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孔子游春》教學片段及反思分析

《孔子游春》教學片段及反思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遊記。它生動地描繪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泗水實施教育的故事,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教育弟子明理的豐富學識和大家風範,表現了孔子和學生間的真摯情誼。讓我們看到了孔子樂施善教的教學特點,不僅給學生反思問題的空間,也使我們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產生深刻的思考,課文把泗水河畔美景也作爲重點進行描述。

《孔子游春》教學片段及反思分析

  【教學片段一】

示課件: 陽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邊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的春風像優美的琴聲,在給翩翩到來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髮,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語……

生:自由朗讀。

師:喜歡這段文字嗎?能把你的閱讀感受拿出來一塊分享嗎?

生:春天生機勃勃,你們看,金色的陽光,粉紅的桃花,嫩綠的柔柳,青青的小草,泗水的綠波,構成了色彩絢麗的的畫面,多迷人啊!

師:再讀,邊讀邊想,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生:景色美,語言美。

(引領學生在體會句子特點、感受自然美麗的基礎上積累背誦,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不要讓課後的背誦成爲學生課外的沉重負擔,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引領學生積累詞語,掌握句型的特點,以化解背誦的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背誦積累。)

師:朗讀體會這句話的表達形式,感受這濃濃春意。)

生:齊讀。

師:示課件桃紅柳綠圖:瞧,這春意已被定格在了畫面上(播放琴聲),這麼美的春景,這麼美的琴聲,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呢?大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僅僅創造了陽光、小草嗎?

生:她還創造了藍天、白雲、山峯......

師: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讚美我們的大自然母親嗎?

示課件:( )是她( )的( )

生:絢麗的鮮花是她迷人的微笑。

生:漫天的'雲朵是她潔白的裙子。

師:你們看,這爲母親竟引發我們這麼多美妙而又神奇的想象。你們就像是小詩人,一起來讀讀這詩一般的語句。

(一些優美的句段在引領積累的基礎上,我們教師可提供引領遷移運用的場所,這既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又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鞏固,讓教學和作業真正找到有效的聯結點。這一環節的教學,其實是引領學生和文本充分對話,理解文本的一個過程,只有層層深入地教,利用課堂交教給學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間,學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訓練和有效的提升。)

生:深情朗讀。

師:這濃濃春意已盪漾開去。

 【反思與分析】

在教學“春景”時,採用“品悟詞句,感受美景--媒體引路,想象美景--遷移仿說,再現美景”等系列教學環節,將這部分內容整合成塊,層層推進,運用多種手段激活學生的想象與靈感,不但感悟到了課文語言的精妙,還在語言實踐中內化、吸收了語言,並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因此,我們不難得到這樣的啓示——文本解讀是對話的前提,教師課前備課,首先和文本對話,只有把握好教材,充分地進行預設,才能引導學生交流對話。

由此,我不由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而激活語言文字的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動情。可這一切,都需要教師有深刻的思考,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有多元解讀,這樣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感悟;而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有着怎樣的高度,就會引領學生登上怎樣的高度。

由此,我不由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而激活語言文字的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動情。可這一切,都需要教師有深刻的思考,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有多元解讀,這樣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感悟;而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有着怎樣的高度,就會引領學生登上怎樣的高度。

 【教學片段二】

師:這段話是圍繞着哪一句話寫的?

生:是圍繞着最後一句話寫的“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師:孔子爲什麼這樣說呢?請大家再去讀讀課文,誰能用文中的詞語說說。

生:因爲水有德行 有情義 有志向 善施教化(教師板書)

師:水的這些品性和這段文字,一定讓你聯想起哪些成語、名言、詩句、學過的課文、故事等,再細細默讀這段話,邊讀邊圈圈點點,批批註注,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學生默讀、寫感受;教師巡視)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收穫,可以先讀相關句子,再說自己的感想。

生1:我讀了第一句,聯想到母親,母親把一切都獻給兒女,她是無私的。水就像我們的母親。

生2:我讀了第一句,聯想到《長江之歌》中的一些句子:“你從……”

師:你來讀讀這句話(學生讀完後,教師覺得讀書感情不夠,於是進一步指導)

師:這一切生靈包括你、包括我,包括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果沒有水

生:將沒有一切生命

生;大自然將失去生機。

師;所以我們該帶着怎樣的感激之情來讀這一切生靈。誰讀?(指名讀)

這種感激是遊子對慈母的感激,是落葉對大地的感激,我們一起讀這句話(齊讀)還對哪句話感觸頗深?

生:我從第三句話中聯想到《滴水穿石》中水滴的那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師:句中哪些字讓你感覺到水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生:是“穿、鑿、從無”等字。

師:有道是“人無志,則不立”,孔子也曾說過“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有志向的水啊,當然是真君子。請男同學一起讀這句。(男生讀)

生:我從第二句中聯想起古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師:你很會聯想,是啊,你給它一個方方的池塘,它就是方的;你給它一條長長的溪流,它就是長的,水善解人意,和順溫柔,這就是水的情誼。女生讀這句。(女生讀)

師:你能說說這“或方或長”中“或”字的意思了嗎?

生:是有時的意思。

師:誰來說最後一句?

生:水能使萬物變得純潔,就好象君子把一些誤入歧途的人教育好,使他改邪歸正。

師:你很會聯想,水能還萬物本真、純潔,就像君子總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水就是這樣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誰讀?(指名讀)

師:再輕一點(再指名讀)

師:水只有這四點品性嗎?你從哪看出?

生:從“……”看出水還有其它品性。

師: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出示句式,學生練說)

  【反思與分析】

這段話是文章的一個難點,難就難在學生理解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從而感悟孔子的智慧和對弟子的循循善誘的教育思想。在設計中,我一改往日簡單地讓學生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感受這種空泛的、枯燥的學習活動,想從語文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品味詞句,感悟情感,於是設計了“這段話讓你聯想起哪些成語、名言、詩句、學過的課文、故事等”這樣的學習活動來體現語文味,這種思想本沒有錯,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我卻變成了課堂的主體,甚至出現“一言堂”的現象,沒有充分讓學生談,而是爲了所謂的指導學生朗讀,一直不斷地在打斷學生的思維,在替代學生的思維,反而把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弄得支離破碎,學生的思維是點狀的。所以課堂表現得極其沉悶。聽上去似乎在“擠牙膏”。爲什麼會造成這樣,其實還是嚴重的“教案意識”導致的。我在教學設計中認爲這段排比句,學生不容易讀好,特別是根據句子的意思讀出變化,於是設計了很多的指導學生朗讀的話語,哪知我犯了一個很不該的錯誤,朗讀要靠學生自己的感悟,況且,朗讀要追求個性,而不是機械指導就能達到效果的。其實,我還是沒有從兒童立場出發,在上第一課時的過程中,課文第二自然段也是一段排比句,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如何讀出變化,做到有感情朗讀,既然這是第二課時,從教結構,用結構的角度看,也該是用結構了,學生應該進行方法的遷移,根本不用這麼一句一句指導,否則,就忽視了兩課之間的遞進了。浪費了很多的教學時間不說,還讓課堂如此沉悶,真是低效勞動啊。另外,從教師所提的問題和教學語言來看,問題太碎,思維空間不大,其實只要兩個問題:(1)水的這些品性和這段文字,一讓你聯想起哪些成語、名言、詩句、學過的課文、故事等;(2)水只有這四點品性嗎?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來展開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語言太多,剝奪了學生的發言權,應該充分把說、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應注重段落整體感悟,學生可以一句一句理解,但老師還是要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所以,一句一句讀這樣的學習活動該少一些,整體讀多一些,更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容,從而形成結構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