程:

1、師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王老師手裏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裏拿着的是什麼?(幼兒自由猜測)

2、觀看沉浮。

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裏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裏怎麼玩的?(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

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裏會不會沉下去?(幼兒自由猜測後教師示範)

3、敢看遊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聽,什麼聲音啊?(配班老師發出小貓的聲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麼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幼兒自由發言)

(2)師示範遊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後,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師示範遊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 “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遊戲。(師講明遊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幼兒園教學設計2

中班科學活動:誰住在皮球裏

來源:廣饒縣李鵲鎮中心幼兒園 孫學榮 李志強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積極參加探索、操作活動的願望。

2、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3、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活動準備】

1、錄音機(自備一段音樂)。

2、活動前,幼兒以拍、滾、拋、踢等方式玩過皮球。

3、充足氣的皮球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癟皮球6個。

【活動過程】

一、會跳舞的皮球。

1、幼兒一起聽音樂做球操。

2、教師說:“小朋友,剛纔我們做操時,皮球是怎麼運動的。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跳舞的時候,是怎樣運動的。”教師啓發引導幼兒互相討論並說一說。

3、請個別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大家一起用肢體動作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二、師幼共同探討誰住在皮球裏。

1、皮球爲什麼會蹦會滾,又會飛呢?究竟誰住在皮球裏呢?教師爲幼兒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完整地傾聽教師講故事一遍。講完故事後教師提問:“皮球裏真的住着兔子、輪子和喜鵲嗎?”教師啓發幼兒互相討論,幼兒之間互相講述皮球裏住着什麼?

三、空氣在皮球裏。

1、啓發幼兒用多種方法探索皮球裏住着什麼?幼兒互相想辦法,講述自己想的辦法並做給其他幼兒看。

2、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用擠一擠、敲一敲、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搖一搖等方式,探索皮球裏住着誰?

3、請部分幼兒講講自己的探索過程。

4、教師將氣針插入球口,讓幼兒感受皮球裏的東西。最後教師小節:只要皮球裏充滿了空氣,它就會像兔子那樣蹦,輪子那樣滾,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5、做遊戲《比比哪個球最棒》。教師講解遊戲的規則,幼兒一起做遊戲。

幼兒園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體驗顏色代表的文化含義。

學習自製鯉魚旗。

 活動準備

紅燈籠、紅包袋、紅色喜帖、紅色服飾、廟宇、小丑、警告標誌等圖片、日本鯉魚旗或圖片、信封袋、色紙、皺紋紙、粉彩紙、膠水、白膠、線、棍子。

活動過程

1.事先請家長協助收集紅色物品,如:紅燈籠、紅包袋、喜帖、衣飾……等,帶至學校,再收集各種紅色的圖片,如:廟宇、小丑、警告標誌

等。

2.老師拿出紅色顏色卡,請幼兒說出顏色名稱,再問看到紅色會想到什麼?幼兒一邊說老師一邊拿出收集來的實物和圖片。

3.請幼兒想想這些紅色的東西或圖片分別要傳達什麼意思?紅燈籠:感覺熱鬧、喜氣;紅色的警告標誌:危險、注意;五顏六色的小丑臉蛋:

滑稽、好笑……,引導幼兒發現,顏色會傳達出許多的.意思。

4.接著向幼兒介紹除了紅色,其他顏色也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展示日本鯉魚旗或圖片,介紹鯉魚旗的由來,及其五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附

〕。

5.帶領幼兒利用信封袋,製作屬於自己的鯉魚旗:

(1)在信封袋上用不同顏色的紙,進行撕貼,製作成七彩鯉魚。

(2)將信封鯉魚用線綁在棍子上,立在戶外空曠的地方,讓它隨風飄揚。

 評量

1.能說出顏色的不同含義。

2.能獨立完成鯉魚旗製作。

活動結束

幼兒介紹各國國旗顏色,欣賞各種美麗的國旗。

幼兒園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淨涼幹並分類)

2、油畫棒、棉籤、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籤、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畫片形象引入,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問題:

1、他們是什麼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xx嗎?

3、xx和xx有什麼不一樣的呀?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麼?

要求:

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爲什麼?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麼?

