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

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

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1、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2、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爲互相聯繫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5、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6、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三、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

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

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

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繫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複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要適時做好鋪墊。

2、識字、寫字教學3、閱讀教學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

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

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爲拔高或離題萬里

地發揮。

本冊教材大多數課文思想性強、人文內涵豐富。關注人文內涵,體

會思想感情,是學習課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是,人文內涵的開掘要

適可而止,不可脫離文本,更不可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精讀課文後的習題,從課文自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

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本冊教材課後題主要體現以下學習要求:

指導朗讀、默讀;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教育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難點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四、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五、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爲大家服務的品質。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六、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簡筆畫)

課後反思記載

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讓學生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的豐富極了,有的認爲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爲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爲去訪問某個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繼續閱讀理解課文。

2.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情感教育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

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難點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

師生活動過程

 一、聽寫詞語,複習引入

(1)聽寫詞語。

(2)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③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板書設計:

古橋——老朋友山泉——姐姐

清晨訪友

懸崖——爺爺

夜色歸家

(好心情)

老柏樹——慈祥

(好記憶)

課後反思記載

本課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重點是感受作者對山裏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在教授本課以朗讀爲主,體會句子的含義後以不同形式的朗讀爲主,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感悟,體會.尤其是學第五自然段,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的想象裏非常豐富,而且能讀出美感.大多數學生都能背誦課文裏的段落。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大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3、過渡:咱們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3、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4、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接着來領略她月下的風采吧。

 五、境中悟幻,啓發寫作

1、老師範讀,你看到了什麼?

2、你腦海裏出現了哪些畫面?

3、學習作者想象豐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這麼美妙的墨竹作者怎麼能不喜歡呢?

2、自然界中,還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樣值得讚美的,如青松、臘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爲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麼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幹、枝、葉、花)。

4、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後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麼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麼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繫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麼。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

(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豔;

(3)、無不奉陪。(課件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着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語言“京味兒”十足,生動而又淺顯易懂。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本課的3個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瞭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

3、學習作者真實而又具體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變化。瞭解先貶後褒的情感表達方式。

2、在品讀、交流中引導學生品味本文語言的生動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2、聯繫實際,感受母愛,學會感恩母親。

重難點分析:

l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l瞭解作者先貶後褒的情感表達方式。學習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十足的語言特點。

l理解“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所表達出的作者的真實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母雞爲話題,引入文本。

(一)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學生大致進行交流後,以“母雞”展開交流。出示:你瞭解母雞嗎?說一說母雞留給你的印象。

(二)教師導語:老舍先生善於觀察生活,一隻母雞在他的筆下也變得生動十足。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母雞》中去感受。教師隨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

(一)學生默讀課文,關注生字新詞。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思考: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先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二)在學生交流中,會很輕鬆地說出先前的態度是“討厭”。後來的態度用詞一定要準確,不能是“喜歡”,而是“不敢再討厭”或“尊敬”、“崇敬”。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準確用詞。出示:討厭——不敢再討厭(崇敬)。

(三)瀏覽課文,看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崇敬母雞的?

第1-3自然段寫作者討厭母雞,第4-10自然段寫作者崇敬母雞。

三、默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的“討厭”。

(一)輕聲讀第1-3自然段,想想作者爲什麼會討厭這隻母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二)反饋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第1-3自然段處處都能體會到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重點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的無病呻吟。“乘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的欺軟怕硬。“恨不能”體會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母雞的拼命炫耀自己。

(三)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練讀,感受老舍幽默、輕鬆、俏皮而又不失智慧的語言特色,讀出對母雞的討厭。

2、學生展示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的崇敬。

(一)作者既然那麼討厭母雞,後來爲什麼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

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一畫,作者爲什麼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

出示第9自然段讀,板書出示: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二)讀第4-8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反饋交流中,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母雞的負責:通過“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來體會。

母雞的慈愛:“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等處來體會。

母雞的勇敢:“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去,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在這裏,教師可隨機提出問題:這與第2自然段中的“他永遠不反抗公雞”是否相矛盾。讓學生體會到母雞作爲一名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與辛苦。爲盡母親職責,變得異常勇敢、堅強。

母雞的辛苦:通過“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還半蹲着——我想這是相當勞累的——教它們擠在它的翅膀下、胸下,得一點兒溫暖。”來體會。

(三)自由朗讀,進一步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二、迴歸整體,昇華主題。

(一)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讀第9自然段,體會作者發出的感慨。

2、作者僅僅是在讚美雞媽媽嗎?

