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阿房宮賦教案大綱

高一語文阿房宮賦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板書課題:阿房宮賦。行書如行雲流水,給學生強烈的視覺美感。)

高一語文阿房宮賦教案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

生(齊):阿——房——宮——賦!

師(指一生):你剛纔讀什麼?

生1:啊防宮賦。(讀音)

師:對麼?

生2:不對,應該讀E1PANG2。

師:你怎麼知道這正確讀音的?

生2:初中學《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時候,其中“護官符”裏有“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老師是教我們這樣讀的。

師:聽話的孩子才能學到真本領啊。我今天再教你一招:阿房宮這命名稱除了因爲其選址在阿房村,我想還與“阿”“房”這兩個字意義有關。讀E1的“阿”除了山陵的意思外,也有房屋的意思。讀PANG2的“房”,本身就是房屋的意思,這裏作爲建築的名稱,自然十分妥當。

生2:哦。

師:上篇文章我們根據題目《師說》知道它的體裁是?

生:說。

師: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

生:賦。

師:誰講講“賦”是怎樣的東東?

生3:詩經六義中有風雅頌賦比興。那個賦就是鋪陳、鋪排的意思。所以這文體應該大段大段記敘和描寫。

師:不錯。

生4:你以前講漢賦的時候還說這種文體“勸百諷一”的內容上的特點。

師:冒昧打斷一下,請你把你說的這句話重新組織一下,因爲你說出的是病句。

生4:恩……你以前講漢賦的時候還說到這種文體內容上有“勸百諷一”的'的特點。

師:(點頭)

生4:就是說它內容上有許多關於豪華園林、打獵陣勢的描寫,最後才往往來一句“請皇帝注意身體”或“請皇帝愛護百姓”之類有勸戒意義的話。

師:你的記性真好,我自己都忘記了。呵呵。

生5:課本註釋上也有杜牧的賦有“氣勢雄渾”的特點,也可以來說明它的特點吧。

(師點頭表示默許)

生6:我摘抄本上抄過蘇軾的前後赤壁賦。應該也算賦吧?

師:當然算了。你還能記得其中什麼句子吧?

生6: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其他學生做驚奇狀)

師:不錯,不錯。關於賦,我想說幾句,這種文體經歷了騷賦—大賦—駢賦—文賦四個階段(板書)。騷賦的代表人物是屈宋,也就是屈原和宋玉。大賦我們知道了,漢代的,主要是西漢的時尚文體。駢賦在漢末興起,篇幅短小了一些,形式上多用四六駢句。我們在初中好象學過一篇《與朱元思書》的,是吧?

生:是。

師:風煙俱淨——

生: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師:唉,浙江真是個好地方啊!至於文賦,那是受了“古文運動”的影響,現實意義得以強化,名篇有這《阿房宮賦》,還有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到了宋代,賦的諷諫意義近乎沒有了,個人化色彩增強了,那是散文自覺的時代。好了,下面我們專題說說杜牧。先把註釋齊讀一遍,選自12——

生:選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

師:杜牧,字——

生:牧之!

師:韓愈,字——

生:退之!

師:XX,字——

生:潤之。

師:程老師,字——

生:

師:混之!

生:哈哈!

師:註釋上說杜牧的詩清新自然,你還記得杜牧的什麼詩?

生7: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師: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寫的是什麼?

生7:封建統治者窮奢極欲,勞民傷財。

師:勞民傷財的勞和傷屬於什麼活用?

生7(思考,有學生說“使動”)使動。

師:好。還有誰知道杜牧的其他詩篇?

生8:〈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這首詩好象很哀傷,是不是啊?

生8:是的。清明節是上文祭奠祖先的節日,所以作者抒發了一種悼念先人的哀痛之情?

師:不是吧?

生8:是的。

師:依我看,第一句寫到雨,即是寫到愁苦之情,淋雨的滋味不大好受,何況是清明那細細密密的小雨呢。第二句中有“路人”一詞,什麼意思?(學生說“路上的人”)我看是出門在外的人,離家的遊子。還有那麼一種思家思親之情呢。怎樣撫慰這愁苦的飄離之情?喝酒!但是酒家卻又找不到,沒關係,問人吧,牧童隨手一指,酒店在黃色或白色的杏花中時隱時現。至於酒喝了多少,感情有沒有得到慰藉,還是交給讀者去想象吧。我說的有道理吧?

生:恩。

生9:我們初中的時候學過他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覺得他是站在曹操那邊諷刺周瑜的?

師:何以見得?

