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彙總

《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彙總

1.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2. 揣摩重點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方法:

閱讀探究法、以讀代講法、情景教學法。我重點運用的是閱讀探究法,因爲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探究閱讀中,加深理解,受到薰陶,獲得啓迪。”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讀中悟,再悟中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讀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空課題。

2、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知道讀,再讀,全班讀。

過渡: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承載着季羨林老人內心深深的痛,永久的悔。

  二、失母之痛——讀。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從那些句子可以感到作者失去母親的那份痛。請畫出來,也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3、順勢理解: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4、誰能聯繫上下文說說爲什麼作者如此痛苦不堪?(六歲離開母親,大學二年級約19歲,母親去世,中間只回過兩次,他怎能不痛苦呢?)

5、我想,書越讀感受越深,我們再次用心來讀這些文字。(出示課文內容1)看你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6、是啊,季羨林是個特別看重母愛的人,想盡孝,此時,母親卻不能醒來,他怎能不恨呢?

過渡:季羨林老人在很多文章中都談這個問題,請看下面三份資料。(出示資料1,學生讀資料)。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7、你讀出了什麼?(盡孝,報答)

8、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了,留下的只是這綿綿不盡的——恨!(出示課文內容2,生讀資料)

9、(出示資料2、3)誰來讀這一段令人最爲痛苦的文字?(請一個特別有感情的同學來讀)

資料二:我回到家裏,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資料三: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出示課文內容3)(學生讀資料)

10、在季羨林的心中,他認爲什麼最重?(母親)母親、母愛最重,可他偏偏失去了最終的東西。所以“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出示課文內容4)

11、解讀:(想像他在怎樣的情況下:吃飯時,閒坐時,工作時,睡覺時……)

12、後來,作者24歲那年帶着這份懷念來到了德國,來到了一座孤寂的小城。而這麼遠的距離能割斷他的思念嗎?從第三自然段的那個詞看出來?(頻來入夢)

13、什麼是頻來入夢?(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14、生讀第三自然段。可作者總是不知道爲什麼?用了兩個不知道。你們讀了下面幾則日記,我相信你異地昂從中找到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生快速默讀這四則日記

(一)異國思鄉——品“糊”

1、看第一則日記,是什麼活動起來?(想故國,故鄉的老朋友)

2、爲什麼作者說這是淒涼的但有時甜蜜的?(出示課文內容5)

(1)淒涼是因爲什麼?(遠離故國,缺少朋友……)

(2)甜蜜又會是什麼呢?

在遠離故國的日子裏,能時常回憶起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彷彿就在身邊,心中才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所以說,回憶也是一劑良藥,可以未接我們一顆孤獨的心啊!

3、於是,這淒涼,這甜蜜,濃濃的融成了一個字,什麼字?

4、爲什麼用“糊”?用“貼”用“沾”行嗎?(“糊”有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

(二)觸境傷懷

1、看第二則日記,房東太太等待兒子的心裏活動變化:(高興——沮喪——期待)。

可見,母親想念兒子是多麼的無奈和痛苦。

2、這是,房東太太讓作者想起什麼?(母親)

他的心情是怎樣的?(真想哭)他爲什麼想哭呢?

3、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的等待,而自己去八年沒有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啊!他怎能不哭呢!

4、所以,(生讀:我現在才發現,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5、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着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着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再深情地朗讀他的日記,再一次走進老人濃濃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記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生:11月28日日記

  四、夢中尋母。

過渡:通過剛纔的學習,我相信,你們對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不知道爲什麼”一定有所瞭解。

同學們,異國生活已經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了,而作者在後又偏偏還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爲什麼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兩個段落,看看作者到底尋什麼?

1、全班讀《尋夢》兩個自然段。

2“夜裏夢到母親”“母親”指的是誰?

3、夜裏夢到母親,但是作者看不清母親的面容,是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看到母親呢?

