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實用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實用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提起元宵節的習俗,我們第一時間說出的大概就是吃湯圓了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元宵節最有意思的,是不是還有看花燈和猜燈謎呢?

每年元宵節,市裏都會舉行元宵節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琅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花燈和人在光與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衆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着筋斗雲,神氣活現。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鬍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彷彿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隻猴子:一隻手抓着樹枝,另一隻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隻桃子,調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並不全是真的,但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麼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端午節有包糉子和賽龍舟的風俗。我們淳安縣雖然不賽龍舟,但還總是包糉子吃呢!

對我們淳安來說,糉子不僅在端午節包,在其他時候也包。不過,在端午那天會包多一點,有時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糉子是種吃食,主要由糯米、糉葉、五花肉、棗、慄來做。有時包臘肉香腸,少時還會放紅豆排骨。糉子是從古代屈原跳江之後有的食物。傳說,屈原跳江以後。楚國百姓怕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糉子投進江中,希望魚吃糉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糉子就傳到至今。

我喜歡糉子。不僅僅是因爲糉子的美味,糉子的多樣。還因爲這表達了楚國百姓對屈原的敬愛與讚美。屈原不在了,但糉子卻從兩千多年前,一直傳到今天。

我們家經常包糉子。首先是準備好原料。把肉切塊放鹽和老抽醃漬一個晚上。把綠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準備好了。將兩張糉葉捲成一個鬥狀。往其中加糯米,儘可能填滿,放上小塊的醃肉。蓋上,抓緊,手不能鬆。如果折口太小,還能再加一張糉葉。拿根繩子,要足夠長,首尾相連。把繩子尾巴的那兩股扭在一起,然後開始繞。繞到最後在另外兩個角上打個八字形。最後抽繩首,拉緊就好了。

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品嚐糉子。糉子雖然有點難做,但吃起來卻很美味。單看那樣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裏品嚐着人間美味呢!

我相信,家鄉包糉子的風俗,會一茬茬往下傳,直到永永遠遠!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糉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爲“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爲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爲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着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着它對着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裏,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着:“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着叩拜,她學着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裏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裏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裏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着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爲“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着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爲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牀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麪糰並擀成麪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麪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麪糰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着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閒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着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擡頭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爲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爲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着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擡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裏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後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裏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穀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餈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着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裏“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裏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裏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後放生。爲什麼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餘”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餘”,那個時候養魚,兩個“餘”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日,包餃子;年初一,過大年”。這媽媽家鄉過年時老人都會這樣告訴小孩的過年風俗。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個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規距,在臘月初八時,春節就差不多開始啦!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臘八飯,俗話說得好:“吃完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在吃完了那極具特色的臘八飯後,大人們開始忙碌了,他們必須預備過年所有的東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時最自由。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竈餅,竈餅分爲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餡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鹹的則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說到這個,整個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來了。想想那個味,好像就在鼻間縈繞。每到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開始和麪,發麪,等到面整理個髮好已是下午。她又把準備好的餡包進面裏,做成餅狀,一個一個的先放在鍋裏把兩面炕成金黃色,然後再放進蒸鍋蒸二十分鐘,這樣竈餅纔算做好。按照風俗,第一個竈餅,我們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丟到竈裏,敬竈王爺。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在農曆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都是在爲過年的年菜做準備。

“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農曆二十七日時,每家每戶都要炒花生、玉米一類的東西,到那時,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幾個來吃。農曆二十八與二十九日,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包子,留到過年吃。

“年三十,包餃子。”包餃子要包“元寶”,這樣表示來年財源廣進。以前,在年三十還有兩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一個是燒炭火,三十晚上,火盆裏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燒着。另一個是打好水,水缸裏的水必須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滿缸才行。

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風俗,理應流傳下來,但卻因一些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一些傳統逐漸成爲了歷史。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主人,應該把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過年更有年味,讓傳統節日保留傳統的味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就是其中一個。

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膠布,爸爸拿着春聯,一起來到門外。爸爸先貼橫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膠布剪成小塊,遞給爸爸。有時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膠布的一半貼在門上,另一半懸在空中,當做備用。爸爸輕輕地貼住春聯,免得貼皺了。我們倆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貼橫批,再貼上聯和下聯。我看了奇怪地問:“爸爸,你爲什麼上聯貼在左面,下聯貼在右面呢?”爸爸回答:“傳統來講,右聯爲上,左聯爲下。橫批從左往右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從右往左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面。現在通常的橫批都是從左往右唸的。我們家的也是,所以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最後我們又貼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貼完春聯,從遠處一看,紅紅的,很喜慶。橫批是福星高照,上聯是金鼠賀歲年年好,下聯是萬事如意步步高。

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迎新春。祝願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裏都能過得吉祥幸福,快快樂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着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糉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糉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糉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牀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糉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嫋嫋,綠油油的糉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糉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糉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嚐着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糉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糉子。看着爺爺細心的包糉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糉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着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糉葉,圍着手指轉了幾圈,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爲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糉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糉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糉葉蓋過來,這樣糉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糉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糉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糉子,雖然包的糉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爲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糉子。

包完糉子,爺爺把糉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糉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糉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糉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家鄉衆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有的人喜歡春節,因爲春節最熱鬧;有的人喜歡中秋節,因爲中秋節團團圓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爲可以包糉子,也可以吃糉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起了個大早去買包糉子的材料,包糉子需要糉葉、蜜棗、肉、糯米等。

媽媽回來時左一袋,右一袋,買得可真多呀!我連忙幫着媽媽,把一袋一袋地把材料放在桌上。洗糉葉、洗米、切肉,都準備好了,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熟練地包了一個一個糉子。

我把包好的糉子放進盆中,可是有一個糉子卻從監獄中溜了出來,掉到了地上。媽媽看到後,把溜出來的糉子重新放回了他們的監獄。看着媽媽包糉子,我手癢癢也想包:“媽媽,我也要包糉子。”

媽媽笑嘻嘻地說:“好,給你包包糉子。可是很難的,你可別半途而廢呀!”

媽媽把糉葉捲成錐形,然後把材料放進去……於是,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成錐形,放米進去。沒想到的是,我卷的椎尖太寬了,米都一個一個的從屋子中溜了出來。都怪我沒把錐形卷好了。果然應驗了那句老話,“細節決定成敗。”

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糉葉捲成錐形,把材料放進去。這次令我驚喜的是,沒有失敗,這讓我非常開心。

忽然,我有了想法,能不能把一枚硬幣放進糉子裏,看誰能找到就給他5元錢。媽媽聽到後說:“可以,不過你先給硬幣洗個澡,不然太髒了,不能放。”

媽媽話音剛落,我就把口袋中的硬幣拿了出來,一眨眼間,就跑向了洗菜的地方。我左拿刷子,右拿硬幣,打開水龍頭就開始刷。刷了一會兒,又將硬幣上滴了點洗潔精。

洗完後,硬幣可能是在感謝我,自己跳在了凳子上。凳子剛好又被太陽照着,陽光將硬幣上面的水全部都擦掉了。我將它放進了糉子的肚子裏,很幸運,我吃到了這個糉子。

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學習到了,“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到了怎麼包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