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通用8篇)

【精品】高考作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高考作文(通用8篇)

高考作文 1

一、教學目標

總的目標是通過系統複習,達到會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用文。具體說來有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整篇作文:

(1)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2)思想健康,中心明確,材料充實;(3)語言規範、準確、連貫、得體;(4)結構完整,條理清楚;(5)符合文體要求;(6)字體端正,卷面整潔。

(二)單項能力:

(1)記敘能清楚完整,詳略得當;描寫能具體生動;說明能把握特徵,語言簡明;議論能論點明確,論據比較充分,論證合理。(2)觀察準確,聯想恰當,想象合理。

(三)應用文的寫作符合格式及行文習慣(應掌握的應用文種類:書信、啓事、通知、新聞、電報稿、廣播稿、申請書、說明書)。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怎樣提煉好議論文的觀點?

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一篇議論文,若提不出正確深刻的觀點,就構不成一篇議論文。而觀點不明確,則是同學們議論文中較普遍存在的問題。

怎樣才能提煉出正確而深刻的觀點呢?當然,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知識水平。但在同樣理論水平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能掌握一些從具體材料中提煉觀點的方法,善於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分析所寫的事物,則會有助於正確觀點的提煉。這裏,介紹幾種提煉觀點的方法。

第一,從現象中抓本質。面對一些具體材料,要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提煉出自己的觀點來。比如有一篇《從“一條街”做起》的短文,所根據的材料是這樣一個事實:最近,珠市口至廣安門這條大街,日見清潔整齊起來,這是宣武區環衛局的同志們爲改變全區清潔衛生面貌,首先抓好一條街做出的初步成績。這則材料,人們會當作一般的一件好事來看待,甚至也可能根本引不起注意。而該文作者卻從中看到了一種可貴的精神:“這一條街的‘一’裏面包含着千百件艱苦細緻的工作。34座公廁的牆壁、門窗一一進行了油漆、粉刷;430個垃圾桶都是一一除鏽噴漆,排放整齊的……他們始終如一地埋頭苦幹着,這種精神是可貴的!”進而,文章又從中總結、概括出所要闡述的觀點:“當然,他們也是不滿足於“一”的……他們認真地從“一”做起。“一”比“0”來說是無限大的倍數,是發展成百、千、萬……的實際起點。如果我們每個單位、每個人都是這樣不說空話,兢兢業業,紮紮實實,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四化的步伐肯定會大大加快”。這樣從本質上來看問題,提出來的觀點就比較深刻了。

第二,深入開拓,以小見大。從一人、一事、一物生髮開去,從一滴水中可以見太陽。有些材料,看來似乎很平常,但其含義卻有普遍性、典型性。所以,我們應當掌握從一點到全面,由個別到一般,由常見的現象中發掘其深刻意義的方法。例如鄧拓雜文 《事事關心》,文章開頭先引用了明朝東林黨人的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然後,作者對這副對聯加以闡釋:“上聯的意思是講書院的環境便於人們專心讀書”,“下聯的意思是講在書院中讀書的人都要關心政治”,“把上下聯貫串起來,它的意思更加明顯,就是說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面要緊密結合。”通過以上解釋和評論,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政治家,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同樣,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人,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有學問的學者。”因此,“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這個大道理,是從一副對聯引申出來的。全文說“小”顯“大”,說“大”不離“小”,這就是善於以小見大的範例。

第三,類比推理,觸類旁通。有一篇《着眼於無名之輩》的短文,在讚揚了《青春》雜誌發表關於“着眼於無名之輩,就是着眼於明天,着眼於未來。”接着又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論點說:“着眼於無名之輩”,是真正有見識、有魄力的表現。魯迅茅盾這些大師,工作那麼忙,在無名之輩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啊!繼而,又類推到其他行業說;“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看到少數名人,我們的作品只是在幾個名人中打圈子,我們的事業就不會興旺發達。文學如此,科學如此,體育如此,其他戰線也如此。”這樣由此及彼,類比推理,就把在一切現實工作中要“着眼於無名之輩”這一觀點由淺入深地提出來了。

第四,開拓思路,推陳出新。有些材料不一定新鮮,但如果能別出心裁,從另一角度深入開拓,也能提出新的見解,新的觀點。例如“同情弱者”這句話,在舊社會是一句讚語,延續了多少年。但有一篇題爲《“同情弱者”析》的短文,則結合現實,從另一角度,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推陳出新,提出了新的觀點。文章說:“同情弱者”,在剝削階級掌權的舊社會,多數是正義的,對人民是有益的。如今,勞動人民當了國家主人,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批評是人民內部互相幫助的一種形式,因而不宜於一味奉行“同情弱者”的哲學。如果無原則的站在被批評者一方,反對批評者,這是不正常的。它不利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正常開展。

第五,通過事理,引申一步。例如1990年高考作文,是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自擬題目展開議論。材料是: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裏是個壞地方!”“爲什麼呢,我的孩子?”“因爲這裏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裏是個好地方!”“爲什麼呢,我的孩子?”“因爲這裏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望着那個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對這樣一個材料,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展開議論。一般考生議論的主題是要正視困難,他們將刺比作困難、挫折,從而提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覺地面對挫折,”“要成功,必須先流汗”,“敢於拼搏,做生活的強者”等等。這些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些都是一般人的思路共集之處。但能不能在此基礎上,引申一步,提出更新更深的觀點呢?有一個同學就經過引申,提出了“人生抉擇在於取捨得當”的觀點。文章說:

世界是美的,恰如玫瑰花,但同時也有扎手的玫瑰刺,這就要看你如何取捨。人生的抉擇在於取捨得當。

人的一生短暫又漫長,如何有價值地度過人生是人們一直關心的問題。我們會面臨許多選擇,比如升學就業,比如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間的衝突……

