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支祈神鎖的典故及出處

支祈神鎖的典故及出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典源出處

支祈神鎖的典故及出處

《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 《戎幕閒談》 (唐 · 韋絢撰):“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時有漁人,夜釣於龜山之下,其釣因物所制,不復出。漁者健水,疾沉於下五十丈,見大鐵鎖 (suo) 盤繞山足,尋不知極。遂告湯,湯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獲其鎖,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餘頭,鎖乃振動,稍稍就岸,時無風濤,驚浪翻涌,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禹理水……乃獲准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 原屩遠近, 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庚辰以戰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唐 ·李肇 《國史補》亦載,文略。

釋義用法

傳說有神獸無支祁 (祁或作祈、奇),爲淮渦水神,形狀像猿猴,力大無比,行動會掀起驚濤巨浪,大禹治水把它擒住,鎖在龜山水下,使淮水能平安入海。後以此典形容風浪、水患; 也用以指神怪之事。

用典形式

【支祈】 清 ·王夫之:“怒遣天吳,濫驅海若,長風奮駕支祈。”清·鄭燮:“支祈收震怒,河伯效淵潛。”

【無支祈】 清·黃景仁:“百怪待彈壓,首者無支祈。”

【支祈囚】 清·黃遵憲:“鐵鎖重使支祁囚,赤文綠字光油油。”

【支祈鎖】 明 ·蔡文範:“地控支祈鎖,天寒象罔沉。”

【淮渦神】 清·黃景仁:“頗聞守土責,宜備淮渦神。”

【鎖支祁】 宋·蘇軾:“川鎖支祁水尚渾,地埋汪罔骨應存。”清·朱彝尊:“清都留玉女,惡浪鎖支祁。”

【支祁神鎖】 清·錢謙益:“肅慎失楛天棓少,支祁神鎖地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