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介紹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之向沙漠進軍方法引導】,本文通過對人類最頑固的自然敵人之一沙漠的剖析,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介紹

綠洲變成了沙漠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綠洲變成的!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無所有”。然而據考證,這裏在很久以前並非一無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學家在這片沙漠上發現一些大的河牀,找到一些魚的骨骼和生物的遺蹟。它告訴我們,在遠古時候,整個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險家預言,沙漠地下蘊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遺體,現在已經變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田。這說明,如果這裏一直是沙漠,是不會有儲量豐富的石油的。撒哈拉東部有一個名叫“恩阿杰爾”的高原,在當地土語中,“恩阿杰爾”就是“河流很多的臺地”。地質學家在那裏發現的櫟樹和雪松的化石證明,大約6500年以前,這些樹在這裏生長過。然而最有說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連山谷發現的壁畫。壁畫有5 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長頸鹿,有急馳如飛的羚羊,有緩緩而行的黃牛,有大象和河馬,有手持弓箭的獵人,有靜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員和奇特的神像,還有勞動和舞蹈的情景。壁畫最小的有幾釐米見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赭紅色勾線,然後塗上各種顏色,雖然經歷了長久的日曬風吹,卻顏色不褪。這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發達的文化藝術,而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水平,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它也說明,在6 000多年以前,撒哈拉決不是乾旱的沙漠,而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綠洲變成了沙漠呢?有人研究,是由於氣候的變化,加上對森林、草原等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是過度的放牧。

答案:文體是說明文。主題:撒哈拉沙漠是綠洲變成的。分兩段:1?撒哈拉沙漠是綠洲變成的;2?綠洲變成沙漠的原因。

方纔“保密”的問題:1?“撒哈拉”在阿拉伯文中是什麼意思?2?文章用哪些證據證明撒哈拉沙漠是綠洲變成的?答案略。

進一步思考:此文所說的土地沙漠化問題僅是個別現象嗎?別的地方有無此類問題?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準備以下例子:1979年,《人民xx》曾發表文章──《風沙進逼北京城》(板書),警告國人:如果不加治理的話,連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也會被沙漠埋葬!沙漠在向人類進攻了!我們目前的一個緊迫任務就是──向沙漠進軍!

總結:以積極進取的姿態提出了“向沙漠進軍”的號召,展示了人類改造、戰勝沙漠的美好前景。

初中語文解題技巧之話題作文文體恰當

【—解題技巧之話題作文文體恰當】,近幾年來,各種考試的作文命題多以“自選文體”爲主流,學生面對此要求,完全可以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自選文體”並非就是隨心所欲,信馬由繮。

文體恰當

話題作文的主要特點之一便是“文體不限”,打破了命題作文規定體裁的單一要求,讓考生有廣闊的選擇文體的餘地。但是在實際寫作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考生將文章寫成了“四不像”。開頭針對話題發表一些議論,接着以“我最近就遇到過一件這樣的事”作爲過渡,再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也有的開頭模仿話題作文中的提示語,用散文的筆法去抒寫,接着又提出個觀點、看法,然後再用論據來證明這個論點。這種無體的作文豈能成爲考場中的上乘之作?

確定選什麼樣的文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認識自身優勢,揚長避短。

文本天性,所以宜順性爲文。有的人性格開朗,激情洋溢,喜歡影響他人,適合選擇開放性的文體,如開門見山的、等;有的人性格文靜,波瀾不驚,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適合選擇自我傾訴的日記體;有的人才華畢露,咄咄逼人,而又洞察深刻,適合選用匕首投槍式的雜文;有的人善於敘述,長於交談,適合選擇娓娓而敘的記敘文或推心置腹的書信;有的人想像豐富,善於虛構,則宜選用亦幻亦真的寓言、童話或微型小說;有的人天性嚴謹,循規蹈矩,適宜選擇傳統思路的議論文或記敘文;有的人天性詼諧,喜笑成文,則宜選用幽默小品。同時,作者生活閱歷的不同,積累的素材不同,適應的文體範圍也不同。具有理性啓迪性質而事實簡單的材料,適宜運用記敘類文體,如一般記敘文、微型小說、童話、寓言等;具有畫面感的材料和感情濃郁的材料,則適宜運用詩歌和散文的體裁;具有激烈衝突性,強烈動作性和對話表現力的材料,最適合運用戲劇類體裁 初中英語。

⑵、正確理解題意,因題選體。

審題清楚了,確定了主題,文章有了靈魂,才談得上選擇文體。如果想直陳觀點,發表見解,宜採用議論文;如果要鍼砭時弊,激濁揚清,宜採用雜文;如果要抒發感情,情理交融,宜採用散文;如果要寫人敘事,借事明理,宜採用記敘文體。總之,以最能表現主題爲選擇文體的基本原則。