據一本報告文學記載,有一位伐木工被大樹壓住雙腿,拔出來是不可能了,又無他人幫助,於是他自己鋸斷雙腿,爾後存活下來。生命是可貴的,如果這位伐木工沒有正確的選擇,他可能逃不過滅頂之災……

被玫瑰刺傷的人也會喜歡玫瑰嗎?這需要怎樣的氣魄。巴金的《隨想錄》爲我們作了很好的例證。在動盪的年代,巴金也是一位受害者,但他卻以驚人的膽識坦白自己的心胸,讓人們看到了他的高風亮節。用他的話說,取的是良心,舍的是面子。正因爲如此,這位文藝界的前輩就更贏得了人們的尊敬。由此可見,人生的正確選擇在於取捨得當。

這位考生由“母親陷入了沉思”,引申開去,確定了“人生的正確選擇在於取捨得當”這樣的觀點,就比前邊提到的一些觀點更新穎,更深刻,因而更容易給人以啓迪。

(二)議論怎樣避免“空”、“淺”。

議論文,顧名思義是要議事論理,以理服人的,所謂“主在析理,理盡後已”。但是,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往往是“論點+實例+結論”完事。既不會對論點作分析,也不善於對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係作議論。使人讀後的印象是既“空”且“淺”,如隔靴搔癢,不解決問題。

怎樣才能避免議論文的“空”和“淺”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掌握寫議論文的基本要領;二是要學會進行分析。

寫議論文的基本要領是:從大處着意,從小處落筆。所謂“大處着意”,是說議論文講的道理要“大”。所謂“大”,一是指對讀者要有較大的教育意義;二是指這樣的教育意義適用的範圍要大,給人的啓發要大。比如有篇題爲《現代笑話一則》的文章,寫的是讀過一則古代笑話:一個富翁要工匠給他蓋一棟樓房,竣工後,富翁前往看房,樓上樓下走了一圈兒,對工匠說:“我只要二樓,你給我把底層拆了吧!”當時,不禁爲這個富翁的愚蠢無知而暗暗失笑。覺得這樣的愚蠢該是天下無雙了,孰知不久前卻聽到一件類似的真人真事。某高等學府分配住房,教授學者住一層五層,年逾花甲的知識分子天天要爬幾層樓,一些比較身強力壯的黨政幹部卻住二、三層。羣衆提出意見,學院有位領導幹部卻說:“誰叫一棟樓房的二、三層只有那麼幾間?你們知識分子可以設計全是二、三層的樓房嘛!”這與那個富翁的口吻何等相似!算得上一則現代笑話了。針對此事,作者議論道:古代富翁的無知來自貪財,當今這位領導幹部當然不會不懂沒有一層建不了二、三層;沒有四、五層,二、三層也就不會顯得那麼好。但是爲什麼提出那麼可笑的要求來呢?原因並不難找:爲了私利,把羣衆利益、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都置於腦後,使他變得“無知”而已。文中說的“爲了私利,把羣衆利益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置於腦後,使他變得無知”,它的意義和適用範圍不都是很“大”嗎?

但是“大”並不等於“空”,不等於“虛”。如果在議論中只講什麼抽象籠統的“大道理”,這些道理即使正確,也不可能有多大的說服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大處着意”的同時,要注意從“小處落筆”。所謂“小”,一是指作爲議論依據的材料要“小”,要具體。具體得讓讀者看得到,摸得着,能爲讀者所心領神會。二是指寫作時開的“口子”要“小”。例如上邊所舉的例子,文章所開的“口子”只是某高等學府中分房的一樁小事,但說明的卻是那樣一個“大”道理。

善於分析,也是寫議論文避免“空”“淺”的重要方法。有時候我們落筆的“小處”,並不一定能順理成章地表現“着意”的“大處”,二者放在一起會顯得牽強附會。也就是說,你所寫的‘小事”,並不能恰切地說明你要議論的“大”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對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作必要的分析和闡說。

有些同學不會分析,擺出論點後,加上幾個事實論據,就完事了。即使說出一些道理來,也是抽象空洞,不能以充分的道理使人有所感。這往往是由於沒有找到事物本身的內在聯繫的緣故。因此,要想把道理說透,不僅要把論點、論據擺出來,而且要闡述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闡述清楚了,道理自然就講透了。由於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繫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因此反映這種事物之間的聯繫的議論文,其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聯繫也必然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其不同的關係,作不同的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從本質上進行分析。

從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徵以及本質聯繫上加以分析,以論證自己的觀點。這種分析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孤立地看問題,就事論事的毛病;懂得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克服認識表面、膚淺的毛病,從而把觀點議論得更深、更透些。

進行本質分析,其關鍵是要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點。據此,我們可以在寫作中從任何單一事物出發,展開聯想,想一想它與周圍的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是怎樣聯繫的。事物的這種“有機”聯繫,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我們多思善想,就不難發現。所謂“發自一端”,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有許多材料作文和單因素的作文題,實際上就是事物的“一端”,我們在審題時一定要審出它的“另一端”來。已經提供的“這一端”可能是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議論時就要想象出與之相聯繫的“另一端”即對現實生活有什麼借鑑意義。如果題目的“這一端”是某種生活現象,要找出的“另一端”則應是本質的、普遍性的東西。如果題目提供的“這一端”是紛繁的生活現象,是多種事物,那麼就要對這些現象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找出它們內在的聯繫點,發掘其本質的東西,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將這些“內在的聯繫”“本質的東西”揭示出來,文章就有了一定的深度。例如,學過《阿Q正傳》之後,不少同學總覺得阿Q不過是個玩物,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而一位同學所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對阿Q的認識》,則對阿Q從本質上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阿Q固然有令人可笑的一面,但作爲一個舉世聞名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並不僅僅是“可笑”而已。阿Q是生活在閉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農村的破產農民,當他聽說革命要造“舉人老爺”等這些人的反時,他也“神往”起來,但結果卻是假洋鬼子等人不准他造反,終於被掛着革命黨牌子的“長衫人物”送上了刑場,是多麼可悲!然而,就從阿Q的悲劇命運裏,又看到了他“不爭”的一面,他對革命極不理解,認爲革命便是“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他分不清敵友,他有他的獨特性格——精神勝利法,當他受到假洋鬼子等人的欺凌時,他不懂反抗,只有“兒子打老子”之類話語自我滿足。由此可見,魯迅塑造阿Q這個典型,決不是爲了給人們提供一個茶餘飯後的笑料,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爲了“引起療救的注意”。這對於當時的革命者總結革命歷史教訓,探索革命成功之道,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這篇作文能從本質上去看問題,避免了表面化,當然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2)從發展的觀點進行分析。

