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後反思

蘇教版六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大自然的文字》教後反思

蘇教版六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後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導學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扣題導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學此課時,我從回憶《大自然的語言》這首小詩導入,揭示課題,簡介作者。然後質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讓學生自讀課文後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雲、石灰石、花崗石)。如果我們把大自然看成一本書,那麼根據課文把這本書分爲上下兩冊,該怎麼分呢?你能根據課文給上下兩冊分別取個書名嗎?(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教者板書。

二、自讀課文,讀懂大自然的文字

讓我們趕緊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吧。看看有什麼收穫?當然你在讀書中有什麼疑惑也可以提出來。讀後討論交流,教者板書,相機指導朗讀。

星星(北極星)————辨識方向

雲(砧狀雲)—————觀察氣象

石灰石——碎貝殼———這塊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花崗石——冰川漂礫——周圍的森林是後來才長起來的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點,要理解這塊花崗石是在森林裏,上面披着青苔。本來應該是在山上的,怎麼會穿過森林呢?學生找出書上的語句並不難,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課時結合了以前科學書上的一個小故事,告訴學生這叫“冰川漂礫”,是冰川帶着這些碎石從上游漂過來的,冰川融化了,石頭留在了這裏。上面還佈滿了擦痕,甚至有明顯的洞。那是與冰川撞擊的結果。後來河流可能消失了,長成了現在的森林。

這樣學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爲什麼要加引號,因爲這是表示特殊的含義,意思是漂。在這裏是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冰川和石塊緩慢移動的過程。

文章的這上下兩冊書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呢?學習第4段過渡段。抓住一個“也”字,表明過渡。補充前一部分的總起句,或總結句。“我們頭頂的這片藍天,在會讀它的人看來,是一本神奇(有趣)的書。”

同學們,大自然神奇有趣,這節課我們只是學會了讀其中的幾個字而已,老師把剛剛在課上交流的內容寫成了一首小詩,出示小詩的前半部分,指名讀,齊讀。

三、拓展思維,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這首小詩的結尾是省略號,除了書上列舉的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這本書上,還有哪些文字呢?學生補充(月亮圓圓的,說明是農曆十五左右;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你們能仿照着上面的句式來寫兩句嗎?學生說。

四、掌握方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看來大家對大自然觀察得非常細,要知道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大自然這部大書的首要條件。那麼我們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還要注意什麼呢?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這個自然就是告訴我們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注意觀察、認真讀書、學會請教)老師同樣也以詩歌的形式寫了出來,齊讀後半部分小詩。

同學們,大自然神奇有趣,這節課我們只是學會了讀其中的幾個字而已,老師把課上交流的內容寫成的一首小詩,我覺得我們可以把它作爲這本書的序,讓更多的人都能來讀一讀它,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積極探索我們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