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

八年級下冊《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八年級下冊《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生:《桃花源記》。

師: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麼文章?

生:《歸園田居》。

師:咱們一起背誦一下好嗎?記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屏幕。

(師生齊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爲。)

師:詩中描繪了詩人在優美的田園中勞動,那種情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麼,陶淵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課本108頁,聽老師把課文誦讀一遍。聽的同時注意看一看,從字、詞、句到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師配樂背誦課文,電腦映示)

師:通過聽讀文章,大家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於發現,古人說:學源於思,思起於疑。有時發現一個問

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生:從文章內容來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本人,那爲什麼還要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生:他是隱士,寫上了名字就不是隱士了。

生:怕寫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帶來麻煩。可能是怕文字獄。

師: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文字獄吧。孟子曾經提出過“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就是在讀一篇文章時,要深入的

瞭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否則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麼陶淵

明所處的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生: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名門望族世襲高位,而有志之士卻不能做官。

師:你的學識可真淵博!晉末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展到了極端,可以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陶淵

明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其目的是什麼呢?誰來爲剛纔的那位同學解答一下?

生:這樣說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門望族行列之外,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以此來反抗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喜歡讀書,爲什麼又說讀得不認真呢?

師:“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過分。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

生:不過分注重細枝末節的東西

師:那他注重是什麼呢?

生:“每有會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師:這可算得上是上乘讀書法哩,我們爲它註冊個商標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讀書法”吧。

師:那你能不能爲同學介紹一下這種讀書方法呢?

生:拿過一篇文章,先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暫時繞過不明白的地方,以後再逐步解決。

師: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課下可別忘了註冊喲。(生笑)

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麼意思?

師:哪位同學願爲他解釋一下?

生:“嗜”就是愛好。

師:是愛好嗎?有一個詞是叫——

生:嗜好。

生:過分愛好才叫“嗜”。

師:據說,陶淵明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官。他在當彭澤縣令的時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屬地全

部種上糯米,知道爲什麼嗎?對,糯米是用來釀酒。他說: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卻

不同意,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後,陶淵明採取了妥協的辦法,把五十畝地種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種上了

糯米。可見,在他老人家那兒,喝酒可比吃飯重要的多呢。(衆生笑)

生:“造飲輒盡”是什麼意思?

(師介紹猜讀法:結合上下文,聯繫已有經驗,請學生組詞並解釋。造:造訪,到。輒:淺嘗輒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師適時講授翻譯方法,“信、達、雅”,信,即爲忠實可信,要忠實於原文的意思;達,即爲通達,語句要通順流暢;雅,文筆要優美,典雅。引導學生直譯一遍,再意譯一遍。生直譯爲:不曾掛心離開或是離下。生意譯爲: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了無牽掛。)

(運用所學的翻譯方法,生通譯一篇課文。一生讀,一生譯,同桌、前後桌合作)

師: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能瞭解了,那麼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容說一說呢?(一生複述)

師:有人說,陶淵明的文章都達到了“入畫”的效果,如果說我們剛纔背過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中分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那麼,你覺得《五柳先生傳》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風格畫、人物畫、肖像畫、自畫像……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見地,我們還是叫它“人物畫像”或“自畫像”吧。你們看,不經意的幾筆點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給勾畫出來了。這篇文章是按照史傳體例寫的。這種文體最早見於《史記》,它一般分爲“傳文”和“贊”兩部分。前者用來敘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後者用來評價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淵明託名“五柳先生”寫的一篇自傳,你看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自己的?又是怎樣寫的?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討論後,指名回答。)

生:寫了自已的生活。“環堵蕭然……簞瓢屢空,晏如也。”

生:寫了自己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寫了自己的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以此自終。”

生: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因以爲號焉。”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別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讀書、飲酒、寫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句子連起來,第一部分的內容你就能背誦下來了。這就個線索就好比是一條藤,再加上幾個可以幫助你記憶的詞語,就是瓜了,就叫做順藤摸瓜背誦法吧。同學們能不能找幾個可以

幫助你記憶的詞語?

