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力求爲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自由化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真正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爲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新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美。

難點: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草原》影像資料。

2、生字與組詞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有人這樣描述:草原的空氣無比新鮮,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畫,羊羣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草原上的人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如此美麗的景色,如此濃郁的風情怎不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吧!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自讀自悟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自學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

投影出示: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組詞:

駿( ) 俊( ) 竣( ) 限( ) 馳(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締( ) 荼( ) 藐( ) 懷( ) 膠( )

2、理解詞語:

渲染 迂迴 襟飄帶舞 羞澀

五、質疑問難

小組內討論,交流。

六、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七、精讀品味

學習第一段,引導學生感悟草原的美麗景色。

1、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爲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爲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②、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③、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圖文對照,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B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係;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優美景色、生動的語言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第一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瞭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爲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瞭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嚮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嚮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並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彙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嚮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嚮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彙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嚮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彙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麼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爲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彙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彙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着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後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蒐集有關勸誡後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提升默讀能力;明白故事的敘述順序,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能有感情地

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默讀的要求,在自主默讀中瞭解課文內容;通過合作討論,進而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義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善良的本性,培養學生同情弱者的品質,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的"每天一句話"是一個思維的觀點,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每天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善於提出問題的習慣。老師希望同學們這節課就能行動起來,多思考,多提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課件出示狐狸圖片及簡介)。

師介紹。

我們以前學過關於狐狸的那些文章呢

(生:《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

這兩個故事中,狐狸都是狡猾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關於狐狸的故事,看看狐狸還是不是那樣狡猾。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首先我們來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裏老師以"三自"爲主線,設計了"自主閱讀","自主測試","自主評價",希望能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

1,自主閱讀

首先我們大家來看"自主閱讀"。我們在讀寫例話中曾經學過:"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還要講閱讀的效果,今天我們按默讀的"四不"要求來默讀課文,並做好測試和評價,當你讀完課文時請迅速合上課本,看大屏幕,你將看到的就是你默讀速度的評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同學們,我們在第二單元的讀寫例話中又懂得了: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就要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獨立思考。

四,感受(課件)

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親情

思考:

老狐狸爲營救小狐狸做了那些努力,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學生彙報)

是啊,這種照顧,這種陪伴難道和我們人類不是一樣嗎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着感人至深的親情,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啓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爲主,對於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註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啓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爲了表達什麼?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爲什麼難忘啓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啓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啓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麼?(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鬆)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麼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繫自己,談談啓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並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啓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啓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鯀禹治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發雷霆、滾燙、汗流浹背”等詞語,理解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4.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瞭解鯀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結果。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2.瞭解鯀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結果。

教學難點:掌握理清文章脈絡的方法和“壤、浹”等字的字形和寫法。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洪水氾濫、人們深受災難的視頻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或圖片,激情導人

1.教師播放或出示洪水氾濫、人們深受災難的視頻或圖片,學生認真觀看。

2.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洪水沖毀人們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們在洪水中掙扎,有的被沖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無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沒了莊稼地,人們的辛苦勞動都白費了,這樣下去,人們不是被淹死,也要餓死了。……

3.教師小結導人: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着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時代,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了鯀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鯀禹治水。

5.齊讀課題,理解課題,認識人物。

⑴鯀:是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鯀死了三年後,肚子裂開而鑽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後來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記記,並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組共同完成。

3.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並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交流解疑。

4.想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自學反饋,交流互動

1.分段指名輪讀課文。

2.集體評議,及時糾錯正音。

3.教師強調字詞難點。

⑴字音:“壤”聲母是r,讀第三聲。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筆畫多,書寫時各個筆畫要對齊寫緊湊,注意有下方有三個橫。形近字:禹()旺()壤()湯()陝()寓()汪()嚷()燙()浹()

⑶詞義:

汪洋:形容水勢浩大的樣子。

息壤:是傳說中天帝的一件寶物,是一塊幾尺見方的黃土塊兒,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說一聲“長”,它便會迅速擴大,驅走洪水,露出陸地。

大發雷霆:比喻大發脾氣,高聲訓斥。

氾濫成災: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災害。

汗流浹背:浹,溼透,汗水溼透了背上的衣領。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齊讀課後“讀讀寫寫”及“詞語採集”中的詞語,加以識記。

5.提出小組交流後仍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點,全班交流。

6.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上古時代,鯀與禹父子兩代人爲了消除水災,讓人們免受洪災之苦,想盡辦法,歷盡艱辛治理洪水。鯀藉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用以趕退洪水,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大禹繼承父親鯀的遺志,率領人們挖渠開山,疏通河道,最終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脈絡,練習概括

1.快速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2.指名反饋分段情況,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時代的中國鬧過一次大水災,人們受盡洪水的折磨,苦苦訴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鯀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偷息壤驅趕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殺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寫大禹繼承你志,帶領人們疏通河道,經過十三年的苦戰治服了洪水。

