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海燕的教學教案大綱

八年級語文海燕的教學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關於海燕的優秀教學教案,小編已爲大家整理帶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海燕的教學教案

海燕的教學教案【1】

1、理解海燕的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及其象徵意義。

2、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學習對比、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

3、能有感情誦讀課文

教學重點:1、理解海燕的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及其象徵意義。

2、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學習對比、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學習對比、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

課時安排:2課時預習導學:1、查閱資料,瞭解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高爾基(1868—1936),蘇聯作家,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麪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歷豐富。

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05年和列寧會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響,1906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被列寧稱爲是“一本很及時的好書”。

高爾基的小說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有《底層》等,除此以外,作者還寫了許多政論、特寫、回憶、文學論文等,對世界文學的影響很大。

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一九0五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羣衆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鬥的時候。

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

他爲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醜惡嘴臉,就寫下了《海燕》這篇散文詩。

2、運用工具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呻吟(shēnyín)膽怯(qiè)翡翠(fěi)號叫(háo)蜿蜒(wānyán)3、自讀課文,在文中勾劃關鍵語句,說一說:海燕這一形象具有怎樣的特點?海燕這一形象有何象徵意義?合作探究: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由《雷電頌》導入二、課堂探究(一)指導理清詩篇結構1、課文以大海爲背景,描寫了暴風雨到來前哪幾個時刻海面景象的變化?2、學生概括每個時刻的海面景象和海燕的情況。

3、歸納明確:全文着重描繪了三幅圖畫。

(1)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高傲地飛翔(1—6)節。

(2)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更加勇敢頑強(7—11)節。

(3)暴風雨就要來臨,海燕熱情歡呼(12—16)節。

(二)研讀第一畫面1、指定學生朗讀(1—3)節,要求學生思考: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海燕有什麼表現?2、教師追問:作者爲什麼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爲什麼用“高傲”來修飾“飛翔”?3、學生輕聲朗讀(1—3)節,體會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

4、指定學生朗讀(4—6)節。

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劃出來。

學生回答:追問:這些詞語表現了這三種海鳥怎樣的共性?5、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認清三種海鳥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的醜態。

學生讀完後,提問:作者爲什麼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後,又轉換語氣熱情讚揚海燕?6、朗讀第一部分。

指定一女同學讀1—3節,一男同學讀4—6,全班同學從“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齊讀。

要求愛憎分明、讀出感情來。

三、佈置作業:熟讀、背誦1—6節。

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二、課堂探究(一)研讀第二畫面1、指名學生讀7—11節⑴、思考: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朗讀後,討論明確:⑵、教師追問:這一環境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學生討論明確:2、提問:在這險惡的環境中,海燕的表現怎樣?(學生討論明確:思考:海燕,爲什麼如此敏感,如此英勇?(學生讀後回答。

明確: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鬥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睏乏”,已經看出“烏雲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二)研讀第三畫面。

1、教師讀12—16節。

要求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是怎樣一幅圖景。

學生口述第三幅圖畫中烏雲、雷電與大海搏鬥的情景。

明確:這是一幅暴風雨就要來臨的圖景,狂風吼叫,雷聲轟響,烏雲像火焰,閃電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戰,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並且越戰越勇,終於怒吼了。

這一切說明,革命的形勢迅猛發展,一切反動勢力終於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這裏從“狂風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鬥爭的激烈殘酷,又說明了革命發展的趨勢,預示着舊世界必將被人民摧毀,新紀元必將由人民來開拓。

2、學生齊讀12—16節,思考: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學生討論明確:3、指定一學生讀12—13節,全班齊讀14—16節,進一步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

鞏固練習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號:號碼()號叫()卷:卷集()答卷()2、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或近義詞。

咆哮()驕傲()膽小()震怒()3、在暴風雨將要來臨的畫面中,其他海鳥和海燕形成鮮明對比。

請發揮想像,深入體味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會有什麼想法,它對海鷗海鴨、企鵝會說些什麼,試心“海燕的宣言”爲題說一段話,充分展示海燕的心理活動(不少於50字)。

提示:海燕的心理活動應包括以下幾點:(1)歡樂之情;(2)對暴風雨的熱情和渴望;(3)無畏和戰勝暴風雨的信心。

三、拓展延伸暴風雨①悶熱的夜,令人□□,我輾轉不眠,窗外,一道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使人□□。