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也是隨着客觀事物的發展而逐步深化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永遠停在一個水平上。沒有變化發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運用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正確地認識諸如下面的種種問題:我們在學習工作中處於落後境況時,爲什麼不能悲觀?取得好成績時,又爲什麼不能自滿?當我國的改革開放遇到暫時困難時,爲什麼不能失去信心?對社會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對自身思想德行上的不良行爲,爲什麼要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從而在論述此類問題上能夠深入一步,以理服人。有篇《不可忽視“第一次”》的作文,所議的事是一個重點中學的學生,由於參加偷自行車團伙,被公安局拘留了。文章在分析這一現象時說:從一個重點中學的學生,到偷車團伙的成員,這中間有着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但其發展的起點卻是那第一次偷盜。如果當初他父親稍有一點理智,及時抓住這錯誤的苗頭,在是非面前表明自己的態度,給孩子以深刻的教育,那這位學生就不大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那麼遠。不幸的是,這位家長髮現了子女的錯誤不僅不予制止,反而給予獎勵,這無異於把子女推向邪路,自己充當了教唆犯的角色。

(3)因果分析。

就是從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上進行分析。例如有一篇題爲《眼睛》的議論文,借題發揮,通過對“眼睛”映現意識、眼睛能夠傳神等的描繪,說明一個人陶冶心靈較之追求外表更爲重要的道理。其行文主要是通過因果分析來揭示這一道理的。文章說,眼睛之所以能傳神,是由於“它是大腦在眼眶裏的延伸”;眉目之所以美,是由於“胸中正,則眸子皚焉”。通過因果分析,從而得出“爲了一雙美的眼睛,可以修眉毛,剖眼皮;但更重要的還在於陶冶自己的心靈”這一結論,就十分令人信服。

(4)條件分析。

即從事物形成的條件和結果之間的關係入手進行分析。有一篇題爲《趙爽得獎的聯想》的議論文,通過趙爽榮獲國際少年書信賽第一名這件事,說明了“哪裏都能飛出金鳳凰,躍出千里馬”這一觀點。趙爽就讀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學校,當然條件要比重點學校差一些,趙爽成長的地方是在邊疆,在小城鎮,比大城市條件當然要差一些。一般人認爲,似乎只有大城市、重點學校裏才能出人才,而作者通過對趙爽事例的分析,說明成才的一個最根本的條件是個人的努力,“只要努力,哪裏都能飛出金鳳凰,躍出千里馬”。這樣通過條件與結果之間關係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也是令人信服的。

(5)辯證分析。

即對事物進行一分爲二地分析。不少同學,由於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往往導致寫議論文時不能辯證地分析問題。比如爲了強調高考前的時間的緊張,強調分秒必爭,就把打打球、跑跑步等必要的體育鍛煉也認爲是學習不刻苦的表現。爲了強調培養能力的重要,批判“高分低能”,甚至連“分數”也全盤否定。因此,文章即使提出了正確的觀點,也得不到充分的、正確的論證。因此,要想寫好議論文,就必須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係。有篇文章題爲《唾面》,議論的中心是,即使在表示正當的感情時,也應當注意精神文明。作者對某些遊人在岳飛墳前那四具白鐵鑄的南宋賣國投降幫派頭子跪像前唾濃痰鼻涕這一行爲是不贊成的。但是,對此事作者並未作簡單的否定,而是進行了辯證分析。首先指出,唾面,是古人表示鄙視、蔑視的侮辱性舉動。對幾個遺臭萬年的壞人表示鄙視蔑視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唾面並不一定吐口水,更不用吐痰、甩鼻涕、撒尿,只要像小說和戲裏那樣“譁了一聲”也就可以了。而西湖遊人的唾面也實在過分,超過了限度,這就不但有礙觀瞻,而且也有礙於精神文明瞭。經過這樣的辯證分析,不僅一般讀者,即使這些“唾面”遊客本身也會口服心服的。

(三)怎樣使文章寫出新意?

在考試中,知識題有標準答案;作文題,雖然也有評分標準,但實際上並沒有統一的絕對標準。因此,作文成績的高低,往往是通過比較,得出好、中、差。至於好的,還可以分出尚好、較好、最好等等。一句話,評作文卷的參考卷是從比較得出來的。因此,作爲應試者在作文時應當力爭棋高一籌,也就是說要寫出點新意來。就好比百米賽跑,只要跑在別人前頭一秒、半秒、甚至零點一秒,就可獲勝。

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呢?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1)材料新。