五、學習課文,瞭解鯀治水

1.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瞭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①鬧大水災,大地汪洋一片,莊稼、房屋都被淹沒了,人們只好逃到山上或樹上去。因爲缺吃少穿,餓死、凍死的人很多。

②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a.理解“哀求”與“祈求”,想象人們當時會怎麼做、怎麼說,體會人們遭受洪水災害時的悲慘與無助。

哀求:哀告請求。

祈求:誠懇地、懇切地希望或請求。

b.理解“毫不理會”,感受天帝的冷酷、無情。

“理會”在詞典中有五種含義:①懂得,領會,如:“這段話的意思不難理會。”②注意(多用於否定),如:“人家說了半天,他也沒有理會。”③理睬,過問(多用於否定)。如:“他在旁邊站了半天,誰也沒有理會他。”④理論,交涉;⑤照料,處理。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第③項)

c.教師小結:面對遭受苦難的人們,面對無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鯀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強烈的同情心驅使着他要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

2.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思考鯀治水的方法與結果。

(轉載於::語文出版社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3.指名反饋,集體交流。

⑴鯀治水的方法。

①探聽祕藏息壤的地方。

②請神鳥帶路,請神龜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息壤便伸展開來,趕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們回到陸地上重建家園。

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再次瞭解鯀治水的方法與過程。

④教師小結、過渡:鯀懷着一顆同情心,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藉助神力趕退了洪水,但最終的結果

又是如何呢?

⑵鯀治水的結果。

①天帝發現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殺死了鯀,奪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氾濫,人們再次陷入災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再次體會天帝的冷酷無情。

六、課堂小結

1.學生自由交流對天神鯀的認識與瞭解,感受其精神品質。

2.教師小結:面對人們身陷洪災的悲慘遭遇,天神鯀毅然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想借助神力驅趕洪水,但最終慘遭殺害,但他的善良正義、爲民造福、勇於獻身的精神卻爲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七、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看拼音。寫詞語。

dàyǔxīrǎnagwānagyánaggǔntànaghànliújiābai

()()()()()

3.形近字組詞。

禹()旺()壤()湯()陝()

寓()汪()嚷()燙()浹()

4.抄寫課後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結果。

2.品析關鍵詞語,體會大禹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體會鯀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愛護人類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國遠古先民們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3.體會神話故事想象豐富、情節離奇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大禹父子分別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教學難點:體會這個故事揭示的意義——表現了我國遠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崇高精神,歌頌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教學準備:有關大禹的介紹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1.說說天神鯀用了什麼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的?最終的結果如何?

2.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評議、補充。

3.教師小結:善良的鯀冒險偷取天帝的寶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驅趕洪水,這是一個充滿危險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發現慘遭殺害,無情的天帝奪回了息壤,使人們再次身陷洪災。爲拯救人類而獻身的鯀死後,又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饋,介紹鯀死後的表現。

(屍體三年不腐,某一天,隨着一聲巨響,肚子裂開,鑽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5.教師描述導人:這大禹同父親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課文,瞭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紹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故事

爲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

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着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長到10多歲了,跑出來使勁把他往家裏拉。大禹覺悟地撫摸着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蹟感動了老百姓,人們都踊躍參加治水工程,大禹帶領治水大軍相繼疏通了黃河、長江、淮河、濟水、漢水、潁水等大小几百條河流,經過十幾年的奮鬥,使水有水道,陸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鄉,重建家園,男耕女織,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時,大禹纔回到嵩山和親人團聚。塗山氏一手攙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啓,迎接大禹,鄉親們也敲鑼打鼓地歡迎大禹這位治水英雄。

二、繼續學文,瞭解禹治水

1.認真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說說大禹是用什麼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後結果如何。

2.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⑵治水結果: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於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們重新返回家園,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師導言:治服洪水談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戰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請同學們認真默讀第三部分內容,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在一旁寫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學生獨立閱讀,品析語句。

5.四人一小組,交流各自的閱讀理解與感受。

6.指名反饋,全班交流,教師針對重、難點處引導深人品折,從中瞭解大禹所作的努力,體會其精神品質。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決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體會大禹在當時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爲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付出了艱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體會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爲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並從中尋求清理的'辦法。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圖,瞭解要想消除水災,只能將洪水引流進大海,從中體會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親自拿着鎬頭,率領成千上萬的人挖渠開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親自”一詞,體會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②理解“成千上萬”,體會受災百姓之多,他們積極響應大禹的號召,投身於治洪行動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槊開山,疏通柯道”,觀看地形圖,瞭解要想讓洪水流入大海,就應當在洪水與大海之間挖出水渠,打通擋住洪水的山峯,從而疏通河道讓洪水流走。從中再次體會大禹的智慧。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夏天,烈日當空,山石被曬得滾燙,大禹汗流浹背,仍然不停地幹着;到了晚上,還要對付毒蟲猛獸的襲擊。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大禹一鎬一鎬地挖着凍得堅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幹了起來。爲了治水,大禹還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

