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教學反思一】

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體驗的培養。二年級《筍芽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筍芽兒以頑強的意志,由竹筍生長爲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啓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勇於進取。爲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並努力做到評價準確到位。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直是新課改所提倡的。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仍然採用配樂朗讀、自由讀、齊讀,默讀、範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如:爲了讓學生領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課前讓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熟悉課文,並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聲中對課文出現的各種人物(春雨姑姑、筍芽兒、竹媽媽、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把握。同時,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及時激勵,且努力做到評價語言到位,具有針對性。如:"讀的很有感情,讀出了可愛的語氣,讀的很認真,聲音很輕柔,讀出了雷公公的氣勢……"。這些話語有利的激發了學生積極朗讀的願望。

二、有效藉助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啓迪學生的情感。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採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錄像,投影片,並運用所學的觀察方法,欣賞細雨濛濛,春雷轟轟,萬物復甦的春景,觀察筍芽兒破土而出,最後長成蒼翠青竹的生動景象。使學生在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訓練了觀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在學文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筍芽兒奮發進取的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的畫面,配以優美的課件音樂,學生在筍芽兒前後的語言變化過程中,體會筍芽兒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願望。例如:"瑟縮着身子"與"一個勁兒地往上鑽","央求"與"自豪","不住嘴地說"與"急得大叫"等。

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反思二】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爲學生有了興趣,纔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爲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練習過的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