(三)教師介紹製作方法,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後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後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麼。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製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區域活動名稱材料指導巧手角

各種石頭、廣告畫顏料、面籤、玻璃膠指導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創作立體的石頭畫藝術紡

紙盒、塑料花、各色紙、白乳膠鼓勵有興趣的幼兒繼續創作石頭畫結構角

各種結構材料、石頭

指導幼兒裏通外國石頭來搭建小公園

遊戲角提供各種形狀的石頭、釣魚玩具、檯球玩具指導幼兒自定遊戲規則,與同伴協商、愉快的遊戲

語言角提供小房子、小樹及幼兒的石頭作品

利用石頭及各種輔助材料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探索角提供放大鏡、石臼、錘子、石頭引導幼兒發現石頭的祕密(內部構造等)

課後反思

(一)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石頭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本次活動的生成也是來源於孩子的一次偶然發現,可以說該活動是生成於孩子的興趣。衆所周知,我們泉州是盛產石頭的地方,是石頭的“故鄉”。孩子們家中都有一兩件石頭工藝品,石頭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常見,十分熟悉的。這就符合了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都體驗到了進行石頭畫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老師範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可以說孩子們還是較好的達到了我預定的活動目標。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教育價值的取向還是比較確定的,這節美工活動的教育取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技能方面來看,我主要是發揮想象裏,能夠通過石頭的組合來表現事物,在這基礎上,在利用各種輔助材料來完善整個石頭畫;二是從生活化的綱要精神來看,具體的就是我上述的內容。

(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及提出新的設想

在這次活動中,經過過後的反思,我認爲存在着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老師在向幼兒介紹製作方法的時候,有的孩子卻是在張望着他剛剛在擺弄的石頭。課後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紹製作方法這個環節提前到前面,過後在讓幼兒去操作石頭,這樣是否比較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操作完材料後,再來聽老師的講解,這時候,太多數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頭給吸引了,而非在老師的語言上了。

2、由於老師材料擺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兒操作的不便。這個問題在於我課前準備活動時沒有考慮周到,沒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材料的擺放。以前我的觀念是上好一節課就是在你組織的時候孩子們能夠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夠較好的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動,除了活動中老師的指導要到位,能夠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外,老師課前的準備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裏所說的準備既包括知識方面的準備,也包括老師材料的擺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是否便於幼兒操作等等。

3、剛開始的引入過於繁瑣,導致了在後面介紹製作方法,特別是用雙面膠將石頭粘在鞋盒這個重點沒能與孩子交代清楚,導致後面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我想作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除了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外,還能具備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把你的語言,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讓幼兒聽明白,這是當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們幾個新老師的

困惑。今後,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外,關鍵的就是要找到一條正確的與幼兒交談,交流的“路”,讓孩子能夠“聽”得懂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打破孩子與我之間的那堵牆。

4、教師的範例過小,不利於幼兒的觀察。我的範例在這次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並沒能很好的體現,由於範例過小,就造成了幼兒觀察的不便。本來範例在這個活動中是起到一種示範並協助老師講解方法的作用,可是過想細想,我本未能很好的來體現範例的這一特徵,範例在活動中就象走場一樣,並無其他用處了。

(三)幼兒的創新之處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有許多創新之處。如,騰祥小朋友用石頭組合了一個小人,最後用稻草給小人弄了一頭美麗的“頭髮”;予晴小朋友用吸管爲她不倒翁的氣球製作了一條繩子,並且懂得用吸管的摺疊來體現繩子的動態。另外,也有許多孩子對石頭外型觀察的十分仔細,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創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讓我們刮目相看。

總之,作爲一名剛剛畢業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來說,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我還要跟老教師好好學習,多看相關方面的資訊,多瞭解有關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業務水平。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這樣才能做到從孩子出發,瞭解孩子,貼近孩子。

幼兒園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小狗的外形特徵。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訓練手的靈活。

3、讓幼兒對摺紙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形的紙若干、範例、蠟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製作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狗嗎?你見過的小狗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說出小狗的外形特徵。

師:“你們喜不喜歡小狗?”

二、觀察小狗範例。

1、師:小朋友們都這麼喜歡小狗,小狗說它也喜歡你們,所以我把小狗請到我們班來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2、(出示範例)瞧!這是什麼呀?(小狗),對了這是一隻小狗頭。這隻小狗頭是用什麼折的呀?(用紙折的)

三、觀察製作示意圖。

1、出示製作示意圖

這隻小狗好孤單,它想找夥伴,我們來幫它找找好嗎?小朋友看老師這裏有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先來幫這隻小狗找朋友。(示範折小狗的方法)

2、教師邊折邊引導幼兒看圖示意思:

(1)先把正方形的紙角對角對摺,變成一個大的三角形

(2)再把三角形的兩個小角往下折,折出它的耳朵

(3)最後用蠟筆畫上眼睛和嘴巴,小狗頭就摺好了

3、師:“瞧!老師已經幫它找到一個夥伴了,你們想不想幫它找更多地夥伴呢?那現在就請你們幫它找吧!”