⑶、明辨文體得失,量體裁衣。

不同的文體各有自身的表達優勢,也有其不足之處。

議論文以以理性思維爲主,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針對性強的特點,要求通過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方式組成嚴密的邏輯論證,言之有理,持之有據,最後實現以理服人,擅長於理性思維或邏輯思的人宜採用議論文體。但是,富有理性的議論文常常顯得形象性不足,文采不夠。爲此,在寫作議論文時,適當地運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語言,靈活多變的句式,形成一種議論性散文,表達效果會更好。

記敘類文體包括散文、小說、童話、寓言等,其優勢是主題的表達要通過寫人敘事來實現,因而情節性和情感性帶來的形象性,使其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而合理必要的虛構,又給作者提供了馳騁想象的餘地。但是,記敘類文體如果僅僅是就事寫事,就人寫人,在立意構思和行文時缺乏理性的光澤,文章也難以出水準。因此,寫作該類文體時,適當地增加一些理論色彩,比如畫龍點睛的議論,富有哲理的語言,往往能提升文章的高度。

隨着作文對文體的開放,種種新的文體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有的把應用文進行創造性改造,藝術地加以運用,如:《“創新”會議紀要》、《徵稿啓事》、《代拋棄誠信者擬墓誌銘》;有的移植專業文體,如:《診斷書》、《吳良心病例》、《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中國國家大劇院招標簡介》。這些“另類作文”因其富有獨創性,故在衆多考生採用常式文體的情況下,也就容易脫穎而出,但寫另類作文也帶有一定的風險,如容易因形式雜亂而寫得“四不像”,或文體格式雖正確,但主旨浮淺,缺乏深度等,因此要慎重持之。

總而言之,選擇話題作文的文體,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專長,素材積累的表達優勢,做到從實際出發;其次,準確理解題意,確定最佳主題;再次,在自己熟悉的文體的基礎上綜合比較,權衡優劣,選定最佳的寫作文體。

總結:因爲恰當的文體,猶如得體的衣裝,它會讓人賞心悅目,令人耳目一新。不過,對來說,考生應儘量選寫記敘文(包括小小說、散文),因爲寫記敘文,便於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便於編制曲折的故事情節,也便於描繪逼真的畫面,抒發真摯的感情。

重拾學習興趣

學生稚嫩的心理就像一張白紙,對周圍世界充滿了疑問與好奇.然而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的表現卻是另一番景象:純粹完成學習任務、應付老師檢查、缺乏學習興趣、畏難逃避等待,學習主動性嚴重缺失,學習效率急劇下降。每每出現這樣的情形,令許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不解無計可施。

而許多至理名言讓我們耳熟能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有興趣的學習是快樂的;等等。正如華羅庚所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當學生的心理處於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向心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據有關調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學生數學學習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他們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正是本文探索的方向。

一、興趣缺失的原因探究

1、學習基礎不好長期累積的巨大差距造成的放棄心理

缺乏學習興趣的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在小學中低年級累積起來的學習“債務”而造成的。在他們之中,其實很多人很渴望學好數學使自己的數學成績趕上班級整體水平。只是長年累月的“知識欠帳”使他們在高年級的學習中感到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因而使部分人感到追趕無望,無奈只得放棄。

2、學習目的不明確

初中物理 現在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的改善使許多學生及家長對於學習數學的目的認識不清。認爲學數學就只需要會簡單的計算會數錢。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缺乏遠大持久的學習動力。因而在學習上興趣不足,遇難而退。

3、懶惰心理的表現

有些沒有興趣的學生,其內因在於性格上的惰性因素的作用。其表現主要有這樣一些方面:(1)、思想方面的懶惰。懶惰的人常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完成卻總期待着能夠明日去做。例如:有懶惰心理的學生在完成當天作業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學,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牀再完成。遇到難題就敷衍了事搪塞交差。這樣的學生雖然心中也有好奇,但惰性卻抑制了好奇,學習興趣在等待中悄悄溜走。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老師們經常會發現,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的總是個別幾名同學,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心裏想:反正我不舉手,也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2)行動方面的懶惰。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懶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馬上做.可卻遲遲不做,或硬挺過去。例如:在課堂中,明知不積極思考、不能回答問題也許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但他卻心存僥倖祈禱老師不叫他回答,或硬着頭皮忍受着同學輕蔑的眼光。以上這些類型,久而久之,就造成學生興趣與榮譽感的雙重流失,使其對數學無興趣蕩然無存。

