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下《“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下《“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第一篇:《“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上海的一位普通的水電修理工——徐虎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感人事蹟。

蘇教版二下《“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對着那本開學初就已經寫好了的教學設計反反覆覆的看了好幾遍。總覺得對於這樣一篇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徐虎一心爲他人着想,平凡中流露着偉大的佳作,仍然採用原有的方法去加以理解和體會的話,很容易給同學留下一種按部就班、死板硬套的學課文、走過程的感覺,自然也就會大大降低文中的感情色彩。因此,我毅然解脫了教學設計的束縛,重打鼓另開張,在心中打下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腹稿教學設計。你瞧:

我們已經初讀了《“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你能談談自身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嗎?

自讀課文,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

雖然長長的一篇課文只用了少的不能再少的兩個問題。但是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突破。因爲這兩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並落實了以同學爲主、尊重同學個人的認識、感情和體會的教學理念,很容易的就把同學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讓人意外的是,有一個同學竟抓住文中的“1985年”這個數字,發表了自身的一番感慨。他說,“徐虎從1985年就開始爲和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現在算起來已經19個年頭了,而我今年才8歲,在還沒有我的11年前,徐虎就已經開始做好事了。這麼久了都沒有改變過,真是太不簡單了!”這個同學的話真是感人肺腑,大家不謀而合的爲他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如此精彩的發言一個緊挨着一個,課堂上高潮迭起。假如說同學是在學習和理解這篇課文,倒不如說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這個人。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脫離了老師一個又一個問題的約束——不用再爲了迎合老師的問題而去勉強的回答,把一個個、一處處靜止不動的文字,描述成了一幅副感人的、栩栩如生的鮮活畫面。

在這一幅副畫面的背後,有同學的想象,有同學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同學自我的感情色彩。因爲其中有了同學的自我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主人翁徐虎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起來。同學讀起這篇課文來自然也就多了幾分真情,少了幾分僵硬。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呀!現在想想,假如我延續了當初教學設計中的過程佈置的話,不知道還會不會收到同樣的效果了。

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的寓意和道理,是每篇課文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我覺得在這其中應該更多的融入一些同學自我的感情色彩,設計一些能讓同學真正亮出自我的少而精的問題,堅決果斷的捨棄那些可有可無的環節,使同學在更大的問題空間之中徘徊和奔馳。

  第二篇:《“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閃光的金子”》第一課時。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我感覺收穫頗多,現與各位同仁分享一二。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從得知執教內容起,我便再次研讀低年級學段教學目標並認真鑽研教材,確定《“閃光的金子”》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爲: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寫好生字。圍繞這個目標,我對教學各個環節作了精心的設計,力求課堂紮實、有效。在製作課件時,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充分的預設,利用flash的功能對“當天”“當時”進行正音,對學生容易讀破句子的地方進行變色指導,如:“凡附近居民水電出現故障”、“按紙條上提供的地址”等,掃除了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讓簡單、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地爲落實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服務。

二、課上須關注學生。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地感受到語文教學已然是“天然去雕飾”,教師不再爲追求課堂的熱鬧而譁衆取寵,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把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爲關注點,這樣的'課堂纔是紮實有效的。特級教師賈志敏主張“觀摩課上看學生,不看老師”。在這節課上,我自始至終都關注着學生的學習狀況。從學生朗讀展示的情況來看,或是受地區方言的影響,或是學生自身的缺陷,抑或是預習不充分的原因,導致字詞讀不正確、句子讀不順暢。儘管如此,我並沒有爲了趕時間而匆匆走過場,而是不厭其煩地加以引導,或手勢助讀,或範讀,或請小老師讀,使學生的朗讀有明顯進步。當然,由於這個環節佔用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後面教學環節的實施,但是我並不後悔,因爲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朗讀進步明顯。從這一點來說,我的課堂教學是成功的。

三、注重寫字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能感受漢字形體美”。因此,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時,不僅要耐心細緻,還要注意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寫字,寫好漢字。在指導書寫“具”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從而讓學生主動識記。在此基礎上,我一邊範寫一邊作有趣的講解:“一座小小的房子裏住着溫馨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小朋友……”我深信,學生以後寫這個字時不會再漏寫一橫。在學生描紅時,我在行間巡迴指導,隨時提醒學生的寫字姿勢,提醒學生注意整個字的結構特點,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在反饋環節,我找出共性問題——“具”的間架結構不夠美觀,讓學生對照例字提出修改建議,潛移默化中學生對漢字的形體美有了更深的體悟。

四、備課重視備“讀”。

“讀”即“範讀”。範讀,顧名思義,就是語文課上教師起着示範作用的朗讀。陳永平主任這樣說:“不把課文讀上幾十遍,就不要去備課”。因此在備課前,我自己先把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了然於心爲止。《“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對二年級小學生而言,朗讀難度較高。範讀時,我根據課文的感情基調,採用適當的音量、語調和語速進行範讀,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新課的強烈願望,同時也爲學生的朗讀作出了榜樣示範作用,使他們的朗讀很快變得有序起來。

當然,在收穫着成功的同時,也存在着令人難過的遺憾,如評價語言激勵性可以再強些,課前對學生學情的瞭解再詳細、準確些,也許就會避免教學時間安排前鬆後緊的現象。總之,這次活動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堂課,它更給予我啓示:注重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注重教學方面的知識積累,語文課堂上一定會多一分精彩,少一分遺憾。

  第三篇:《“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

《“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上海的一位普通的水電修理工——徐虎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感人事蹟。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對着那本開學初就已經寫好了的教案反反覆覆的看了好幾遍。總覺得對於這樣一篇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徐虎一心爲他人着想,平凡中流露着偉大的佳作,仍然採用原有的方法去加以理解和體會的話,很容易給學生留下一種按部就班、死板硬套的學課文、走過程的感覺,自然也就會大大降低文中的感情色彩。因此,我毅然擺脫了教案的束縛,只給學生提了兩個問題:

我們已經初讀了《“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你能談談自己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嗎?

自讀課文,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

雖然長長的一篇課文只用了少的不能再少的兩個問題。但是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突破。因爲這兩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並落實了以學生爲主、尊重學生個人的認識、感情和體會的教學理念,很容易的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讓人意外的是,有一個學生竟抓住文中的“1985年”這個數字,發表了自己的一番感慨。他說,“徐虎從1985年就開始爲附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現在算起來已經19個年頭了,而我今年才8歲,在還沒有我的11年前,徐虎就已經開始做好事了。這麼久了都沒有改變過,真是太不簡單了!”這個學生的話真是感人肺腑,大家不約而同的爲他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如此精彩的發言一個緊挨着一個,課堂上高潮迭起。如果說學生是在學習和理解這篇課文,倒不如說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這個人。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脫離了老師一個又一個問題的約束——不用再爲了迎合老師的問題而去勉強的回答,把一個個、一處處靜止不動的文字,描述成了一幅副感人的、栩栩如生的鮮活畫面。

在這一幅副畫面的背後,有學生的想象,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學生自我的感情色彩。因爲其中有了學生的自我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主人翁徐虎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起來。學生讀起這篇課文來自然也就多了幾分真情,少了幾分僵硬。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呀!現在想想,如果我延續了當初教案中的過程安排的話,不知道還會不會收到同樣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