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一、 引言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基本理念。

選自《列子·湯問》的《兩小兒辯日》一文屬於傳統經典篇目,但它出現在新課程標準與理念統攝下的新教材中,教學設計就應該跳出傳統教學的框子。

爲此,在教授此課時,我嘗試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力求達到“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學目標 ,力爭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爲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我校領導積極抓住這一契機,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於今年三月帶領高、初中教師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蘇洋思取經學習;他們還親自驅車前往陝西師大拜訪“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創始人張熊飛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傳授給教師。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究學習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高潮,在這種轟轟烈烈的教改氛圍中,每位教師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則更無立身之處。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切實體會到: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關鍵在於課堂。爲此,在教授經典古文《兩小兒辯日》一文時,我特意設計了一套全新的爲初一學生所樂於接受的教學形式。適逢市教研員李亞紅等 一行三位專家到我校檢查新教材課改進展情況,聽了我這節課;當時陪同聽課的還有我校教學副校長和語文組同仁,共計十位老師。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疏通文義

懷着滿腔的激情,邁着自信的步伐,我踏進了初一七班的教室。“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其中有一句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學生異口同聲地隨聲附和。看到大家情緒高漲的樣子,我很滿意,接着講下去:“這句話是講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不懂裝懂。孔子還說過:‘聽其言而觀其行’,即要從這個人的所作所爲去判斷他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說呢?《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請同學們朗讀《兩小兒辯日》一文,並藉助課下注釋,也可以與同桌討論,看誰能疏通一下這篇課文?”

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大家有的眉頭緊蹙,認真思考;有的大聲誦讀,書聲琅琅;有的激烈爭論,各不相讓…….幾分鐘後,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講臺,疏通課文。他話音剛落,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糾正說:“孔子東遊中的‘遊’不是‘旅遊’的意思,而應爲‘遊學’。”我表示肯定後,又趁勢問到:“‘湯’古意爲‘熱水’,哪個成語中有此義呢?”略作沉思之後,幾位同學脫口而出:“‘赴湯蹈火’。”看到大家探究的興趣已萌發, 我又因勢利導:“兩小兒辯日的焦點在哪裏?爲什麼會有不同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如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熱火朝天地發表着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爲兩兒辨日的焦點在於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一兒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兒是用體溫感覺的,所以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我隨即以簡潔的詞語板書:

日始 日午

一兒:近 車蓋 遠 盤盂 視覺 獨立思考

一兒:遠 蒼涼 近 探湯 觸覺 勇於置疑

這樣,既緊扣課文內容,又使大家一目瞭然。

2.深入探究,研讀賞析

然後,我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他們抑揚頓挫的朗讀,把文中的韻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其他同學也隨之深深地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提出新的問題:“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麼意思?”兩三分鐘沉靜後,大家紛紛舉手。

生1:“這是自豪的笑,兩小兒認爲他們的問題難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們感到很自豪。”

生2:“這是嘲諷的笑,因爲人們都認爲孔子無所有知,無所不曉,但兩小兒發現並非如如此。”

生3:“這是痛苦的笑,因爲像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天下還有誰能解答呢!”

…….

大家的爭辯愈來愈激烈,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我歸納道:“每位同學的見解都很正確,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應給予肯定。那麼,我們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決’一句呢?”

生1:“說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誠實。”

生2:“孔子那麼有學問的人還有不懂的知識,說明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學海無涯苦作舟’。”

生3:“說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生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生5:“應該學習兩兒獨立思考,勇於質疑的精神。”(完成板書:獨立思考,勇於質疑)

……

這次的發言毫不遜色於前次的辯論,大家各抒已見,爭先恐後,聽課的老師也都微笑頷首,課堂氣氛達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遷移,創新拓展

我又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把教學引入到“拓展、遷移”環節:“假如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小兒說些什麼?讓我們共同表演一出《新兩小兒辯日》。”頓時,課堂沸騰了起來,大家踊躍舉手,有的同學急得甚至站了起來。我把講桌搬到教室一側,空出地方做臨時舞臺。三位同學初生牛犢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臺表演起來: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學時看到太陽像車篷那麼大,中午放學時太陽卻像個小盤子,你說,太陽不是早上離我們近而中午離我們遠嗎?”

生2:“不對不對,今天早上我上學時還穿着毛衣,中午放學時我只穿了件襯衣還覺得熱,應該說太陽早上離我們遠而中午近纔對呢”。

“不對不對!……”

正當“兩小兒”脣槍舌劍的時候,扮演孔子的生3擺出一副智者的樣子,慢悠悠地走了過來:

“你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其實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雲氣看太陽就顯得大些;而中午雲氣散去,太陽自然就會顯得小些,這是我們視覺上的一個錯覺。再者,太陽早上斜射,我們自然就會感到涼些;而中午直射,我們就感到熱些。其實,太陽不論早上還是中午,離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都是14960萬公里。”

“哇——”教室中發出一片驚訝聲,大家都爲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現代科學知識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狀:“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佩服佩服!”

課堂上立刻爆發出一陣笑聲,隨即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整節課在聽課老師的頷首默許中結束。

四、教學反思

1、一位哲人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設計本課時,我巧妙地讓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輸進現代科學知識,配以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鮮活地走到我們面。我驚奇地發現,學生童稚的內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從他們流暢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上,我可以參透到他們預習是多麼的認真,體驗到他們成功後又是多麼快樂;也深切感受到換一種教法﹑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展示自我的妙處。只要給他們一把鑰匙,智慧的大門就會敞開在他們面前。

2.再老的課文,只要肯花心思,總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自己對教學有沒有更高的追求。

3. 再新的設計,如果脫離了雙基的落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就不能算是好的設計。任何時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衝昏頭腦,而導致課堂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