一篇文章如果所寫的材料新穎,使在諸多同類作文(尤其高考閱卷在大熱天,閱卷老師疲勞不堪)中,讀之會感到爲之一振,首先就留下了一個好印象——非同凡響。

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1977年北京考生閻陽生那篇作文了。當時轟動了一個閱卷點的200多位老師。之後又廣爲流傳。仔細琢磨一下,那就是因爲它有新意——主要是材料新。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再沒有比嬰兒的啼哭更能提醒你已進入中年了。這是個女孩,皺着眉頭哭着。大概她也像門口那個護士一樣,不相信這揹着書包、滿臉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一開頭就提示了,這是一箇中年人考大學前奮戰一年的情景。第2段是;“常言道,人過三十不學藝。而我像故意和年齡作對一樣,日夜埋頭在作十幾年前應作的事,投考普通大學。當然啦,鼓勵支持,冷嘲熱諷,各種反映都有。但最激勵我幹下去的卻是這樣一件事。”接下去,寫他在工廠親眼見到一些外國技術員和廠商要來修一臺進口的色譜儀器,修好以後,在與外國人的座談會上,在那些外國人友好的外表下面,在他們彼此會意的眼神裏,“我”感到了他們無法掩飾的輕視,好像針扎一樣。正因爲如此,激起了他一定要學習的決心。記敘了一年來刻苦學習的情景。這份答卷之所以成功,一個重要因素是材料新。

當然,所謂新只是相對的。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力求把比較新穎的材料選出來用就是了。但我們同學,常犯的一個毛病卻是拿到作文題,沒的可寫,一點思路也沒有,哪裏還談得上“選”呢?這裏就有一個打開思路的問題。要打開思路,比較有效的辦法是聯想和想象。通過聯想、想象,思路一打開,材料就會涌到腦子裏來,在諸多材料中加以篩選,當然會相對新一些。

(2)角度新。

寫文章如同照相。照相時取景的角度,往往決定着一幅攝影作品的成敗。同樣的主題,同樣的背景,同樣的事物,如果角度取得不落窠臼,那麼,一般的“俗”材料往往也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來。

達·芬奇的老師佛羅基奧說過:“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從新的角度觀察事物,能把握事物的新的特點;從新的角度分析事物,就能獲得對事理的新的認識。文章能否寫出新意,與選擇什麼樣的角度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當我國足球隊破天荒獲得亞洲出線權時,在全國引起了極大震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描寫足球健兒的文章已經很多。如果我們再以此題材來寫作文,怎樣才能寫出新意來呢?有位同學就改換了選材的角度。他在寫《破例》一文時,拋開許多文章中所寫的什麼“奮戰過程”、“比賽場面”、“平日苦練”的內容,而是把“鏡頭”轉向自己周圍的人和事。決定足球隊能否出線的那場比賽的傍晚,媽媽破例讓“我”看電視了,“書呆子”爸爸也破例坐在電視機前流下了淚水,還有鄰居的華僑老爺爺等許多人跟平常大不相同的心情。他寫的這些材料雖然平凡,但能夠“小中見大”地體現出文章的主題——愛國主義思想在新的時代迸發出新的火花。由於這些“瑣事”是自身親歷的,生活氣息濃,所以容易使讀者產生親切感。在行文中,無論在整體佈局方面,還是在確定線索方面,他都服從於“破例”這一新角度的要求,把看電視的過程全部略去,讓文章在球賽開始前戛然而止。從而用“一滴水的光芒”反映出了“火紅的太陽”。由於此文角度新,所以雖然也是寫的大家所熟知的事,卻寫出了獨具一格的新意。

(3)立意新。

所謂立意新,就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見解,新的觀點,使人讀後受到啓發。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新的立意,就會使人耳目一新。

高考作文 2

一樣春花一樣山,幾人歡喜幾人煩?對事物的看法不一致,就像五指三長兩短一樣自然。詩人有見解,就要寫詩,寫出來,又難免逆吹風。有人說,詩酒可以消憂;但是,就是寫了詩、喝了酒的過來人,卻哭喪着臉說,詩酒從來就不解愁。這就是詩家擡槓,仁智各見,天經地義。

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詩:禁苑春暉弱,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日天分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逸芳。沒想到,兩天紅、三天謝的桃花,竟讓一代國君傾倒如此。更沒想到唐代大詩人杜南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用詩向本朝天子擡了一槓。後來,唐明皇見太乙池白蓮盛開而左右皆讚美白蓮嬌美,說了爭如我解語花一語。從此,詩人多以解語花稱讚美人或者盛讚貌似美人嬌花。北宋蘇東坡《江見桃花詩》偏不以爲然,說:我觀解語花,粉色如黃土。也敢跟前朝的皇帝老兒擡槓。

六朝詩人王籍入若耶溪,聽見溪岸山林一兩聲蟬叫。山林反而更顯幽靜,於是吟出了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喜歡的,說是文外獨絕,以動襯靜,妙不可言。不喜歡的,說是意復,兩句直如一句。這只是發表看法,還沒有用詩去擡槓。後來,宋代王安石到山裏去遊,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跟王籍唱反調。清人顧嗣立在《寒廳詩話》中說,王安石亂改王籍詩句,點金成鐵,真是死句,有不少詩家都附和這個觀點。

詩家觀察事物的角度不一,心情和境遇不一,學識和美感潛能不一,對同一事物、同一題材的見解也不可能一致,

譬如牡丹花,絕大多數人都稱讚其嬌美,爲帝王花、富貴花。這類詩中,晚唐皮日休的《牡丹》就很有代表性,詩云:落盡殘紅始吐香,佳句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真是好話說盡,人有過情之評。後來,明代有位沒名氣的詩人出來較勁,寫了一首很有識見的'詩。詩曰: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竟空枝。桑葉雖微可作絲,棗花雖小能成實。

所以說,在客觀上,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察與評價事物的方法也不一樣,只有全面地看待問題,才能幫助我們開闊視野,克服片面性。