①展開想象,理解“汗流浹背”“磨出了血泡”“毒蟲猛獸的襲擊”“凍得堅硬的土地”,體會環境的惡劣,以及大禹爲開鑿龍門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幹着”“毫不在乎”“三過家門而不人”,體會大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③有感情地朗讀以上句子。

④體會作者選取典型事例圍繞一箇中心句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

⑷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於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東”,體會大禹帶領人們所疏通的河道之長,治理水災的地域之廣。

②理解“十三年”,體會治理水災的時間長。

③理解“苦戰”,體會治洪工程猶如一場艱苦的戰役,體會治理洪水之艱辛。

④理解“終於”,體會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麼不易,多麼艱辛。

⑤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7.教師小結: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戰,兇猛肆虐的洪水終於被治服了,順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爲民造福、無私奉獻的大禹也被推舉爲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對比鯀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質

1.鯀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災的人們的悲慘遭遇,一心想拯救人類,讓他他們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鯀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鯀是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藉助神力治水;大禹則通過挖渠開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3.鯀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地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偉大精神。鯀爲治水付出生命的代價;大禹爲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艱險,三過家門而不入。

四、體會神話傳說的特點

引導學生,抓住像“鯀的出現”“神龜和神鳥幫助鯀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龜運送土石”“應龍在地上劃出深溝”等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特點:豐富的想象和離奇的故事情節。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們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在這篇神話傳說中,人們通過天帝的冷酷表現了自然災害的無情。但災難無情人卻有情,善良的天神鯀偷取寶物拯救人類充滿了神奇色彩,表達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美好願望;而大禹率領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卻有着現實的意義。從中也告訴我們,雖然災難可怕,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運用智慧,通過努力是可以戰勝災難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後的太平景象,學生欣賞感悟。

3.交流課外蒐集的有關大禹的資料,進一步認識人物。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鯀禹治水》的故事講述給家長聽。

《大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學會5個字,掌握“銅盔、鵝卵石、賦稅、胸脯”等詞,積累詞語。

2.合作探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會認6個字,學會5個字,掌握“銅盔、鵝卵石、賦稅、胸脯”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教學難點: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查閱資料,瞭解《聖經的故事》。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2課《跳水》。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結合預習能談談你對這位作家的瞭解嗎?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通過預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課題質疑,初步感知課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我們知道,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看到“跳水”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把同學們提過的問題彙集一下,就是誰跳水?爲什麼跳水?他在什麼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麼樣?跳水的結果又如何?)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劃分段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解決問題。

3.交流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

4.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試着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跳水》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瀏覽課文,回顧內容

請學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三、細讀課文,感受理解

(一)引導學生通過讀簡單瞭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導學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心理的變化,瞭解事情的經過,感受孩子遇險的情景。

1.請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表格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把描寫“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心理的變化”的詞句畫一畫,批註出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師:孩子是怎樣一步一步陷入絕境的呢?

重點體會兩句話: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重點指導朗讀)體會完後問學生還能用哪些詞形容孩.

子處境的危險或情況的緊急?(千鈞一髮、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萬火急、萬分危急……)目的是進行詞語積累。

體會後問:難道這頂帽子就真的這麼貴重,值得孩子不顧危險地去追猴子?

師小結:孩子準是被調皮的猴子氣昏了頭,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餘的可什麼也沒想了,就這樣,孩子衝動的`、不計後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導學生從船長的辦法,體會人物品質。

1.用一句話概括船長的辦法。

2.想一想,這是不是救孩子的辦法,爲什麼?

3.通過這一段的描寫,說說船長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方面體會出來的?(小組討論)沉着鎮定、機智果斷

4.指導讀船長的兩句話。

5.自讀最後一自然段,看看結果怎樣。

(四)創設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終於化險爲夷,轉危爲安了。我們懸着的心也放了下來,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寫下來。(可對孩子說、對船長說、對水手們說)

四、總結全文,感情朗讀

課後反思:

教師:能指導學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能說出讀後受到的啓發,學習船長遇事沉着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不足:在概括主要內容方面有部分學生抓不住重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第 一 組

大自然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走進大自然,那美麗的風景會讓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機會讓人激動……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妙,它等待着我們用心靈去傾聽,去感受。本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爲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

《山中訪友》向我們傳遞了作者對山裏“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村雨景圖。《草蟲的村落》以豐富的想象,帶我們走進了一個童話般的草蟲世界。離開想象世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獨特的景緻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

本組課文在表達上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山中訪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與“我”訴說心聲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聯想把雨景描繪成一場音樂會。《草蟲的村落》以獨特的描述、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生命、美麗與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動的語言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編排本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三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供選擇:想象自己成爲大自然中的一員,說和寫自己想象到的內容;聽音響,說和寫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特點,融會貫通,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1.山中訪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於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後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緻地體味課文,又保持着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羣山環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遊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麼感受,有些什麼收穫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衆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裏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麼魅力呢?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現作者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麼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着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爲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爲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裏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雲、懸崖、老柏樹。 雲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爲什麼?(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爲什麼要以“山中訪友”爲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後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並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爲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爲什麼?(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並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爲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爲什麼?

