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遲子建散文欣賞(精選15篇)

遲子建散文欣賞(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在遲子建的三裏,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英雄或偉大人物,有的是普通小人物的生活苦難,但卻充滿着感動人心的力量。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遲子建散文欣賞,希望能幫到你!

遲子建散文欣賞(精選15篇)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

書香濃濃,令人着迷,又是一本名著好書,又是一本良師益友,此書就是《遲子建散文》。雖然它不及《畢淑敏散文集》那麼生動細膩感人,也沒有象《張曉風散文》那樣的令人神往,但是它那獨特的韻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中有一篇叫《時間怎麼樣地行走》,深深的抓住了我內心的好奇心。把我帶進了文章之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到了“掛鐘”,對於作者童年的情形,鍾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號施令的嘴,它說什麼,作者他們就得做什麼。看到這兒,我的疑惑來了,不是談行走的時間嗎?怎麼談上鍾去了,這個疑惑在我品讀完文章之後就後迎刃而解吧。

讀到了後面一些,作者筆鋒一轉,又談爲時間的痕跡和形態,講述了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作者寫到這兒,筆鋒再轉,開始大量描寫時間的痕跡,寫了幾十年前的一天,發現自己烏黑亮麗的秀髮之中出現了一根白頭髮,這很明顯是時間行走過的痕跡,作者還看見在她母親的口腔裏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是殺豬刀,它把你身體改造得淋漓盡致。

我終於明白掛鐘裏的時間和手錶裏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於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們戲耍的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歲月不同的臉龐中,在聲音由清脆到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着一場去了又來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不理解時間,但我們要珍惜時間,在你一個人發呆時,在你消磨時間時,當你在外奔波勞累,回家歇時,時間悄悄地來了,它帶走了什麼?或是留下了什麼?我們都不了了知…

此書一開始我一直讀不懂,我就把它放在角落中,漸漸遺忘它,是這兩天才發現此書是這麼深沉,這麼讓人難以忘懷。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2

最喜愛遲子建散文中借事抒情的文字了,因爲可以從中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藉着生動的往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可以避免做作不自然,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童年時是家裏最勤快的撕日曆的人,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撕日曆。早晨一睜開眼爬出被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腳踩着枕頭去撕釘在炕頭被架子一側的月份牌,凡是黑體字的日子就隨手丟在地上,因爲這樣的日子要去上學,而到了紅色字體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窩,親切第看着它,覺得上面的每一個字母都漂亮可愛,()甚至覺得紙頁泛出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於是就可以賴着被窩不起來”,這時她的父親就會“惡作劇般地把院中的狗放進睡房,狗衝着我的被窩就搖頭擺尾地撲來,兩隻前爪搭着炕沿,溫情十足地嗚嗚叫着,你只好起來了”。這段文字所表達的場景是那麼的溫馨,充滿父、女、家狗之間構成的濃濃的天倫之樂。多年後,父親故去,面對這檯曆和逝去的日子作者深情地感慨:“如果能把幼時已撕去的日曆一一拾回,也許已故的父親就會復活,他又會放一條狗進我的睡房催我起牀,也許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個已經荒蕪了的院落又會變得綠意盈門。但日子永遠都是:過去了的就成爲回憶。”“可它畢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這些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父親和逝去的童年歡樂時光的留戀。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3

縱觀全書,若論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無疑便是這篇《時間是怎樣地行走》了。時間,這種抽象而又真實存在的東西,永遠地行走着,不曾停息。它不會因爲在世外桃源而停下腳步,也不會因爲戰火的紛飛而止步不前,它永遠都藏在鐘錶裏,“滴答,滴答”————不緊不慢,氣定神閒,好似一首隻有一個節奏的歌。只不過,世人皆認爲這是一首充滿悲涼的歌罷了。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創造了光。那這匆匆不停的時間又從何而來呢?幾萬年來,恐龍消失了,殘暴的紂王消失了,四方來賀的大唐消失了,就連當時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元帝國也消失了,唯有時間,還是那般無二。風霜雪雨,潮漲潮落,河流漲了又枯,花開了又落,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在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地老天荒,我們的手卻挽不住它的去留。

明明是它伴着我們在生命中行走,然而有一天,朋友不見了,父母不見了,甚至我們也不見了,它卻仍然在其他人的身邊行走。也許我們就是它之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它卻是洶涌的大潮,我們從後浪變成前浪,又從前浪變成了一行水漬,在無限的奔涌中化爲塵土,成爲後人眼中的歷史。

