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凡事皆有高度閱讀理解

凡事皆有高度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條萬條,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凡是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限量。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着極限或界限,叫做關節點或臨界點,而超出這個範圍,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百度是水的溫度範圍,過了這個度,水要麼變成水蒸氣,要麼變成冰。

凡事皆有高度閱讀理解

②人生活在度中。我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還有幸福和快樂可談嗎?他還可能有所作爲嗎?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過度的自由就會失去自由。一根彈簧在其彈性限度以內,怎麼拉都行,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彈簧就無法復原了。做人做事,爲人處事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度的這一邊可能是一片燦爛,而度的那一邊卻可能是烏雲密佈,日常生活中的度,幾乎處處可見。

③例如說話的分寸。話不可不說,不可多說。古希臘哲人蘇拉格底說:人有雙耳雙眼一口哪能就應該多聽多看慎言,言多必失。開玩笑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潤滑劑,但是忌過度,一過度必傷感情。幽默的言談令人快活,一過度就變成庸俗或是尖刻。

④例如對美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就是適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了東鄰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可見,恰到好處纔是美。而過分或不及則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都存在一個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過這個限度,性質就轉化,美的事物就會轉化爲醜。

⑤例如對善的理解。對人懷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舉,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處纔是善。嬌慣子女不是真愛,救濟貧困的人當然值得讚揚,但不如激人自立,教人自強,助人脫貧。行善有範圍,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怪講慈悲,豈能東郭先生那樣對惡狼講善良,豈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農夫對毒蛇講憐憫。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人民的犯罪。

⑥度是大學問。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賢人哲人在他們的學說中都有對度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講度,例如量變到一定程度下才會發生質變。儒學講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張順其自然,適應自然;佛學談心理平衡;達爾文談適者生存。可見,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⑦有人認爲讀書生智慧。不錯,人的智慧在讀書中會得到啓迪,經常讀書會使人更睿智,這是不爭的事實。讀書也有度。書不可不讀,書又不可濫讀。書,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讀書,讀死書,那麼,盡信書不如無書。

⑧我們的身邊處處是度。藝術講究度,科學講究度,生活講究度,經商講究度,人生講究度。人的一生豈能不研究、遵循度呢?

1.請選出下列成語中與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項( )(2分)

A.恰如其分 度日如年 B.適可而止 過猶不及

C.患得患失 左右逢源 D.審時度勢 相得益彰

2.段②的畫浪線句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2分)

3.段⑦中的畫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2分)

4.參照下面示例,自選內容仿寫一段話。(3分)

示例:有人認爲讀書生智慧。不錯,人的智慧在讀書中會得到啓迪,經常讀書會使人更睿智,這是不爭的事實。

仿句:有人認爲 生智慧。不錯,這是不爭的事實。

5.《蘆花蕩》中老頭子因過度自信自尊而導致大菱受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的這類現象,請爲本文再補充一個事例論據(教科書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段中的例子)。(3分)

答案:

1.B(2分)

2.承上啓下(2分)

3.道理論證。(2分)

4.例:有人認爲交流生智慧。不錯,人的智慧在交流中會得到昇華,經常交流會使人更聰明,這是不爭的事實。

(一空1分;字數大體相近,第一空所填表的內容必須有與智慧密切相關,後兩句應該緊扣所填內容,是正確、鮮明並符合情理的觀點態度;共3分)

5.例①:范進是舉後因喜極過度而生悲。

例②:炒菜放入食鹽時,如果不適度,就會讓令者感到不適或難受。

例③:在自然界中,雨水太多,會造成洪澇;雨水太少,全導致乾旱。

(所舉事例與本文的中心論點一致論證效果好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