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蘇教版九下《生命與和平相愛》教學反思

蘇教版九下《生命與和平相愛》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九下(蘇教版)第二單元的作品,瀰漫着濃濃的人文氣息,關於懷人、關於生命、關於生活,關於和平,文筆清新,情思雋永,意味深長,集中表現了人物豐富的感情世界和心靈追求,爲我們描繪出生活的多彩與深刻。

蘇教版九下《生命與和平相愛》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學習主要任務是:1、學會“迅速捕捉閱讀信息”,能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多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提高閱讀效率。2、瞭解不同文體的特點,要求讀後能說出基本情節或者文章梗概。讀小說要了解基本情節、環境、歸納人物的性格特點;讀散文,要了解文章的主題和線索,瞭解表現手法;讀傳記,要掌握人物的基本情況、主要事蹟、主要成就和社會評價。

《生命與和平相愛》出自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課文以小見大,通過探尋戴維這個優秀的成長經歷引出猶太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在教學過程本人從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出發,遵循行文思路和線索,從探究人物入手,着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爲了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猶太民族的苦難史,本人在課前播放一小段來自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關於納粹焚屍的剪輯,投影一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資料圖片,如“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密佈的電網”、“巨大的焚屍爐”、“囚房”、“一批猶太人在毒氣室裏在等待死亡”、“集中營裏堆積如山的屍骨”、“集中營裏的萬人坑”、“集中營中的孩子們”、“奧斯維辛集中營檔案室中部分死者的照片”等等。同時,教師解說: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國人在內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於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它又被稱爲“死亡工廠”。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內設立了用活人進行“醫學試驗”的專門“病房”和實驗室,還建有4個大規模殺人的毒氣“浴室”及儲屍窖和焚屍爐。1944年,這裏每天要焚燒約6000具屍體。殘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屍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剝下紋身人的皮膚做燈罩,並剪下女人的長髮編織成地毯……猶太民族曾經歷驅逐,苦難,遭受慘絕人寰的屠殺,而因爲對生命與和平的執着熱愛,讓這個民族屹立不倒,奮發圖強。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一起走進猶太民族。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上。創設情節,以一組組觸目驚心的圖片,回顧歷史,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猶太民族的同情,更牢牢把學生的心吸引住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巧設疑問,突出重點。

本章思路清晰,從一個人寫到一個家庭,從一個家庭去看一個民族,始終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民族背景下去寫。教學中本人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自讀,迅速捕捉閱讀信息,初步瞭解課文寫的人物是誰,哪一個家庭,哪一個民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找出課文能清晰地表現寫作思路的幾個關鍵句子,從而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由結果到原因,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逐步昇華,通過探尋優秀青年戴維引出猶太家庭成功教育的祕訣,從而探究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教學中本人引導學生着重理解分析戴維這一人物形象。引導學習小組圍繞“作者對戴維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他的語言才能體現在哪些方面?他具還備哪些優秀的品質?”“爲什麼他具有如此優秀才能?” 等問題展開討論。探究根源時,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議論語段,啓發學生思考。

如上問題的設計,有梯度、有深度、有嚴密的邏輯關係和內在聯繫,學生在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討論、理解中逐漸加強了對文章核心精神的把握,從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主題思想——作者從對猶太民族戴維成才原因的探究入手,介紹了猶太民族重視教育,重視文化薰陶的傳統和爲民族生存而奮鬥的精神,突出他們熱愛生命、祈禱和平,奮發圖強的民族願望。

生命與和平相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在學習課文中,學生不僅受到心靈的震撼,還獲得情感的教育,精神的啓迪。

三、倡導自主學習,發揮主體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中,本人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都得到體現。每個教學環節,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必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並讓學生暢所欲言,其中教師給予點撥、引導、評析、補充、歸納,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重視文本的研讀,以平等交流貫穿始終,有效的促進學生思維的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充分發揮學生合作、探究的作用,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設計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正確定位,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互助、和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