不正是這樣麼?百年黃圖霸業,過眼煙雲耳。從這個天地誕生起,它就那麼不朽而又亙古的存在了。對這無限大的天地來說,它是那麼短暫,短暫的匆匆一瞬;它又是那麼漫長,漫長的天長地久,何況是我們人類呢?無二,我們只能任由它與我們匆匆而過,在我們青春的臉上劃上滄桑;在我們烏黑的髮絲中添上白雪。輝煌的宮殿會變爲廢墟,明亮的刀劍會變爲廢鐵,在它的行走中,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它也許還會永恆地走下去,直至空間的盡頭。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4

喜歡遲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試題還有散文閱讀時,喜歡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歡她的《時間是怎樣的行走》,喜歡她的《寒冷的高緯度》,也喜歡她的《泥濘》。這幾篇文章我也在課堂上和我的學生們分享。分享她的詩意而又溫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結構。臨放假前,又專門買來了她的散文集準備再次閱讀,書到的那天,學校恰巧停了電。平日裏總是坐在空調屋裏的學生和老師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叫揮汗如雨。上完了課,在如大蒸籠一般的辦公室裏打開了這本<遲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樣,心慢慢隨着那熟悉的文字風格而沉靜下來。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麗的是那篇<傷懷之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走出室內溫泉,走向那扇朝向東方的門。站在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另外兩位女子驚奇地望着我。試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幾乎讓雪花給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我身上卻一絲不掛。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我朝前走去,將門關上。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爲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裏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我想我的筆在這時刻是蒼白的。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着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琤琤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的景色,在那裏一併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鮮潮溼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纔會爲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特別喜歡她寫的這種獨自享受一種特別生活經歷的動情!一種別人分享不了也無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幾個月到多年前就夢想去的.麗江一樣,我無需讓同伴們知道我內心無法用語言描繪出的感慨。當然,同伴也報無法理解爲何我會在離開麗江後一次次的夢見它的原因。這是一種只有獨享的傷懷之美!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5

牆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着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爲它掌管着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牀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牀,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爲時間的關係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都幾點了,還不起牀!”要麼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着菸袋鍋磕碰着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想把他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裏,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後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着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爲時間是被一雙神祕的大手放在掛鐘裏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不會因爲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爲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着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在掛鐘裏,與我們一同經歷着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我上初中以後,手錶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裏,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牆上的掛鐘那麼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於耳。手錶裏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崇崇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威嚴,所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贈一兩分鐘再進教室,手錶裏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後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鍊墜可以隱藏着時間,檯曆上鑲嵌着時間,玩具裏放置着時間,至於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果繁6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髮,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髮裏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裏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6

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而親情,也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法割捨的牽掛。這些,在遲子建的散文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一個會拉小提琴的父親,爲了把懶睡的孩子叫出被窩,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站在炕邊拉琴。琴聲和着朝霞,和着窗外青蔥的菜園、純淨的空氣,將孩子喚醒、照亮。這和我們現在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斥責、嘮叨真是天壤之別。作者不願意在田間勞作時被牛一樣驅使拉犁,於是,無聲地反抗,而父親則“誇我”有本事,“能把繩子拉彎了。”看到這裏,我笑了,一個幽默風趣又充滿愛心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人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母親的愛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上。在作者埋頭長篇寫作期間,每天中午,母親都爲她準備豐盛的午餐,並且搭配以合理的營養。這就是母親無言的愛。不僅如此,母親還表現出對作者的理解。在《兩個人的電影》中,母親對電影的蕭條和劉老根大舞臺的熱鬧做了一番慨嘆,說女兒寫的書就跟剛纔兩個人看的電影似的,雖然好,卻沒有多少人欣賞,而那些花裏胡哨的書,就跟劉老根大舞臺一樣,看的人多。有這樣一位母親,人生就永遠不會是一個人的電影。

因爲一部小說,我認識了遲子建,因爲遲子建的散文,我更深刻地體會了“唯美”一詞。樸素的生活,樸素的感情,宛如我們從前經歷過的歲月,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彷彿,我們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在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的美好時光。雪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精靈,在雪地上行走的童年,不由自主地就沾上了靈氣,長出清新的詩行。這些詩將伴着作者,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直到人生的盡頭。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7