生9:他說,如果不是東風的功勞,周瑜和孫權的夫人就要被俘虜。好象周瑜成功是老天幫助他的,自己倒沒什麼能耐一樣。

師:恩。杜牧只是評價周瑜,而沒有和自己命運情感建立聯繫嗎?據說杜牧自詡精通軍事五項全能的!

生10:我記得老師是這樣理解的,杜牧所關心的已不再是赤壁之戰這段歷史,他只是借之抒寫自己懷才不遇的身世感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周郎尚有東風之便,成就功名,自己滿腹才華,卻沒機會。可見壯志難酬。

師:VERYGOOD!

生11: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師:什麼是後庭花?

生11: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指沉於享樂的亡國之音。

師:作者寫這詩的目的是——

生11:借古諷今,勸戒當朝統治者不要花天酒地,應該勤於政務。

師:說的很好,每當我來到南京秦淮河邊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卡拉並不OK時候,我就想起了這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有什麼要推薦?

生12: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初中學過吧?

生: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12:我的一本書〈古代小詩選讀〉裏有。

師: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生12:很多人都注意後兩句,因爲那是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我想第一句寫得真好,千里,寫江南的廣闊的空間,鶯啼,從聽覺的角度寫江南之美,美在音樂,綠映紅,從視覺角度寫江南的美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片大片的紅花綠草,給人視覺上強烈的衝擊,像公園一樣美麗。

師:想象得好。不過,我們常州也是江南名城,好象與這詩句的美景毫不相關啊?

生(亂):我們的運河污染嚴重。城市高樓太多了,很壓抑。到處是水泥路面,沒有植物。公園最有名就算恐龍園了吸引人的已經不是自然,而是一些人工的恐龍造型。……

師:悲哀啊,我的城市!不提也罷,接着說杜牧的詩。

生14:〈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師:是“坐看”還是“臥看”?

生(齊):坐看!課本上這麼寫的?

師:我想請你們想想那個詞好?

生14:臥看好,自由自在,閒適的樣子。

生15:坐看好。想一想那小孩子挺直身體,不,是坐直身體數星星的樣子,天真無邪。

生:臥看好!

生:坐看好!

師:學術問題可以爭辯,不要吵架,有理不在聲高。你們這一吵,我也不知道說哪個好了。這樣吧,民意表決,認爲“坐看”好的,舉手!

師(數)坐看16人支持。不到三分之一,還是臥看的支持者多。其實我心裏也認爲“臥”形象些。還有要推薦的嗎?

生16:〈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認爲它寫景寫得很好。

師:好在什麼地方?

生16:色彩多樣,青色、白色、紅色搭配得好。

師:恩,白雲深處還有人家,是什麼人家?

生(亂):隱士、道士、仙人!

師:我想說那就是普通的山裏人家,你說可以嗎?

生17:(思考),可以,更好一些,更能表現民風淳樸。

師:我說那就是我的家,好不好?

生:哈,好!

師:我記得我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堂上就掛着一幅以〈山行〉立意的山水畫。山石嶙峋,谷水曲折,白雲悠悠,楓葉火紅。不過現在的我還是覺得缺少一種精神在裏面,大概是畫家沒有表現出“霜葉”燦爛中彰顯的旺盛恣肆的生命力吧。

生:(默許狀)

師:看來,無論繪畫還是爲文,我們要在精神的底子上認真打磨才成。還有補充的嗎?

生18:我記得杜牧有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好象是說他很那個的?

師:哪個?

生18:風流,西西。

師:風流不是罪過,罪過的是在風流中喪失方向。

(生笑)

師:不過,杜牧還算是反省過來了。在煙花盛開的大都市揚州,他只是呆了十年,十年之後,他還是去考自己的進士去了,雖然沒有擔任過要職,實現過自己偉大抱負,但在文學上卻開創了另一方天地,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清新自然卻又關心時政的作品。也算是憂國憂民了。課外還請同學們多讀讀他的詩。下面我來深情朗讀《阿房宮賦》,請同學們在注意字音的同時,注意我對其語氣的處理。

(師朗讀全文。幾名學生鼓掌,因符合者少,掌聲漸稀)

師:怎麼樣?

生19:很有激情!

師:你說。

生20:把杜牧的文采讀出來了!

師:評價得好!下面我們就自由朗讀,看誰也能把杜牧的文采讀出來!

(生讀書)

師:整體上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寫了什麼,接着我們看課後練習一中關於理解文章內容提示背誦技巧的問題。1、阿房宮的來歷——

生2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師:2、阿房宮的外觀——

生22: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師:3、阿房宮的構築——

生23: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師:從“長橋”開始,已經不是建築的內容了吧?應該是作者由此生髮的想象和宮殿生活吧?

生:是的。(鈴響)

師:課後再結合註釋仔細讀讀,下節課檢查背誦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