詩曾經是高考的體裁禁區,可後來年年閱讀試題必有詩。到20xx年高考作文也可以寫詩了。中國畢竟是詩的國度,讀詩寫詩者甚衆,愛詩賞詩者手不釋卷,代不乏人,君不見詩話大作讓多少人如癡如醉。上錄佳作作者便是其中之一。考生的這篇獨特的考場詩話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作者讀了很多詩,讀了很多詩話,所以纔敢在考場上一顯身子,以詩話形式作文,才能由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話題一下子想到《詩家擡槓》這個人無我有的好題目。作者談詩酒,論桃花,說襯托,話牡丹,馳騁唐宋明清,縱橫趣事軼聞。全文引古詩文多達14處,看似信手拈來,實屬精心選材,巧思妙構。詩家擡槓,擡出的是觀察總是角度不同、答案不同的審美情趣,議論始終緊扣話題。

說起詩話起源,或謂肇自三代,或稱始自鍾嶸,然第一次以詩話名書的卻是宋代歐陽修《六一詩話》,多數人認爲歐翁以隨筆漫談的形式評論詩,開後來詩話之先河。後世《中山詩話》、《草堂詩話》、《圍爐詩話》、《隨園詩話》、《飲冰詩話》琳琅滿目。引文提及的《寒廳詩話》鮮爲人知,足見作者是一位詩話愛好者,涉獵廣泛,博聞強記,在衆多考生中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了。

讀了這篇佳作,不能不讓人興奮。陝西是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很深厚的地域。陝西考生這篇以難得見到的詩話形式應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話題,可謂藝高膽大,又使人擊節讚賞。完全可以說,這不僅在當年陝西十幾萬考生中一枝獨秀,就是在全國二百多萬考生中恐怕亦無人能望其項背。

當然,平心而論,考生不可能都達到這樣的水平,然而,像這位考生這樣孜孜以求地積累,用心追求深厚的文化積澱。是忠實的民族文化的追隨者,假以時日質變爲一種內秀,即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我們認爲這是每個年輕人應該努力的方向。

筆者如此絮絮叨叨從泛論閱讀到具體而微的詩話評點,意在肯定並證明:閱讀之於寫作,確實須臾不可分離。生活是源,閱讀是流,有了這源流,寫作題材纔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全部高考好作文說明了這個道理。否則,即使所謂寫作技巧練得再好,文章也不過是徒有好看的語言外殼,沒有或很少有思想內核的假大空之類的東西罷了。總之,讀書得益,讀書也可得方法,讀書能使人氣質發生很大的改變。然後而及文字的改觀。

高考作文 3

近幾年的作文發展態勢走向清晰地告訴人們:要切實“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大事、關注人文”。具體地說,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寫出具有“五性”的素質佳作,即“時代性、社會性、應用性、思辯性、哲理性”。

假如你是高二學生,希望自己在明年高考作文得分上有較大突破,那麼從現在起應該做好以下三件實事:

要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可以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 高中化學,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高考作文 4

觀遍了浩蕩滄海,無端無涯,那一涓細流卻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奧祕。

識盡了喧囂紅塵,擁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卻以沉穩而清新的寂寥,讓歸隱者頓悟宇宙的深義。

而後,生命以退讓以不完滿的空缺顯現,於擁堵中開闢沉寂,於完滿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間

西方人喜歡咖啡,濃烈而沉重。那種如鐵一般的黑,泛着機械和金屬的光澤。細抿一口,使滿口的苦澀,強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間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經,像一個霸道的人,一下子佔據了所有的空間。所以西方人喜歡冒險,喜歡開拓和佔有。

而茶,生於幽谷陰坡之上,浸潤和風細雨的輕柔,吸取月華星輝的清幽,氤氳着若有若無的山嵐野露,骨子裏都透着股恬淡。而後細採嫩葉,細細手工研製,等到夜深人靜,新月如鉤,一壺紫砂,一注熱水,高低緩就,慢慢沖泡,也不急,等着水汽漸散,再一個人去細細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隱隱地感覺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匯入了一片思緒的空白中,所以好飲茶的東方人,恬淡睿智,每個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飲茶,用微微淡漠,遊絲般的幽香,給思緒給生活以更多的空間方可恬淡自如,從容不迫。

畫:一片空白引情來

一片葉子,畢加索會細細地繪出它在陽光下那些清晰的脈絡,高更會沉默着刻畫葉子在陽光下的陰影,凡·高則會偏執地用大塊大塊的顏色塗抹葉子生之悲哀與死之瘋狂。而無論是誰,則都過於具體,過於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換句話說,他們都過於完滿。

而中國的'畫家,則會在一卷長長的宣紙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隱隱繪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後就只有一片孤單的葉,無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獨地飄蕩在天地。有窮之描繪展現無限之情懷。而這其中,空白,一個簡單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擔起此重任,利用虛無而又充實的載體去負擔一個天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這是智者的抉擇。

興許人心如畫,有時一點空白便要隱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於頓悟那一片的空白。

人:空自在心中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

世界的本原也就隱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滿中。

佛陀拈花示衆,衆弟子皆不解,而唯有伽葉雙手合十,口稱“阿彌陀佛,弟子頓悟”。終繼佛陀大業,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窺視了人間的真諦。

人如斯,當緊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灑脫,生命意義也由此顯現。

當我們在一片空白中獨舞,悄然發現我們正擁有一片完滿天地。

點評:

是美文的佳品,文筆的優美透露出作者的才華,全文有些唯美的氣息。但文章若僅限於此,那麼行文會缺少一種生命的靈魂,難得的是文章的中心表現出強大的張力,將“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貫穿其中,文章的華美與精緻成爲一種寫作的風格了。

高考作文 5

我發現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今天在QQ空間上看到一篇轉載的高考零分作文,那把我雷的是外焦裏嫩的,不得不由衷的欽佩這位大哥的勇氣和決心,經過一番思量,我決定將這篇文章拿上來給大家也看看,高考零分作文《早》。(注:其中的錯別字的確是這位考生這麼寫的!)