4、同學們,請拿起書,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爲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爲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在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疾呼——讀《尋夢》後一段。(出示課文內容7)

5、作者爲什麼對祖國對母親有如此深深的懷念呢?用課文開頭的一句話來說。(讀)

6、總結:是一位有了這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所以,作者才如此,懷念自己的母親。這恨,這糊,這哭,這尋,才構成了作者一生懷念母親,懷念祖國的心。

  五、體會文章寫法。

1、瀏覽課文開篇、結尾。

2、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

3、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聽音樂,讀詩歌,總結延伸。

1、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誦讀歌詞。

2、這篇課文首尾照應使每一個讀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識到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爲一體,成爲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課後請同學們把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摘抄下來,願意進一步瞭解季羨林先生的同學,可以讀讀《季羨林畫傳》、《重返哥廷根》、《季羨林論人生》。

  《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生身母親及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2. 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奠定基礎。

1、直接入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這篇——

生讀課題:《懷念母親》

2、介紹作者

師:作者季羨林老人是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曾在2006年被評爲感動中國人物,我們平時看到的更多是他頭上的光環,但是,當我們走進這篇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你會發現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永久的疼痛,他曾經說:“我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該離開,這痛,就從我失去母親開始。”

3、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將近百歲老人的心,帶着那些濃濃的思念,再來讀一遍課題。

4、回顧課文,作者懷念的是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有怎樣的情感?

出示課文句子: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引讀: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

過渡:下面我們先來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情感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品讀思母之痛。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老師想請一個同學,讀一下課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這段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一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談感受。

2、書越讀,思考越深入,我們的感受就越深。下面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你又能從中捕捉到季羨林內心怎樣的感受。

(悔,恨)

3、他用了書上的一個字,“恨”,很有很多種,請你把目光再次鎖定到這段文字當中,你從哪些語句當中看到了這個“恨”?

相機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4、生默讀,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5、剛纔我們同學精彩的發言讓我們真正地走進了季羨林的內心,他確實像我們同學剛纔所說的——(師讀)我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留下的只是這綿綿無盡的——恨!我們來讀這段滿帶“恨”意的文字。(生齊讀。)

過渡:在季老的文字當中,到處都有這樣的思念、懷念。比如在他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日記中找一找。

(二)學習11月18日日記

1、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麼?

2、房東太太因爲兒子沒有從學校回來由高興變得有點沮喪,而當年,十四年之中我只回了兩次家,最後一次看到母親已經是八年前的時候了,這段時間我的母親又是怎麼等待我的

3、通過剛纔我們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懂這一段最爲痛苦的文字。(請一個讀書特別有感情的同學讀。)

生讀: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房東太太的兒子今天沒回來,明天后天也許就回來了,而自己的母親卻——,直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年,依然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此時季老心中所有的感覺化爲三個字————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引讀)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母親)

 三、體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季老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①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這句也出現了一個“頻來入夢”,你是怎麼理解的?

問題設計:祖國母親爲什麼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出示11月16日日記

②快速瀏覽這則日記,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季老對祖國的懷念?。

ⅰ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一想到故鄉作者會有什麼感覺?(板書:淒涼,甜蜜)

③、作者爲什麼而淒涼,爲什麼這淒涼又是甜蜜的?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淒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並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淒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分。指名讀

師:同樣表達懷念故國情感的日記還有11月20日

ⅱ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思念祖國)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爲什麼我的眼裏滿是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指名讀。

ⅲ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④通過剛纔學習,聯繫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爲什麼祖國母親也會頻來入夢嗎?

2、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着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着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於是他在11月16日的日記中寫到:生讀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爲了表達他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他在11月20日日記中寫到——生:11月20日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於是,他在11月28日日記又寫到——生:11月28日日記

(三)體會《尋夢》的情感

過渡:爲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爲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爲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四)學習最後一段

過渡:懷念生身母親、懷念祖國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母親已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後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現在開始閱讀。

感情朗讀

  四、體會文章寫法。

1、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嗎?

2、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五、總結延伸。

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爲一體,成爲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在這裏老師想向大家推薦一首歌,這首歌幾乎成爲了所有海外華人的心聲,它就是——我的中國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

 六、板書設計:

生身母親:悔恨 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敬意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淒涼 甜蜜 心潮騰涌 愛慕

  【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傾注了我們六年級組所有老師的心力。爲了能讓教師的教學用語規範、簡潔及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案中設計了每個環節的過渡語,我個人十分喜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口頭語還是很多,原因還是不夠熟悉教案。課後個別老師建議:1、過渡語過多,可適當刪減;2、總結延伸處加個小練筆,加深激發學生對祖國對母親的情感。這兩點很實在。在制定教案的時候只考慮到怎麼說才能把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繫,沒有考慮到過渡語過多會佔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後面的小練筆可以和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這一環節整合,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練筆,並在音樂聲中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