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特磬是我國的古代打擊樂器

特磬是我國的古代打擊樂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特磬,特懸磬,玉或石制。殷墟出土的有半圓形與稍作曲折形的兩種,後多作曲折形。

特磬是我國的古代打擊樂器

特磬是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質地多爲碧玉,也有靈璧石。整套十二枚,以應十二律。磬體爲鈍角矩形,長邊稱鼓,短邊稱股。整套特磬磬體大小相同,而以厚薄爲次,定音高。磬兩面飾描金雲龍紋,一面爲篆文乾隆帝御製銘,另一面爲本律磬名,磬孔系絲繩而懸。十二磬各懸一簴,簨簴與鎛鍾架大致相同,只是上簨左右雕以鳳首,左右兩簴承以白羽朱喙的臥鳧。十二磬使用與鎛鍾同,按月律單陳,位於編磬之西。凡作樂,宜先擊鎛鍾以宣其聲,樂將止,擊特磬,以收其韻,即所謂“金聲玉振”之玉振。

山西陶寺出土,巨石製成,上有孔,可懸掛敲擊,名“特磬”。專家測定爲一磬一音有人認爲,它們正是“拊石擊石”“百獸率舞”所用的`石磐,與山西夏縣東下馮出土的石磐和陶寺出土的形制相仿,都是刮削器進化爲樂器的。《爾雅釋樂》:“大磬謂之〓。〓形似犁輨,先爲生產工具,可用來掘地,或作食肉剖割的刮削器,進而爲歌舞時敲擊節奏的樂器。”夏代著名樂舞《大韶》(又稱《簫韶》),相傳爲舜的樂舞,夏禹繼承了它。《史記·夏本紀》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舞者手執排簫,必然合着樂器起舞,可以想像當時的節奏還是比較簡單,但原始氏族社會的人羣,會覺得石磐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更加舞得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