生:課文中有很多個“不”。

生:一共有九個“不”。

師: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試着背一下。

(師生共同背誦。)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下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其實,陶淵明也並非天生的隱士,他從小便有“大濟蒼生”之志,滿懷着“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讀,遍訪名士,三十歲幾經周折才謀得一個彭澤令的小芝麻官,不僅經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難以實現,而且還要降志辱身,和官場裏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間因爲他不向權貴屈膝獻媚,“不爲五斗折腰”,因此棄官歸隱田園。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陶淵明在做彭澤縣縣令的時候,郡官派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爲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官歸不幹了。

師:一紙痛快淋漓的《歸去來兮辭》,使官場裏少了一個畏瑣的小人物,而詩壇上卻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筆,一掃

六朝浮華的陋習,開一代田園詩風。陶淵明一生著作頗豐,僅《飲酒詩》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這樣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下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電腦映示)那種恬談的、與世無爭的態度和安然自樂的心境囊括其中。不僅如此,陶淵明對待生死也非常看得開,他甚至在死前兩個月還爲自己寫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僥。馬爲仰天鳴,風爲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電腦映示)詩中描繪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出殯的季節、墳地的環境有以及入葬後親人的反映和自己靈魂的歸所。面對死亡,他能如此超脫。那麼,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課文呢?

生:恬談的、與世無爭的、心無雜念的、心情坦然、放鬆。

師:對。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淵明是如何安然自樂,心無雜念,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鬆,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於漪筆下的國文老師“頭與肩膀左右搖擺着”,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試着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學生自評。)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風格,那麼他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說自己是黔婁一類的人,“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師:你能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生講解意思。)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看註釋知道的。(生笑)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註釋,如果註釋上沒有,就要查資料或者是查工具書,這就是人

們所說的“立體讀書法。”希望同學們都要學會運用這種好的讀書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陶淵明的不少作品,對於陶淵明我們也有所瞭解,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陶淵明生活簡樸,不慕榮利。

生:他態度隨和,性情平靜,與世無爭,就像是出家人一樣。

生:我覺得陶淵明不敢面對現實,不敢與現實作鬥爭,而是選擇了逃避,他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有見地,“我覺得”這種回答很好,說出了不同的聲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同學想反駁他?

生:我覺得陶淵明歸隱後,那種簡樸的生活作風,可以讓整天爲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恥。生:可是他面對貧困的生活卻不去改變,還是安然自樂,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

生:他雖然歸隱了田園,卻不能真正的脫離社會,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罷了。

生:你們爲什麼總是看到別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閃光點呢?如果他不歸於田園,如果他不與世無爭,就不會 有那麼多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那麼你們還讀什麼?還欣賞什麼呢?還評價什麼呢?

師:真是“口鋒如刀”啊,剛纔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面評價了五柳先生。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陶淵明不 滿於當時的政治和當時的社會,他要逃避的是官場,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記誦、品評、領會要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積累。積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語。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積累的內容有哪些?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師:爲什麼要積累它?

生:我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樂事,讀書可以使我精神愉悅。

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我要像陶淵明那樣淡泊明志,不爲名利所累,活得淵灑一點。

生:不慕榮利。我要用這種話勉勵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於他人的事情。

生:閒靜少言,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氣質。

生:我想積累黔婁之妻、不爲五斗米折腰、簞瓢屢空。這些典故,我想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用得着。

師:在這裏,我介紹一種積累的方法給大家,叫卡片讀書法。(電腦映示)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分類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張。我們可以用此法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大家在課下把自己想要積累的內容做成讀書卡片,注意卡片的體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註明項目、編號、類別、題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時間等。大小要適當,便於收藏。下面讓老師來小結一下:鄉村的夜,分外沉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酣然入睡,月華如水,灑滿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守拙歸園田,開荒南野際”,屈指算來已有數載,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復茂盛,那東籬邊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後的榆柳已蔚然成陰,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這時月光移上宅邊的五柳樹,樹影婆娑,婀娜可愛。老人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翩,鋪紙研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

(師生在配樂背誦中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