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是在讚美普天下的母親們。

(二)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情感。

1、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說說作者爲什麼用“不敢再討厭”,而不是“不再討厭”。

2、在學生的交流中引導學生認識:是母雞作爲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震撼了作者,使作者對母雞產生崇敬之情,因此用“不敢再討厭”。

三、感受語言特色,拓展延伸。

(一)介紹老舍作品的特點:老舍先生在經過細緻入微的觀察之後,融入自己的感受,採用或詼諧、或幽默、或輕鬆、或親切的筆觸表達出來。

(二)學生結合《母雞》《濟南的冬天》中的相關語句談對老舍這一寫作特點的感受。

(三)拓展閱讀。

課下閱讀老舍先生更多的作品,體會老舍先生的寫作特點。

四、生字練習。

學生按生字的結構自主進行練習。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一、課文內容分析

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是“演講”。從學生的相關經歷引發交際話題,再從演講的形式與內容、演講稿、演講的表現力三方面讓學生學習演講方法,提升演講水平。

第一部分,課文以兩個泡泡照顧到學生的不同經歷,既能引發一部分有過類似經歷同學的表達慾望,分享自身體會,也爲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樹立了信心。

第二部分創設班級演講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領域中選擇最感興趣的內容確定話題。同時,以“學習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兩個題目爲例,讓學生學習在題目中將演講的主題與內容具體化。第三部分則從觀點、材料、感染力爲學生提供了寫作思路,引導學生關注演講稿的說服力。第四部分則用小貼士的形式,爲學生提供了語氣語調、停頓、重複、動作這類演講技巧,旨在增強學生演講的情感感染力。

二、學情分析

對於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演講,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班級競選都需要演講。回顧學生在以往口語交際中所得,學生已經有了講清楚、講生動的語言表達基礎,但在真實的演講中,學生不僅存在表達觀點時單純講道理、缺乏有力證明的情況,也有觀點不清、邏輯性不強的現象,同時也更多關注老師的肯定,與聽衆互動不足。而教材的編排中針對這些都給出了建議,因此,本課的提升點在於學習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身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練習如何演講。

三、教學目標

1、能理解什麼是演講,並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一定的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己明確的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表達有條理。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優秀演講視頻以及演講稿。

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蒐集相關資料。

(一)激發興趣,引出“演講”

1、分享經歷,說說自己認爲什麼是演講。在我們的學校生活中,經常會見到“演講”,比如每週的國旗下講話、班級的競選演講等活動,你是否參加過呢?說說當時的'感受。

2、指名進行分享。

3、教師小結:就像大家說的,演講就是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一次好的演講,不僅要有好的演講稿,還得具備一些演講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麼寫演講稿,做一次演講。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親身經歷,一方面使有過經驗的同學講出體會、收穫,另一方面使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受到啓發,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學習擬題

1、選擇話題,擬定題目。

班裏要進行一次演講活動,有科學、讀書、鍛鍊身體、健康飲食幾個話題,你對哪一個更感興趣?說說你在這一話題有什麼經歷?結合你的感受和認識爲演講確定一個題目。

2、對比範例,修改題目。

(1)指名說題目,教師記錄。

(2)對比“讀書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說說感受。預設:看到“讀書的快樂”這個題目,我就知道這篇演講以“快樂”爲主,而“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這個題目既有演講的目的,也有做法。兩個題目都能迅速讓我們知道演講者的觀點。

(3)教師總結。

因此,一個好的演講題目能夠讓聽衆對於演講內容一目瞭然,既要觀點明確,也要描述完整,體驗意圖。

(4)修改題目。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選擇演講話題,並分享自己的相關經歷,使得演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讓他們有表達的慾望。另一方面,通過對比課本範例,學生知道了題目的作用,並且能夠仿照,對自己的題目進行修改,學習在題目中表達出表達核心觀點。

(三)明確寫法,試寫演講稿

演講的題目確定了,接下來就要關注演講稿了。一篇好的演講稿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與情感傳遞給聽衆,讓他們產生共鳴,甚至認同。那什麼樣的演講稿纔是好的,怎樣寫一篇好的演講稿?

