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語文版九上《滁州西澗》優質教學設計

語文版九上《滁州西澗》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

語文版九上《滁州西澗》優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瞭解古詩點染的寫法。

2、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古詩,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4、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2、背誦詩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已經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閒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一起來品味他的高雅閒淡!齊讀詩題。

指名釋題:滁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縣,是一座山城。(澗是指山間流水形成的深溝。)在城西有一條山間流水形成的深溝,有人稱上馬河,也就是今天的城西水庫。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整首詩。

播放《滁州西澗》朗讀。

師:聽完誦讀,一股憂傷、無奈之情涌上心頭。這首詩寫的景色如此之美,作者爲何時還如此憂傷、無奈呢?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去看看吧!

2、學生自由讀。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

3、指名讀。評價。

4、齊讀。

  三、走進古詩,品味意境。

詩人筆下到底寫出了哪些美景呢?請同學們拿出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

反饋。(草、澗、黃鸝、樹、春潮、雨、渡口、舟)師:很明顯,這是一首什麼詩?(山水詩)。咦,我發現這首詩每一行都與“澗”有關。比如,第一行寫的是澗邊的景色。指名說說其它三行分別寫的是澗的什麼地方?

(二寫澗上,三寫澗中的潮水,四寫澗的渡口。)今天我們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

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爲: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中,每一行都有一個文眼。

1、比如說第一行詩。出示:獨憐幽草澗邊生。講的是?(草)那麼這草是什麼樣的草呢?(板:幽草)這裏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幽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閒)那麼,這個“幽”字在這裏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你們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草?誰來描述一下?草在澗邊,水源充足,長勢怎樣?(茵綠、厚密、未經踐踏)鼻端聞到了什麼?(芳香、清新)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評讀。真是一個幽靜的好處所啊!作者眼前一片綠,連澗水都成綠的啦!看,理解了詩中的關鍵詞,就好比找到了窗戶,詩的意思自然就出來啦。齊讀。

2、誰來說說,剛纔老師是怎麼帶着你們找到文眼,並理解第一行詩的意思的?

(先找到寫的是什麼景物,再找出描述這個景物的字,想象畫面。)

3、那麼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方法先自己來找找其餘三行詩中的文眼吧。(板:鸝鳴、潮急、舟橫)

4、思考:用剛纔學習的分析文眼的方法,分析找出的文眼。小組討論:想想從詩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比一比誰說得最生動、具體。

5、全班反饋。

A、鳥鳴。

(一隻黃鸝鳥在澗水上面的深樹林裏鳴叫。它的歌聲婉轉動聽,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急,一會兒緩。)

大家還知道哪些詩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麼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播放鳥叫聲)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多麼有誘惑力呀,作者對它是什麼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行詩中去尋找答案了,齊讀:獨憐幽草澗邊生。作者喜愛什麼?那對黃鸝到底是什麼態度?(毫不在意,因爲他“獨憐”幽草)至於他爲什麼對高高在上的黃鸝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打個問號?)

B潮急。

(傍晚時分,下起了急驟的雨,漲起的潮水拍擊着岸邊)(1)這裏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

出示資料: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爲桃花汛。這時候山澗裏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播放課件聲音。)再指名說意思。帶着理解讀。起風了,潮水更猛。再讀,評讀。齊讀。

(2)那麼這裏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裏享受清幽的環境,到了傍晚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最想幹嘛?(急於歸航)是,這一個急,既寫出了雨的急,也寫出了作者那急切的心情。還因什麼急?(爲民生急。河水暴漲,淹沒農田,莊稼得不到好收成)齊讀。

於是,他慌忙去找小船。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麼?

(渡口沒人,船家已經回去了,只有一隻小船在雨中橫着。)爲什麼會橫着,不是靠在岸邊呢?(水的力度很大,把船衝成橫的了)由此印證了第三行詩中的一個“急”字。

  四、體會詩境。

1、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詩人韋應物,看到小船在水中任憑風浪和雨水的拍打,你會想些什麼?僅僅是這樣嗎?看了詩人的資料,你的感受就會不一樣了。

出示詩人資料:

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革而無能爲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繫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爲。

(想到自己就是那條小船,只能任憑風吹雨打,在風雨中漂泊,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順其自然,急於歸隱,)

2、回到開始的一個問題:作者唯獨憐愛幽草,對黃鸝的鳴叫是一種不在意的態度?爲什麼不在意呢?由此你想到了什麼?(愛草的清新,無污染,符合自己想歸隱的心境,對於黃鸝的誘惑不爲所動,潔身自好,不與腐敗同流合污。)

3、師: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爲,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卻寄託了詩人無比深厚的情思。作者借這澗中的景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這種寫作手法叫做?(託物言志)來,我們好好地誦讀一番,做做詩人遠隔時空的知音吧!(全班配樂誦讀。)

  五、回到整體,感受語言美。

1、師:理解了詩意,感受了詩情,誰來說說這首詩在寫法與用語方面的妙處?

(以聲襯靜,動靜結合,用字精練,字字關情,託物言志)

2、這首《滁州西澗》無論是澗邊幽草、深樹鸝鳴還是春潮晚雨、野渡舟橫,雖然字字作爲景語,實是字字爲情語;雖字字不離眼前之景,而又字字緊扣詩人之心境。確實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玩味。請全班起立,我們一起誦讀此詩。(配樂誦讀。)

  五、拓展。

1、 我們還學過類似託物言志的詩嗎?指名學生背。

《石灰吟》、《墨梅》。

2、師出示準備的詩,作爲作業佈置下去。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六、有感情背誦《滁州西澗》。

  板書設計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幽草 生

鸝 鳴

潮 急

舟 橫

( 託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