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露珠》教後反思(蘇教版三年級上冊)

《小露珠》教後反思(蘇教版三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小露珠》教後反思【1】

一直都沒有將自己教學《小露珠》的一點體會寫下來,總感覺不舒坦,今天還是想寫幾句:

《小露珠》教後反思(蘇教版三年級上冊)

首先檢討自己上這節一人一課真的是非常匆忙,其實已經不記得開學初定的課題了,本來只是打算在期中檢測之後,讓顧老師來聽我上一篇完整的課文,週一就先上了第一課時,中午突然想起一人一課的事,就趕緊上網查找,偏偏就這一課,於是決定第二天就早點解決了吧,可是晚上還有活動,心裏又划算着第二天應該不能上。夜裏睡醒了又突然衝動起來,乾脆起來備課,今天就上了吧!於是凌晨兩點起來備課,讀課文,看教參,上網學習其他高人的教案,做課件,直到五點終於完成了任務,上牀回憶教學思路。早晨上班通知年級組的同事聽課時,他們都以爲我開玩笑,怎麼說上就上了?“你這人也是個衝動類型的!”這是一位前輩對我的評價。

備課不充分,就必然會給課堂帶來諸多遺憾!

首先,這節課的時間安排上,我就沒有多考慮,加上平時對學校作息時間的不關心,反正聽鈴聲行動,導致這節課後來時間竟然多出來了,在安排學生寫話交流時,我覺得時間嫌長了,但心裏又沒個底到底什麼時候下課,暈!都是不精心安排惹的禍。要是我能在植物與小露珠告別那段再認真指導學生多形式地讀一讀,就會避免這一現象了。

其次,有同事指出,這篇文章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還要注意通過文中有關的語句指導學生知道小露珠的形成與消失。我一聽有理,在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已抓住“夜幕降臨、花朵上、禾苗上、草葉上、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黃豆粒那麼大”等詞語讓學生了解了露珠形成的時間、地點,並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讓學生知道露珠形成的原因、過程,以及最後怎麼消失的。由於我認爲學生對露珠的成因已有所瞭解,所以這節課上我就忽略了繼續抓住有關的詞語,體會小露珠的消失過程,如:文章開頭的“爬呀、滾呀”這是小露珠在逐漸變大,而後文的“爬着,滾着,笑着”小露珠則在慢慢變小了;文末“我明天還會再來的!”則是告訴我們小露珠形成的規律,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此,而我卻又一次忽略了。其實,如果考慮周全的話,我完全可以在這裏設計一個環節:小朋友們,你知道小露珠明天怎麼來嗎?她最後又怎樣消失的呢?請你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讀一讀,說說小露珠形成的過程。這樣,就把文章幾處關於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語句連貫起來了,讓小露珠一天的生命過程完整地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印象。

課上對學生的回答傾聽不夠仔細,如最後讓學生代表你喜歡的一種動物或植物對小露珠說幾句感謝的話,而有些學生說的是對小露珠的讚美,我卻沒有糾正,導致後面回答的學生繼續錯下去。靜靜想想,我應該將這個寫話訓練的話題再擴大一些:想對小露珠說些什麼?這樣學生可談的範圍就寬些了。

儘管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備課充分些,就會精彩多於遺憾的。努力!

  《小露珠》教後反思【2】

寫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成長和學習的最好時機,是一個教師促進教後思考向縱深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一個教師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的一條重要通道。因此,我在教學完本節課後,以便更好地與每位領導和教師交流,促進自己更快更好地發展,特作以下反思:

一、留住精彩

《小露珠》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科學童話。翻開課本,細細讀來,如一股清新的風撲面而來。本文通過寫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材特色,立足文本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情景創設、課件展示、指導朗讀等多種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童話的`世界裏徜徉,充分感受小露珠的可愛及奉獻精神,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讓語文課堂洋溢着濃厚的語文味。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伊始,我就根據文章的情節,用生動的課件再現美好的意境,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爲直觀的圖片欣賞。讓學生通過感受畫面理解課文。難怪有位哲人說:孩子是用聲音和畫面思考的。從課堂中也可以真正地看到,我播放從夜幕降臨小露珠出現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小露珠消失的全文動畫並配以優美的音樂和朗讀時,孩子們彷彿置身於靜謐的夜晚,靜靜地在觀察着小露珠的變化,又沉浸在被小露珠裝點得格外精神的植物的畫面當中,直到小露珠要和大夥兒告別時,他們也才緩緩地回過神來了。

2、創設語言環境,引導補白內化積累,讓學生體悟露珠之美

教材是我們學習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我依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還進行了適時、適當的拓展。通過課件的演示,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已經能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閃亮、透明、圓潤”的特點。接着通過創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引導學生打開生活積累的“倉庫”,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我設計了“扮演其他小動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環節,拓展說話,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以及動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愛之情,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文字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且在說話的過程中,既能用課文中的話跟小露珠打招呼,還能用自己的話來跟小露珠打招呼。通過演和說,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使學生真正體悟到自然之美,領悟到身邊世界的可愛與親切。

3、注重抓重點詞句體會,使課堂洋溢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課姓“語”,因此,我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文字訓練:

①通過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是“閃亮”的,“透明”的,“圓潤”的,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

②通過觀察畫面、表演,強調從動作、叫聲、神態直接判斷出你是誰,引導學生溫暖感關注青蛙 “跳“、蟋蟀 “爬”、蝴蝶 “落”,從而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4、注重給學生搭建朗讀的平臺,激發朗讀的興趣

①當小老師評價

在指導學生讀第一段時,我先抽生讀,啓發所有的學生想相應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評價看他讀得怎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應讀出小露珠的變化過程,激發其他的同學讀出這種感覺了。

②出示畫面,帶入情境

在指導學生讀2至5段時,爲激發學生讀句型相同內容不同但用詞又很準確優美的句子時,我就創設情境,出示相應小動物和小露珠的畫面,讓學生當相應的小動物向小露珠打招呼。這樣不僅無形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學習的興趣,而且內化了語言。

注重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感情朗讀啓發想象,積累內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比較到位,是我覺得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的地方。

二、記下敗筆

1、時間分配不均,嚴重出現前鬆後緊的現象

出現這種現象,嚴格地說是思想上不夠高度重視,對教學目標心中未嚴格明確而造成的。所以,今後在教學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必須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打一點折扣。

2、提高自身素質,狠練普通話

普通話說得是否標準、流利,嚴重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每當一開始說話,就怕把某個字說錯了。因此,某些語句出現結巴現象。今後,要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苦練。

3、設計好的教學程序,一般不能隨意更改

因爲設計好的教學程序,是自己已經經過深思熟慮設計的,不能因爲一時的突發奇想而更改。要改,也要再三思索,通盤考慮,安排才行。不然,不僅給人一種畫蛇添足之感,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浪費時間。

三、再教設計

課初讓學生讀出畫面時,整節課的讀就只圍繞這句話,學生讀出畫面即過。 只體會某幾個在本課用得準確、特別生動的詞,體會、理解即可。因爲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還要兼顧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