我希望自己成爲__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

(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於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着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於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爲作者所讚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爲

他們身上有着一種爲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着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於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啓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想創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讚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迴應呢,試着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後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儘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擡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裏,看風雲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啓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鬆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板書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爲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爲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爲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爲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爲教學的着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爲突破點。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節可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吧。

2*.山雨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前準備

1.讀不同作家寫雨的作品。

2.準備優美抒情的輕音樂作品。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揭示課題:山雨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並理解這個詞。

啼 (tí)囀(zhūàn)

(3)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麼?傾聽到了什麼?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請用課文裏的話回答。(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着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無字的歌謠,神奇地 / 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 / 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c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 岩石、每一片 / 樹葉、每一叢 / 綠草,都變成了 / 奇妙無比的琴鍵。

(這裏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d飄飄灑灑的雨絲 /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 / 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 / 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裏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②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於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着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後,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餘韻。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3.草蟲的村落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關於重點句的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a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b 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②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①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③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雲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學說到其中一句,建議將其它兩句話一起出示研讀,引導比較、體會。

(2)藉助圖片理解“斷壁懸崖”、“千峯萬仞綿亙蜿蜒”、“不拘一格”等詞語之意來引導學生分別感受“索溪峪”的山驚險之美、磅礴之美、變化之美。

(3)選擇其中一句,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③領悟寫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1)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麼地方?其實,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麼樣子?(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爲什麼讀文章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導體會表達效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④體會野物的“野”。

(1) 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體現“野”趣的句子。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聿”字。

3、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係,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三、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6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看老師寫題目。(師板書課題)

2、誰來讀詩題?

認讀“聿”字。

齊讀詩題,讀懂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題目的?

3、提到陸游,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代的()詩人。之前,我們積累過他寫的哪些詩?還記得嗎?選一首背一背,好嗎?希望你的背誦能傳遞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傳遞出陸游作這首詩的心情、願望。(生背誦)

4、那麼陸游想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告訴他的`兒子什麼呢?我們又能從中明白什麼道理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自己先將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待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誰願意來讀一讀古詩?指名多位讀。

3、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呢?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還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你解決。

生質疑。

5、理解了詩意,你認爲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的是什麼呢?(板書:學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實踐)

6、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我想問一問同學們,陸游爲什麼突然想到要告訴他的兒子這些呢?你能走進陸游,走進他的內心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學生想象,發言。

7、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請大家看插圖,在一個冬天的深夜,陸游在燈下專心讀着書,突然有了一些感想,於是奮筆疾書,之後便叫來自己的兒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麼說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

(1)指名說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纔“陸游”在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8、請你也來語重心長地讀一讀古詩吧。

指名讀,評價。

背誦。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陸游其他的古詩。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中國的京劇文化、三國中鼎鼎大名的關公已有了一定學生對程度的認知,通過本課的學習,能進一步加深對這些的事物及相關故事的瞭解。同時生活、對自我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感悟,文中小主人公可愛調皮的形象和回憶往事之趣能深深引起學生共鳴。因此,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應是非常生動有趣的。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

2、繼續培養學生圈點批註的習慣,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

3、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爲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理解和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爲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學生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並收集有關臉譜的信息;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視頻激趣,交流臉譜信息

1、導入課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愛之物,請同學們講一下自己的所愛。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作者馮驥才小時候和大家一樣,也有自己心愛的小物品,只是和大家不同的是,他的'心愛之物是——花臉。

2、說說“花臉”,教師補充,課件出示。(組織學生觀看教師製作的關於“臉譜”的多媒體課件。)

教師補充:臉譜是一種中國戲曲內獨有的、在舞臺演出中使用的化妝造型藝術。從藝術的角度來講,它是性格化的;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它是圖案式的。在漫長的月裏,戲曲臉譜是隨着戲曲的孕育成熟,逐漸形成,並以譜式的方法相對固定下來。臉譜是中國戲曲獨有的,不同於其它國家任何戲劇的化妝。戲曲臉譜有着獨特的迷人魅力。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有 “生、旦、淨、末醜”之分。“淨”,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爲突出標誌,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

臉譜中每種設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表示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桀驁不馴;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

典型的幾種臉譜:紅臉——關羽; 黑臉——包拯;白臉——曹操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馮驥才的散文《花臉》,看看作者喜歡的是哪張臉譜。

(二) 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大意

1、抽生輪讀課文,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2、課件出示,正音正形

積攢z ǎn 儼然y ǎn 凜然l ǐn 咄咄d u ō 齜z ī 戳c h u ō 鑲嵌x i ān g qiàn 依靠y ī 偃yǎ 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漬z ì 霎時s h à 掖y ē 氣概 gài