四、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重點指導幼兒一定要反小狗的`耳朵多出來一點,畫上眼睛和嘴巴。

2、要求幼兒耐心地看圖示一步一步摺疊,摺痕要平整。

3、給不會折的幼兒提供幫助。

五、評價、展示幼兒作品

1、評價幼兒作品。今天這隻小狗頭找到了這麼多的小夥伴,它太高興了,表揚折的好的小朋友,

2、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體驗製作的快樂。

幼兒園教學設計6

一、活動目標:

1、 感知方言南腔北調的趣味性,知道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

2、 學習簡單的採訪調查方法,並能大膽交流

 二、活動準備:

地球儀、地圖、話筒、錄音磁帶

三、過程:

(一)、教師用方言向大家問好,引出課題。

1、 用方言:大家,下午好!

2、 請小朋友說說是什麼意思?跟平時上課時說的話一樣不一樣?

3、 老師講的那句是方言,方言就是每個地方的語言,就是家鄉話,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不一樣,比如:桐廬人講桐廬話,分水的人講分水的話,深澳人講深澳話,這就是方言

(二)、請小朋友上臺來講一講方言:

1、 你會講方言嗎?你怎麼說的?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聽?

2、 請小朋友猜猜每位小朋友講的方言的意思。

(三)、請幼兒對現場老師採訪交流:

1、 聽了小朋友講了各種各樣的方言後,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祕密,今天在坐的每位老師也會講很多的方言,你們想不想聽?現在就請小朋友對現場的老師進行採訪,做一名小小記者,那麼怎樣做好這個記者呢?你要做兩件事:

① 、向老師提問:您是哪裏人?

②、向老師學一句方言:“你吃飯了嗎?”

2、 學好後我們還要請小記者開始行動。

四、出示中國地圖,播放幾種方言(上海、香港、四川、湖南、江西……)

1、 聽了小朋友和我們老師的方言,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地方更多的方言。

2、 播放錄音,每放一種請小朋友猜一猜,並在地圖上指出。

3、 總結: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國好大好大,地方好多好多,方言也有很多種類,有些方言我們意思也不懂。

 五、講一兩個關於方言的笑話:

下面我就講一個因爲聽不懂方言而鬧出的笑話,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完告訴老師,你想到應該怎樣做?

六、幼兒討論:推廣使用普通話。

幼兒園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摺紙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感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用三角形的紙摺疊,添畫製作小狗的頭部。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的紙若干

2、貼有摺疊狗頭組合成的範例

3、油畫棒,白紙。

4、老師範例小狗一隻

5、漿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例,激發幼兒摺紙的興趣。

(出示範例)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呀?(小狗)小狗怎麼叫呢?我們來學學小狗叫,那你們知道這隻小狗頭是怎樣做成的呢?

想不想跟着老師來學學制作小狗呢?

二、教師講解小狗的製作方法。

1、出示正方形紙,引導幼兒看,這是正方形的角,這是正方形的邊,先把正方形的紙角對角對摺,變成了什麼圖形呢?

幼:變成一個大的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兩個對稱的小尖角向下斜折成狗耳朵;

3、將另一個角向下反折;用蠟筆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

4、將狗頭用膠水貼在畫紙合適的位置;

5、添畫自己喜歡的背景,如小房子、小花、小草、太陽、小鳥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小朋友想不想折呀,那我們來製作一隻小狗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摺疊狗頭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添畫。

2、給不會折的幼兒提供幫助。

四、評價、展示幼兒作品

引導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並試着評價。

1、你覺得誰的小狗頭做的好,誰的小狗添畫的'好?爲什麼?說出自己的理由。

2、誰的小狗頭沒有做好呢?也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幼兒學會評價同伴的作品。

五、活動延伸

下課後請製作好的小朋友教教不會製作的小朋友。

區域活動時在手工區製作小狗頭。

幼兒園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的紅、黃、藍、綠,理解兒歌內容。

2、學習兒歌,能大膽仿編兒歌。

3、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色彩和語言的美麗。

活動準備:

製作電腦課件"魔術師"。

活動過程:

(一)感知生活中的紅、黃、黑、藍、綠,理解兒歌內容。

出示"魔術師"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魔術師)先和他打個招呼吧!

這魔術師長什麼樣?他是誰呢?猜猜看?他怎麼樣啊?