這篇散文可謂“小中見大”的典範。中心事件無非是寫“一隻蟲子一往無前地朝着佛龕進軍”。從題目可想而知,一隻卑微的蟲子而至於“驚天動地”,那它一定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甚至羞煞了“我”。我們不禁要問,這隻蟲子究竟長得何等模樣,又因爲什麼做出了何等壯舉,進而表現出了何種精神氣概?題目《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急切讀下去一看究竟。

然而,作者好像在有意吊我們的胃口似的,她絲毫無意一上來就爲我們介紹和描寫這隻蟲子,而是不惜花費大量的筆墨,寫小時候的“我”對蟲子的“不陌生”、蟲子帶給我的樂趣和我常拿蟲子惡作劇;寫自己成年之後移情別戀太多的事物而唯獨把蟲子給淡忘了;然後才筆鋒一轉,寫到“去年的春節,我卻被一隻蟲子給深深地震撼了”,寫到自己對蟲子態度的變化和我當時灰暗、孤獨、迷離、茫然的心境。這一層層的鋪墊,爲的是對比襯托,先抑後揚,可謂別有匠心。

接下來,作者的目光和筆觸便再也沒有離開過這隻蟲子。乍看並不起眼、行動也似漫無目的這隻蟲子,原來竟是一位好奇心強、沉着冷靜、目標明確、堅定執着、不畏挫折、英勇頑強的“將軍”、“戰士”,“一個身子小小卻揹負着偉大夢想的英雄”!爲了渲染這隻蟲子的“驚天動地”,作者極盡描寫之能事,綜合運用了諸如想象、誇張 、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將這隻蟲子寫得既生動形象而又富有靈性,表達了作者的崇敬與讚美之情。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8

雖然大量的小說如《額爾古納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過雲層的晴朗》、《北極村童話》等作品,給遲子建帶來了諸多美譽,但是,當我讀完《遲子建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那種溫馨、恬靜,還有里爾克式的“還鄉”,都放射一出穿透時空的光輝,帶着精神的聖潔照亮了我的心田。遲子建的散文毫不遜色於她的小說,它同樣讓我們感受到立體、豐厚、富有生命實感的審美品格。

無論小說還是散文,遲子建的創作都執著於一個主題——詩意和溫情。作家一次次帶着初生牛犢的勇氣,用她那隻充滿靈性的筆撥一開陰霾,在生活的邊界和存在的縫隙中,捕捉着溫情而詩意的光亮。她的散文很大一部分是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和對人間親情的眷戀。《燈祭》、《我的世界下雪了》、《伐木小調》、《兩個人的電影》、《龍眼與傘》、《年畫和蟋蟀》等作品,推開了我們那扇早已被世俗塵封的記憶之門,讓我們在山間林谷的茅屋中聆聽夜晚的溪水潺一潺,在月光如水的倒影中品味清幽的夜色,在暮色的餘暉中感受親情的溫暖。這些曾經離我們近在咫尺的溫馨,如今卻如童話般遙不可及。遲子建正是在這些大自然無處不在的生命靈性中構建着人生的意義,追尋靈魂的安頓、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託。

遲子建的文字並不總是徘徊在記憶的長廊中,對於現實她也始終未曾忘懷。那些敘述遊覽各地見聞的遊記,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自然風光、民情風俗,而且往往在不經意的瞬間道出了生命的箴言。她對形而上的構建,並不是故弄玄虛地刻意去增添厚重,也不是自我才情的淺薄賣弄。這使她的散文明顯有別於小資做派,大氣豁達,在柔腸中透出堅一硬的質感。她以文學的方式將個人的經驗融化到大千世界之中,超越了冰冷的道德判斷,讓我們在光明和溫暖中獲得了對自然、對人生、對社會的重新理解和認識。

遲子建散文最打動人心的是那種面對命運不屈的頑強,她帶着一種溫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與黑暗的無間之隙尋找靈魂的安居之所。在一隻向着高處的佛龕不斷攀登又不斷失敗的蟲子的身上,作家感受到了“上天對我不薄,讓我在一瞬間看到了最壯麗的詩史”。在故鄉失眠的長夜中,大自然撫一慰了她失去愛人的痛苦,“我感謝這個失眠的長夜,它給予了我看風景的勇氣……而那顆明亮的啓明星,是上帝擺在我們頭頂的黑夜盡頭的最後一盞燈。即使它最後熄滅了,也是熄滅在光明中。”在與母親旅遊的途中,她體會到“其實風雨也是上蒼賜予我們的甘霖,它可以昇華苦難、化解悲傷,教人以慈悲心對待塵世的榮辱。人生哪有一路的晴朗?波折起伏,最能修習心性;動盪顛簸,纔會大徹大悟。”的確,生活總是以殘缺的形式表現出與理想狀態的距離。正是從這些不盡如人意的乖違中,作家以溫情的筆觸,讓我們在晦暗之中讀出了對人性的悲憫和對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種永遠以不屈的勇氣構築起的希望和信念。