教師補充:(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軋製 l ūn 掄起

s è 堵塞 zhá 軋鋼 l ú n 掄動

s à i 邊塞 g á 軋帳

(詞語) 積攢:一點一點地積存。

儼然:形容很像。

凜然:嚴厲、嚴肅。

咄咄逼人:形容說話傷害人,令人難受。

豔羨:羨慕。

橫刀立馬:形容非常英武。

張牙舞爪:形容野獸的兇相,多用比喻人的兇惡樣子。

霎時:形容短時間。

剋制:克服。

3、請學生複述文章大意。

①詳細複述,學生之間互相補充

②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寫了作者小時侯在年三十買花臉,演花臉及因演花臉惹禍和遭懲罰的故事。

(三) 精讀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1、師問:通過複述,我們知道作者小時候喜歡戴花臉,那麼,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張花臉?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張臉譜,作者爲什麼喜歡它?

① 圈劃、朗讀描寫花臉的語句:這花臉好大,好特別!通面赤紅……臉下邊是用馬尾做的很長的鬍鬚。

② 抓關鍵詞語,概括這張花臉的特點:特別——毫不兇惡,卻有股字凜然不可侵犯的莊重之氣。

③ 學生欣賞課件,齊讀體會。

2、師問:這張臉是不是很熟悉,是誰的臉譜?從文章哪裏看出?

學生交流:這是關羽的臉譜。從下文賣花臉的小羅鍋的話中知道,也可從與這個臉譜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誰來讀讀小羅鍋的話,從他的話中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會說話、會做生意,精明能幹)

教師追問:這是怎樣的兵器?

① 請學生齊讀描寫青龍偃月刀的句子。

② 發表自己的看法。

③ 學生欣賞課件,齊讀體會。

3、師問:作者把這刀、這花臉稱之爲什麼?爲什麼會這樣認爲?

學生交流:把它們稱之爲“寶貝”,是因爲作者很喜歡它們。

教師追問:文中哪些描寫寫出了作者將得到花臉與刀時的心情?

學生回答:“我高興得只是笑,話都說不出。”

4、再問:這種心情在買好花臉和刀後有沒有變化?試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大組交流:

① 歸途中,戴上花臉,執刀而立,引來羨慕的眼光,“使我快活之極”。(快活之極)

② 聽舅舅講關公的故事後,“簡直覺得自己力大無窮”。

(驕傲之至)

③ 到家後人見人誇,照着鏡子,感覺“是個大關公”,一直戴着不肯摘。(想做關公)

④ 大年初一,“威風”十足,憋着嗓門叫道:“我——姓關,名羽,字雲長。” (想成爲真正的關公)

5、師問:爲什麼作者的情感會有這樣的變化?關鍵因素是什麼?

學生回答:關鍵在於他從舅舅那裏知道了關公的英雄事蹟。

播放《溫酒斬華雄》與《過五關斬六將》的flash,並請看過《三國演義》的學生講述故事。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作者在舅舅那裏也知道了這兩個故事,知道關羽是個大英雄,因此與其說喜歡關羽,想成爲關羽,不如說是崇尚英雄、渴慕成爲一位英雄。

6、師問:作者得到“寶貝”後,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演花臉惹禍並受到了懲罰)

這些故事中,讓你感受到了什麼?請找出相關語句彙報並朗讀。

①“我”的調皮可愛。如:“這天我就故意躲在樓上……效果會更響亮!”“下午,來客進入客廳……嘩啦啦粉粉碎。”“媽媽對我丟了個眼色……狼狽而逃。”“我躲在自己屋裏……而是個可憐蟲了”等。

② 親人們對“我”的愛。如:“媽媽給我換上了只有拜祖宗……另眼看待了。”“就在這生死關頭……看你耍大刀哪!”等。

③ 語言生動,富有童趣。如:“再看爸爸……梳得油光光的頭髮裏。”“我因爲和妹妹爭吃糖瓜……大花臉也撕成碎片片”等。

④ “我”悟到的“祖傳的經驗”(文章的最後一段),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談談他們從生活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四) 佈置作業,積累拓展遷移

1、小作文:寫寫你的心愛之物,三百字左右。

2、推薦閱讀馮驥才的另一篇小說——《珍珠鳥》,瞭解作者其人。

3、積累詞語與句子。

4、 畫一副臉譜。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詳細瞭解課文介紹壓縮空氣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體會行文的嚴密生動,運用總分段式介紹壓縮空氣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定向。

2、閱讀研究。

(1)自由讀“生產的幫手。”

出示燈片(風鎬、鉚釘槍燈片),討論。

風鎬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鉚釘槍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明明是風鎬和鉚釘槍幫人幹活,爲什麼說壓縮空氣是生產的幫手?