小結:水彩筆是幾個調皮的魔術師。

魔術師有什麼本領?(變魔術)

1、認識魔術道具,顏色寶寶。

今天這位小小魔術師就要來給我們變魔術了,魔術師變魔術都有道具的!想看看他變魔術用的道具嗎?(出示顏色寶寶)它們是誰呀?(彩筆)

2、觀看ppt,理解兒歌內容原來是顏色寶寶。有哪些顏色呢?那魔術師會用它們變出什麼來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紅色變太陽)魔術師用哪個顏色又變出了什麼?(出示黃色)你們來猜猜會變出什麼呢?(黃色變小雞)魔術師接下來用什麼顏色寶寶變魔術了?又會變出什麼呢?

(黑色變老鼠)(藍色變天空)還剩下綠色寶寶了,綠色寶寶會變出什麼呢?(綠色變草地)哇,你們真厲害,變出了這麼多東西,我們趕緊來看看魔術師都變出了什麼?

魔術師的表演真精彩,我還把這個表演編成了兒歌,一起來聽聽。

(二)學習兒歌,能大膽仿編兒歌。

1、觀看ppt,教師念兒歌兒歌《小小魔術師》

2、學習兒歌兒歌唸完了,有趣嗎?誰來學一學?(個別幼兒回答)大家一起來念一念。(集體)有沒有小朋友本領大的,自己來念一念呢?(3-4個幼兒)

3、仿編兒歌魔術師聽了這首兒歌可高興了,一高興呀,又變了。(出示仿編圖)精彩嗎?那你會用像剛纔兒歌裏的話來說一說嗎?

(三)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色彩和語言的美麗。

1、小組討論仿編的`兒歌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待會給大家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上前交流仿編的兒歌。

誰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編的兒歌?(幼兒交流仿編的內容)你們編的真不錯!老師也來編了一個,你們來看看!(播放PPT)我們一起來看圖編一編吧!

幼兒園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的提示,完整的跟着念出詩歌。

2、能用語言表述出對樹葉外形的想象,並模仿樹葉飄落的動作。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圖片,小船,帽子,小傘圖片,大樹,樹葉,小白紙若干,圖釘。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樹葉飄落動作導入。

師:秋天到了,小樹葉怎樣樣了

生:落下來了

師:小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呢請你們學一學。

(鼓勵幼兒自由想象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欣賞學習詩歌。

出示PPT圖片,講解詩歌資料。

師:今日請你們聽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秋天》。

秋天來了,一片片的樹葉落在地上(出示大樹和落葉圖片)

提問:小螞蟻把小樹葉當成什麼了,請你們猜一猜!

小螞蟻(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小船!(出示小船圖片)

小老鼠(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帽子!(出示帽子圖片)

小刺蝟(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小傘!(出示小傘圖片)

秋天撿樹葉,大家真開心。

提問:這首詩歌真好聽,你聽到了什麼

請幼兒一齊跟着朗讀詩歌。

多種形式請幼兒團體唸詩歌一遍。

三、嘗試創編詩歌歌詞。

1、提問: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撿樹葉了他們把小樹葉當成什麼了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小動物,教師將幼兒想象的事物用筆畫出來,替換原先的歌詞。

請幼兒將新的詩歌一齊念一遍。

幼兒園教學設計10

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的各類活動中常常會運用到不同的工具,如在美工活動中將牙籤、吸管、回形針等等作爲幫助材料,這些工具不僅關心孩子完成了創作,還激發了他們探究的愛好。爲了給幼兒供應充分的探究機會,我結合刮畫這種常見且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繪畫形式,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找找、畫畫的活動,引導幼兒探究用不同工具刮畫的方法。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力和製造力。

活動預備:

活動前請幼兒自發收集不同的刮畫工具,包括廢舊材料;

範例若干份(佈置在繪畫區域四周);

已塗好的多色刮畫底版若干份(老師示範大底版和幼兒用底版)

活動流程:

觀賞活動DD演示與爭論DD探究與創作DD溝通與評價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賞活動

1、幼兒自由觀賞刮畫作品。

(與幼兒共同觀看畫面內容如故事、物體、線條等,並說說刮畫的.方法。)

2、提問:

(1)這些漂亮的畫你覺得是怎麼畫出來的?

(老師準時確定幼兒:“小伴侶剛纔看得都很認真,這些畫都是刮出來的”)

(2)那麼猜一猜刮畫的時候用法了哪些工具?

二、演示與爭論:

1、出示刮畫工具,鼓舞個別幼兒自選並演示刮畫。

2、連續提問:“瞧,伴侶們用了哪些不同的工具,都刮出了什麼?”

(啓發幼兒感知工具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刮畫效果。如線條的粗細、顏色的改變等。)

3、老師小結:原來這些不同的工具能颳得不一樣,想一想你預備用什麼工具刮畫?

