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選舉風波》語文教學反思

《選舉風波》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選舉風波》是說不盡的,儘管在短短的一節課中,學生是在賞析着其中的精華,但學生認識的只是冰山一角。反覆審視着本節課的視頻,內心也總有一點兒找不着感覺。

《選舉風波》語文教學反思

本課爲了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主線,我努力“刪繁就簡,避熟就新”,帶着教材走向學生,使學生學得樂,學得深。可是教學的過程當中,卻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本課是有關中學生生活的文章,本想學生一定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爲課文裏的人物、事例同他們都非常的相似,應該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閱讀,把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生活體驗被課文的信息激活,與文本意義發生碰撞,這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初衷。

雖然本節課有點遺憾,但還是有所感受的:

  1、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前後桌),選擇最喜歡或最討厭的小說中的人物並談談理由(提示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用課文相關的敘述的句子來談談),讀一讀,論一論。這樣同學之間就可以互相啓發,深化了對人物的認識,增強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廣益,形成了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羣體意識。讓學生在創作中提高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而後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遭受過的挫折和困難,及自己當時的心理,並試着用幾句話表達自己學習這一課以後的感受或感悟。”則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個人生活又都不一樣,這時就沒太大的必要合作交流了,當然要給一定的時間考慮。學生有思想的慾望,並且能夠思考,善於思考。他們的頭腦不是一個等待灌裝的容器,而是等待點燃的火把。有些學生雖然談得不是那麼的完整,但他們已經把心理話說出來了,此時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至關重要,而此時我就對學生的表達給予進一步的完整的複述了一遍。

  2、讓學生在激發中思考

在教學當中運用開放式的問題,開放式的點拔,以至開放式的評價結果。開放,可以使學生擁有一個選擇的空間。一定的學習目標轉化爲問題要通過創設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以最終實現有所發現的預期結果。在多變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行爲的引導、點撥,進行有效的課堂調控,使課堂活動始終圍繞一定的目標展開,通過“追問”實現“有效學習”。在課堂上我始終做到: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全盤授予,也沒有簡單地設置學習目標用指令性的任務去驅動學生,而是努力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問題化,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思索,從而實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複述、人物形象的分析、生活內容的聯繫等環環相扣,使學生始終在思考當中。

  3、讓學生在聯繫中感悟

布盧姆說得好: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對於任何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都不是從零開始的,也不應從零開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總能喚起學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識之感。本篇課文正是這種似曾相識,僅靠一個課時在教室這樣狹小空間的閱讀教學,是無法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的。只有生活纔是語文學習永遠取之不竭的.源泉。本文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不總是晴空萬里,不總是一帆風順,但不管頭頂的是怎樣的天空,面臨的是怎樣的航程,你都要勇敢地往前走!當今的中學生也總是認爲自己的路很不平坦,然後怨天尤人,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該會有所認識。在課堂上就針對此設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遭遇,以產生與作者的共鳴,達到教學的目標。而這一環節同學也都能暢所欲言,基本上已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補充對課文的理解。

我感覺自己能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組織教學,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師生互動效果較好,但是老師還是有點越俎代皰,放得不夠開,如:沒有提供足夠的時空,擴大學生參與的面,讓學生在同桌或小組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進行全班交流,因而這節課生生互動體現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