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版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2016版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元宵佳節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寓意着團圓圓滿!吃一顆甜甜的元宵,和家人圍爐聊天,是最爲幸福的事情!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元宵手抄報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正在出手抄報的你哦!

2016版元宵節手抄報資料

  爲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元宵也叫湯圓,部分地區也有在冬至吃湯圓的習俗。關於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漢武帝的一個大臣東方朔,在一年冬天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其原因。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裏有父母和一個妹妹,自從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跟家人相見,每年到了春節,就特別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深感同情,就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很多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結果,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城裏引起了很大恐慌。紛紛問他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說:“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扔下一張紅帖而去。人們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紅帖一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東方朔。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一個叫元宵的宮女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弄得好像滿城大火,就可以瞞過玉帝了。同時,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就傳旨照東方朔的方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長安城裏張燈結綵,到處都掛起了燈火。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從此,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需要吃什麼?

“正月十五吃湯圓”的習俗在我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據文字載,宋代以前還沒有元宵,那時人們過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纔有“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門戶”的說法。這種“膏粥”,大概是一種甜粥。時至今日,在我國個別地區,仍有吃“元宵粥”的習俗。

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開始吃圓球式的元宵了。

民間吃元宵一般都在上燈的這一天(正月十三),所以稱“上燈圓子”。而落燈這天(正月十八日),北方則有“落燈面”的說法,即此日須吃麪條,意謂天長地久,延年益壽。南方則有吃“落燈糕”的習俗,有年年高升的吉利蘊意。

現在,元宵節必吃元宵,是各地的普遍習俗。不過各地風俗不同造成一些差異:東北在元宵節愛吃凍果、凍魚肉;廣東的元宵節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在陝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就是在熱湯麪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麼油膩,對於由於節日多食動物性食品而呈現的酸性體質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營養更爲全面。

元宵節除元宵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各地還有許多其他的應節食品。浙江浦江一帶吃饅頭、麥餅。饅頭爲發麪,麥餅爲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食糟羹。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乾、油泡、川豆瓣、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爲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在山東曲阜,元宵節晚上,戶戶門前燃着用豆麪捏成或用水蘿蔔刻成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