我想,遲子建筆下的溫情和詩意,並不意味着溫情主義的淺薄和侷限,它恰恰表現了作家的責任感和寫作倫理。在我們這個時代,溫情和關愛這些閃爍着詩意光芒的東西,比批判和鍼砭更能夠給予人們掙脫陰鬱的希望。蘇童說,遲子建關注人性溫暖的主題如此強大,直至成爲一種敘述的信仰。我認爲,正是在人性溫暖的理想支撐下,遲子建讓我們看到了比陽光還要燦爛的精神的光輝。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9

我一直認爲,人類的童年始於原始森林,也許這個觀點有失偏頗,但原始森林確實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野生可食用的動植物,乾枯可燃燒的朽木,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乾淨的水源。我國的大興安嶺就是這樣的原始森林,它不但養育了原始的部落遊牧民族,也養育了我們現代的人們。

東北,雪原,林區,在我眼裏一直是美麗而神奇的。想像一下,在白雪皚皚的樹林裏行走,腳下是咯吱咯吱的聲音,眼前茫茫一片純淨,偶爾,一兩隻不怕冷的小動物在枝頭跳躍,看一看春天還有多遠。這時候,幾片殘雪從樹梢落下來,落在小動物身上,它們以爲天敵來了,趕忙逃到洞裏去;落在行人的頭上、肩上,抖一抖,正好看到倉皇逃竄的動物,心裏不禁一暖。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所有活着的生靈對於人來說都是一種慰藉。而在河邊,在被冰封住的河面上,白天,人們鑿冰撈魚,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喝着鮮美的魚湯,嘮着天南海北的閒嗑。日子就這樣在勞作和休閒中一天天過去了。直到春天來了,開始種莊稼了;夏天來了,遍地野花開放了;秋天來了,各種野果子成熟了。種莊稼是大人們的事,而山坡上的野花野果卻是孩子們的樂園。採一把野花邊走邊嗅,摘一把野果邊吃邊玩,直吃得嘴角都是果子的顏色。

所有這些都是遲子建散文所描繪的景象,但它和我幼年的生活何其相似——除了冬天的林區和冰下捕魚。記得小時候的山坡上,秋天長一種我們稱爲“狗屎溜溜”的野果子——後來知道學名叫“野葡萄”。紫紅色的漿果能把人的手和嘴都染上色,我們邊吃邊互相嘲笑。不過,小孩子確實經不住甜的誘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這可以說是我們的美味了。我們喜歡它不僅因爲它的味道,更因爲它的顏色。在當時衣着色彩單調的社會,是大自然給予了我們豐富的美麗色澤。而遲子建也在她的散文中有類似果實的描述——都柿,一種長在林間矮樹叢的常見漿果,春天開粉色或白色小花,花謝做果。果實先青後紫。這種野果含酒精,吃多了會醉。而作者,就曾經因爲貪吃而醉過一次。看到這時,我笑了,第一次知道“吃醉”這個詞,也第一次比較細緻地瞭解了醉後的感覺,“我步態飄搖,挎着的維得羅(一種小鐵桶)就像只魔術盒子一樣,在我眼前一會兒發出藍色的幽光,一會兒又發出玫瑰色的柔光,再一會兒呢。發出的是銀白色的冷光……好不容易上了公路,太陽已經西沉了,我覺得自己是踩着一條金光大道回家,很得意……”如果醉的幻覺如此美麗,我倒真願意嘗試一下。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0

遲子建散文透着大自然與人物和諧之美的氣息,氣息中那些個憂鬱的靈魂,宛如唱着一首悽傷優美的歌。遲子建良好的藝術感覺,可以讓我們透過文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敏銳的才思和靈動的氣息,讓人感到回憶的醇香、溫暖,足夠讓人感動一輩子。

遲子建的散文有遲子建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現實生活的寫照,有出訪外國的隨想,而更多的是對故鄉生活的回憶與追念。她詩思中的寧靜,彷彿讓我們感受到一副中國雪天的風情畫,在冷色調中,有融融的暖意。

