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白楊禮讚》第一課時教案

《白楊禮讚》第一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第一課時

《白楊禮讚》第一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三)學習象徵的藝術手法以及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楊樹的資料片,讓學生對白楊樹有些感性認識。

2、釋題:“禮”,崇敬,題目的意思是懷着崇敬的心情讚美白楊樹。

3、瞭解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閱讀課文註釋①,教師補充:

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寫作背景:《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3月,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抗日根據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等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含蓄的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二)整體感知,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聽準語音語調,掃清文字障礙。(詳見“字詞積累”)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體會文章的感情,明確全文抒情線索。

明確: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楊樹的不平凡,把有關的語句一一找出來。

討論:如何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後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層次劃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讚美白楊樹。

 (三)合作探究,研讀課文第一、二部分

1、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之情,爲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自由朗讀2—3段,要求找準表現以下內容的詞句:黃土高原特點,見到黃土高原的感覺,見到白楊樹時情緒的變化。

明確:

特點: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感覺:雄壯,偉大,單調。

情緒:懨懨欲睡,驚奇地叫了一聲。

4、描寫高原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①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雄壯”“偉大”的背景,正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②寫高原單調,令人“懨懨欲睡”,這是從反面爲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作鋪墊。

 (四)結束語

《白楊禮讚》是一篇“美文”,處處滲透着高尚的審美情趣。文章開頭描繪了白楊樹生長的“環境美”,雄偉壯闊的黃土高原,宛如並肩的遠山的連峯,給人一種壯美之情。但西北之行所見的白楊樹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樹?作者借讚美白楊樹到底要讚美什麼?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情感。

2、掌握“字詞積累”中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