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船長》教後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船長》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船長》教後反思【1】

參加了六備的第一次集體備課,用了六備的預案進行這次組內共開課的執教。針對預案我作了必要的修改,主要修改如下: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船長》教後反思

一、主線“船長主要下了哪兩道命令?”突出“主要哪兩道”,這樣教學過程更加明晰。

二、在執教第一道命令的過程中,加進去了“遇險”的教學。

三、第三道命令、第四道命令用了講解法,節省時間。本來設計哈爾威還可能下哪些命令?感覺時候不夠就省略了!

四、練說改成“凝望着哈爾威船長,面對着這黑色的雕塑徐徐下沉,我真想……”的形式進行。並且進行了寫詩歌的嘗試。

五、總結的時候,加進了特級飛行員粱萬俊在200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頒獎會上的頒獎詞。鼓勵學生學習身邊的英雄,學生課後紛紛要求我講述粱萬俊的各種事跡,興趣盎然。

缺點:

1、也許由於天氣悶熱,同時由於學生很少上這樣的多媒體課,感覺學生的情感還是沒有很好的激發,很多時候,只是沉默的痛苦,沒有掉淚的場面,沒有非常靈動的話語,感覺有點遺憾!

2、容量大,上課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感覺。

收穫:

1、教師必須用激情點燃激情,才能使學生激情噴發成爲可能。

2、學生寫詩,興趣較濃,觸及了學生的靈魂的時候,詩歌也顯得格外生動。

  《船長》教後反思【2】

《船長》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着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本次教學的重點是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哈爾威船長在生死關頭,把自己一個船長的職責記得牢牢地: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以及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指導學生精讀時,抓住重點把能夠展示船長風采的部分反覆朗讀,認真體會,理解感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親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閱讀中激發他們的智慧與潛能,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們沉浸在那一個個難忘的鏡頭中,然後一問,二問,三問船長,在心與心的交流中,船長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變得更加清晰、深刻。在學生細細品讀了船長的命令,對船長的形象有了初步的印象後,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明明船上有61人,爲什麼船長只說“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他爲什麼會把自己給忘了,他真的把自己給忘了嗎?②船長的職責是拯救船上的所有的人,但他爲什麼又下達開槍的命令?③ 船長爲什麼不選擇逃生呢?他完全有獲救的可能啊?問題提出後,學生再次研讀課文,終於感受到:在輪船即將沉沒時,哈爾威船長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死亡的威脅,他最終做出了以身殉職的選擇。至此,船長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心中。

這樣的處理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決定了教學開放化的程度,爲學生在課程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船長》教後反思【3】

我被船長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英雄行爲深深地震撼着。在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長正目光凝然、注視前方,臉上是那麼安詳平和。試問天下蒼生,有誰,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超然與寧靜;能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捨生取義?這對於芸芸衆生來講,是望塵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聯想起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與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輪船沉沒,也是衆人爭相逃命,也是船長下令緊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責任在船長,因爲是他的錯誤決策才造成了這一慘劇。而我們的哈爾威船長,自始至終,都是那麼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樣的好課文,怎能不精心引導學生去細細閱讀、細細品味,學會做人?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深入文本,與我一樣有着深切的閱讀感受與體悟呢?怎樣才能讓學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呢?

第二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通過船長的四次命令感受人物形象,其中重點學習的是第一二兩次命令,學生談到對這些命令的體會時非常精彩,特別是第一次命令,學生一下子就從中感受到了船長堅決果斷,臨危不懼,沉着冷靜,捨己爲人等優秀的品質,朗讀也很到位,但是在讀第二次命令時可能是我沒有強調這段話是混亂中非常突出而有力的聲音,所以學生在表現緊張的同時就忘記了字字有力,感覺不到船長的威嚴,而我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停留細細指導,現在想起來真是有點遺憾,我想我還是要找時間讓學生再進行練習。

其實,如果細想就會發現,雖然我仔細地設計了教學環節,但是在提問的時候還是有不恰當的地方,就像第二小節寫人們很驚慌的那幾句話,我本來是設計讓學生說出“驚慌失措的場面”,“驚恐萬分的場面”,可是當我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時,學生的回答卻都是“萬分危急的場面”,“十分緊張的場面”。真的感覺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