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宋史 >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大綱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李進卿(子延渥) 楊美 何繼筠(子承矩) 李漢超(子守恩) 郭進(牛思進附)李謙溥(子允正) 姚內斌 董遵誨 賀惟忠 馬仁瑀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李進卿,幷州晉陽人。少以驍勇隸護聖軍。晉天福中,杜重威帥師敗安重榮於宗城,進卿力戰有功,擢爲興順軍校。周祖開國,命領所部兵戍靈壽,久之,遷龍捷指揮使。顯德初,從世宗戰高平,改鐵騎指揮使,歷散員左射都校,改鐵騎及內殿直都虞候。

宋初,領貴州刺史,三遷鐵騎左廂都指揮使,領乾州團練使。乾德初,遷控鶴左廂都指揮使,改漢州團練使。二年,轉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澄州團練使。是歲冬,伐蜀,以進卿爲歸州路行營步軍都指揮使,拔巫山砦,下夔、萬二州。蜀平,錄功拜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領保順軍節度。開寶二年,太祖親征河東,留進卿爲在京都巡檢,潁州刺史常暉、淄州刺史韓光願分爲河南、北巡檢。及還,改親軍馬軍都虞候。六年,遷步軍都指揮使,領靜江軍節度,卒,年五十九,贈侍中。子延渥、延信。延信至內殿崇班。

延渥以蔭補供奉官,尋爲閣門祗候,三遷至西京左藏庫使。鹹平初,歷知平戎、寧邊、順安軍、保州、威虜軍鈐轄,又知冀州。六年,徙瀛州。

景德初,契丹大舉擾邊,經胡盧河,逾關南,十月,抵城下。晝夜鼓譟,四面夾攻。旬日,其勢益張,唯擊鼓伐木之聲相聞,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延渥率州兵強壯,又集巡檢史普所部乘城,發礧石巨木擊之,皆累累而墜,殺傷甚衆。翌日,契丹主與其母親鼓衆急擊,發矢如雨。延渥分兵拒守益堅,契丹遁去,死者三萬餘,傷者倍之,獲鎧甲、兵矢、竿牌數百萬,驛書以聞。賜延渥錦袍、金帶,將士緡錢,遷延渥本州團練使。以通判、太子中允陸元凱爲國子博士,賜緋;推官李翔爲太子中允;錄事參軍蔡亨爲右贊善大夫;侍禁、兵馬監押王誨,殿直、貝冀同巡檢史普爲內殿崇班充職如故。

初,戍棚垂板護城才數寸許,契丹射之,矢集其上凡二百餘。及請葺城,詔取板視之,真宗頗稱其勞。又聞城守之際,陸元凱流矢中面,史普勇敢不避敵,復遷元凱屯田員外郎、普尚食副使。普尋卒,又錄其子昭度爲右侍禁,昭儉爲奉職。

二年,延渥徙知邢州,歷天雄軍、貝州副都部署,知冀、貝、博三州。大中祥符八年入朝,以疾,連賜告,換右領軍衛大將軍,領演州團練使。明年,從其請,以左武衛大將軍致仕。天禧初,卒。子宗禹,爲內殿崇班。

楊美,幷州文水人。本名光美,避太宗舊名改焉。美狀貌雄偉,武力絕人,以豪俠自任。漢乾祐中,周祖徵三叛,美杖策詣軍門求見,周祖召與語,壯之,留帳下。廣順初,累遷禁軍大校,從世宗徵淮南,以功擢鐵騎都指揮使,領白州刺史。

太祖與美有舊,即位,以爲內殿直都知。建隆三年,升青州北海縣爲軍,以美爲軍使。爲政尚簡易,民皆德之。乾德二年,召還,北海民數百詣闕乞留,詔諭之不去,笞爲首者始罷。遷馬步軍都頭。會討蜀,以美爲歸州路戰棹左右廂都指揮使。蜀平,遷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領恩州團練使。開寶二年,改領端州防禦使。六年,加都軍頭,領宣州觀察使。俄授虎捷左右廂都指揮使,領河西軍節度。會遣党進、潘美徵太原,命美爲行營馬軍都虞候。太平興國二年冬,出爲保靜軍節度。三年夏,以疾求解官歸京師,尋醫藥,詔遣內侍與道士馬志視之。未幾,卒,年四十八,贈侍中。命中使護葬。美爲人任氣好施,凡得予賜及奉祿,盡賙給親戚故舊。死之日,家無餘財,人多嘆息之。

何繼筠,字化龍,河南人。父福進,歷事後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節度。繼筠幼時與羣兒戲,必分行伍爲戰陣之象。晉初,補殿直。周祖討三叛,表繼筠從行。賊平,改供奉官。廣順初,福進鎮真定,署衙內都校,嘗領偏師出土門,與並人戰,斬首數千級,以功領欽州刺史。契丹將高模翰率二千騎擾深、冀,以葦栰度胡盧河。繼筠與虎捷都指揮使劉誠誨率兵拒之,至武強,獲老稚千餘人,模翰遁去。俄隨福進入朝,爲內殿直都知。福進卒,起復,爲濮州刺史,領兵戍靜安軍。契丹內侵,繼筠逆擊敗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徵瓦橋關,命繼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並人數千衆。恭帝即位,以爲西北面行營都監。

建隆二年,升棣州爲團練,以繼筠充使。三年,命爲關南兵馬都監。乾德四年,加本州防禦使。開寶元年秋,命昭義節度李繼勳等徵太原,以繼筠爲先鋒部署。至渦河,與並人遇,擊走之,奪汾河橋,敗其衆於城下,獲馬五百匹,擒其將張環、石贇以獻。二年春,太祖親征晉陽,契丹來援。繼筠時屯兵陽曲縣,驛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將精騎數千赴石嶺關拒契丹,謂之曰:"翌日亭午,俟卿來奏捷也。"至期,帝御北臺以俟。見一騎自北來,亟遣逆問之,乃繼筠子承睿來獻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衆。初,並人恃契丹爲聲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獲首級、鎧甲示城下,並人喪氣。繼筠以功拜建武軍節度、判棣州。三年,來朝,詔賜鞍馬、戎杖,令戍邊。四年秋,來朝,疽發背。車駕幸其第,錫齎甚厚。未幾,卒,年五十一。帝親臨之,爲之流涕,從容謂侍臣曰:"繼筠捍邊有功,朕不早授方鎮者,慮其數奇耳。今才領節制,果至淪沒,良可惜也。"贈侍中,賻絹五百匹,中使護喪,令以生平所佩劍及介冑同葬。

繼筠深沉有智略,前後備邊二十年,與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邊情,邊人畏伏,多畫像祠之。子承矩。

承矩字正則。幼爲棣州衙內指揮使,從繼筠討劉崇,擒其將胡澄以獻。開寶四年,授閒廄副使。太平興國三年,漳、泉陳洪進納士,詔承矩乘傳監泉州兵。會仙遊、莆田、百丈寇賊嘯聚,承矩與喬維嶽、王文寶討平之,以功就遷閒廄使。疏爲政之害民者數十事上之,悉被容納。會改使名,即爲崇儀使。五年,知河南府。時調丁男百十輩轉送上供綱,承矩以爲橫役,奏罷其事。徙知潭州,凡六年,囹圄屢空,詔嘉獎之。入爲六宅使。端拱元年,領潘州刺史,命護河陽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