三、創作要求:

請試試用幾種不同的工具刮畫出你想到的故事、物體、線條。

四、幼兒創作刮畫,老師觀看指導

(1)激勵幼兒大膽用法不同的工具進行刮畫,結合生活、故事、玩具用品、線條等綻開想象與製造。

(2)指導個別幼兒運用工具,豐富刮畫內容。

(3)提示幼兒留意平安用法工具。

幼兒園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能通過品嚐、觸摸區分一些水果。

2、知道水果有營養,喜歡吃各種水果。

活動準備:1、幼兒每人帶兩種不同的水果,如:蘋果、橘子、橙子、葡萄、梨、獼猴桃等等,每種水果洗淨一些,切成小塊插上牙籤,放在盤子裏。

2、準備盤子放水果,人手一個小包。

3、水果照片。

活動過程:

1、隨音樂 “摘果子”律動,引出活動。

秋天到了,果園裏的許多水果怎麼樣了?(成熟、豐收了)。我們一起來摘水果,說說你在果園裏摘到了哪些水果?

2、開“水果品嚐會”,引導幼兒通過品嚐區分水果。

教師出示切好的水果,請幼兒品嚐。

教師請幼兒邊吃邊猜猜,自己吃的是什麼水果?味道怎樣?

初步知道水果的不同吃法:剝皮吃、連皮吃、切開吃等

請孩子將水果的原樣放在對應的桌子上。

3、通過遊戲水果店,鼓勵孩子根據觸摸到的水果特徵來辨別一些水果。

我們摘了許多水果,那開個水果店吧,來買水果的小朋友只能摸不能看,要摸出自己需要買的水果,幼兒自選想“買”的水果,帶上照片到水果店買水果。

請幼兒談談“買”水果的經過,你摸到想買的水果了嗎?是怎麼找到的`? 集體交流後請幼兒將水果放在前邊桌上並再次感知水果的特徵,體驗水果是多種多樣的。

4、拓展幼兒有關水果的經驗。

除了這幾種水果,你還吃過哪些水果?

引導幼兒發現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看照片讓幼兒瞭解秋天豐收的水果有多種多樣。引導幼兒瞭解多吃水果是身體健康,有營養,解渴,還有維生素c。我們每天都要吃水果。

5、延伸:有些水果還可以製作乾果,有的水果皮還可以泡水喝、製作藥、釀酒,有很大用處呢!

6、結束。

幼兒園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瞭解幼兒園成人的工作,並初步理解與我們生活學習的關係。

2、能較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體會他們的辛苦。

重點難點重點:

瞭解幼兒園工作與我們的關係,體會勞動人的辛苦難點: 能將日常經歷的事較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前期參與了關於工作信息的收集、初步的遊戲體驗與交流

2、物質準備:相關 ppt 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發興趣

教育意圖:藉助話題,情緒調動播放 PPT1:空白

重點提問:

最近我們都在瞭解各種各樣的職業,你們都知道哪些呢? 你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2、幼兒語言、動作表達,教師提升(名字+職責+關係)

3、小結:評價幼兒的回答,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他們從事着各種各樣的職業, 是在生活中能夠幫助我們的人。

主要環節: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這個工作的認識),教師根據現場小結提升觀察指導要點:能否說出更多的職業,傾聽同伴的回答,不重複

二、觀看 ppt——回憶分享

教育意圖:回憶並拓展“幼兒園工作的人們” 播放 PPT2:幼兒園的大門

1、重點提問:

1)猜,今天我們聊些什麼呢?

2)幼兒園裏有哪些工作?他們每天在忙碌什麼呢?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2、播放 PPT3、4、5:保安、保健、保潔、保育員

1)這是哪裏?誰在這裏工作?忙些什麼?

2)看到他們這樣工作,你是怎麼想的?

3、播放 PPT6小結:美麗的幼兒園裏也有各種各樣的職業:

保安叔叔像警察,每天巡邏執班,讓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很安全;

保健老師像醫生,每天爲我們晨檢,讓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能健健康康; 保育員老師,每天爲我們端飯擡牀,讓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每一刻都得到了照顧; 保潔員像清潔工,每天爲我們打掃教學樓,讓我們在乾乾淨淨的幼兒園裏生活

遊戲;

幼兒園裏還有許多的人爲了讓小朋友開開心心的學本領而辛苦忙碌着,他們都很優秀。

主要環節:

猜想談話:“幼兒園工作的人”,回憶表達並拓展對幼兒園工作的瞭解,自由談論、動作表達各自對工作的喜好與認識

觀察指導要點:

1、樂意猜想幼兒園的工作,初步理解關係。

2、能較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體會他們的辛苦。

三、問題情景——分享談論“夜晚工作的人”

教育意圖:瞭解夜晚工作的人們,提升對勞動者辛苦的情感

◎幼兒園夜晚工作的人播放 PPT7

1、重點提問:

1)這是什麼時候?幼兒園裏人去哪兒了?