使風鎬、鉚釘槍工作靠的是什麼動力?(壓縮空氣的`膨脹力。)

(2)學習“靈巧的建築師”。

爲什麼稱壓縮空氣爲“靈巧的建設師”?它能建造廠房、倉庫是靠壓縮空氣什麼特點工作的?(出示課文插圖的複印燈片。)

蓋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輕輕吹氣,幾十分鐘就可蓋好,快;一放氣即可裝車,甚至可裝入揹包,巧。

工作原理--依賴壓縮空氣巨大的承重力。

重點研究“這樣的房子用處可多啦!”這一自然段。

這段幾句?圍繞哪句的意思寫?分哪幾方面寫?(用處:各行各業可用;隨造隨拆,搬運方便。)

(3)學習“神奇的‘飛毯’”。

飛毯指什麼?與一般汽車比它神奇在哪兒?有什麼優點?

這種汽車開動靠壓縮空氣爲它提供哪兩種力?(工作原理:靠升力和推力。)

研究學生提出的問題:書上講“將來汽車是--”,而下面緊接着說“這已經不是神話,而是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

應肯定地告訴學生用壓縮空氣開動的車、船已經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試製成功氣墊船。

3、延伸作業。

(1)書上介紹了壓縮空氣的三種用途,你們知道它還有哪些用途?

(2)圍繞總起句“壓縮空氣的用處可多啦”,根據課內外知道的知識,寫一段話。

(3)完成作業本第3、5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綴滿、幽雅、伏案、笨拙、單薄、模糊、恍然”等詞語。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3.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4.品讀優美句子,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課時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綴滿、幽雅、伏案、笨拙、單薄、模糊、恍然”等詞語。

2.指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一《丁香結》,作者又賦予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2.板書課題,齊讀

二、介紹作者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中篇小說《三生石》。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綴滿、幽雅、伏案、笨拙、單薄、模糊、恍然

(重點指導生字“綴、拙”爲翹舌音;,後鼻音“恍”等。)

②你認爲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指導讀以下的詞語:幽雅 笨拙 恍然 注意讀準“幽、雅、拙、恍”的字音。

(2)學習多音字:糊(húhù)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他快把我氣糊塗了。

②讀一讀:姐姐可真糊(hú)塗啊,怎麼能被他的甜言蜜語給糊(hù)弄了呢?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窺着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

瀟灑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輕靈不整齊,不一致。

嫵媚指輕快靈巧,又指輕細空靈。

參差憂愁怨恨。

愁怨姿態美好可愛。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主要寫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 課文先寫(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的丁香);再寫(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最後寫(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學習“會寫字”

綴 幽 雅 案 拙 薄 嫵 媚 糊 苞 襟 恍 怨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案、薄”,上下結構。 “綴、雅、拙、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幽”半包圍結構。)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薄”,半包圍結構的字“幽”,左右結構的字“雅”和左中右結構的字“糊”,學生練寫。

幽:先寫裏面,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再寫外面,豎、豎折、豎。

雅:右邊不是“住”,有四橫,要注意。

薄:上下結構,草字頭下面右部是“甫”,不要少一點。

糊:左中右結構,“古”要寫得扁而窄,“月”的一撇要穿插。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並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知道了作者描寫的是丁香的不同形態,表現出作者對丁香的喜愛讚美之情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及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資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師:同學們,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是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今天我們就要來了解一戶普通的窮人家庭的生活。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全班交流。

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擱板:屋內固定在牆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顧惜:顧全愛惜。

抱怨:心中不滿,訴說別人不對。

傾聽:細心地聽。

寧靜:(環境、心情)平靜。

沉思:靜靜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膚黑而黃。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後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喃喃:擬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張羅:本課是“料理”的意思。讀作zhāng luo。

憂慮:憂愁、擔心。

3、默讀課文,完成練習。

第一步:學生思考:

(1)本文寫的窮人指誰?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麼?

(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兩孤兒,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漁夫回家,主動提出收養孤兒)

第二步:檢查自學情況

(1)本文寫的窮人指誰?(板書:桑娜漁夫)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很善良)(板書:善良)你們還讀懂了什麼?(師隨機板書)

(3)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樣分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教師導語: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漁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裏行間卻處處看出“窮”意。現在,請大家快速再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1)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______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魚。

(2)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______!