1、出示要點,講解格式。

我們先看看演講稿的基本格式,一般有三個部分:

(1)開頭:對聽衆使用適當的稱呼,如“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2)正文:表述觀點並且圍繞觀點使用具體的材料進行說明。

(3)結尾:用簡潔有力的話點明主題,發出號召。

2、提供支架,試寫講稿。

對於演講稿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正文這一部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演講稿具有說服力呢?

(1)師生交流總結:觀點明確,列舉事例,引用名言、故事等。(相機板書)

(2)列出提綱,爲觀點選例證。

(3)小組分享,交流評價。具有說服力的演講稿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還有用具體的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請你藉助以下提綱,梳理自己課前蒐集的材料。小組四人互相分享,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同學的演講提綱進行評價,提出建議:

①觀點鮮明嗎?

②例子支持觀點嗎?

③例子的順序是否合適?

(4)根據建議試寫演講稿,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藉助提綱,學生能夠明確寫作思路。小組交流意在讓學生聚焦到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並思考演講稿的條理性,再加上老師的個性化指導,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演講稿有了充足的保障。

(四)開展演講比賽,評價總結

1、瞭解演講技巧,感受演講的表現力。

(1)出示“小貼士”。

演講,最重要的還是“講”。剛纔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演講稿,要把它“講好”,老師再給大家送上兩點小祕籍:演講時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演講時可利用停頓、重複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2)欣賞經典視頻,感受演講者的表現力。

這兩點祕籍如何應用,我們可以通過一段精彩的視頻來看看。(學生觀看之後,分享在視頻中看到的演講者是如何用語氣、語調、動作來增強表現力。)

3、個人練習,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演講,交流、推薦。

(1)小組規模:小組人數以?6?人爲宜。

(2)分組依據:建議根據話題相關性進行分組。

(3)小組依次演講,互相提出建議。記着咱們的演講祕籍,和自己組內的同學輪流演講,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在演講之後爲演講者提出修改建議。

(4)教師小結,每組推選一人蔘加班級演講比賽。

教師總結點:對學生的演講熱情進行肯定;圍繞小組交流中反饋出的主要問題進行再次強調指導。大家進行得如火如荼,現在我們根據剛纔的演講情況,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人蔘加最後班級的演講比賽。

5、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

選手已經確定好了,那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評比呢?(學生髮言,教師歸納,總結歸納出評分標準,並進行補充。課上可以出示提前準備好的下表,也可以當堂生成。)

內容

聲音響亮,語調適當;

姿態大方,適時加入動作

表情豐富,和聽衆有眼神交流;

使用事例、名言,具有說服力。

等級

★★★★★★

★★★★★★

★★★★★★

★★★★★★

6、小組代表依次演講,評選?“最佳演說家”。

我們先請幾位演講者依次進行演講,每位同學有一枚大拇指貼紙,演講結束之後,可以把它貼在你心中的“最佳演說家”身上。(評選結果揭曉,老師隨機邀請兩位投票同學說說投票理由)

7、教師總結。

感謝同學們的精彩展示與點評!今天這節課我們對於演講稿、演講技巧進行了瞭解,並進行了眼睛比賽。時間有限,我們不能聽到更多同學的精彩演講,希望大家在課後再把自己的演講稿進行修改,並練習演講,我們有機會再進行一次演講比賽,期待大家踊躍參加。

【設計意圖】藉助優秀演講範例學習演講技巧,在個人練習中應用實踐,在小組演講中進行展示,也在小組同學的建議中修改糾正,從而使自己內化演講技巧。班級共同制定演講評價標準,以及最後的班級展示是對學生演講熱情的再一次激發,也是對演講稿、演講技巧的又一次深化。

六、板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結合重點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第1學時

一、淺層意思把握

1.我看了九龍泉烈士紀念碑,什麼現象觸動了我的心靈?對我心靈上產生了什麼樣的觸動?

2.作者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最初認識是:

後來的認識是:

二、深層意思探究

1.“這一層,看起來容易,確實不易讀出來的最基本的東西”中的“最基本的東西”一詞,它指什麼?

2.作者爲什麼說“南泥灣的九龍泉紀念碑,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一條極好的註釋”?

3.“每看見人民英雄紀念碑,心中便升騰起一股悲壯感和使命感”中“悲壯感”、“使命感”各指什麼?

