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評課三篇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評課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猴子種果樹》評課1

蘇教版二下《猴子種果樹》評課三篇

最近,聽了王老師上的二年級的一堂語文課《猴子種果樹》。《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很適合兒童誦讀。

王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在新授課文時,抓住句式:用“先接着再最後”“拔掉改種”來練習說話,從而通過學生自己領悟來總括課文的內容,在學習——第二至七自然段敘述小猴三次改種果樹的過程其寫法相同,王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填空題,檢查學生是否把故事內容讀懂了:小猴聽了()的話,知道()樹要()年結果,它等不及。()樹只要()年就能結果,所以小猴拔掉()樹,改種()樹。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同桌討論,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答案,瞭解了課文的大致情節。

還有王老師很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王老師通過深入鑽研教材,捕捉住了這些用詞上的細微的差別,反覆讓學生朗讀、對比。如:猴子聽了烏鴉、喜鵲、杜鵑的話就改變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王老師通過三句句子的比較,從他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沒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雖然種各種果樹的時間都不一樣,但他還是等不及,體會到句中“可、也、還是”表現了猴子越來越急切的心情,體現了從讀中感悟,讀中悟情悟理。

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一堂課下來,我感到學生學的很高興,不僅學會了很多生字,朗讀的有聲有色,而且也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猴子種果樹》評課2

李老師執教的《猴子種果樹》是篇童話故事,整堂課,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猴子在種果樹的過程中,與三隻不同的小動物對話,改變了自己的初衷而改種其它的樹,最後一棵樹也沒有種成的故事,告訴同學們做事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從而明白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李老師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引導、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從而理解童話故事所蘊涵的道理。整個一節課亮點頻現,讓我受益多多。

本節課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猴子種梨樹這一段時,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讓他們在讀中自己體會猴子種梨樹時的心情,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他讀的情感也不一樣:有的學生說猴子很勤勞,他就有誇獎的語氣在裏面;有的'學生覺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會讀出着急的語氣。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大膽讀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其次,本課出彩的地方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之下帶上頭飾表演猴子、喜鵲等小動物們說的話。每個學生都能抓住小動物的特點來表演,語言非常生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此次表演將課堂氛圍推向了高潮。

另外,李老師將所有的對話出示,讓學生找出不同之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有助於學生髮現三段對話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降低背誦的難度。在記憶課文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填空,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強,自豪感得到滿足。

李老師的課設計精巧細緻又不失清新自然。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發現的精神。

  《猴子種果樹》評課3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在教學時,老師重點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爲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先讓一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說說聽了之後知道了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爲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再讓他們看圖說說猴子會對着梨樹苗說些什麼?既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也更好地體會到小猴子急着吃梨子的心情。教學二、三節時,老師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特別是理解農諺,然後同桌演一演,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四節時,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培養他們合作探究、大膽交流的能力。學完課文,又讓學生看着圖說說這時候的小猴子會在想着什麼呢?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呢?在這種交融的情感中,讓學生爲一無所獲的小猴子找找沒種成果樹的原因,就像在爲自己的朋友解決困惑一樣。這樣做是爲了避免使探究寓意成爲一種生硬的教學環節,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之上,讓探究寓意變成一種主動的行爲,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說的非常好。在整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使課堂成爲夥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創造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猴子種果樹》評課4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張老師上的第一課時,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關注語言文字運用。這節課可以看出教師設計巧妙,匠心獨運。教學中,教師拋開了內容的簡單分析,拋開了思想情感的解剖。而是在課上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理解內容、薰陶情感,學習語言文字。

2.注重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張老師進行了隨文識字。例如張老師在教“喜”這個字時,首先問:你喜歡它嗎?爲什麼?用這個字說話。再說喜歡它就把它記住,你有什麼辦法記住?有學生說了一種方法。張老師也說了一句順口溜:十顆豆子一口吃。這樣就很形象地記住這個字的字形特點。張教師把枯燥的識記生字巧妙地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兒歌、口訣、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識字意識和能力。把寫字分散到教學的全過程,避免了枯燥的集中識記。教師不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寫好字,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逐步培養學生的主動識字的興趣。

3、引導學生學會積累運用,注意知識拓展延伸。文中多處引用農諺,在講解農諺“梨五杏四”的同時,引導學生從文中分別找出“杏四桃三”、“桃三櫻二”等農諺。理解“梨五杏四”等農諺,對學生理解課文、懂得寓意起着很重要作用。課後讓學生查找資料或請教他人,積累一些農諺和生活常識。這樣課內外結合,鼓勵學生勤動手、勤動腦,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完成語言內化在整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使課堂成爲夥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創造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在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故事梗概之後,教師適時地要求學生用上“先……又……然後……最後……”這組詞,來規範學生的語言,在說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