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寡人之於國也》導學案

《寡人之於國也》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5K 次

學習目標

《寡人之於國也》導學案

1.學習瞭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於雄辯的語言特色。

學習方法

誦讀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內容

一、走進作者

簡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讀課文

我們在初中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爲後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還分別成爲成語沿用至今。之所以會這樣,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後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來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於國也》,從中可以再進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主張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揚性善,反對功利,反對戰爭,這些在當時列國紛爭的形勢下,被認爲是脫離實際的空論。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願望,具有進步意義。

  二、孟子名句填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惻隱之心,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富貴不能淫, , 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三、熟讀課文,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

1.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註明。

(1)棄甲曳( )兵

(2)塗( )有餓piǎo ( )

(3)雞豚( )狗彘( )之畜( )

(4)數( )罟( )不入wū ( )池

(5)無( )失其時

(6)謹庠( )序之教

(7)頒( )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 )之義

2.學生分角色朗讀(請學生留意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

 四、結合註解朗讀,瞭解文意。

按學習小組,學生遇到問題,向小組其他組員提出,組內自行解決,如解決不了,小組長可向全班同學徵求意見,確定答案。

3.找出文章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全文結構自然呈現。

1段

2、3、4段

5、6、7段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主要內容(不要求精確,允許存在出人)。

5. 梁惠王說:“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具體的做法有哪些?

6.梁惠王施行這樣的政策,結果如何?

7.用一句話來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