遲子建作爲一名女性作家,在散文創作上有着天生的親和力,女作家敏感、細膩、唯美的特質,使她的散文有一種自然優美直達人心的魅力,她的散文,是有質地的散文,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依然鮮活地存在着的。

《撕日曆的日子》全文以日曆爲線索從撕日曆到翻檯歷,從一個側面寫出了作者從小到大,從農村到城市的生活軌跡,從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遲子建內心深處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她借撕日曆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既自然不做作又使表達質樸動人溫婉柔情。有0000別人家的日曆是不撕的,我們家的日子是一個也留不下來,統統飛走了,因爲我那雙不安分的手,兩者的對比,更提現除了我們家對時間流逝更深刻的感受。

早晨一睜開眼,我爬出被窩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腳去撕月份牌,凡是黑體字日子要隨手丟在地上,而到了紅色的日曆便親切地看看,生動體現了小孩子的天真可愛,而當我賴牀,父親便把狗放到屋裏,狗狗叫我起牀,生動體現了一家人溫馨和諧的畫面,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神往。

作者對舊檯曆的珍惜,既是對溫馨歲月和成長經歷的回味,又流露出對時光易逝歲月如歌的感慨與惆悵,舊檯曆上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感,讓作者既可以回望過去,讓歲月永恆,也可以思考未來,讓見解更加深刻。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1

那一天,我看了遲子建散文,從此就對它愛不釋手,遲子建的散文,雖然寫的是她從小到大的種種小故事,卻處處有美有愛。

在故鄉,有愛她的親人,有溫暖的親情。《龍眼與傘》、《兩個人的電影》、《燈祭》、《紅綠燈下》、《蚊煙中的往事》、《年畫與蟋蟀》、《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等篇章,遲子建以深情的筆觸向讀者娓娓講述了與親人們相處的一幕幕——風雪中爲我送傘而不得,“微弓着背,緩緩地朝回走”的母親;和母親看的兩個人的電影;在世時過年爲我做燈的父親;和愛人一起買花、過馬路回家;童年裏一家人在清香的蚊煙中,對着青翠的菜園和絢麗晚霞吃晚飯;臘月家裏貼年畫的熱鬧,樁樁件件,充滿了濃郁的人間親情。

作者通過敘述和回憶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女人坎坷卻又華美的一生。遲子建流暢的文字似涌流的清泉,濃郁的感情似林間灑下的明麗陽光,光與水交融,使得這篇文字,晶瑩飽滿。

我喜歡遲子建的散文,因爲,溫暖的親情,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2

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其實是可以休閒一下的,當我得到《遲子建散文》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來看看,年到“我對黑暗的柔情”時,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這世道……

文章開頭寫了作者養了幾盆花,引來幾隻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着覺看見了夜的純黑。作者在文中寫到:我感激這隻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場壯烈的犧牲,喚起了我的疼痛感,喚起了我對黑暗的從未有過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瀾。

是呀!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在鄉下,在一些農村,我們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無數顆潔白無瑕的寶石點綴,這萬點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點綴天空的嗎?即使天空像潑墨般無芒,那麼這也是夜的本質,黑暗本是純潔的,是任何的始祖,我們在母親肚子裏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一顆種子在土裏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東西誕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嘗不是光明磊落的母親呢?

現在,黑暗只是邪惡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這兩個字徹底的論爲了貶義詞,爲什麼呢?人爲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純潔,夜本是無憂的,人類即要把夜晚搞得燈紅酒綠,半夜開着刺眼的路燈,去驅散所謂的黑暗,有的人說,這是一種繁華,能顯出我們地市華貴。是真的嗎?不是的,同理,這也不是光明的本質,如現在,我們受到的教育,年過的動畫片,都是什麼光明戰勝黑暗之類的,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爲什麼要糾纏不清呢?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要用糜爛的光明去埋沒了聖潔的黑暗,畢竟黑暗是光明的母親。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3

週末的早晨,我又拿起了《遲子建散文》。雖然早已看完,卻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再一次讀起了那篇令我爲之一顫的故事。

其實,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經典,裏面寫了許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這大都隱藏在生活中,只是人們還未發現罷了,可遲子建卻一一發覺,也許就是這細膩的心,造就了遲子建唯美、感人的筆風吧!

