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登鸛雀樓》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登鸛雀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說教材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17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發感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藉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律,瞭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的樓閣,因爲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爲“鸛雀樓”。伸出手,和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字呢?(指多名學生讀)

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麼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裏(板書:王之渙),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後,這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

4、詩中到底寫了些什麼呢?打開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現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

3、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麼不同?指導:讀出節奏,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後面停頓!

4、一起學着老師在書上標出停頓的地方,然後練習讀一讀,指名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常言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說說詩中哪些內容是詩人登上樓閣時看到了?哪些內容是寫他想到的呢?

2、登鸛雀樓詩人到底看到了什麼?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然後看看圖想一想,再說一說。

交流:(1)指名說。點撥:*着山在詩句中就是“依山”。太陽下山了,就要看不見了,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盡”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麼時候的太陽呢?

(2)再指名說。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提示:“黃河入海流”我們可以調過來理解——就是“黃河流入海”。

(3)(條條江河通大江啊!)詩人在樓上看着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黃河水進入大海的場面。想去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

(4)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麼樣?——能用朗讀來表現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指名讀,師評(你邊讀邊想,所以讀得好!很有氣勢!)男女比賽。

(5)師邊深情地敘述邊板畫: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着連綿起伏的羣(西)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麼開闊呀!讓我們再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師生齊讀!)

3、看着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齊讀)讀了這句,頭腦裏有什麼小問號嗎?(重點:欲窮更千里目)誰能幫幫他?你是怎麼知道的?(表揚,聯繫上下句理解,會學習!)故事中有些字很難知道意思,其實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書來查找答案。今天,老師查找資料,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老師出示詞語意義)。現在能完整的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詩,看看字意,試着說說,一會兒我們全班來交流。(工具書的作用真不小,這麼快就解決問題了。)

4、詩人說的再登一層,真的'是讓我們再登一層嗎?還記得《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嗎?小松樹長之所以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因爲——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貼:登高才能望遠)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類似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現在請你們和同座夥伴合作把把詩人登樓後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說說,好嗎?(看得出你們一節課都在認真聽!好樣的!)

6、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今天小朋友們學得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我給你們配樂配錄像,請你們來配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詩句中的畫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動作。相信你們這次會讀得更好。現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之渙了,試試看——個人讀,齊讀。

7、小朋友讀得多好呀!讓老師更喜歡這首詩了。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誰來試試?(學得好,記得牢啊!向你們學習!)

8、回去我們也像這樣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告訴他們詩意和作者,能行嗎?

  四、總結、延伸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鸛雀樓的名氣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這句詩。因爲它不光用在登樓上,經常被別人用在學習、工作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班長被評爲校“三好學生”的時候,老師爲了讓他不驕傲,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榮譽,就會鼓勵他,在他的素質報告書上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採訪羅高揚:當你跳繩比賽中取得年級第一的時候,我們同學們也可以這樣對你說—誰來說?

△採訪戴銘君:雖然你鋼琴已經考過5級,但老師還想對你說,你猜,說什麼?其他同學也可以幫忙。

2、王之渙是唐朝非常着名的一位詩人,小時候就聰明過人。成年後,曾做過官,但被人誣告就辭去官職。遊歷祖國名山大川結交文壇名人,前後達15年之久。後又當官,業績顯着,就要高升時,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詩寫得非常好,《全唐詩》中存有六首絕句。其中《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最爲有名。今天,咱們就來欣賞另外一篇千古名詩—《涼州詞》。這首詩又寫了什麼呢,你們可以試着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回家後啊研究研究,下節課我們來交流,好嗎?

3、從你們的話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決心。是呀,不管什麼人,不管做什麼事,要想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窮千里目”!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對這首詩的新的理解、感受。(配樂)最後老師要獎勵你們,送你們一句祝福的話. (示:祝小朋友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