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王士楨是哪個朝代

王士楨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導語:對於人物王士楨,各位瞭解過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士楨人物介紹,供各位參閱,希望對大家有用。

王士楨是哪個朝代

  王士禎朝代:

明朝→清朝

  王士禎介紹: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康熙朝書畫家宋犖稱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爲“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王士禎《春不雨》作品

 原文

  西亭石竹新作芽,遊絲已罥櫻桃花。

鳴鳩乳燕春欲晚,杖藜時復話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說,“穀雨久過三月節。

春田龜坼苗不滋,猶賴立春三日雪。”

我聞此語重嘆息,瘠土年年事耕織。

暮聞窮巷叱牛歸,曉見公家催賦入。

去年暘雨幸無愆,稍稍三農獲晏食。

春來谷賦復傷農,不見飢鳥啄餘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穀飛飛朝暮鳴。

舂莩作飯藜作羹,吁嗟荊益方用兵。

 註釋

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對生似小竹,開紅白或雜色小花,供觀賞。

遊絲:春天在空中飄動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細絲。俗稱“天絲。”

罥(juàn):掛。

乳燕:雛燕。一說正在哺育雛燕的母燕。

“杖藜”句:時常拄着藜杖來農家閒話。

龜坼:田地乾裂。滋:長。

窮巷:陋巷。

“去年”句:去年天氣陰晴適宜,風調雨順。暘(yáng):日出,晴。愆(qiān):差錯。

三農:指平地、山地、澤地的農民。一說指春、夏、秋三個農時。晏食:安食。無旱無澇,故安。

土亢:土地乾燥堅硬。

莩(fú):麻的種子。《爾雅·釋草》:“莩,麻母。”郭璞注:“苴麻盛子者。”《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藜:一種草,嫩葉可食。

荊、益:荊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帶。方用兵:正在打仗。

 鑑賞

此詩作於順治十四年(1657),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詩即詠寫此事。

首兩聯交代背景,描寫“春欲晚”的時節的農村風光,並由杖藜老農話農事引入下層。三四兩聯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農村乾旱情景。旱情的嚴重,田家父老的憂慮凸現無遺。下面四聯寫詩人內心的觸動及深深嘆息。詩人既爲農民在貧瘠的土地上歲歲勞作的`悲苦命運而感嘆,更爲官府的剝削壓榨,使農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和損害的現象憤懣不已,揭示出農民辛勤勞動反而日益貧困的真正原因並非只是天災所致,而在於統治者的殘酷盤剝,筆鋒直指封建統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兩聯又回到眼前現狀的描寫:土地乾旱無法耕種,人們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飢,而清兵又要從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雲南發兵進攻,人們在遭受災荒的侵害、官府剝削壓榨的同時,還要蒙受戰亂的痛苦。

此詩對勞動人民的不幸命運和生活處境寄予了深深的關切同情,對腐敗統治階級及不合理的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揭露,極富戰鬥性和認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