(猜測晚上幼兒園還有誰在工作?)

2、播放 PPT8、9

1)夜晚靜悄悄,保安叔叔爲什麼不回家休息?(幼兒自由談論,說說原因)

2)一起看看,他要去做什麼?

3、播放 PPT10、11小結:(揭曉保安叔叔夜晚工作的原因)靜悄悄的幼兒園裏,保安叔叔還在忙碌:監控錄像24小時監控,與公安局聯網;全園安全檢查,門窗是否關緊、水電是否正常、下大雨的時候是否會漏水?等等;在幼兒園睡覺,不能回家-不能天天看到家人保安叔叔早晚保護着我們幼兒園的安全,讓我們能安全的在幼兒園生活。

◎拓展周圍夜晚工作的人(說說理由) 播放 PPT12:

深夜,街上靜悄悄,家家戶戶的燈都關了,只有路燈亮着,小孩大人忙了一天, 都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1、重點提問:除了保安叔叔,夜晚還有哪些人在工作?

2、爲什麼夜晚還要工作? 播放 PPT13分享交流預設:

提問:夜裏,醫院裏誰還在忙碌?他們在忙什麼?白天他們也工作,爲什麼晚上還要工作?

根據現場預設:

醫生與護士——感受醫護人員保護着我們的健康

警察與解放軍、消防員——感受警察、保衛着我們的安全

清潔工爲什麼要在夜裏清掃馬路?——感受環衛工人讓我們的環境更衛生其他——演員、舞蹈家等 3、播放 PPT14根據幼兒回答用散文詩小結

原來,靜悄悄的夜裏,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人在忙碌着,非常辛苦!

誰也不知道,夜裏有人突然肚子疼,有寶寶就要出生,靜悄悄的夜裏,人們會需要醫生護士的幫助,夜裏不睡覺的是他們!

誰也不知道,夜裏會有壞人出現,有急事出現,靜悄悄的夜裏,人們會需要警察的幫助,夜裏不睡覺的是他們!

誰也不知道,夜裏哪裏會着火,有人求救,靜悄悄的夜裏,人們會需要警察的幫助,夜裏不睡覺的是他們!

靜悄悄的夜裏,環衛工人在辛苦地清掃馬路,早晨我們能看到乾乾淨淨的馬路, 又不影響我們白天的生活。

靜悄悄的夜裏,司機、乘務員們(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員)爲夜裏出行的人們提供方便,讓我們隨時都可以出行。

他們都在爲我們能安心睡覺而站崗放哨! 有了你們,讓我們能安心的睡覺。

四、拓展延伸

靜悄悄的夜裏,爲了我們,不休息的人還有很多。

1、我這裏有一本書,等你們來尋找!最後,讓我們真心誠意地對這些人們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2、以後無論在哪裏看見他們,你們也可以用心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喜歡,想想可以怎麼做呢?

活動總結

(一)活動前——明確目的,巧設提問

如第一環節,目的是藉助話題,情緒調動,首先以一張空白 ppt 和兩個問題展開: 1、最近我們都在瞭解關於工作的事,你們都知道哪些工作?(發散)

2、喜歡哪一個工作?爲什麼?(集中)

這兩個問題由淺入深指向目標,第一個問題鼓勵孩子自由表達更多職業名稱

(傾聽同伴的回答,不重複),此基礎上提出第二個問題,讓孩子體驗、領會把握今日話題的重點,爲幼兒搭建完整表達名字+職責+關係的支架,同時自然融入喜愛這些職業的情感。

(二)活動中——善於拋接,促進互動

1、注重隨機提問

教師作爲一個傾聽者、觀察者、理解者和引導者,要發現幼兒在學習中出現或生成的問題,並給予進一步支持和引導,就必須靈活抓住來自幼兒的各種信息,及時設問加以引導。這對老師觀念的更新與隨機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第一個環節提出“你們都知道哪些工作?”(發散),幼兒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原有經驗的反饋,一個孩子說出做麪包的工作,我用確認式提問,“哇,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的工作,你說的是麪包師嗎?”表達出對信息的關心和理解。接着用“怎麼知道這個工作的呢?”以鼓勵傾聽同伴的回答,不重複。

又如對於“喜歡哪一個工作?爲什麼?”(集中),當孩子無法完整表述時, 隨機運用重複式提問(返回信息以檢驗是否是幼兒的真正意圖?檢驗你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確)