1.《早》

作者:湖南某位勇敢的考生

早上好,判卷老師。雖然你看到我的卷子的時候可能是下午,但是我真的是在上午給您寫的。一看見這個"早"啊,我就笑了,咋那麼好寫呢?我們生活在素質教育制度下啊,每天起早貪黑就是爲了高考。我們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全部都住校。早晨6點上課,點半就要在樓管大媽和政教狗狗的催促下,光着屁股從狗窩裏爬起來,用5秒鐘開眼,10秒鐘套上衣,20秒套褲衩和下衣,15秒卷被子,5秒鐘用水涮一下嘴,之後立刻逃出住宿樓。你還甭慢了,慢一分鐘在考覈手冊上扣一分。一分!那可是5塊錢,甭看是扣班主任的.,班主任管你要,之後還要下課當着全校學生的面,扇你兩巴掌,扇高三的學生?對!扇的就是你,你也甭言語,否則?呵呵,回家待考!每次我們一進班,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幾張字畫,有猿代的,有汗代的,有糖朝的,有冥朝的,上面別無例外的都着一個大字--"早",高考作文《高考零分作文《早》》。每個班都是,校長安排的,目的就是告訴你,早點起牀,因爲我們的競爭學校人家早晨五點就起牀,晚上一點才睡覺。你每天睡5個小時,你就能考上大學,你要是每天睡六個小時?你連專科都上不了。剛纔一個哥們兒給我傳紙條,給我說,我這個作文寫跑題了,這個作文的立意是讓你寫"先人一步",寫競爭。我發現我真沒跑題!我這作文中哪個不是先人一步?也罷,他既然說我寫的跑題了,咱就寫點不跑的。您知道富士康嗎?對啦、就是那個對跳樓事件的發言演員--鍋臺明的公司。現在已經十七跳了,不知道會不會在我給您寫作文的時候跳第十八次。我現在特別羨慕那些跳樓同胞們,他們雖然遠離了我們這個骯髒、腐敗,官官相護、權權相照,伸手不見五指、決眥不見天日的社會,但是他們卻早我們一步超生,去了那沒有車鳴,沒有獸嘯、沒有地震局專家、沒有血汗工廠,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極樂世界。也寫得差不多了,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您要是不給我打高分,我夜夜祈禱您的子子孫孫全都去富士康工作!

2.《早》《早》--零分作文起首句:早是萬惡之源,判卷老師若是不信可去問百度。早泄、早戀、早孕、早搏、早衰、早逝、早熟.爲了現身說法證明早的害處,今天我早交卷.就寫到這吧,交卷去了~~補充:考完出來,同學談論高考作文,"早"。突然一哥們大聲喊道:作文題目是?不是旱嗎?!(這是好像是真的)

高考作文 6

1、你是否羨慕過陶淵明的人生?是啊,他歸隱田園,品鄉間淡酒,觀風中寒菊,活得多麼瀟灑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他也有濟世的抱負,卻無從施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這一錚錚的魏晉風骨,於是他在無盡的無奈中選擇出世。他的無奈,他的焦灼,他的傷痛,你懂嗎?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顧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顧陶醉於南山的山水,於是你羨慕他們的生命,同時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與勞累。你何時才懂得正視自己生命的歡樂,嗅一下窗櫺邊梔子花的芬芳?(《窗櫺邊的梔子花》)

適用話題:正視問題、全面看待等

2、李清照在唱什麼?我相信她不是在唱“悽悽慘慘慼戚”的秋天,她在感懷春光,春太美,太絢爛;她在傷懷夏日,夏太烈,太決絕;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徹骨。所有的所有,帶去她先前的安定與快樂。只有秋天,配合她淒冷的心情,告訴她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註腳。(《季節》)

適用話題:季節、詩意等

3、蘇軾的“缺月掛疏桐”,會不讓人產生遐思嗎?

朱淑真的“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不知又有多少人體會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那月如鉤;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麼淒涼的秋季!多麼讓人有情感——傷感的秋季啊!秋季,與梧桐,與綿雨,與缺月合照出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存在我們的心中方能永存。那張照片是對秋季的真實寫照。那梧桐,也許寒鴉也不肯棲;那綿雨,也許大雁也羨慕;那缺月,也許文人墨客在寄託情感。(《季節》)

適用話題:秋天、文藝等

4、當你窮困潦倒時,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當你失意時,他爲你開啓了導航燈,指引着你;當你失敗時,他爲你鋪墊了一塊塊基石,讓你走向成功的階梯;當你惆悵時,他爲你帶來了開心果;當你不幸時,他爲你送來了幸福的青鳥;當你……然而,當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時,你,你又爲他送去了什麼,帶去了什麼?是冷漠,還是倍致的關懷?(《滴水之恩,你以何報?》)

適用話題:感恩、幫助、冷漠等

5、遠離浮躁,迴歸母語,我們的靈魂將更加充實和美麗,先秦的詩經楚辭,魏晉的樂府雙璧,盛唐兩宋的詩詞雅韻,明清的小說散文,都源源不斷地爲精神注入營養。“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賢者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繾綣情思;“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壯志難酬;“蒼山負,明燭天南”的瑰麗風光都深深地印在我們靈魂深處。(《母語》)

適用話題:母語、文化、素養等

6、還記得那個叫李春燕的漢族女子,嫁入苗寨,從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腳樓,她昏黃燈光下整理欠條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間行醫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現在我的記憶中,時間越久,越給我長久的感動。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的堅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發着大愛的芬芳,瀰漫在記憶裏,時間越久越濃郁。(《花開兩岸》)

適用話題:奉獻、無私、愛心、點亮等

7、這是個下着小雨的清晨,我們行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風撲面。小雨。雨在空中迴旋飄飛,密密地打在臉上,冰涼冰涼的。這瀝瀝稀稀的雨,向着遠處延伸,終於成了一簾白幕,把天地萬物遮擋得嚴嚴實實。我們在雨中前進,任這上天賜的甘霖溼透全身每一個角落,從頭到腳,由嘴到心,那心裏有詩在流淌,它漫過心坎,靜靜溢出“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雨、美好等