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矯正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除了老師恰當充分的肯定外,筆者認爲更應該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1、明確學習目的。一是要幫助學生克服市場經濟商品社會的影響,糾正“數學就是數錢算賬”的錯誤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認識改造自然世界的基礎與工具,加深數學對現代科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決定性影響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學習數學內在動力不足的現狀。

2、更新教學模式,誘發“興趣”生成。

(一)讓數學回歸生活,使“學習數學”成爲生活必備環節。其具體作法:

(1)貼近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在講的《簡單統計——調查居民水電費》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調查自己及鄰居家月平均水電使用量。然後讓學生對比分析,找出“水電大戶”形成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分析,讓學生用數學方法來判定哪一種是科學的生活方式,怎樣的生活方式纔是值得推崇的先進且節能環保的。通過一個家庭的節能計劃,延伸推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創建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社會中的效應。從而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改造世界”的理想,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模擬生活情景數學問題中很多的概念都相當的抽象,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我們的生活情景來幫助理解。我在看了一個課堂實錄中是這樣的:老師讓兩個學生站在講臺的兩側,宣佈:“開始”,兩個學生同時從兩側出發,相向而行,然後相遇;這是在講解相遇應用題中的“相對”,“相向”,“相遇”等概念;然後又讓兩個學生站在一前一後,同時出發,後者追前者,這時追擊應用題。對於這種理解相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老師通過兩個學生的實際行動加以理解,生活化數學的學習。

(二)熟悉教材,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1)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資源。我們在學習了《循環小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我們首先講到了一個“循環現象”,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引入: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老和尚和小和尚……” 學生也會接着往下講故事了,但是我們重要的是在講故事中我們發現了什麼現象呢?(循環現象)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呢?學生例舉:太陽總是東昇西落;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等等,這就是數學中的循環現象。我們通過這個循環的現象學習,爲下面的循環小數概念的`學習做鋪墊,學生記住了,理解了,也就完成了這項學習的目標。

(2)從生活實例中體味數學思想和方法: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學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例如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媽媽要將2.5千克的油分裝在0.4千克的小瓶子裏,需要多少個油瓶?”我們通過計算知道:2.5÷0.4=6.25(個),可是瓶子有半個的嗎?沒有,那怎麼半辦呢?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的香油,要裝完只能用7個。(進一法的應用)實際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碰到呢?學生想到“坐船問題”,“我們去旅遊,20人一條船,我們班44人,要幾條船才行呢?”同樣去尾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廣泛的應用:“張老師帶100元錢去爲學校圖書室購詞典,每本18.5元,可以買幾本?”計算:100÷18.5=5.40540541(本)≈5(本)因爲錢只夠買回5本,多買了錢就不夠。採用“進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四捨五入法”的學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組織學生參加數學實踐,在生活中應用數學解決:

(1)加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

我們在教學《周長的測量》時,帶領學生參加戶外的測量,量一量我們的足球場的周長,量一量我們乒乓球桌的周長等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教材中《數學廣角》一課中的“合理安排時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感受這種數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

又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則例題:一件商品,先提價10%銷售,然後再降價10%銷售。比較前後兩次的售價,判斷此次銷售的盈虧情況。通過分析現實中常見的營銷策略,應用數學知識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使學生樹立數學實踐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數學的社會應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新課標》指出:“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在調查班級同學的身高和體重的結果中,我們可以檢測出整體的身高高度和體重水平,從而進行合理的檢驗,我們的健康標準。在對同學們喜歡的氣球的顏色調查之後,我們才能更加合理的選擇氣球來佈置我們的教室。在對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調查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選擇我們都比較喜歡的項目舉行集體活動。

3、改革教學評價模式

學生興趣的缺失現狀,與我們正處在改革階段的教學評價模式有着直接關係。我們義務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出多少個“數學家”,而是要將數學知識轉化成認識與改造世界、服務生活的能力。所以要真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僅僅是教材內容的改變是遠遠不夠的。筆者認爲,現階段的考覈考試、評價模式遠遠沒有跟上教材內容編寫宗旨。教材內容的編寫趨向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與社會實踐能力,而考試評價體系卻仍然是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全民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革教學評價模式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1)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確立“分數”與“能力”的辯證關係。確實將數學引入生活,使之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使學生學得明白,學得有價值,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

(2)樹立“以人爲本,終身教育”的觀念。使數學教育過程人性化,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給予每個學生成就感,並使他們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數學、檢驗數學,並在實踐與應用中獲得成功,得到認可與肯定。從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服務生活的興趣。

擁有了持久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數學的不竭動力,就有了終生探究數學、實踐應用的源泉。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基石。良好的興趣,纔是鑄造基石的堅實基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是值得廣大教育者思考與探究的永恆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