(3)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___________垂下來。

(4)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______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_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小組交流,暢談對“窮”的理解。

5、指名反饋,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1)從屋內的擺設看出“窮”。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

(2)從孩子的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3)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還好,總算活着回來啦。’”

5、教師小結、過渡:漁夫每天早出晚歸地捕魚,即使是在風暴襲擊的惡劣天氣裏,仍冒着寒冷與危險出海;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即便他們這般勤勞,也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麪包和魚,足可見他們是多麼窮苦,簡直是在煎熬中度過。而鄰居西蒙窮得沒錢看病,只能死去,這窮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過窮是很窮,但桑娜家的小屋裏卻充滿溫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

(1)“溫暖”是指爐火未熄滅,與外面的寒風呼嘯形成對比。

(2)“舒適”是指地面乾淨,食具閃亮,孩子安睡,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形成對比。

(3)通過對比,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幹,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溫馨。

7、教師小結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這一部分的描寫交待了三個要點:

一是故事發生的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窮困的家庭環境;

二是介紹了人物——勤勞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

三是漁夫爲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魚,與風浪搏鬥。

這三點使讀者看到了窮人漁夫一家的生活現狀,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同時與後面故事的發展,與人物的精神、品質都有着緊密的聯繫。

四、課堂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爲什麼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孩子呢?下節課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五、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漁夫和妻子桑娜一家有五個小孩,但是他們卻不顧自家的貧窮,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所以現在他們要撫養七個孩子。

2、這節課我們再次走近桑娜,傾聽她的心聲。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1、上節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分段,請同學們大聲地告訴老師第二大段是怎麼劃分的,包括哪些自然段?主要意思是什麼?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知道了鄰居西蒙死了,並且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輕聲讀3到11自然段,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

告訴老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裏是——”

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後的心情的詞語。(忐忑不安)

2、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9~11自然段,要能讀出桑娜忐忑不安的感覺。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3、如果按照先後順序,你覺得這四句應該是——

(學生交流)

出示:

①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②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③這是鬧着玩的嗎?④他會說什麼呢?⑤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指名讀。

思考:爲什麼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4、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混亂。

5、再讀9—11自然段。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動,驚,沉思)

桑娜心裏慌張、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讀出忐忑不安的感情來嗎?(指名讀)

讀了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後堅定的複雜心理。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但堅定中又有那麼多忐忑不安。

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纔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原來是那樣焦急地盼望丈夫歸來,現在又擔心他回來發現兩個孩子後會不同意收留,這第三、四個省略號表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下面請同學們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你們覺得她還會想些什麼呢?她還有什麼顧慮?

(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下面,老師跟大家一起合作朗讀9—11自然段,

師生合作讀。

8、你們讀得真不錯,想讀得更好些嗎?這是桑娜對自己說的,心裏想的,怎麼能讀得這麼響呢?

(男生女生合作讀)

9、我們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看看桑娜爲什麼認爲“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你從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中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

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發出聲音讀)

——桑娜一家生活貧困: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都已經是深夜了,還沒有回來,爲了養家餬口,甘願冒生命的危險。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深夜一邊等丈夫一邊織補破帆。

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家境艱難,這種貧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勞能幹和漁夫冒着生命危險來維持的。

教師這時可以追問:窮苦的桑娜家是什麼樣呢?從中你能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引讀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裏是“溫暖而舒適”的,“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家境雖然貧寒,但桑娜卻把它收拾得乾淨利落,“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

可見桑娜是個勤勞能幹的家庭主婦。

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爲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讀一讀,找出原因。

桑娜心裏很矛盾,但是又很堅定。

口頭句式訓練:聯繫課文補充句子。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寧可 ,也要 。

交流: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意味着他們拯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師: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桑娜家裏還能勉強度日,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那樣活着的桑娜會心理不安)

師: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麼?

(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寧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寧可自己的日子過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

師:但最後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幫助的習慣,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師:這是一種母愛。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板書:善良)

下面我請一個同學來談談桑娜是個什麼樣的人?

——充滿愛心、樂於助人、勤勞善良

三、感受丈夫的態度

1、孩子是抱過來了,可怎麼對丈夫說呢?丈夫又會怎麼說呢?

自由讀12—27自然段,感悟,在書上圈圈畫畫寫寫。

2、交流:桑娜的丈夫做出收養的決定也是很難的,從什麼地方可以體現呢?

A、出示: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問:(熬)什麼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給“熬”換個詞嗎?(挨、忍、渡)你從“熬”中讀懂了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將來會更苦,他想到了嗎?

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爲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

B、做這個決定難啊,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嚴肅、憂慮;搔搔後腦勺。嗯,你看怎麼辦?)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恩,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但最終做出了決定。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C、是呀,漁夫做出決定心裏想到了很多,這就是漁夫的心裏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教師引讀,學生跟讀丈夫的話)

朗讀指導:

①“嗯”“哦”的讀音和意思。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嚴肅;商量的語氣)(關注這件事;安慰桑娜)

②從他“皺起眉”“嚴肅”“憂慮”充滿了同情,態度非常認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語氣要加重。

4、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的心理變化,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爲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裏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善良。同時他也非常地勤勞。

四、體會“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達理,桑娜心情會怎樣?體會一下說說……

這些話桑娜說出來沒有?

2、對呀,千言萬語就凝縮成一句話,一個動作——“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我們來讀這一句:“你瞧,他們在這裏啦。”你感受到了什麼?(忐忑不安—如釋重負)心裏的石頭落地了。

3、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鄰居的孩子非抱來不可。這叫什麼?(不謀而合,心心相印)

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五、情感昇華本文的題目叫做《窮人》,課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窮”字,但是全文“窮”意濃濃,那現在老師把這個“窮”字擦去,那你們將給課文取什麼題目?