8、好像從我記事起,爺爺就一直是忙碌的。他揹着鋤頭出去侍弄他的.農田、土地;他在園子裏種菜,栽果樹;他去給人家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樂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裏喂她的那羣雞,吆喝着兩隻狗,洗乾淨爺爺的衣裳,一邊等着爺爺多年不變的“命令”:“老婆子,在幹什麼?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計,假裝埋怨地說:“這麼快就回來休息啦。”然後很認真地去爲爺爺煎茶,端送到爺爺手中,與他坐着一邊喝茶一邊閒談。(《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扶持、溫暖等

9、下雨的時候,雨絲浸潤着古巷,籠罩着古巷,彷彿在小心翼翼的爲一個嬰兒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飲天降的甘霖。雨天人們是不怎麼出門的,泡一壺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線裝書,吟着《雨巷》,也會有調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戲,清脆的笑聲如掛在檐角的風鈴,美妙悅耳,丁香般的姑娘,舉着油紙傘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讓人遐想。這裏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約的詩,一花一木都充滿了靈氣,營造着詩意的氛圍。(《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雨等

10、雲朵則是天空的粉妝。清晨的雲被染成鮮嫩的粉紅,如初生的嬰兒的臉頰,血色柔和。黃昏的雲被鍍上金橙色,如斑斑鏽跡,閃耀着孤獨歲月逝去的光輝。有一個成語叫做“白雲蒼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雲蒼狗》的電影,觀衆有稚嫩的孩童,有遲暮的老人,他們從變幻莫測的雲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時品嚐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話故事裏雲的國度。(《懷想天空》)

適用話題:天空、想象、景色等

11、我們的思想像極了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雛鳥。每一個方向都存在着我們可能的足跡。我們就在豐富多彩的思維方式中不斷拾起或丟掉快樂。沒有了思想,快樂是妄想。有人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我不同意!因爲我們有思想,懂得踏上不同的思維旅程去找尋快樂。有人說我們是“阿Q”式的新新人類。我不同意!因爲我們的新思想並非“阿Q”那般愚昧麻木。我們快樂,我們的快樂是靈動的左手;我們思考,我們的思維方式是理性的右手。思維拐錯了彎,便會進入快樂的墓地。當左手右手相遇,合適地交融,那便是詩意的地棲居。(《左手?右手》)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思想等

12、而茶,生於幽谷陰坡之上,浸潤和風細雨的輕柔,吸取月華星輝的清幽,氤氳着若有若無的山嵐野露,骨子裏都透着股恬淡。而後細採嫩葉,細細手工研製。等到夜深入靜,新月如鉤,一壺紫砂,一注熱水,高低緩就,慢慢沖泡。也不急,等着水氣漸散,再一個人去細細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隱隱地感覺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匯入了一片思緒的空白中,所以好飲茶的東方人,恬淡睿智,每個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飲茶,用微微淡漠,遊絲般的幽香,給思緒給生活以更多的空間方可恬淡自如,從容不迫。(《空白中的獨舞》)

適用話題:茶、文化、傳承等

13、而中國的畫家,則會在一卷長長的宣紙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隱隱繪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後就只有一片孤單的葉,無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獨地飄蕩在天地。有窮之描繪展現無限之情懷。而這其中,空白,一個簡單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擔起此重任。利用虛無而又充實的載體去負擔一個天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這是智者的抉擇。興許人心如畫,有時一點空白便要隱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於頓悟那一片的空白。(《空白中的獨舞》)

適用話題:選擇、空白等

14、泰戈爾說過,死之烙印將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幣上,使它去購買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惟有詩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紛爭的世界,讓煩擾不再。

千舸過盡,一片汪洋,採石磯孤獨地清點倒影,濁浪便是一杯煮過的酒,李白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編年史。仗劍天涯的李白,選擇了詩意地生活,於是便讓歷史留下了青蓮居士灑脫的身影,一匹青驢,一襲青衫,讓李白找尋到了生命本真的快樂。(《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真正的快樂等

15、穿越莊周夢蝶的翩躚,超脫老子騎青牛而過的函谷險塞,踏過孔子腳下不逝的東流之水,詩意地生活,驀然回首,生命微笑。書破萬卷的杜甫,選擇了詩意的生活,於是便讓汗青裏多了一位詩中聖哲。縱然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悽苦;縱然是“老病有孤舟”“憑軒涕泗流”的悲涼;縱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掛罥長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筆,還原了歷史本像與民生疾苦,一隻小船,一席涼被,讓杜甫探實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人生等

16、詩意地生活在這古巷裏,聽鄰家女孩的淺吟低唱,聽燕子交頸的呢喃。看庭前的花開花落,望天上的雲捲雲舒,到黃昏,在夕陽下漫步,只嘆“夕陽無限好”,不管近不近黃昏。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滿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嶄新的剛剛萌發的夢,鏡子裏是一片如花笑靨,花面交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純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像寫詩一樣去醞釀每一分情感,是古巷人們的共同特徵。我熱愛這片土地。這裏純淨的心靈與天空,連空氣的味道都有棉花糖的香,待白髮蒼蒼時,請故鄉的風再把我帶回此地,吹一曲簫音,詩意地生活在這裏,以終餘年。(《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純淨等

17、我知道,你熱愛生活,尤爲鍾愛鋼琴,高山流水間,一曲天籟踏着行雲流水般的步子悠悠飄來,淡淡地,被晨風吹散了些,被夜霧浸溼了些,又被沿途的樹葉遮擋了些,淺淺的悠來,跳躍的五線譜醉迷了你的心志,於是,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靜靜地用心將其栽種在自己的那方“自留地”裏,因爲你愛,所以你暗下決心,因爲你愛,所以你磨破雙指亦不言棄,因爲你愛,所以任着淚汗一起流,所以滴落於黑白琴鍵彈起你生命的獨特之音。(《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選擇、愛等