2、進行價值判斷

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活動中出現的具體情境是多種多樣的。而且,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幼兒經常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問題,面對孩子的生成,教師應迅速做出價值判斷,及時給予反應。

如,第二環節播放預設圖片,孩子的關注點僅僅停留在,這是。。老師,這是。。。的時候,我的反應是追問:這張圖片上老師工作的怎樣?(腳踮起來)這是誰?怎麼看出來的?(背影)這是哪裏?誰在這裏工作呢?(廚房門牌),用“你的眼睛很亮,能發現老師踮起腳尖工作表示很用力、很辛苦;也能從背影認出我們的老師, 還能發現。。。”等評價,將價值點回歸至幫助孩子發現原來美麗的幼兒園裏也有各種各樣的職業,他們每天辛勤的勞動,都很優秀。

3、善於運用質疑

老師應該能敏銳抓住孩子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激活情感,引發幼兒思維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習主動性的發展。

總之,不斷地更新觀念,改變方式。非老師主觀提升,而真正以兒童爲主體,進一步引發師幼互動,鼓勵幼兒主動表達各自喜歡的理由,促多元思維。(我們每個人喜歡的職業可能不一樣,當我們喜歡一樣的理由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這些職業勞動者都是在生活中能夠幫助我們的人。

共勉:無論怎麼調整,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這裏包括你和你的孩子)但前提是必須推動孩子的發展,讓孩子獲得些什麼!

幼兒園教學設計13

【活動意圖】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孩子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此刻很多家長往往給予孩子更多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非情感上的滿足。多數幼兒由保姆接送和陪伴,“家”的概念正在逐漸淡化。所以,我選擇了“家”這個話題。讓孩子在學習兒歌和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家的溫暖。同時,在語言方面,主要引導幼兒理解作品的資料並讓他們大膽表達。在這個基礎上,幼兒擴充想象,進行簡單的兒歌創編,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資料,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誦讀詩歌。

2、感受家的溫暖,明白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準備】

1、白雲、蝴蝶、小鳥、小朋友頭飾

2、藍天、樹林、花朵、幼兒園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討論自我的家。師:你們喜歡自我的家嗎?爲什麼?師:其實,小朋友們還有另一個家,你們明白是什麼地方嗎?

二、遊戲《找家》

1、個別幼兒遊戲師:此刻我要請小朋友們幫它們找找家了。我要請小朋友上來扮演白雲、蝴蝶、小鳥、小朋友,請他們找找家,看他們找得對不對,好不好?

2、找到家後請他告訴小朋友哪裏是他的家。我先請一個小朋友試試看。(四個小朋友一組,進行3~4組)

3、幼兒團體遊戲(教師將四種頭飾分別分給每一個幼兒)

師:此刻,我們來一齊找找家。小朋友們一齊把首好聽的'兒歌念出來。我們聽到白雲的時候,誰去找家啊?,聽到小鳥的時候呢?聽到蝴蝶的時候呢?聽到小朋友的時候呢?我們找到家的時候就靜靜地在家裏睡覺,因爲家裏很溫暖,家會保護我們。師:此刻我們來試試看。(遊戲進行2~3次)

三、幼兒誦讀詩歌師:其實,在我們這個遊戲裏還藏着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把它找出來,好不好?(教師根據圖片誦讀兒歌)

師:你們覺得這首兒歌好聽嗎?那此刻和教師一齊把它找出來,一齊念念看,好嗎?

四、兒歌創編師:你們想想看,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是誰的家呢?(教師用圖畫的形式將幼兒的答案記錄下來)那樹林除了是小鳥的家還是誰的家呢?那小花朵還是誰的家呢?幼兒園呢?

師:好!小朋友們都想了很多,我們把它們編成好聽的兒歌,好嗎?

五、結束活動小朋友們很棒,此刻我們回到朵朵小班這個溫暖的家裏去吧。

幼兒園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感知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並學習小動物之間的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及電話號碼的規律。

3.積極參加角色扮演,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難點:能發現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春天的電話》課件

2.數字卡片 1-5;

3.小熊房子圖片;

4.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小黑熊手偶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引導幼兒感受、表達春天來了,並說一說周圍事物的變化。

師小結:春天來了,大樹發芽了,花兒開放了,樹上的雪和河裏的冰都融化了,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

2. 由春雷聲引出故事,鼓勵幼兒想象小熊會看到什麼、會做些什麼?

二. 完整欣賞故事(看課件),感知故事內容並討論。

1.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

2.小黑熊用什麼辦法告訴小松鼠春天來了?