第2學時

三、局部語句推敲

1.品析“瞻仰者絡繹不絕,如凝滯的河水緩緩流淌;我比他們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塊石頭”的表達作用。

2.“它使我怦然心動,剎那間,昨天,今天,明天,一齊在心頭涌現。”中“昨天”、“今天”、“明天”各指什麼?

四、思維檢測

1.第(13)段“這一層,看起來淺顯,但的確不易讀出它的最基本的東西”一句中“最基本的東西”指的是()

A.比森林還遼闊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

B.把烈士的名字復活爲血肉之軀,XX廣場是站不下的。

C.紀念碑背後讓人讀不懂的東西。

D.爲了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這麼多的英雄兒女竟都倒在血泊裏。

2.在課文中快速勾畫能突出“人很多”這個意思的4個片段。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合乎作者意思,簡要說明理由。

讀懂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作者感到XX廣場的那個環繞着浮雕的高大建築,不是一個美麗的裝飾。

五、寫作借鑑

從波瀾(過程或情節)、細節(具體化、形象化的描寫)、深度(議論句或主旨句)的角度觀察文章,揣摩自身記敘文寫作與佳作名篇的差別,明確努力方向。

六、語言積累

1.找出句間關係最緊密的段落。說明句子之間關係。背誦。

2.找出最有文采的語句。說明文采體現在什麼地方。背誦。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奴隸制社會的黑暗和奴隸們起義反抗的必然性。學習從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了解人物的內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瞭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

教學構想:

本篇課文的教學以自學爲主,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道具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題目中的奴隸英雄指的是誰?(中等生)

3、簡介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羅馬是奴隸制社會,羅馬人征服別的國家就把當地居民變成奴隸。奴隸被稱爲“會說話的工具”,他們是主人的財產和商品,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指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3、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相比有什麼不同?

4、根據劇情的發展,把這個劇本分成四個部分,看看各部分講了什麼內容?(全班學生)

⑴通過兩個男女觀衆的對話,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交代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⑵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帶上武器。⑶斯巴達克啓發奴隸訴說苦難,激發他們的仇恨,鼓動他們起來反抗。⑷奴隸在斯巴達克的帶領下衝出鐵門,舉行起義。

三、體會人物內心,理解課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

2、自己讀一讀,哪個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互相交流)

3、你認爲斯巴達克是一個怎樣的奴隸?他是怎樣由奴隸變爲英雄的?討論交流。

4、總結中心。

四、小組組織同學上臺表演,評出優勝獎。

作業設計:

表演課本劇給家長看。

板書設計:

奴隸英雄

沒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沒有生活保障勇猛起義

沒有生命保障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草蟲的村落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並結合課件學習生字詞。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快速默讀: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你會怎樣分?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11個生字、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

3。品讀優美的句子,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各種花的圖片,最後展示丁香花。

師: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

設計意圖:

初步瞭解各種花的特點,爲最後的“小練筆”作準備。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設計意圖:

散文教學首先要創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題,因此這個環節可用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入境,這樣,既可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又讓學生根據課題設下疑問,爲接下來理解重難點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並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生字。

師指導書寫“綴、幽、雅、案”等字並組詞。

3。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緻。

笨拙:笨,不聰明,不靈巧。

愁怨:憂愁怨恨。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讀課文。

(1)文章題目爲“丁香結”,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結”?(2)作者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麼?

2。指名讀第1~3自然段:

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裏的丁香花?它們各是怎樣的?

學生彙報:第1自然段描寫了城裏街旁和宅院裏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寫的是城外校園裏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寫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3。文章結構。

丁香結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裏、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着愁怨,人生有“結”纔不會平淡無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設計意圖:

在學生充分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分層並概括層意,促使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

四、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緻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並請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

本環節,先對文本內容進行簡單地回顧和總結,然後讓學生再次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說出喜歡的原因,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丁香花的美及丁香花高雅的品格。

2。體會作者豁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裏。

2。師: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作者又賦予了丁香花什麼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上節課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教師的問題可幫助學生自然過渡到下面的教學活動。

二、學習“賞花部分”,賞析優美語句。

1。自學提示(一)。

(1)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作者描寫丁香花時,你感覺哪些語句比較優美?試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調動了哪些感官?賦予了丁香花什麼樣的品格?