18、好一塊無字碑,好一個武則天,她在那片白上描繪出了一個女子的廣闊胸襟與明智。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讓每一個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都無法乘載她的悲哀。一切盡在不言中,留一點空白,讓後世子孫揣摩她內心的驕傲與哀傷。(《無字碑歌》)

適用話題:空白等

19、當我在父母的希冀中成長,優秀便成了一種習慣。他們無法容忍平庸,所以我不得不走向牢籠。他們安排着我的世界,不留一點空白給我。爸爸說,你一定是最棒的,可是他不知道,我不要做最棒的,我不想在奧數之中徜徉,也不想在字母裏面徘徊。我只要,我只要一條縫隙,只構築我的世界;我只願,我只願有一點空白,讓我自己塗鴉。(《我只要一條縫隙》)

適用話題:空白、成長等

20、清晨起來,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歸去來兮辭》,讓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風,伴隨着自己的精神,放飛到自己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心沉澱、沉澱,在現代都市的躁動之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這難道不是在詩意地生活嗎?(《詩意地生活》)

適用話題:詩意的生活、寧靜等

21、阮籍目睹世間的渾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異處,借醉酒逃避現實。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卻終因一篇《爲鄭衝對晉王箋》被人唾棄。嵇康則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協,最終一曲《廣陵散》成爲絕響。其實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廣陵散》向後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歸的境遇竟是如此迥異。若是兩人各向中間邁出一步,將幻想與現實稍加中和,也許就不會落得生者隱入迷幻,死者融入蒼穹,只留給後人無盡的悵惘。(《夢想在現實中起舞》)

適用話題:夢想、現實、選擇等

高考作文 7

兩隻陌生的蝸牛在某個路口相遇了,它們彼此碰了碰觸角,互致問候,然後繼續向前爬去。但不幸的是它倆擁有了相同的想法:對方這麼急着朝我來過的路爬去,肯定有什麼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許多寶貝我沒發現。這樣想着,兩隻蝸牛便同時折轉頭,朝來路爬去。在同一個路口,兩隻蝸牛又相遇了,它們又彼此友好地碰了碰觸角,各自繼續往前爬去。忙碌了一輩子的蝸牛不知不覺中又爬回了起點。試自選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思路點撥:①人們往往在忙碌中就會不自覺地迷失了自我以及前進的方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千萬不要讓盲目的忙碌改變了我們的命運。②相信自己的選擇,讓自己始終生活在充滿自信的狀態,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不要輕易懷疑自己。③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輪太陽,那是明確的目標,是我們前進方向。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的航船纔會找到方向,漫無目的的漂盪終歸會迷路。④失敗和成功的最大區別就是,做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始終向着自己的目標從不懷疑的一路走了下去,而有的人,卻總是會因爲人生路口上的一些風景迷失了真的自己。

高考作文 8

抱在一處的刺蝟忍住了對方利刺的尖銳,獲得了一分溫度其實,我們就是那相擁而生的刺蝟,默默接愛別人的瑕疵,提升了生命的高度。

忍讓,是智者的俯身。於是他咬着緩緩地屈身,在人們的鬨笑聲中,在他人輕蔑的眼神中,爬過胯下的短短一段。別人平淡生活中微乎其微的短小笑料,這短短一段竟會他完成了心路漫長的涅槃,一位叱吒風雲的軍事巨擘於低頭俯身間成就了偉岸。

忍讓,是使者的轉身。於是他在“必辱之”的挑釁聲中引車避匿,優雅從容的轉身,爲後世揮筆寫就將相和的輝煌。

忍讓,是勇者的駐足。於是他在一片荒野裏守着他的“牛棚”中的陰冷,在起伏熱烈的漫罵聲中默默拾棟着生命的點滴饋贈,一位從噩夢中走來的世紀老人,每每回想起那段驚魂,他卻只說:“我認真地活過。”

忍讓,便是在人力不敵整個境溫時淡淡地接過上天的判決,忍讓,便是吞吐宇宙萬物的懷和氣魂,忍讓,便是用人性的熱量融化堅冰,在微笑中包容天地。

歌德面對無禮之人,“我從不給傻子讓路”的蔑視,微笑地閃身,回道:“我恰好相反”於調侃中盡顯風度。

然而世間也還有許多事的我們絕對忍不起!

因爲不忍,小職員厲聲拒絕了公司罰跪的要求,以失去高薪職位的代價,昂起頭,守住了不屈的尊嚴;因爲不忍,那位黑人母親理直氣壯地端坐在本屬於白人專業的座位上,如同坐在聖潔的寶殿上洗清了別人信手塗抹的侮辱;因爲不忍,一代儒生張孝祥當從吼出,“無鋒無芒人我舉進士幹什麼,有鋒有芒卻要稻光養晦,我舉進士幹什麼?”震撼了一湖明鏡的青山秀水。

當不敬的.放肆觸動了尊嚴時,謙謙君子們不要再忍了;當蹂躪的鐵蹄踏到祖國的土地上時,優雅儒生們,不該再忍了;當肆虐的無恥讕言貶低了一個偉大民族的靈魂時,我們不能再忍了!

一個真正讀懂忍讓的人,必然是能,“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人,也一定是能夠拍案而起叱吒污穢的人。

一個真正讀懂忍讓的民族,一定擁有學會用微笑接納萬物的氣定神閒的氣魄,也必然能如雄獅一般高聲怒吼,爲了威嚴,霸氣沖天,睥羣羣雄的俠之大者,國之風流。

兩袖一甩,清風明日薄西山;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雙,山川自在,明珠一顆,照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