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精選10篇)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精選10篇)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1

五月五日吳主任所執教的《玲玲的畫》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主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有美麗動人的童話,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有常見的生活小事,也有發人深省的名人軼事。學習完整組課文,要學生懂得做事要善於思考,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

這篇課文寫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準備參加評獎的畫弄髒了,已沒有時間重畫一張新的了,玲玲很着急。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篇幅不是很長,內容較易理解。我覺得吳主任執教的這節課整體安排合理,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和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和引導很到位。教學上有許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比如:

一、上課

上課開始帶領學生看目錄讀課題知道本組有哪幾篇課文,並讓學生讀本組的導語,思考本組課文都是介紹關於什麼內容的,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組的主題。

二、生字詞環節抓住音形義進行教學。

首先讀課文下方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的,讀準字音;接着邊讀邊想記這些字的方法,由於本課生字少字形又不復雜,吳主任沒有逐個字讓學生識記,避免了毫無難度的單調的記字過程,而是直接讓學生以組詞的方式來鞏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於生字的掌握比較紮實;然後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在讀完詞之後,重點教寫“糟”這個字;之後讓學生提出不明白的詞的意思,並由其他學生幫着解決,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最後,由詞語“催促”很自然的迴歸到課文當中,設計巧妙。在教學詞語時,重點抓住“端詳”“催促”這兩個詞語,第一個詞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讀來理解,第二個詞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方法靈活多樣。原來生字的教學並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級生字教學與一年級有些不同,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歸類識字,記難記的字,由字擴詞,結合每篇課文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問題的巧妙設計激發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

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過你做什麼事?”“你猜猜玲玲會想什麼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時看到玲玲滿意地笑了,你會說什麼?”“你就是玲玲得了獎,你這幅圖是怎麼畫成的呀?”“聽了玲玲的'介紹,你要怎麼誇誇她?”……這些問題有的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有的讓學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課文中的角色中設身處地的體會人物的心理。問題深入淺出,學生樂於表達。

四、讀書形式多樣,目的明確。

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指名開火車讀檢查讀書情況;由重點詞找出句子品讀感悟;分角色自由練讀自讀自悟;師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讀;齊讀重點段落,理解爸爸的話。

另外,通過聽課我知道了細節處理也很重要,課前要認真鑽研文本。如:“叭、趴”的讀音;“又”字說明催促不只一次;“能在那兒畫大象嗎”;“壞事”指什麼樣的事等。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抓準重難點,細節也不能忽視,有時它們還會成爲教學中的亮點。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2

我在教學《玲玲的畫》這篇課文時,抓住主線教學,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難過、着急——滿意是本文的主要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老師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般明瞭。

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緊跟“讀——多形式的悟——再帶着感受讀”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設計了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愛不釋手”。

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在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到過程中,其實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啓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

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

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 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4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以下是我在教學時的幾點作法: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就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後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着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仔細地”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不絕於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繫實際

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樣高興,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麼呢?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寫、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啓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

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學生自主活動方面還需拓寬,教師在教學節奏還不夠緊湊,整個課堂還是有“牽”的感覺,需加油!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5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爲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爲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說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爲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玲玲的畫》教學反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說總的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油!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6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四、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7

《玲玲的畫》內容淺顯,語言樸實,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閱讀。文中爸爸意味深長的話語是學習重點,要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許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換個角度看問題,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着急和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線索,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換個角度想問題的思想方法,把主題教育滲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潤物無聲。

一、話題導入,激發探求慾望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玲玲的畫像:“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你們願意幫助她嗎?”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向上、樂於助人的特點,調動他們探求的積極性,尋求新知,喚起學生潛在的美好情感,讓孩子一開始就把課文學習與個人情感體驗聯繫起來。

二、體會情感,感悟主題

初次完成的畫,玲玲是滿意的;面對弄髒的畫,玲玲着急、焦慮;看到修改後的畫,她又一次滿意地笑了。對於這種情感的前後變化,教學時教師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畫,引導學生觀察,感受作品是比較完美的,抓住“滿意地端詳”一詞指導讀書,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興奮;再通過生生合作讀、教師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聯繫自己生活實際,體會玲玲在“另畫一張已經來不及了”的情形下,內心的緊張、失望;最後玲玲在爸爸的啓發下,“想了想”,添畫了一隻小花狗,教師可出示修改後的畫,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與成功感。通過充分的讀書,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壞事情轉化成好事情,纔是解決問題的良策。

三、聚焦重點,深化主題

玲玲的變化,爸爸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先體會着爸爸的“高興”讀一讀,再組織交流:“從爸爸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從事件出發,談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話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故事之中,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他告訴我們對待事情好壞的態度,我們不能把一些暫時沒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錯的事情都看作壞事情,因爲好壞是可以相互轉變的;再次遇到事情沒有辦好時,不能驚慌失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實際經歷並不多,認識問題有侷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壞事變成好事才行。學生只要領會到遇事多動腦筋就可以了。

四、聯繫實際,拓展認識

爲了強化主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拓展交流。交流時可以談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也可以談曾經經歷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當時不知如何處理,讀了本文受到的啓發。從多個層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最後,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名人名言和啓迪思想的故事供學生課外閱讀。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物,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去領悟一種思想方法,感受一種生活態度,獲得積極的人生體驗,摒棄傳統的說教,這正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8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兩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1、識字教學結合實際理解,如“端詳”一詞挖掘出來的時候,讓學生結合動作理解,學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當學生沒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教師還是很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啓發引導的。我覺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師是很難預設的,它需要教師靈活、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這一教學環節,起初學生並沒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導學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在畫上畫上小狗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玲玲在遇到困難後,認真思考,動腦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9

《玲玲的畫》是一篇讀後讓人頗受啓發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話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的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份家的溫馨。

這節課是《玲玲的畫》第二課時,我以玲玲的心情變化爲主線,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爲主要問題來理解課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學中,我抓住“啪”這個象聲詞,理解象聲詞的概念,體會玲玲的難過心情,瞭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筆掉地上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象聲詞。在教學本來設計了相關的'練習,並想讓學生聯繫實際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象聲詞,但是一緊張給忘記了。

本文我在設計時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困惑來理解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來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覺由於考慮怕時間緊張在讀的方面做的還是不夠,還有在理解父親所說的那段話時理解的不夠深,這點內容本來就是本課的重點,但我做的還是不太好,沒有讓學生理解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在朗讀方面下功夫讓學生從深層來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來理解,並在提問題方面多斟酌,爭取提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多思考,多動腦筋。還有就是課後題中涉及的講故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設計,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叫講故事的過程。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聽課反思 10

靜心反思,比賽課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現在腦海中,或在心底歡呼,或願面壁反思,但對自己來說,卻都是“寶”。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於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以爲課堂中的亮點。

一、巧妙開頭,使陌生的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以“誇獎”孩子們爲契口,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這個深愛他們的周老師,其實願和他們做朋友,暢遊語文課堂。我們互相誇獎,使孩子們的勁頭十足,興趣盎然。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後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藉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着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讓學生在讀中悟。

四、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

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壞事變成好事的情況嗎?”讓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其次,圖文並茂的板書,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後拓展部分,讓學生說的不夠多,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後的“好”事。

掩卷深思,這次賽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師、優秀的教師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從而繼續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