2。學生自學交流。學生彙報優美句子。

3。優美詞句講解分析。

(1)有的宅院裏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描寫出了丁香花的可愛。星星的比喻寫出了丁香花的樣子。)

(2)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①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麼?(丁香花的顏色、氣味)人們在夜色中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麼?(丁香花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②仿照第1句話,補充下面的句子。

陽光下的野菊花,黃的,白的。

(3)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麼?(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麼?(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爲什麼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衆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從感官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官?(視覺、嗅覺)作者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3自然段。

三、理解“悟花部分”,總結主題內涵。

1。自學提示(二)。

指名讀第4~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

指名回答。

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描寫出雨中丁香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丁香爲什麼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①雨中的丁香嫵媚、朦朧,顏色交融,猶如一幅色彩邊緣模糊、柔和婉約的印象派畫作。

②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丁香“化”入雨中的場景使象徵愁心的丁香花更加悽楚動人,這樣的畫面不禁讓作者理解了古人常將丁香和微雨連在一起。

3。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麼作用?

這兩句詩把花蕾叢生的丁香比作人的愁心,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4。研讀第5、6自然段,古人爲什麼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

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

5。理解文章結尾語句: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這是作者思考後的感悟: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解不開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6。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爲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髮言。

設計意圖:

本環節以問題作爲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使學生深入體會“丁香結”的深刻含義。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教師總結。

丁香的淡淡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裏一直裝着丁香,裝着“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不順心的事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的有益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結”:人生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去感受如雪丁香的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朦朧的丁香結,去體會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全文,學生對文本要表達的主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揭示文章的主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小練筆。

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文章從視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了丁香花的特點,體現出作者的價值追求。請你也選擇一種花,調動各種感官去具體描寫它的特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引導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仿寫作文,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設計】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裏、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着愁怨,人生有“結”纔不會平淡無味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補白練習,瞭解雖然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生活窮苦,但是主人公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鄰居的善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課文《跳水》,大家是否記得它的作者是誰?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另一篇文章《窮人》。

2、板書課題,齊讀。課文寫的是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發生在窮苦勞動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瞭解窮人的生活。

(1)既然課題是《窮人》,那麼,我們先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窮人的生活的。請大家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從課文中劃出說明生活窮的句子。

(2)以輪讀的形式交流。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桑娜一家生活很窮苦。漁夫( )出去打魚;桑娜( )地幹活,可是還只能( )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 )冬夏( )光着腳跑來跑去;他們吃的是( )麪包,菜( )魚。

(4)雖然課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窮字,但是桑娜一家的生活真是( )。請你能不能突出窮字,讀讀課題。

2、細讀課文,瞭解桑娜的善良。

(1)雖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強維持,但是,當桑娜發現鄰居西蒙病死了,馬上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家。(板書:抱)

(2)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回到家裏,她的心情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讓我們讀讀她的心理活動。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輕聲讀,想想你從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中讀出她的幾種感受?(擔心,害怕,堅決)指名讀。

(4)讀了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大家有沒有覺得她的想法不連貫,內容有跳躍呢?那麼讓我們用文字代替這幾個省略號,把她的這段話補充完整吧!

(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6)請一位學生把這段補白後的內容說完整。

(7)再讀這段心理活動,讀出感情。

(8)課文中寫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現在你知道她爲什麼這樣做嗎?

3、學習1127節,感受漁夫的善良。

(1)桑娜是善良的,她寧願自己受苦,也要關心別人,那麼漁夫呢?同桌以直接對話的形式,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

(2)說說最能說明漁夫善良的一個字。(板書:熬)

(3)如果把這個熬字去掉行嗎?

完成練習,寫一寫:此時漁夫已經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將( );桑娜將( );自己的五個孩子將( )。

因爲想到了這些,所以,他用了熬這個字。但是,儘管這樣,他還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來。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樣,都很

三、總結:

課文寫了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極度貧窮,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們讀者的心裏寫下了一個端正的人字。(板書:人)請你強調這個人字,再讀讀課題。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本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難點: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文本引讀

作者簡介: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四、整體感知

1、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蹊蹺(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虛

mǎ nǎo( )( ) 奼紫yān( )紅 殷切( )

勻稱 ( ) 鑲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3、讀完全文,你認爲能表達文章中心的一句話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讀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沒有交待同窗要棗核的用途?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2、在同窗的後花園裏,具體的思鄉行動表現在哪裏?

