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美的歷程閱讀理解

美的歷程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閱讀理解

隨着時代的發展,詩、畫中的美學趣味也在變化。從北宋前期經後期過渡到南宋,無我之境便逐漸在向有我之境遷移變異,這與佔畫壇統治地位的院體畫派的作風有重要關係。以愉悅帝王爲目的,甚至皇帝也親自參加創作的北宋宮廷畫院,把追求細節的忠實寫實發展到了頂峯,對細節真實的追求成了院體畫的重要審美標準。於是,柔細纖纖的工筆花鳥很自然地成了這一標準的最好體現和獨步一時的藝壇冠冕。儘管已開始有與此相對抗的所謂文人墨戲,但整個說來,上行下效,從院內到院外,追求細節真實日益成爲畫壇的重要趨向。

與細節真實並行而更值得重視的院體畫的另一審美趣味,是對詩意的極力提倡。雖然以詩情入畫並非由此開始.但作爲一種高級審美理想和藝術趣味的自覺提倡,並日益成爲佔據統治地位的美學標準,都要從這裏算起。畫面的詩意追求開始成爲中國山水畫的自覺要求。但院體畫不是從現實生活中而主要是從書面詩詞中去尋求詩意,這是一種雖優雅卻纖細的趣味。這種審美趣味在北宋後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體畫中達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狀態,從而創造了與北宋前期山水畫很不相同的另一種類型的藝術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畫家馬遠、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許多小品,這一特色便極鮮明。它們大都是在頗爲工緻精細的、極有選擇的有限場景、對象、題材和佈局中,傳達出抒情性非常濃厚的某一特定的詩情畫意來。細節真實和詩意追求正是它們的美學特色,與北宋前期那種整體而多義、豐滿而不細緻的情況很不一樣,不再是北宋那種氣勢雄渾邈遠的客觀山水。南宋山水畫把人們審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諸因素引向更爲確定的方向,引向更爲明確的觀念或主題,這就是宋元山水畫發展歷程中的第二種藝術意境。

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對於第一種意境,可以說是,因爲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觀念在這裏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爲無論在對對象的忠實描寫上,或抒發主觀情感觀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較客觀的'態度。詩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發,儘管比北宋山水已遠爲自覺和突出,但基本仍從屬於對自然景色的真實再現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處在無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過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體畫而決非意氣的文人畫,基本仍應屬無我之境。而宋元山水畫發展歷程中的第三種藝術意境有我之境,則要由元代文人畫來確立。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1.下列有關院體畫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詩意的極力提倡是院體畫更值得重視的一種審美趣味。但院體畫不是從現實生活中而主要是從書面詩詞中去尋求詩意的,這是一種雖優雅卻纖細的趣味。

B.南宋院體畫將北宋後期即已形成的追求詩意的審美趣味發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狀態,從而創造了與北宋前期山水畫很不相同的另一種類型的藝術意境。

C.院體畫把人們審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諸因素引向更爲確定的方向,引向更爲明確的觀念或主題,這是宋元山水畫發展歷程中的第二種藝術意境。

D.以詩情人畫並非由院體畫開始,但作爲一種高級審美理想和藝術趣味的自覺提倡,並日益成爲佔據統治地位的美學標準,則是從院體畫開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從北宋前期經後期過渡到南宋,詩、畫中的美學趣味從無我之境逐漸向有我之境遷移變異,這與佔畫壇統治地位的院體畫派的作風有重要關係。

B.宋元山水畫的發展經歷了三種藝術意境:北宋前期的無我之境,南宋時無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過渡,元朝文入畫的有我之境。

C.馬遠、夏珪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頗爲工緻精細的、極有選擇的有限場景、對象、題材和佈局中,傳達出抒情性非常濃厚的某一特定的詩情畫意來。

D.南宋山水畫無論在對對象的忠實描寫上,或抒發主觀情感觀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較客觀的態度,基本上仍以對自然景色的真實再現爲前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工筆花鳥成爲獨步一時的藝壇冠冕,追求細節真實也因上行下效而日益成爲畫壇的重要趨向,這說明畫中美學趣味的變化與社會的崇尚有很大關係。

B.北宋山水是那種氣勢雄渾邈遠的客觀山水,具有整體而多義、豐滿而不細緻的特點;而南宋山水只注重藝術家主觀情感觀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觀寫實。

C.文中所提到的院體畫分爲兩類:工筆花鳥畫和山水畫。前者主要體現的是追求細節真實這一美學標準,後者主要體現的是對畫面的詩意追求這一美學標準。

D.南宋山水畫雖然比北宋山水畫在詩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發上已遠爲自覺和突出,但仍屬於厚重的院體畫,而決非意氣的文人畫

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C(偷換概念,院體畫不同於原文所說的南宋山水畫)

2.C(以偏概全,不是都是而是大都是)

3.B(對南宋山水畫特點的理解和分析過於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