②一道閃光,一聲清脆的霹靂,接着便下起了瓢潑大雨,甲,撕開天幕,把天河之水傾注到人間。

③狂風咆哮着,猛地把門打開,摔在牆上,煙囪發出嗚嗚的聲響,乙。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頂,衝擊着玻璃,奏出激動人心的樂章。

⑤一小股雨水從天窗悄悄地爬進採,緩緩地蠕動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彎彎曲曲的足跡。

⑥不一會兒,鏗鏘的樂曲變成節奏單一的旋律,那優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着沉睡人兒的□□軀體。

⑦從窗外射進來的第一束光線,報道了人間的黎明。

碧空中飄浮着朵朵白雲,在和煦的微風中翩然起舞,把蔚藍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鳥兒唱着歡樂的歌,迎接着噴薄欲出的朝陽。

被暴風雨壓彎了的花草兒伸着懶腰,丙依在花瓣、綠葉上的水珠,金光閃閃,如同珍珠閃爍着光華。

⑨常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麗裝;遠處林舍閃閃發亮,丁,使人心潮激盪。

⑩江山似錦,風景如畫,豔麗的玫瑰花散發出陣陣芳香。

⑾綺麗華美的春色啊,你是多麼美好!⑿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⒀有時,人們受到種種侷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1、依次填入上文方框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A.疲憊驚恐窒息B.驚恐窒息疲憊C.窒息驚恐疲憊D.驚恐疲憊窒息2、根據文意,將下列四句話分別填人文中甲、乙、丙、丁處。

C.猶如剛從睡夢中甦醒D.宛如天神聽到信號甲處應填乙處應填丙處應填丁處應填3、第⑥段中“鏗鏘的樂曲”實指,“節奏單一的旋律”實指;這裏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4、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描寫雨後的美景,其中寫聽覺的句子有:;寫嗅覺的句子有:。

5、本文和高爾基的《海燕》都寫到“暴風雨”,將兩者作比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兩者都有象徵意義。

B.前者沒有象徵意義;後者有象徵意義。

C.兩者都沒有象徵意義。

D.前者有象徵意義,後者沒有象徵意義。

6、本文題爲《暴風雨》卻用相當篇幅描寫了雨後的美景,由此可見作者意在表現:

海燕的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詞語,做到會讀、會寫並理解其含義。

(2)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徵內涵,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

(2)體會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海燕搏擊風浪的戰鬥精神,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無畏而樂觀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課文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難點:理解象徵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2分鐘)

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當鳥兒們都去躲避風雨時,它卻在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引出課題))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裏,“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走近作家作品(2-3分鐘)

《海燕》寫於1901年。當時,歐洲的工業危機波及俄國,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再加上沙皇統治日趨黑暗,人民羣衆無法忍受,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革命鬥爭蓬勃興起。高爾基1901年2月19日從故鄉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來到彼得堡,參加俄國作家協會爲紀念農奴解放40週年而舉行的特別會議,發表了抨擊沙皇政府的演說。

3月4日,幾千名大學生和工人爲抗議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學生送去當兵,在彼得堡喀山廣場舉行,遭到殘酷鎮壓,有些人被打,許多人受了傷。高爾基參加了這次,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極爲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鄉後,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和參加的感受,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

小說先投寄莫斯科《信使報》,後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雜誌。愚蠢的審查官禁止發表這篇小說,卻認爲它的尾聲是一篇寫景的文字。這樣,《海燕》就被作爲一篇獨立的作品在《生活》雜誌1901年4月號上發表了出來。《海燕》一經發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爲傳播,一時間成爲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詩傳單。

高爾基(1868-1936)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蘇聯作家,代表作有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小市民》。

三、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2分鐘)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1uè) 睏乏(fá) 蜿蜒(wān yán)

2、解釋下列詞語。

高傲:原指極爲驕傲,自以爲了不起,看不起人。貶義詞,課文中貶詞褒用,指清高、自負、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翡翠:一種名貴的半透明的翠綠色的硬玉。課文比喻海浪。

掠起:輕輕擦過或拂起。

震怒:異常憤怒,大怒。震,情緒過分激動。

睏乏:疲乏。

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6分鐘)

2、生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情感、海燕的形象,讀喜歡的語段或句子。(8分鐘)

說一說“海燕”: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個修飾語,你會填什麼呢?(1分鐘)

