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實用】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9篇

【實用】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9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糰裏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裏面露出白白的飯糰,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着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裏瀰漫着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着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嚥,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我們溧陽有個習俗,新年來臨前,家家家戶戶都“請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們會請“老祖宗們回家過年”,俗稱“請祖宗”、“做羹飯”,這是一種祭祖形式,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

“請祖宗”的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每年我都會跟着爺爺、爸爸一起“請祖宗”。爺爺告訴我,“請祖宗”是爲了祭祖、懷念祖先、先人。奶奶負責準備好祭祖的食材,有豬頭、雄雞、鯉魚、肉圓、豆腐、青菜、蘿蔔絲、小糰子、蘋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蠟燭一對、香一把、香爐……我和爸爸按照爺爺的指示,把八仙桌擺到大廳正中間,桌子上方放一條長凳,然後左右兩邊各放一條長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個草蒲團,磕頭用的。爺爺把食材、器具擺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擺放好了。我好奇的問爸爸爲什麼要準備這麼多東西。爸爸娓娓道來,準備的這些材料都是有講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食材一般是“三葷三素”,三葷一般是魚、肉、雞,三素一般爲豆腐、青菜、蘿蔔。還會有豬頭、豬手、豬尾巴,魚必須是一整條鯉魚,不扣腮、不去魚鱗,雞必須是雄雞而且要會打鳴的。我聽得全神貫注,不時的點頭。

爺爺開始主持儀式,他先把香爐上的蠟燭和香都點着,大家要保持嚴肅不能說笑。接着,爺爺拿了幾個元寶在大門口點然,一邊點元寶一邊嘴裏振振有詞的說:“老祖宗們,回來吃年夜飯啦!”話音剛落,我看見爸爸開始給“老祖宗們”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個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頭,一邊磕頭一邊嘴脣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頭,我就立馬跟上去磕頭,一邊磕頭一邊祈禱老祖宗們保佑我們大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酒過三巡,爸爸給“老祖宗們”添飯。我和爺爺在大門開始燒元寶,爺爺一邊點元寶一邊說:“老祖宗們,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寶放進去。爺爺說:“燒元寶時要虔誠,元寶要慢慢燒。不要用木棍去挑動元寶,否則會弄破元寶。很快元寶都燒完了,“老祖宗們”都拿到了。這時,我聽到爺爺在說“老祖宗們,吃完飯,慢走啊!”我擡頭看到,爺爺一邊說一邊在挪動長凳。

夜幕已經降臨,“請祖宗”也接近了尾聲。我若有所思,“請祖宗”雖然是傳統風俗,但是在舉家歡慶之日將老祖宗們請回家,是對祖宗先輩的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同時,爺爺和爸爸的祈禱,是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我們後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願。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在元宵節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晚上八點整,“老爺”出廟,十幾個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爺”的後面跟着。“老爺”身高一米,長四分米,寬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帶着紅色的鬥風,在四個人架的轎子上,真是威風十足。當“老爺”經過時,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當架“老爺”的人要換時,先要把鞭炮放響。然後在換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換一次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會有人送來飯。

通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也有點了解了吧。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導遊,爲你服務,讓你親身體驗一下。

家鄉有許許多多的風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點整,一起放鞭炮;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端午節全家一起吃飯,一起划龍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強,就走過去摸了一摸“老爺”的頭和臉。誰知,被爺爺看見了,接着我就被爺爺拉到“老爺”前兩米處,然後,爺爺讓我跪在地上,向“老爺”請罪。請完罪後,爺爺訓斥了我:“老爺”,是神,不能亂摸、亂碰。”聽完爺爺的話後,我轉身往後看,看了“老爺”一眼,心裏想:“老爺”真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架“老爺”的這種風俗民情表面上是一個快樂的活動,但實質裏卻是一個嚴肅、認真的民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裏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後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裏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穀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餈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着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裏“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裏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裏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後放生。爲什麼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餘”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餘”,那個時候養魚,兩個“餘”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記憶裏,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鄉比春節還要熱鬧、隆重。

冬至,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是買湯圓,有豆沙餡,綠豆餡的,也有表裏如一的白湯圓,第二件大事是買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們,什麼“二踢腳”、“竄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搶手貨,有錢人家還會買火箭禮花,冬至前一天夜裏,要是看見自家陽臺上有人放煙花,那大人們的往往只會笑罵幾句,隨即打住了。

