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篇一】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能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本課的教學要求是: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見,否則什麼事也做不成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本文時,我指導學生先從看圖入手,揭示課題,並就題設疑:猴子是怎樣種果樹的?結果怎麼樣?讓學生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課課文。要提示學生正音,比如說“櫻”是後鼻音;“耐”的聲母是n,不要讀成lai.在學生基本讀通、讀順課文後,再讓學生回答前面的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當教學課文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瞭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於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麼事都辦不成的道理。在學習課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時,要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認爲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要以扶爲主,提出問題: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烏鴉是怎麼對猴子說的?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讓學生先讀,再讓他們思考,學生在讀完後,都積極地進行思考,我發現他們個個都搶着回答問題,只是在回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還比較差,但是其他學生能及時地給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教學時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做事要有主見、有耐心。以導“說”、導“演”、導“讀”、導“疑”的過程來讓學生學習本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

在學習過程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啓發引導,展開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一個道理,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會犯小猴子的錯誤。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篇二】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總是對學生缺乏信任,總是在想,這個問題是不是太難了?他們能解決嗎?當學生的思維稍有障礙,教師便立刻將問題包辦,殊不知正是這種不信任纔是學生思維的障礙。學生求知探索的勁頭被扼制了,久而久之,便會從不需思考到不願思考再到不會思考,也許會真的變得笨起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真正要給學生的是信任而非懷疑、是點拔而非包辦。

下面,我將學生們流光溢彩的思維花絮例舉一二:

(一)

《猴子種果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童趣盎然。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一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總是在猴子的果樹成活的時候,就有鳥兒飛來跟它說,這種果樹結果子慢呢?怎麼這麼巧呢?我一愣,一時之間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這種“無巧不成書”的現象,這時其他學生也嘰嘰喳喳議論起來,於是我不動聲色地把這個問題又丟回去:“是啊,怎麼會這麼巧呢?”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故事是編的,假的,所以這麼巧。”他的回答,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教室裏聲音更大。又一個學生說:“猴子急着吃果子,種樹很認真,果樹一種下去就能活,所以當鳥兒來時,果樹總是活着的。”學生們大多露出了贊同的表情。我又追問了一句:“猴子辛辛苦苦種活了果樹,可又因爲別人一句話,就拔了果樹,你怎麼看待它這種行爲?”學生紛紛舉手,“它太沒有耐心了。”“它沒有主見,就象《擡驢》中的老頭。”“它只想早點吃果子,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瞧,脫軌的思維又回來了。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解決問題可能比你更圓滿。

 (二)

  學完課文,我對學生說:“如果你是猴子,你會怎麼做呢?”學生們說:“我不會隨便聽信別人的話,會耐心地等下去。”“我會打聽好哪種果樹又好種結果子又快,然後再去種樹。不會象猴子這樣拿不定主意。”“如果我是猴子,那我就不把已經成活的樹拔掉,而是再種上杏樹、桃樹什麼的,這樣我就能吃上好多種果子了。”……

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們還要懷疑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嗎?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的智慧火花遠比你以爲的要炫目得多!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篇三】

《猴子種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樹,最終一事無成的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能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本課的教學要求是:1、知識與技能。認識“猴、梨、將、諺、櫻”,會寫“拔、耐、杜、短、將、鴉、梨”七個字及“拔掉、耐心、烏鴉、梨樹”等詞語,認識寸字旁。分角色朗讀。弄清楚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麼樹也沒有種成的原因。2、過程與方法。通過認讀、書寫擴大識字量。在朗讀中認識猴子的錯誤。3、情感價值觀:在理解故事中認識猴子的錯誤,懂得凡事要多動腦筋,要堅持到底。

爲輔助教學,我設計了比較引人的教具。有精美的圖片,有動畫,輕鬆的音樂,還有表演用的頭飾等道具。

開火車、有節奏地拍手孩子很喜歡。在教學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先做一個開火車的遊戲、拍手認讀詞語複習詞語,快速讀課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由此揭示課題,並就題抓中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猴子什麼樹也沒有種成?當教學課文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瞭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於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麼事都辦不成的道理。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請大家看1——3自然段,說說猴子首先種了什麼樹?接着老師板書:梨樹,老師板書的時候,孩子怎麼辦?跟着老師書空,不愧是一個好辦法。在我板書的時候孩子跟着書空,讓孩子的眼、手、腦都動起來,更有利於掌握文章的主線、漢字的筆順、詞語的識記,然後出課件:梨子圖片再過渡到學習第二自然段:這麼誘人的梨子猴子吃到了嗎?

在學習課文的第2至8自然段時,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認爲在學習第2、3自然段的時候要以扶爲主,提出問題: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接着用課件形象感知,再返回課文看:烏鴉飛來了,幹什麼?說什麼?誰來把烏鴉的話讀一讀?烏鴉這句話該怎麼讀?同學們看他讀得怎麼樣?然後看課件的句子“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用耐心說話。再理解農諺梨五杏四。最後分角色朗讀猴子與烏鴉的對話。

教學課文第4——7自然段,在優美的輕鬆音樂裏放手讓孩子根據合作學習要求學習。老師根據要求檢查。指導朗讀。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思維較活躍,一般能積極地進行思考,爭取回答問題,只是在回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但是其他學生能及時地給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樂於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喜好,自編自演童話劇充分發揮了孩子對角色的想象力、創造力。

總之,我在教學時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捨,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以導“說”、“讀”、“疑”、“演”的過程來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

在學習過程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啓發引導,展開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一個道理,貪圖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終,一無所獲。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準的事,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成功。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會犯小猴子的錯誤。

另外也有幾點遺憾:1、在錄相的時候如果配話筒,效果會更好。2、因爲回答問題都是點名,很多時候沒有配合用手指點孩子起來回答問題,因而攝相師的鏡頭有點跟慢,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特寫鏡頭不夠多。3、日常教學任務重,決定着手準備錄相課的時間短暫,準備以及編輯不夠充分。

下次有機會上錄相課,準備充分一些,投入更多的熱情與時間,相信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