這是 的海燕。(矯健勇猛 心情歡快 鬥志昂揚 無所畏懼 高傲)

3、理清文章結構(5分鐘)(文章描寫了幾個畫面,按這幾個畫面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6)

寫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動表現了對暴風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7-11)。

重點描寫暴風雨迫近時,海燕搏風擊浪,積極戰鬥,以其歡樂的情懷,必勝的信念,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第三部分(12-15)。

描繪暴風雨將臨時的奇觀,反覆抒寫海燕呼喚暴風雨的戰鬥豪情。

(三)學習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部分(10分鐘)

指名朗讀,學生思考兩個層次怎樣劃分。

明確:

第一層次(1~3節),寫“風捲雲集,海燕高翔”。開頭一句,寫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前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蒼茫”描寫大海磅礴的氣勢;“卷集”描寫烏雲翻滾聚攏的情景。然後正面描寫海燕:“黑色的閃電”描寫形與色;用比喻表現海燕矯健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行動,“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衝向烏雲”作具體描繪。

探討:“碰”字與“衝”字,寫出怎樣的情態?

明確:“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衝”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鬥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後着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雲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於鬥爭的精神。

第二層次(4~6節)寫其他海鳥嚇得驚慌失措。這三節通過聲音、行動、情態描寫海鷗、海鴨、企鵝“呻吟”“飛竄”“恐懼”“膽怯”等種種醜態,與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飛翔,形成鮮明對照。

(四)小結 (3分鐘)

本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樂觀、大聲疾呼的形象,譜寫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1分鐘)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習第二部分。(8分鐘)

指名朗讀第二部分。

思考:思考兩個層次怎樣劃分。

明確:

第一層次(7~8節),先用“越……越……”緊縮句,描寫暴風雨逼近情景。烏雲兇暴,加上雷聲轟響,狂風吼嘯的聲音描寫,渲染了黑暗社會環境的氣氛。在這種情景下,波浪“歌唱”“衝向高空”“迎接雷聲”“呼叫”“爭鳴”,寫出了波浪樂觀地與狂風搏鬥,顯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風”“不甘心”“惡狠狠”“甩”和“摔”,這些詞語,寫出了它的猖狂反撲。

第二層(9~11節),繪形繪聲地描寫海燕在海浪與雲空拼搏的背景裏,“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壯;從“飛翔”到“飛舞”。從“直衝”到“穿過”,從“碰着”到“掠起”更顯出敏捷、勇猛。它像個“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裏聽出了睏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用肯定的語氣,反覆的手法,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學習第三部分。(6分鐘 )

指名朗讀第三部分,思考兩個層次怎樣劃分。

明確:

第一層次(12~13節)寫大海與閃電激戰:先寫風“吼叫”雷“轟鳴”,用聲音渲染氣氛,再把烏雲比喻爲“青色的火焰”在“燃燒”,氣氛比前更爲緊張。“閃電”像“一條條的火蛇”,這是新出現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再次顯示大海的力量。這場激戰象徵階級鬥爭的激化,大海的勝利象徵了革命必勝。沙皇反動勢力雖氣焰囂張,最終還是葬身於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層次,(14~15節)寫海燕的呼喊,寫它兩次大聲疾呼,用祈使句表達了海燕作爲報訊者的歡快之情,作爲勝利預言家的豪邁情懷。海燕的形象終於隨着暴風雨的漸次迫近而更加鮮明、完整。

三、“海燕”形象品讀:(10分鐘)

要求:

①身處這樣險惡的環境,海燕的表現是怎樣的?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海燕形象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1-6自然段;9-11自然段;14-16自然段。)

②根據本小組分配的段落,聯繫具體的句子或詞語,想一想對錶現海燕形象有什麼作用?抓住運用的修辭手法和關鍵詞語說說你的理解。(先獨立思考,記下疑問-小組交流-組長總結-推薦發言)

預設句子:

A、在烏雲產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表現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

作者爲什麼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爲什麼用“高傲”來修飾“飛翔”?明確:這裏的“黑色”不是貶義詞,是寫海燕本身的顏色。用“閃電”既可以寫出海燕的矯健姿態,又可以在烏雲密佈、大海蒼茫的背景上出現一點亮光,使人們在沉悶的空氣中從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這裏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說的自以爲了不起,而是褒義詞,有意氣風發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B、一會兒翅膀碰着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

“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它勇敢的鬥爭精神。

“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衝”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鬥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後着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雲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於鬥爭的精神。

C、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作者爲什麼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後,又轉換語氣熱情讚揚海燕?