在這衆多故事裏,《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短文令我動容。

此文主要講了:”我“去給菩薩上香,一隻米粒兒大的黑蟲被香氣吸引,想爬上香臺。這個任務對它來說簡直難如登天,可它並無懼怕。第一次,它失敗了。”我“以爲它會放棄,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論”我“百般阻撓,不論條件多麼嚴峻,黑蟲始終都堅定一個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許多感悟。

這是一隻多麼驚天動地的蟲子呀!每次讀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這隻蟲子或許渺小,但卻是無比強大的,足以驚天動地。因爲它的毅力。

它所擁有的毅力是我們常人所能企及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連那些毅力超常的運動員們都未必做得到。我被這隻蟲子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戰士,一個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戰士。它也許偶爾會偷人們的食物,偶爾會啃人的傢俱,但這都不影響,因

爲對於一個戰士來說,它是稱職的。”我將用生命戰鬥至最後一息,永不言敗。“它嘶聲力竭的喊聲彷彿在我耳邊響起。它或許不是一個好蟲子,卻是一名好戰士。

在此,向它致敬!

蟲子都有如此堅強,身爲高等生命――人類的我們呢?

一次小小的失敗便足以壓倒我們。

這也許就是我心頭爲之一顫的原因了。身爲初中生,我們不也與這蟲子一樣,正在與命運激烈地搏鬥,而它,卻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的道理: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然條件,當然,努力過後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蟲子能夠驚天動地,普通的人們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緩緩合上書,回味着剛纔的短文,在這短短几分鐘時,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4

遲子建痕跡,一個出生於中國最寒冷的北極村的純真女子, 她的文筆可謂“驚天動地”像霧嵐一般。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時間怎樣地行走》講述了作者童年時喜歡愛牆上的掛鐘,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歡在各種時間做各種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爲一雙神祕的大手在操控時鐘,在北京遲子建發現了時間的痕跡,在每一處地方, 都可以發現一個時間的祕密。

這多像以前的我呀!總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盯着一臺掛鐘。“滴答,滴答,邁着輕盈的步伐走過, 也不留下一點兒痕跡,直到它的鈴聲”鈴鈴“的響起時,才意識到馬上要去寫字, 才立起身趕向書桌,認認真真的寫字,不一會兒, 時鐘又開始響了起來,看看這住在框中的兩個小人啊!賽跑地如此飛快, 讓我措手不及,雙趕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這樣,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勿匆了,使我漸漸瞭解它,發現了它的蹤跡。

我調皮的時間啊, 轉眼間漸漸消逝了,令人有些無法習慣,可是它總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還有一篇文章,是我較爲喜歡的《暮色中的炊煙》遲子建對炊煙十分了解,知道什麼時候的炊煙 朗,什麼時候的炊煙氣者遊煙之後,她識得了一位俄羅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爲人很好,總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態,跳舞動作,我都記在心裏,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靜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雖是一位俄羅斯老太,卻已加入中國籍,算半個中國人吧,雖然村中不太有人與她交際,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覺得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離開,可依然會互相惦記, 詢問關心,人情的不,溫暖使這個位處北極寒冷的小鎮添加一陣暖意。

這就是一位純真女作家所作,瑩瑩白雪,總像霧纏繞字裏行間。

遲子建散文欣賞 篇15

遲子建的散文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它總是能牢牢抓住我的心,不斷地驅使着我,讓我對它產生了一種貪婪的渴求。

遲子建的文章總是勾人心魄的,就像是絕世美人一般,對我來說,有着極大的誘惑。但我更喜歡她那淡雅的,像詩一樣的文字,就像是絕代美女卸妝後清秀的眉目,我喜歡這清麗的散文。

在我傷懷之時,她細膩的文風像陽光照進我心,像緩和的溪水緩緩流過我的心田,我總能感到人生充滿了希望與快樂。

《時間怎樣地行走》是我讀的一篇頗有感悟的文章。

時間怎樣地行走?這一直是作者和我的疑問。

時間看不見,摸不着,它到底在哪兒?它從哪裏開始,又從哪裏結束?

我曾天真地以爲時間是被一雙神祕的大手給放在掛鐘裏的,從來不認爲那是機械的產物。它不會因爲貪婪窗外的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爲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着固定軌跡行走。時間藏在掛鐘裏,與我們一同經歷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時間可以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變得枝繁葉茂,讓車輪的幅條沾染上鏽跡,讓一座老屋逐漸地駝了背。時間毫不留情,它總是持之以恆、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於明白時間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的嬉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成長着的臉龐上,在桌椅不斷增添新的劃痕中,在一個人的聲音由清脆變得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着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伴侶,相互依偎着,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着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