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爲大家整理了關於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1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2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2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3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3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4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4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5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5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6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6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7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7

小學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第8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8

元宵節除了湯圓元宵,還吃什麼?

湯圓

湯圓,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煮、可炸、可蒸,各地做法不一。

據傳,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起源於宋朝。因爲它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又被稱爲“浮元子”,後改稱“湯圓”,寓意“團圓”“圓滿”。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祈求全家團圓吉利,寄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

北滾元宵,南包湯圓。元宵和湯圓是不一樣的。元宵,以餡爲基礎,將餡料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麪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麪滾成圓球。

元宵,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爲元宵。

元宵和湯圓,都有家庭團圓美滿的寓意。

生菜

廣東人過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吃生菜。

廣東人凡事喜歡有個好意頭。生菜因爲和“生財”諧音,所以被看作是象徵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平時常用於新店開業等場合,元宵節生菜常拌以糕餅煮食,表達了人們對節慶的美好期許。

元宵茶

元宵茶,就是在熱湯麪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在陝西等地,元宵節就有吃元宵茶的風俗。

此茶因爲增加了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跟元宵配搭來吃,營養更爲全面,也正好可解過年飲食過於油膩的口味。

油茶

油茶,是元宵節夜晚在山區流行的傳統吃食。

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即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麪下鍋做油茶,也曰麪茶。扁食,即餃子。

油錘

唐朝就有油錘的製法的記載——其實就是炸元宵,到宋代,油錘成爲汴中(今河南開封)元宵節的節日食品。也有人美其名爲“油畫明珠”。

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油錘的製法與品種均頗具地方特色,僅廣東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東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可謂唐宋食風今猶在。

元宵節如何健康吃元宵?

糖尿病患者應忌食

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在飲食方面應該儘可能地避免食用含有糖分的物品,甜元宵自不必說了,鹹元宵也儘量忌食。皮兒是糯米粉做的,糯米中含有大量澱粉,澱粉屬於多糖;餡料雖是鹹的,但卻含有油脂,因此保險起見,建議糖尿病人最好還是不要吃元宵。

哮喘病人不宜食用五仁餡兒

五仁餡兒的元宵中少不了會有花生作爲主料之一,而有的過敏性哮喘患者有可能是對花生會產生過敏反應,吃了五仁餡兒的極易誘發哮喘的發作,因此在購買和食用之前一定要特別注意。

不宜一次吃太多

我們都知道,元宵的外皮是用糯米粉揉制而成的.,糯米本身就是極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即使磨成了粉也還是一樣的。千萬不要用自己一頓能吃多少個水餃來衡量元宵的數量,水餃皮是小麥磨成的麪粉做成的,兩者不同。因此建議中等飯量的朋友只需吃三四個足矣(指的是帶餡兒的),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出現漲肚、燒心等不適感。

不需再吃主食

元宵看着就跟乒乓球似的,但是它所包含的熱量卻是很高的。尤其的甜餡兒的,像是以前我們自家包的時候,都會在芝麻餡兒或豆沙餡兒中拌進很多的白砂糖和豬油,這樣吃起來味道是香甜可口了,但是相應的糖分和油分就增加了。吃了三四個甜餡兒的元宵後,基本上就已經攝取了平常一頓米飯的熱量,因此毋需再補充其他主食了。

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

現在市面上,各種添加劑漫天飛,雖說有一些是可食用的香精,但還是有很多不法廠商魚目混珠。如果誤食了有毒有害的添加劑,對人體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因此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商品的標註、成分、生產日期等,最好選擇比較瞭解比較信賴的大廠家,千萬不要貪便宜,買一些三無產品。最近開始出現一種彩色元宵,一定要仔細分辨是否是染色的元宵,假如煮的時候發現有褪色的情況,就堅決不要食用。

幼兒和老人應在監護下食用

這就像是在果凍的包裝袋上看到的注意事項那樣。三歲以下的孩子在吃元宵時,有可能會因爲咀嚼和吞嚥功能沒有發育完善,一下子把整個元宵都吃進嘴裏,而糯米粉的黏性極強,稍有不慎就會粘附在食管氣管處,阻塞呼吸道,引起生命危險。老年人也是,因爲牙齒功能不如從前,沒有經過細嚼慢嚥就不小心吞下整個元宵,造成窒息。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最好是家長先咬下一小口,再餵給孩子;老人在吃的時候,千萬不要和他們說話,也不要逗他們發笑,要讓他們嚼嚼細、慢慢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