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達標測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達標測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8K 次

  【達標測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達標測評

1.魯迅,原名 ,浙江紹興人,偉大的 、 和 。其作品有小說集 、 、 ,散文集 ,散文詩集 ,雜文集有

、 、 等。

2.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

(2)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 )

3.下列句子標點使用錯誤的一項( )

A.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B.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C.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隻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D.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老師。

4.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纔好。

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秕穀,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看鳥雀們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罩住了。

5.閱讀課文選段,思考下列問題。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2)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3)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4)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到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都二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5)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6)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於是我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7)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1)請在選文中分別找出描寫蟬、黃蜂、叫天子(雲雀)、油蛉、蟋蟀的動作的詞語:

(2)下列句子運用了擬人修辭方法的一項是( )

A.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B.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C.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D.有人說,何首烏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形。

(3)選文中的景物描寫主要是爲了表達( )

A.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B.百草園裏物產豐富。

C.泥牆根一帶樂趣最多。

d.拔何首烏,摘覆盆子,不畏艱辛。

(4)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造句。

【中考鏈接】

(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名著閱讀

他雖疾惡如仇,卻從無武松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的血腥,也沒有李逵兩把板斧砍到一片百姓的兇殘;他對人間苦難有深切的體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後,勸周同放棄成親,爲的是讓劉太公老有所養,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見着林沖便動問“阿嫂信息”……

文中的“他”指的是 ,請你簡要地寫出原著中有關他的另外兩件事:

  【拓展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文後問題。

鄉間的廟會

在華北的農村,有一種傳統的習俗,每個村子每年都有定時的廟會。相鄰的村子不會同時舉行,在相對的農閒季節,它們各有自己的節日。

每逢廟會時節,村裏張燈結綵,空地上用葦蓆搭起了戲臺,臺口用綵綢裝飾,大紅大綠的別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鄉戲還沒有電燈,幾隻比馬燈大許多的汽燈掛在戲臺上,把鄉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廟會一般是三兩天,每家都有親戚從四面八方的村裏趕來,他們套了牛車或牽了毛驢兒,穿上節日裏的衣裳,籃子裏的餑餑是點了紅點的。這種走親戚,人們稱它爲“上廟”。穿了新裝的孩子們把村子裝點得鮮活了起來。商家和小販們也趕來了,爲鄉村夫人節日增加了另一種氛圍。廟會上有賣藝的,有買衣服和布匹的,還有買居家用品和各種農具的。我記憶最深的是吹糖人,還有賣芝麻糖和甘蔗的。廟會要比人們重視的春節、八月十五等傳統節日更具交往型和商業性。

在鄉村的那幾年,我和大人們趕過幾次廟會。一早起來就等着來接的車子。在鄉間的土路上,木輪的大車上鋪了葦蓆和棉被,女人和孩子們搖晃在上面,聽着木軸發出的吱呀聲和車把式悅耳德吆喝聲。車把式們抱了結着紅纓子的鞭子,有的跟車走在路上,有的坐在車轅上。拉車的牲口也在腦門上結了紅瓔珞。人們相互答應着,這是一年一度的鄉村裏的節日,它點綴着質樸而平和的鄉村生活。

五歲那年,家鄉的廟會在我的記憶裏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兩件事:一是自己買了一本書;另一件事是第一次看了“鬼戲”。

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書,一毛二分錢。書中講的是戰國時期的故事,書名叫《一鼓作氣》。我被封面上的戰車和戰旗吸引,天天拿着從廟會上買的木刀木槍,編撰着從戲臺上看來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把它保存了許多年。

廟會上最吸引人的要數唱戲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聲劃過夜空,老遠就能聽見。無論春夏秋冬,臺下總是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孩子們爲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條凳佔了位子。開場鑼鼓響過三遍,戲才真正開始了。往往開頭總是一兩段摺子戲,然後纔是正戲。最吸引孩子的不是戲的內容,而是那些奇異的戲劇服飾,武將的靠背旗和長長的雉雞翎,花旦的鳳冠,還有丑角的花臉。許多戲的內容都已經忘光了,惟有一場“鬼戲”至今還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那戲的名字叫《獅子樓》,講的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戲臺上的汽燈都調得很暗,臺上用酒點上了幾簇鬼火那藍色的火焰後面不時地武大郎青色的臉。我至今還記得,因爲恐怖我緊緊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幾簇藍色的火焰跳動得幾乎讓靈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不知爲什麼,在鄉村的記憶中,我總有一股無名的哀傷,即使在那高亢的戲劇的唱腔中,我也能聽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飄蕩在大地上,或許,這就是華北原野上的“燕趙悲歌”,它神祕地在人們心中無盡地盤桓,已有幾千年。

1. 本文寫的是鄉間廟會,簡要說出全文圍繞“廟會”行文的思路。(每個空須有“廟會”二字) ------- -------

2. 第4自然段對“路上”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有情趣,試舉一例賞析。

3.從文中看,廟會用哪些內容點綴了質樸而平和的鄉村生活?你怎樣理解作者今天對廟會的認識?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放到課下,讓學生當作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