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後漢紀 > 《後漢紀》前 言

《後漢紀》前 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一

《後漢紀》前 言

袁宏字彥伯,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成帝咸和三年(公元三二八年)出生於一個世族家庭。他的七世祖袁滂曾任東漢靈帝時的司徒,六世祖袁渙任過曹魏的郎中令,其後“袁氏子孫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少的時候,其父臨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他不得不以運租自業。由於一個偶然的機遇,袁宏以他的詠史詩受到謝尚的賞識,故於謝尚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時,特聘其參議軍事,從此踏上仕途。以後遷任大司馬桓溫府記室,因桓溫重其文筆快捷典雅,遂專綜書記。但是袁宏不滿意桓溫的專橫跋扈和圖謀篡逆,因而於着文或談論中,多次冒犯桓溫,故“榮任不至”。直到桓溫死後,袁宏才由吏部郎出任東陽郡太守。不久,即於晉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三一六年)病死在任所,時年四十九歲。

袁宏一生寫下詩賦誄表等計三百餘篇,其中膾炙人口的則有東征賦、北征賦和三國名臣序贊。當時,王珣嘗發出“當今文章之美,故當共推此生”的感慨。所以袁宏是以“一時文宗”而着稱於世的。唐代撰修晉書時,仍將他列入文苑傳。但是袁宏的主要成就並不表現在文學方面,而是反映在他的史着中。除了久已散佚的竹林名士傳外,後漢紀是他流傳至今的唯一精心史作。

後漢紀仿荀悅漢紀而寫,是一部出色的編年體斷代史。其書共三十卷,約二十一萬多字。所載起自王莽末年的農民大起義,迄於曹丕代漢,劉備稱帝,記述了東漢二百餘年的興衰史。後漢紀的成書要早於范曄後漢書五十餘年,是現存有關東漢史史籍二大部中的一部。正如當年袁宏往往被人視作文章家而不是史學家一樣,後漢紀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不能不令人爲之惋惜。

  二

魏晉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在戰亂頻仍、政局變幻莫測的形勢下,有的人爲了給統治者提供歷史的鏡鑑,探求削平亂世的靈丹妙藥;有的人在仕途得意之際,爲了顯示自己的才華以邀寵信;有的人在仕途失意之後,退而着述以寄託情懷,因而涌現出大量的史書。這些着史者大多出身於魏晉名門,爲了昭明世系,炫耀門庭,在追溯士族源流之際,又多以東漢史作爲其畢生努力之目標。在袁宏着作後漢紀的前後,有關東漢史的有影向的着作,就有謝承的後漢書、薛瑩的後漢記、司馬彪的續漢書、華嶠的漢後書、謝沈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記、袁山鬆的後漢書(以上紀傳體)和張璠的後漢紀(編年體)。這些着作主要都取材於東漢時斷斷續續修撰而成的東觀漢記,但在取材的精疏、史識的高下、文筆的優劣、體例的純駁、篇幅的繁簡各個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袁宏不滿意他所見到的諸種後漢書,於是發憤披閱資料,重加釐訂,歷時八年之久,終於撰成了後漢紀。其取材不可謂不富,撰述不可謂不勤,與主要是刪削漢書而成漢紀的荀悅相比較,他所遇到的困難要多得多,所付出的努力也大得多,因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顯得寶貴。

在魏晉時撰成的東漢史着中,後漢紀碩果僅存,絕非偶然。

首先,袁宏幾乎蒐集了當時有關東漢史的所有材料,在吸取諸書精華的基礎上,刪繁補缺,糾謬釋疑,反覆修改,不憚其煩,故能取得“比諸家號爲精密”的評價。即使在後漢紀初稿流傳後,袁宏發現張璠紀所言漢末之事,頗有可採,就又及時補充進來,使後漢紀關於漢末的記載,不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諸家後漢書,而且連晚出的范曄後漢書也不如其翔實。

其次,袁宏採用左傳的史法,以漢紀作範本,完成了又一部便於觀覽而又詳略有體的編年體斷代史,在當時紀傳體如林的史界中,別開一番洞天,因而也就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

然而清王鳴盛於十七史商榷中言:“宏所採亦云博矣,乃竟少有出範書外者,然則諸書精實之語,範氏摭拾已盡。”這就是說,範書是諸家後漢書的總結性之作,要想弄清東漢歷史,只要有範書就足夠了,而包括袁宏後漢紀在內的其他諸家後漢書,已沒有什麼參考價值。這一觀點確實代表了不少學者的看法。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範書博大精深,許多成就確非袁宏後漢紀所能企及。但是袁紀一則早成於範書五十多年,不少方面更接近於原始材料,因而史料價值不僅不低於範書,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要高於範書。二則袁紀的精實之語,也並非全被範書所吸取,“其中多有範氏所刪取而不盡錄者 ”,往往可以訂正範書的.謬誤和補充範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