3、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六、品讀鑑賞

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1、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

2、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3、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應用拓展:

積累遊子思鄉的千古名句: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曹操《卻東西門行》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歐陽修《送惠勒歸餘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崔滌《望韓公堆》

遊子悲其故鄉,心愴恨以傷懷。--班彪《北征賦》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爲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

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

讀、說、寫相結合

教學用具: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裏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大家帶來很多的來的快樂,是嗎?板書:秋天的快樂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範爲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並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爲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後記:這節課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讓學生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爲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

讀、說、寫相結合

教學用具: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裏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習作: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上節課,你們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畫了美麗的畫,那你們能把畫面上的內容寫下來嗎?

二、寫前指導

1.請同學們把畫展示給同桌看,並說說畫上的內容。

要求:說話完整、清楚,儘量用上好詞

2.抽生上臺展示、交流,評價。

3.交流好詞好句。

三、寫作

1.根據自己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

2.同桌相互交流所寫的,並相互提出意見。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賞

1.抽生上臺讀,大家評價

2.佳作欣賞,大家點評寫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話讀給你喜歡的同學或老師聽。

五、作業

1.謄寫

2.家長寫出評價。

3.把畫和話貼在教室的牆上。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凡卡的信文內容

二、預設目標:

1、通過反覆朗誦,自讀自感自悟,體會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2、學會質疑問難的本領,養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及與他人辯論的好習慣。

三、教前準備:

文字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凡卡》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了這篇文章的結構思路

(二)現在我們先來學習信文的內容,信文的內容是文章的3 、8、10、11、15小節

自讀信文的內容,想想你讀懂了什麼?哪一小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劃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反覆讀幾遍,想想,爲什麼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己讀

2、同桌互說

3、交流

(三)學習3

這一小節講了什麼?你從中明白了什麼?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凡卡的文明有禮?反覆讀。

(四)還有哪一段也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習8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悲慘的學徒生活)他到底受了什麼苦?如果是分四人朗讀,該怎樣分配任務?

學生自己分配任務讀

交流你們是怎樣分配任務讀的,爲什麼?

這段內容是講了凡卡所受的苦:捱打捱餓睡不好覺哀求爺爺帶他回家

(五)學習捱打

1、凡卡爲什麼捱打?請你圈劃一下哪些詞語把你的心揪得緊緊的?

2、交流

不知不覺說明了什麼?隨手撈起的傢伙可能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3、讀好圈劃出來的詞語

同樣的方法學習捱餓和睡不好覺

4、確實,凡卡的學徒生活慘不忍睹,他從心底發出了聲聲呼喚——學生讀

只要能回家,只要能擺脫悲慘的學徒生活,凡卡願意幹任何事情。他說,我會——(引讀)

5、學到這兒,我們彷彿看到了正在遭受毒打的凡卡,看到了正在狼吞虎嚥喝着稀粥的餓凡卡,看到了漫漫長夜了搖着搖籃的凡卡,看到了孤獨地走在大街上去打舊的凡卡,在他的眼裏莫斯科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

6、莫斯科很大莫斯科很繁華,但莫斯科沒有凡卡的立錐之地,他夢寐以求地就是回到鄉下,回到爺爺身邊,他在信的結尾發出聲聲呼喚,哀求爺爺帶他回家,齊讀

7、凡卡的信真是字字血,聲聲淚,那麼凡卡到底有沒有回到鄉下,凡卡的鄉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一、教學要求

㈠知識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體會各地民居的特點。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獨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⒈瞭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重點詞句,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準備

關於各地民居的課件,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說,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這些都是那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去參觀領略一番。

2.(板書課題: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麼?

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子。

㈡.學習《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小聲跟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自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客家民居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生: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着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爲“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書: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爲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

生:異常堅固,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生: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着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啓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使文章真實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生:體現了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文化。

3.教師小結:圓形土樓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獨特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勤奮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嗎?那就趕快用你的慧眼去尋找吧!

第二課時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看這些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傣家竹樓)這節課我們再去傣家竹樓參觀領略一番。

㈡學習《傣家竹樓》

⒈播放《傣家竹樓》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更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默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傣家竹樓特點的中的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傣家竹樓給你的是什麼感受?