——好人、善人

是的,人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爲可愛而美麗。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體現出作者清雅脫俗的審美情趣。課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先寫山雨悄然而至,描繪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接着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餘韻無窮。

文章首尾呼應,主要着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爲第一單元的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爲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教學本篇課文要讓學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優美語言,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資源

配樂 朱自清《春》片段

設計思想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歸納其中蘊涵的情感,並通過朗讀來展示學習的體會,朗讀的形式要多樣:競賽讀、個人讀、男女分讀、分組讀……教師可恰當地滲透朗讀技巧,如急緩輕重、抑揚頓挫。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師生背誦描寫雨的詩句。

師:咱們今天又將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韻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優美的圖片和詩句的吟誦開始一篇充滿韻味的課文的學習,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生自由讀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

2、指名三名同學分別讀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來、雨中、雨後的相關段落。教師相機正音。理解“啼囀”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這場山雨的。揭示出請剛剛三位同學讀書的用意。

4、指名說說閱讀的初步感受。

師:這樣一幅有聲有色的山雨圖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的收穫。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爲下文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裏行間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並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

2、體會情感,感悟寫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韻美。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請一組學生讀,其餘的孩子邊聽邊感受。

師: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現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着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稍停)孩子們,閉上眼睛,和姜老師一起來幻想吧!

b、師配樂範讀,生邊聽邊想象。

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畫面。

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貼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對山雨的熱愛融進了字裏行間。

d、生帶着感受齊讀。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師:大自然琴技高超,讓我們聆聽到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山雨樂章。自然還是位美術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它所描繪的山林色彩。

a、(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讀。

b、學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對哪種顏色印象最深。

師: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

c、師引讀本段。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畫面,一方面交給學生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悟到作者恰當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從而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山雨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學生齊讀全文。(配樂)

2、師:雨後的丁冬聲給山林留下餘韻,而你們的朗讀在老師的心中也留下了餘韻。如果你就是這圖畫中的一個孩子,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聽到如此動聽的聲音,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或者,你想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這是教師設計的一個想象拓展訓練,既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爲後面的語文實踐打下基礎。

3、(課件出示《賞雨》及朱自清《春》相關語段),學生自由讀,指名說感受。

五、佈置作業,積累運用

1、學生寫寫自己眼中的雨,試着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感受。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摘抄優美句段。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的設計踐行“大語文觀”的理念,使學生從課內閱讀走向課外閱讀,爲學生蓄積文化底蘊,奠定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趁熱打鐵,不失良機。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並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祕:奧妙神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整理字詞、歸納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一)字:積攢z ǎn 儼然y ǎn 凜然l ǐn 咄咄d u ō齜z ī 戳c h u ō 鑲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漬z ì 霎時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軋製l ūn 掄起塞s è 堵塞軋z h á 軋鋼掄s à i 邊塞g á 軋帳l ú n 掄動

(三)詞積攢:一點一點地積存。儼然:形容很像。凜然:嚴厲、嚴肅。咄咄逼人:形容說話傷害人,令人難受。豔羨:羨慕。橫刀立馬:形容非常英武。張牙舞爪:形容野獸的兇相,多用比喻人的兇惡樣子。霎時:形容短時間。剋制:克服。

二、學生讀課文(教師指導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課文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回憶性的文章大體結構一般是“總----分----總”,據此文章分爲三部分。

1、(1)童年過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設置懸念)

2、(3—17)寫我買花臉,演花臉及因演花臉惹禍和遭懲罰(設置鋪墊)

3、(18)總結對於孩子來說過年的魅力更深一層的緣故,照應開頭。(一線貫穿)

(二)、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總結)作者敘述了自己在一年過年時候得到花臉並因此闖禍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

(三)、總結全文收穫

四、作業:

1、整理筆記

2、作訓練題

教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研讀探討、總結收穫

教學過程:

一、課文圍繞“花臉”共寫了幾件事?(學生總結歸納)

(一)繪花臉(2)——爲下文作鋪墊(最喜歡)

1、寫花臉抓住了特徵描寫(形、色、眉、眼、頭、鬍鬚、對比)

2、語言描寫:①“我”:喜歡、渴望又膽怯的心理

(二)買花臉(3--4)(體現童真童趣)

②小夥計:可看出小夥計的精明強幹(維妙維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愛,理解一顆童心神氣的.表演

(三)演花臉(5-17)表演惹禍惹禍後懲罰

二、學生討論、總結收穫

1、思想上

2、寫作上

三、學習了本文後聯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沒有幾朵晶瑩美麗的小浪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說一說,並提煉出其中的積極意義。

四、把以上的敘述用精彩的筆墨寫成一篇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經歷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寫作收穫。

五、作業:

1、整理筆記

2、做練習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