小孩子歡喜,大人們也忙碌,男人們要自己開車或託人進城採購冬至當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們則在家中製作各類粿品,還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販抓住商機,在市場邊上賣起了小吃,還有人殺雞宰豬,好不熱鬧。

冬至,終於到了。各家各戶傾巢而出,把滿滿一大桌的魚肉、滷鵝、粿品和豬肉等搬到村子的廣場上,用來拜“老爺”,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幾座老爺廟都人來人往,香火不絕,還有一個從外邊請來的戲班子,在村內廣場搭臺演潮劇,小孩子們都在自家天台上“幫”大人放鞭炮,鞭炮聲一響,村裏也算是開始準備過年了。

家鄉的冬至,年年都是熱鬧非凡,咱們村裏雖不比城裏,卻也要過冬至,而且過得比城裏還熱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竈臺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說:“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準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準備入口,媽媽就說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爲我準備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臺閒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着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裏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乾了纔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裏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纔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裏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着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裏,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爲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綿綿。

我和媽媽來到森林公園踏青……上山時,周圍全都是油菜花啊!細細的雨絲柔軟地飄落在花瓣上,融成晶瑩的水珠。只見幾隻燕子在低空尋找落腳之地。

只顧享受森林山脈的清香,雙腳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從包裏拿出一個青團遞給我,我看着拳頭一半大小的青團,墨綠色的青團因爲和了糯米粉變得晶瑩剔透,活像一個圓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團是粘的,是甜的,活像過年吃的湯圓,但又有一股清香,我兩口把青團塞進嘴裏,擠出一句話:“媽媽,爲什麼只有清明纔有青團吃呢?“

媽媽微笑着給我講了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一位農民在耕地時見清軍正追趕以爲太平軍官,農民急中生智,將太平軍官扮成自己的樣子,才讓他逃過一劫。後來,爲了不讓清軍發現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團。後來,太平軍官成功返回大本營,原來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將。

爲了紀念“救命青團“太平軍每年都吃青團。

我嚥下甜甜的青團,頓時覺得它不止是吃起來香,還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爲了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力量。

對於這些風俗文化,我們不僅要感謝,更應該永遠牢記這些富含古代勞動人民精神智慧的傳統,將它們傳揚出去,名揚海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說到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大家一定會馬上想到春節。而在過春節時,我們一定會履行許多傳統習俗。那麼今天,來談一談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

到了除夕,不管是在外打工的,還是做生意的,都會趕回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打掃得乾乾淨淨,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在貼春聯時,一般都有左聯、右聯和橫批。人們往往都會在春聯上寫上吉利的話語,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裏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有的門前還掛上了大紅燈籠,非常喜慶。

晚飯,擺上好酒好菜,非常豐盛,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平常,大人們不準小孩子這個那個的,這一天例外,我們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吃完飯,就開始發紅包了。我最喜歡這個了,爺爺奶奶發紅包,爸爸媽媽發紅包,哥哥姐姐也會發紅包。我的癟口袋,一下子就鼓起來了。有了紅包,我可以自己買好吃的、好玩的,當然還要留點慢慢用。

除夕還有許許多多的活動,我們小孩子放小鞭炮,玩煙花,大人們看電視、守歲。“爆竹聲中一歲除”,由此可見,燃放煙花爆竹也是春節的一大習俗。

在夜晚,那爆竹聲噼裏啪啦,那煙花五顏六色,紅的、黃的、藍的……各種形狀,各種顏色,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但現在許多人非法燃放煙花爆竹,給我們的安全帶來了隱患,而且燃放的煙花爆竹還會污染空氣,所以這一習俗已經被“禁止”。

初一,是村裏拜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穿上嶄新的衣服。每家都準備茶水、糕點、煙,招待來拜年的人。一般是男的去每家每戶拜年,女的在家招待。

這一天,我都會準備一個袋子,裝水果、零食和煙等,每到一家拜年,都會見人都給零食,都給遞煙。都知道小孩不抽菸,也發煙,拿回家給大人抽。回到家,我的袋子裏裝得滿滿的,真是小百貨店呀!

接着幾天,是去親戚家拜年,每個親戚家都必到。一年就一次,基本上都要到那吃餐飯。

到了十五,過元宵,吃湯圓。湯圓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芝麻露了出來,試問哪個人不想一口下去,解解饞呢?真甜,真香!

過了元宵,春節就過完了。大人們開始幹活,我們小孩子開始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