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初一下冊語文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後題

求初一下冊語文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後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1.對於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有人認爲在作者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認爲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麼看法,試從文中找出能證明你觀點的句子,略作分析.

求初一下冊語文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後題

如果你認爲三味書屋也是充滿樂趣的,那請你說說三味書屋的樂趣與百草園的樂趣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呢?

相同點如:都是兒童之樂,表現兒童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享受,對自由歡樂的追求……不同點如: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只能暫借片刻逍遙……

2·作者寫“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3·機關:祕密

4·高枕而臥:放心大膽的睡覺,比喻不加警惕,無憂無慮.

  課內語段閱讀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看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 這段文字描寫景物,其中詳寫什麼?略寫什麼?

詳寫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略寫對百草園的總體印象.

2. 這段文字從多角度進行描寫,分別按提示各找一個例句.

視覺: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向雲霄裏去了.

聽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味覺:又酸又甜

3. 文段開頭的兩個“不必說”有什麼表達作用?

兩個“不必說”與後面的“單是”呼應,既表達了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兒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說說下面兩句話中加點的字能否改爲括號內的字,爲什麼?

①肥胖的黃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準確地表現出黃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態;“停”字就無法表現這種情態

②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飛)向雲霄裏去了.

不能.“竄”字顯示速度快,又來得突然,用“飛”字則無法表達這種效果.

5. 文中對拔何首烏根的描寫有什麼作用?試從“我”的心理和百草園對“我”的影響兩方面加以回答.

表現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塊像人的何首烏;又表現出百草園,既富有神祕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一句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寫百草園的(聲響). “這裏“指(短短的泥牆根一帶)

7. 從本段文字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寫景的方法?寫出兩條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②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層次井然,條理分明.

8. 作者寫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麼?

表明童年時代我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9.分層 第二層景物描寫主要圍繞(趣味)一詞來寫的.

10.“泥牆根一帶是特寫鏡頭,作者寫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

11.這段景物描寫由整體到局部的過渡句(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12 這段描寫語言生動,作者用(碧綠)(紫紅)來描寫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輕捷)來形容黃蜂和叫天子,這是分別從(顏色)和(形態)兩個方面生動而形象的描寫百草園的景物,表現了自由快樂的兒童生活樂趣.

13,這段景物描寫動物,其中用“伏”寫黃蜂的(靜)態,用動詞“竄”“噴”寫(叫天子)(斑蝥)的“(動)態.

14作者如此有興致的描寫百草園,有什麼用意?

表達對自由,率真,充滿樂趣的童年的懷念,也爲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縛進行對比.

15這段景物描寫是怎樣安排詳略的?爲什麼?

詳寫泥牆根一帶,略寫整個園景,以面烘托點,又以點照面,既完整,又重點突出,具體生動.

  細讀課文,邊讀邊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⑴ 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⑵ 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⑶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道練習旨在幫助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由於課文內容複雜,初一學生難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達到目的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