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運用理解閱讀法的方法

關於運用理解閱讀法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運用理解閱讀法示例

關於運用理解閱讀法的方法

下面是一篇文章裏的三個片斷:

人們沒有理由不把我們這個時代叫做統計時代。“統計學”這個詞的含義深廣。統計學是一種蒐集數字的方法,通過它可以把採用一定方式所得到的數字和能夠說明某種現象的數字集中起來;它又是一門專門的社會經濟科學;它還是在社會科學界和自然科學界廣泛應用的一種科學方法。

新聞記者如果離開了統計學,對許多題目就無法報道。例如,有關人口問題的所有文章無一不是依靠統計學。報道人口問題的文章之所以相當少,是因爲許多新聞記者缺乏統計知識,不懂得對這個問題應當從何下手。讀者們常常對數字概念不甚瞭解。有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問題。誰能沒有聽到和親自用過“平均壽命”這個詞呢?大多數讀者以爲,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時期的平均死亡年齡。但是,這個詞的真正概念卻應當是:某一年所生的人的平均壽命。根據這種情況,這一代人的死亡率,也就是這一年出生的人的死亡率。這樣說來,這個數字是確切的,又是假定的。這三段文字中都有一些關鍵性詞語,準確迅速地找出它們,是確定判斷和理解意圖的關鍵。下面按理解閱讀訓練的三個步驟列出參考答案。

怎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理解知識有三級水平,低級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覺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認和識別對象,並且能對對象命名,知道它“是什麼”;中級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覺水平理解的基礎上,對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繫的揭露,主要表現爲能夠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則的內涵,知道它是“怎麼樣”;高級水平的理解屬於間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者調整認知結構,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並使知識得到廣泛的遷移,知道它是“爲什麼”

理解力是衡量學習效益的重要指標,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整體思考的能力。

學習需要藉助積極的思維活動,弄清事物的意義,把握事物的結構層次,理解事物本質特徵和內部聯繫,需要對學習材料作整體性的思考。因此,個體應該培養自身的全局觀點,考慮問題要從大局出發,着眼於整體問題的解決。這是因爲整體思考能力的強弱影響着個體的學習效果。

2、 洞察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中,我們需要不斷地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對問題要具有洞察力。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材料,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3、 想象力、類比力。

正如想象可以讓知識插上翅膀一樣,想象力可以讓個體學習知識的能力得到飛昇。而類比力是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的能力。同類事物具有相似之處,也具有相異之處,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 直覺力。

直覺力是個體學習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而展現出來的一種能力。有些東西是要靠直覺把握的,學習有時也要靠直覺。直覺力高低對學習效果好壞有時也起重要作用。

5、解釋力。

即解釋經驗現象的能力,也就是運用觀念進行邏輯推演的能力。學習需要將學到的知識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抽象思維過程轉化爲自身的一種東西,並能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能否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是判斷一個人理解力高低的最重要標準。

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一般來自一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爲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

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爲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着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爲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爲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爲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讚譽蘇步青爲“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爲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裏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儘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爲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衝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爲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係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瞭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衆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爲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瞭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嚥”,要多動腦筋,要反反覆覆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爲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覆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爲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髒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淨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裏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爲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什麼是理解閱讀法

所謂理解閱讀法,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尋找關鍵詞、分析語義羣和確定意圖這三個步驟而達到掌握各段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後形成整體概念的閱讀方法。

理解閱讀法的好處是壓縮了文字數量,並能提高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質量。

理解閱讀法的理論依據是:在一般的文章中總會有一定比例的水分,而大腦又恰恰具有選擇和壓縮信息的功能,因此,在閱讀時一般只需通過找重點、作判斷和採用回憶思考等方法,就能達到去粗取精,掌握文章內容精華之目的。

理解閱讀法還有實踐依據,即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加以運用的三種方法:

(1)尋找重點內容法

所謂重點內容是指某些“點”而言,這些“點”的文字在全部文章中雖然佔的比例不大,但是卻具有很大的思想容量。理解的目的是爲了抓住全文的基本思想,而關鍵用語和某些具有承上啓下作用的句子則最能反映出文章的基本思想。因此,這些詞語和句子正是我們所要尋找的重點內容(即“點”)。理解時,我們往往把文章的內容歸結成爲簡短的、邏輯性強的幾條提綱,然後再把這些反映各層次中心內容的提綱聯繫起來,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有一定邏輯聯繫的思想。而尋找重點內容法,在尋找重點內容及重點內容相互聯繫的過程中,也就對文章進行了加工和提煉,這就是理解過程。理解閱讀法就是根據這種辦法制訂出來的。

(2)判斷法(或曰預測法、猜測法)