3.你還聽到誰打電話了?說了些什麼?

三. 分段講述故事(藉助PPT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1)小黑熊給誰打了電話?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小黑熊對小松鼠說了什

麼?

(2) 爲什麼小黑熊要告訴小松鼠說樹上的雪融化了?小松鼠最喜歡在哪裏玩呀?

2.講述故事第二段。

提問:小松鼠把春天來了的消息告訴了誰呢?小白兔的電話號碼是多少?(請幼兒說說小白兔家的電話號碼和小松鼠家的有什麼不同,感受數字變化排列順序的有趣現象。) 小松鼠對小白兔說了什麼呢?(幼兒講述並說明理由)

3.講述故事第三段。

提問:小白兔聽完電話後心裏會怎麼樣?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小花蛇打電話,猜猜小花蛇家的電話號碼是什麼?小白兔會對小花蛇說什麼?(幼兒講述並說明理由)

4.講述故事第四段。

提問:小花蛇也拿起電話,他會給誰打電話呢?猜猜小狐狸家的電話號碼是什麼? 他會對小狐狸說什麼呢?(幼兒講述並說明理由)

5. 講述故事第五段。

提問:小狐狸接到電話會怎樣做?他會打給哪個好朋友?猜猜小熊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他會對小熊說什麼?

6.講述故事最後一段。

提問:小動物接到電話後,知道春天來了,他們會怎麼做呢?是誰第一個打電話告訴小動物春天來了?小動物會對小黑熊說什麼呢?小黑熊聽到後是怎麼做的?(學習害羞的樣子)

四.教師小結,對幼兒滲透德育教育。

你喜歡故事裏的小動物嗎?爲什麼?說說你做過哪些關心、幫助別人的事情?你以後還會怎樣關心、幫助同伴?

五.教師和幼兒利用手偶進行角色表演,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六.活動延伸。

聽了這個故事後,幼兒不僅感受到了小動物之間的關愛之情,也從故事角色對話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氣息。請幼兒拿出畫筆,把美麗的春天畫出來,相互交換繪畫作品,感受同伴間的關愛。

活動總結

在活動中,我能注意用完整優美的語句給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讓幼兒在無形中受到 感染與薰陶。例如:在迴應幼兒時,我並不是單純的重複幼兒的話,而是通過自身的語言 美,給幼兒一種語言刺激。當幼兒說:看到了雲,我就說:看到了蘭蘭的天空中飄着一朵白雲。

幼兒園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懂得一些玩運動器具的正確方法,知道運動時要留意愛護好自己。

2.通過故事的學習知道一些自我愛護的方法,願意在集風光前大膽地講解並描述。

3.培育幼兒能留意力集中地傾聽故事的習慣。

二、教學預備

1.貼滿橡皮膏的玩具熊。

2.故事圖片一套。

三、教學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貼橡皮膏的玩具熊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小熊受傷後,會有什麼感覺?學學看痛是什麼樣子的?

2.猜猜小熊受傷的緣由:(引導幼兒結合生活閱歷,猜猜小熊受傷的緣由。鼓舞幼兒大膽地講解並描述。)你受過傷嗎?你是怎麼受傷的?(勸慰,下次要當心)猜猜看小熊是怎麼受傷的?

(二)講解並描述故事第一遍後提問

1.你聽見故事裏的小熊怎麼了?

2.小熊爲什麼會受傷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三)分段講解並描述故事(分段出示圖片)

1.講解並描述故事第一段提問:小熊玩什麼時受傷了?哪裏受傷了?(請幼兒貼橡皮膏)爲什麼會受傷的呢?告知小熊怎麼樣才能不受傷?(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動作。)

2.講解並描述故事其次段提問:小熊玩什麼時又受傷了?傷在哪裏?(熟悉膝蓋)爲什麼會受傷的`呢?告知小熊怎樣才能不受傷?(請個別幼兒示範,其餘幼兒一起學做爬攀登架的動作。)

3.講解並描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小熊哪裏受傷了?爲什麼會受傷的呢?你知道怎麼樣才能不摔跤嗎?你在玩嬉戲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假如摔倒了,怎麼辦?怎麼樣才能不受傷?(摔倒了要用手撐地,集體做撐的動作。)

(四)改編故事

1.撕掉膏藥:小熊今日又要去玩了,我們一起告知他應當怎麼玩好不好?

2.引導幼兒一起講解並描述改編故事《不受傷的小熊》。(小熊沒有扶好扶手,改

成扶好扶手滑滑梯,把小熊沒有抓緊攀登架,改成抓緊了攀登架;把小熊沒有用手撐地,改成用手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