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柴車奪牛的詩詞典故

柴車奪牛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典源出處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下:“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桓帝時,乃備玄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至亭。亭長以韓徵君當過,方發人牛修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爲田叟也,使奪其牛,康即釋駕與之。有頃,使者至,奪牛翁乃徵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康曰:‘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以壽終。”《後漢書·逸民列傳》亦載,文同。

柴車奪牛的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後漢韓康爲避名,賣藥長安市中,口不二價三十餘年,因人皆知,又遁入山中。朝廷屢次徵召他,他勉強上路,只坐柴車,被亭長奪其牛修道,後用此典稱美隱士襟懷。參見“韓康賣藥”。

用典形式

【無亭長識】 北周·庾信:“雖無亭長識,終見野人情。”

【修道奪牛】 明·高啓:“修道奪 其牛,解與不復疑。”

【康伯駕牛】 清·王天驥:“隱之嫁女真牽犬,康伯逢人莫駕牛。”

【柴車載伯休】 宋·王安石:“藥囊直入長安市,誰識柴車載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