內行的讀者有時只看段落中的幾個句子,就能猜出整段或整頁的意思,這是因爲他採取了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mdash 速讀教程;—判斷法。這種方法與“尋找重點內容法”有些相似,不同處只在於它無需逐段逐層地尋找重點詞句,只需根據經驗,迅速抓住一條明晰的線索,然後“順流而下”,即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內容。不過,運用這種方法,要具有豐富的閱讀經驗才行。

(3)追憶法

爲了便於理解下文或全文內容,對讀過的文章作一番回憶,這就是追憶法。這種方法往往用於比較重要的文章或比較重要的段落。當閱讀者讀過某一段或幾段文字後,覺得有必要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下文時,便可用此法。但需注意,不可頻頻使用。否則,閱讀速度會受到影響。上述三種方法是很多人經常採用的閱讀方法。如果對這三種方法加以綜合運用,就能取得很好的閱讀效果。在快速閱讀的情況下,理解具有它的迅速性、緊迫性,因此,利用上述方法進行閱讀對鍛鍊思維的敏捷性也極有益處。運用理解閱讀法示例

α腦電波,輕鬆學習

科學研究發現:在腦電圖上,大腦可產生四類腦電波。當您在緊張狀態下,大腦產生的是β波;當您感到睡意朦朧時,腦電波就變成θ波;進入深睡時,變成δ波;當您的身體放鬆,大腦活躍,靈感不斷的時候,就導出了α腦電波。

到現在爲止,我們講述的大部分內容是屬於邏輯性的,是“左腦”活動。但爲了利用你右腦和潛意識的驚人力量,高效學習的真正鑰匙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即放鬆性警覺(relaxed alertness)。這種放鬆的心態是你每次開始學習時必須具備的。許多研究人員和教師相信,人們可以通過潛意識很好地學習大量信息。最適於與潛意識的腦電波活動是以8~12周/秒速度進行的,那就是a波。英國快速學習革新家科林·羅斯說:“這種腦電波以放鬆和沉思爲特徵,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象力的大腦狀態。它是一種放鬆性警覺狀態,能促進靈感、加快資料收集、增強記憶。a波讓你進入潛意識,而且由於你的自我形象主要在你的潛意識之中,因而它是進入潛意識唯一有效的途徑。”

人一般是怎樣取得那種狀態呢?數以千計的人通過每天的靜心或放鬆性活動、特別是深呼吸來取得。但是,越來越多的教師確信,幾種音樂能更快、更容易地取得這些效果。韋伯指出:“某些類型的音樂節奏有助於放鬆身體、安撫呼吸、平靜β波振顫,並引發極易於進行新信息學習的、舒緩的放鬆性警覺狀態。”當然,正如電視和電臺廣告每天證實的那樣,當音樂配以文字,許多種音樂能幫助你記住信息內容。但是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發現,一些巴洛克音樂是快速提高學習的理想音樂,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巴羅克音樂每分鐘60~70拍的節奏與α腦電波一致。

技巧豐富的教師現在將這種音樂用作所有快速學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對於自學者來說,眼前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即當你晚上想要複習學習內容時,放恰當的音樂就會極大地增強你的回憶能力。a波也適合於開始每一次新的學習。很簡單,在開始前,你當然得清理思路。將辦公室的問題帶到高爾夫球場上,你就打不好球,會心不在焉。學習也是如此。從高中法語課馬上轉上數學課,這會難於“換檔”。但是花一會兒時間做做深呼吸運動,你就會開始放鬆。放一些輕鬆的音樂,閉上眼睛,想想你能想象到的最寧靜的景象——你很快會進入放鬆性警覺狀態,這一狀態會更易於使信息“飄進”長期記憶之中。

因此可以說,α腦電波它可以通過冥想、放鬆、深呼吸等方法獲得,而巴洛克音樂,是效果最快,最好的導出方式。因此,在我們的訓練過程中,始終輔以輕快優雅的巴洛克音樂背景,既排除外界干擾,又可使大腦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選讀速度練習

這是一種練習速讀的新方法:

用眼睛快速掃過下面的字母,找出A有多少個.再找出B有多少個,C有多少個

A B B D C C

C D A D D B

B A D D A A

D D A C A B

熟練後就可以加長長度和字母的種類,減少所需時間.並試着增加眼睛一次尋找的字母,像開始時只找1個字母,如A,練一端時間後一次找兩個字母,如一次找BC.練熟後,加大難度,開始練習如以下表

用眼睛快速掃過下面的字母,找出A有多少個.再找出F有多少個,H有多少個,找出L有多少個.再找出K有多少個,D有多少個.找完後再看一遍,找出S有多少個.再找出G有多少個,J有多少個.第3行就加入其他字母了.