生: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板書: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爲什麼稱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別緻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質量四周,都用竹籬圍着。籬內種植着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是緑色家園,

生:去傣家做客,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着一大塊竹蓆,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等,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點。

生: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實具體。

⑷傣家竹樓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習俗?

生:體現了美觀、吉祥、平安,家道興旺,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習俗。

⒋教師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佈置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想法,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本單元的“語文園地”安排了四項訓練內容: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交流平臺”回顧了本組課文的場面描寫,以怎樣寫場面爲話題,引導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詞句段運用”中通過注意加點部分的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以及人物對話中可以用哪些詞語和描寫方法表示“說”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漢語表達的豐富性;“書寫提示”通過展示漢字的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日積月累”則展示名言警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學生在學習課文和習作的基礎上,已經具備欣賞和寫作場面的能力,學習“交流平臺”的內容相對容易;“詞句段運用”有例句,根據例句容易引導學生體會巧用詞語的好處,但讓學生自己仿照寫句子,部分學生會覺得困難;寫字練習功在平時,老師在平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日積月累”的名句在理解上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1.緊扣教材,讀懂句子,再拓展練習。

2.注重培養學生平時積累和運用好詞佳句的良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1.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興趣,培養學生善於表達的能力。

2.體會準確、恰當地運用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好處。

3.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水平。

4.積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賢的愛國情懷。

【過程與方法】

先讀通,再讀懂,最後運用。以讀爲本,拓展練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寫人物說話時,學習選用不同的形式表達,體會漢語表達的魅力。

重點

1.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興趣,培養善於表達的能力。

2.體會準確恰當地運用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好處。

難點

1.在寫人物說話時,學習選用不同的形式表達,體會漢語表達的魅力。

2.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水平。

3.積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賢的愛國情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場景及重點語段。

學生:課前準備自己的書寫作品。

2課時

第一課時

1.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興趣,培養善於表達的能力。

2.體會準確恰當地運用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好處。

在寫人物說話時,學習選用不同的形式表達,體會漢語表達的魅力。

一、回顧課文,談話導入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場景?最令人難忘的是哪個場面?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交流平臺

1.指導學生朗讀列舉的課文例句,找出場面描寫有哪些規律可以學習借鑑?

(整體和部分相結合、點面相結合。)

2.以《開國大典》爲例,引導學生賞析。(重點語句體會)

A.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牀,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

(從“老遠”的長辛店等地坐火車,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們,讓我們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們是那樣的激動與興奮,他們是參加典禮的三十萬人的縮影。)

B.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這是對整個會場的俯瞰圖,寫出了特定場合的整體情景,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現出了此時人山人海、紅旗翻動的壯觀景象。)

3.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各抒己見。

4.指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課文,並互相交流學習情況,並試着分享。

5.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語言表達要清楚;

(2)要有理有據;

(3)最好要有自己的見解;

(4)要認真聽別人講話,要目視對方;

(5)聽清別人的意思,不懂的等別人講完後再請教別人;

(6)最好能針對別人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對別人做出真誠的評價。

三、詞句段運用

1.體會加點詞語的好處。

(1)讀句子,比較如果沒有加點詞語,句子的意思會有什麼不同?

(“只聽見……只聽見……”這兩個“只聽見”強調了肅靜的氣氛,突出了會場的肅穆、莊嚴、神聖。“是那麼……是那麼……”突出強調了那裏的天確實更可愛。)

(2)這些加點的詞語在讀的時候,語音上有什麼不同呢?

(讓學生讀出強調的語氣,在語音上要重一些。以後在讀書時被強調的部分注意要重讀。)

2.指導學生朗讀人物對話,並交流自己的發現。

(1)在句子中找出表示“說”的詞語。

(“讚歎、婉言謝絕、話一出口”等詞語都表示人物在說話。)

(2)還有哪些詞語也表示“說”的意思,指導學生自己找出來。

(說道,談論、講解、喊叫……)

(3)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材中後兩個例句。思考:這兩個例句與前兩個例句有何不同?

(這兩個例句沒有直接表示“說”的詞語,而是借用伴隨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來提示。)

(4)指導學生根據瞭解到的表示“說”的方法進行仿寫練習。

3.引導學生根據例句與練習,思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示“說”的好處。

(如果一律用“說”顯得單調、重複,使語言機械呆板。相反,可以使語言生動活潑。)

4.學生練習寫話,準確運用標點符號。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場面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