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科普知識手抄報內容

科普知識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導語:下面分享關於科普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普知識手抄報內容

  【科普手抄報資料】

  最早的電燈泡:

燈的首次使用已很難確切地考證了。不過,電燈的問世卻有據可查。世界上第一盞犁口般大小的電燈由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於1879年10月21日試製成功。

在研製過程中,愛迪生仔細分析了當時的煤氣燈和弧光燈,他的主攻方向是尋找一種耐熱材料。由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而發出熾熱的光卻又不至於斷裂或熔化。他偶然發現棉線在空氣中一下子燒成灰燼,而碳棉線放入處理過的玻璃球內則發出了熾光。很遺憾,光亮只維持了幾分鐘就消失了。他錯誤地放棄了這項試驗,轉而試用銫、鎳、鉑(白金)、鉑銥合金等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收穫都甚微。

愛迪生重新回到了碳的研究上。那年10月,他試驗了一段長20釐米、直徑爲0.15釐米的碳棒,其耐熱力達到5.5小時,他又不斷改進着碳化方法和抽氣處理。

1879年10月21日那天,他把1根直徑爲0.025釐米碳化了的棉線用作燈絲,發出的光度明亮、穩定,它以4燭光的照明度,1小時、2小時……足足亮了45個小時,經過1年多的努力,數千次的試驗。人們盼望已久的電燈終於誕生了。

同年11月,愛迪生改用碳化了的卡紙大大改進電燈壽命後,生產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入生產。1880年除夕,3,000人走上紐約街頭觀賞這一新發明。成功並未使愛迪生停步。第二年,他製造出能連續亮上1,200個小時的毛竹絲燈。直到1904年,奧地利人發明了比毛竹絲燈強3倍的鎢絲燈,前者才被取代。鎢絲燈從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的電話機:

1875年,世界上第一臺電話機問世。這臺電話機的發明人,是一位蘇格蘭青年,名叫亞·貝爾

貝爾22歲時被聘爲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言教授。有一天,貝爾在實驗時,卻意外地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電流導通和截止時,螺旋線圈會發出噪聲。這個細節一般人是不會留意的,貝爾卻是有心人。他重複幾次,結果都一樣。貝爾茅塞頓開,一個大膽的設想在腦海中出現,“在講話時,如果我能使電流強度的變化模擬聲波的變化,那末用電傳送語言不就能實現了嗎?”這個思想後來成了貝爾設計電話的理論基礎。他決計去求教當時大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亨利熱情地支持他,說:“貝爾,你有了一項了不起的發明理想,幹吧!”

兩年過去了,貝爾與青年助手沃特森,經過無數次的試驗都失敗了。有一天,貝爾正在鎖眉沉思時。隱隱傳來一陣"吉他"的曲調,他側耳凝神。聽着,聽着,豁然醒悟。原來,他們的送受話器靈敏度太低,所以聲音微弱,難以辨別。“吉他”的共鳴啓發了聰明的年輕人。貝爾馬上設計了一個助音箱的草圖,一時找不到材料,就把牀板拆了下來,連夜趕製,接着又改裝機器。一切準備就緒後,貝爾在實驗室裏,將門關閉,沃特森在隔着幾個房間的另一端,貝爾對着送話器呼喚起來:“聽見了嗎?沃特森。”沃特森喜不自禁,急呼“貝爾!我聽見了!聽見了!”這時,兩人欣喜若狂,向對方奔走,熱淚盈眶,互相擁抱起來。兩個敢作敢爲的青年,鹿服重重困難,終於把電話變成了現實。

貝爾趁熱打鐵,經過改良,半年以後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可供實用的電語機。又過兩年。於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紐約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通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