明確: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啓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於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板書:只有……)

D、海燕叫喊着,飛翔着,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它飛舞着,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雲,它因爲歡樂而號叫!“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它的勇敢和智慧,有敏銳的洞察力。

賞析:再現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用比喻補寫海燕形象。在這裏,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海浪與雲空拚搏的背景裏,“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狀;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衝”到“穿過”,從“碰着”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E、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是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海燕,爲什麼如此敏感,如此英勇?

明確: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鬥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睏乏”,已經看出“烏雲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句中“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覆,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有什麼哲理意義?

明確:表現了海燕對光明的熱切渴望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心。生活就是這樣,陰雲再重,總有散去的時候;困難再大,經過一番努力,總能克服。邪惡永不能戰勝正義,真理終有一日會大放光彩。

F、―――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強化海燕作爲報信者的極度興奮之情。

“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寫它對勝利的堅定信念,表現它有預見性。

G、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

明確: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後見其形,最後再聞其聲。這裏着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號召人民要迎接暴風雨,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羣衆一旦起來以後,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

四、學習文章寫作技巧 (10分鐘)

1、象徵手法。

(一)象徵是“託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濤象徵什麼?象徵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羣衆的力量,暴風雨象徵席捲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風暴;海燕象徵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二)象徵與比喻的比較:

兩者都是“藉此言彼”,有幾分相似,但適用的程度和表達的範圍上明顯不同。比喻只是藉助喻體形象化地表現本體;而象徵不同,用作象徵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僅僅侷限於自身,還蘊含着別的意義。而詩的意圖,象徵的對象,恰如隱身在那別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徵技巧擅長於用單純的揭示覆雜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種託具體形象、寄深遠意蘊的藝術手段。比喻只是一種修辭手法,只針對一種現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個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矯健。象徵是一種創作手法,往往體現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從一句話來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徵意義。如《海燕》作者用象徵手法構思全文,把一切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讓它們分別象徵鬥爭的形勢、環境和各種力量,表現了在1905年俄國革命前夜的社會現象,預示了無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2、有力的對比和烘托。

這篇作品爲了表現海燕的勇敢、樂觀和對暴風雨的渴望,除了對海燕作直接描寫外,還通過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海面變化的描寫來烘托,並以海鷗、海鴨、企鵝等來作對比。第一部分寫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躲藏與海燕那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樂觀。第二部分寫海浪與狂風生死拼搏的激戰場面,正是以壯闊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戰鬥雄姿。第三部分寫風、雲、雷、電一齊出動,以此背景來烘托海燕那戰鬥號召的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3、具有強烈抒情性的語言。

作爲散文詩,《海燕》的語句不分行,但它精練、形象、優美,有一定的跳躍性,節奏感強。例如“海燕叫喊着、飛翔着,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寫聲,以“黑色的閃電”寫形,以“飛翔”“穿過烏雲”“掠起波浪的飛沫”寫一連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動;有比喻、有誇張(“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誇張),形象特徵鮮明;較多的句中停頓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琅琅上口。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如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喚革命的風暴,又是對人民的戰鬥召喚。比喻、誇張、擬人(如“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語言優美而有氣勢,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小結(3分鐘)

作者創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今天,也可以從另外角度來閱讀這篇散文詩,如不懼怕困難,迎着困難前進,與困難鬥爭,其樂無窮等。

六、佈置作業:寫一寫“海燕”(2分鐘)

人生,並非只意味着陽光與鮮花,有時也會遇到坎坷。今天,遠離了革命風暴,你的人生是否經歷過暴風雨?人們常說:溫室裏長不出擎天大樹,暴雨裏才顯出雄鷹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愛的陽光,但更多的是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考驗,而生活的暴風雨,只能將我們摔打得更結實、更睿智、更堅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你覺得你是否是一隻勇敢的海燕,講述你的故事,唱響一曲心中的海燕之歌。用簡短的語言寫下你的想法。

(課後圍繞這個話題寫一篇日記)

七、板書設計:

海 燕

高爾基

風雲雷電: 反革命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 孕育—迫近—將臨 革命風暴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 革命先驅者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 假(不)革命者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 人民羣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