G H S J K F L S J K F S D F L G K J H J A D L D H G L A H D J K H H A K J S H Y K S G Q U O F L U L B X W T Y H H F D L T G K

這個訓練可以開發視野,增加閱讀精確度,使你看的文字再多也可以一目掃清

學會“辨體”有利於速讀

用眼與快速閱讀練習

閱讀的快慢、單位時間內閱讀量的大小,一方面取決於視野的大小,另一方面取決於單位時間內視點移動的快慢,即視讀節奏。

最初對視覺的練習發源於美國空軍對飛行員的練習。當時,空軍戰術專家面臨一個嚴峻的課題:許多駕駛員在飛行時不能及時辨別遠處的飛機,在生死攸關的空戰中,這將永遠失去主動權,因此,必須提高他們的瞬間感知能力。空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發明了一種速視儀,讓敵機和友機的形象在屏幕上顯現。

開始時,飛機圖像顯現的時間長、尺寸大,然後逐漸縮短時間、縮小尺寸。經過練習後,當飛機圖像小得像一個斑點、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顯現時,飛行員都可以分辨出來。由此人們發現,人眼的瞬間感知機能實在蘊藏着巨大的潛力。專家們馬上把這一成果應用於快速閱讀練習,結果證明,經過練習,可以有效地減少注視次數、縮短每次注視的時間、消除回視,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分辨12萬個字母,相當於2萬個單詞!如把一些短語或短句寫在卡片上,在極短時間內在眼前閃示,然後說出上面的內容。熟練後逐漸加長卡片上的短語或句子,縮短卡片閃示的時間,就可以使視知覺範圍逐步擴大,瞬間感知能力漸漸提高。如果同時進行擴大視野、加快眼球運動速度的練習,練習靈敏的視覺機能,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雷巴柯夫說:“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倍。”而我們的快速閱讀練習是以“秒”來計算時間的,我們將創造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眼球的轉動與閱讀密切相關,閱讀實際上就是眼睛一連串的轉動與停止的動作結合。閱讀專家用瞳孔測計器和攝影機觀察那些閱讀速度很快的人,發現他們的眼球在迅速地隨着文字而轉動。所以,加快眼球運動練習,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由於閱讀節奏練習要求眼腦快速反應,還鍛鍊了大腦的敏捷性。有助於提高練習者的智力,改進學習方法。

應用-閱讀方法綜述

如何掌握現代文閱讀答題的要領

1、學會快速的遵路閱讀。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會亂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樣開頭的,寫文章的人在開頭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時也要着重看文章開頭。考試就是考同學們有沒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學們平時要下功夫,爭取看一遍就瞭解作者的思路。

2、明確整體和局部的關係。遵路是對文章的整體有個把握,考題往往是考某一點,要有總分的概念,雖然問在一點上,但實際是關係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學會整體閱讀理解。

3、透視題乾的重點和考點。拿到題目以後不要先急於答題,要先分析、理解、透視。每一道題目都是由命題人反覆思考、嘔心瀝血後得出的,有些題目裏是話裏有話的,同學們不能一晃就過。

4、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一篇文章中總有些詞、句子含義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點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尋味的,這些詞和句子同學們一定要去理解,這樣的例子在課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馬克思幕前的講話》一文中提到的“馬克思一生有很多敵人,但是沒有一個私敵”一句。考現代文就是考三個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

5、善於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去年考綱提出的是“善於篩選並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問卷中的話抄下來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佈在文章各個方面的信息提取出來,並組織成一個觀點,需要自己概括。這個考點涉及到了三個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實是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這屬於現代文閱讀中較難的考點。

6、識破干擾項的各種手法。有不少的選擇題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要知道爲什麼選這個,爲什麼不選這個。選擇題中往往有一個“陷井”,是同學們容易選錯的,同學們就要學會反干擾,挑出這個干擾項。教師出干擾項最多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⑴無中生有。文章裏沒有的內容加進答案中去。

⑵主次顛倒。次要的變成主要的⑶張冠李戴,偷換概念。明明是將那件事,答案裏卻說是這件事;

⑷因果顛倒。把因說成果,把果說成因。

同學們可以結合以上這些手法自己做下總結,認識出題老師的干擾手法,對於同學們提高反干擾能力,減少錯題機率是很有幫助的。

7、回答主觀性命題要攻克2個難關。一是讀不到位,二是詞不達意,這兩個“不”是同學們正確回答主觀題的“攔路虎”。

8、注意開放性題目中的限制和要求。開放性題目只是在一定範圍內開放,而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同學們一定要了解題目在什麼範圍內是開放的,它的考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