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通用10篇)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樂家,經久不衰的音樂往往來自美好心靈所散發出的真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通用10篇)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後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月光曲》音樂帶、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題

聽說咱們五(1)班的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

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的?介紹一下貝多芬。

二、新授: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的課文。出題、讀題:

17、月光曲。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一下音樂的意境。

聽《月光曲》後:在音樂聲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剛纔,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繪得如詩如畫,那麼,課文又是怎麼來描

寫的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彷彿看到了大海?)

(1)你讀懂了什麼?

“霎時”:極短的一點時間。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子所表現出來意境,表現在音樂的旋律上該怎麼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的?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後來是澎湃激昂。)

(2)師小結:邊出圖

(3)指名讀(評議),師範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爲讀得好的可站起來讀),齊讀。

(4)試說,結合出圖。

3、這麼優美動聽的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這其中還有着一個美麗

動人的傳說呢?

4、聽錄音、看課文(2——9節)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思考:傳說主要講了什麼?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子?

反饋:(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詞。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說中,貝多芬並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爲什麼要給盲姑娘彈曲子?你是怎麼

看的?(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或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找到了什麼?)

(1)讀議:“一天夜晚,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理解“幽靜”:幽雅寂靜

“斷斷續續”:說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但彈得不熟練。

“是他的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讀議兄妹對語。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的崇拜,聽曲的願望。

重點:不過“隨便說說”:與姑娘內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爲家裏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裏難過,所以這樣說,這是勸慰的話。

(窮還表現在哪兒?)

窮:茅屋、舊鋼琴、歌的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說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說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的曲子。

這些對話該怎麼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指名讀後:師引讀(分角色)

(3)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心裏會怎麼想?怎麼做?引讀4、5節。

你讀懂了什麼?

讀議:“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的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於聽到說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的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的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爲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子?(出問題)

7、再讀2——5節,讀出語氣。(先自由準備讀、後齊讀)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麼?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並認識貝多芬是一個具有卓越才華和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鋼琴奏鳴曲《月光曲》錄音磁帶,投影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聽一段音樂(《月光曲奏鳴曲》第一樂章前四小節)說說聽後感覺。

2、學生介紹《月光奏鳴曲》。

3、一起來了解《月光奏鳴曲》背後動人的故事。

二、彙報預習

1、生字:

⑴ 指名讀字說部首,組詞。

⑵ 正音:券、縷、陌。

⑶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謄。

蠟的形近字:臘。

幽的筆順。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 齊讀生字。

2、指名說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直奔重點

1、自由讀課文,哪幾段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8、9、10 。)

2、自主學習8、9、10三段,你讀懂了什麼?標記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組討論。

4、彙報:

⑴ 爲旋律是怎樣的?應該怎樣讀?

(弱──強。)

指導讀“忽然……”有氣勢,高昂。

⑵ 作者是怎樣藉助語言來表示音樂描述的意境的?

(聯想 。)

畫出聯想的內容自由讀。

⑶ 這些聯想是由什麼引起的?

(實在的事物。)

去掉聯想的句子再讀,這樣好嗎?

⑷ 練習對比讀,體會聯想內容的必要性。

5、小結:

作者正是通過對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的描寫,通過對月光下大海的描寫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意境、感情,以具體的形象來展示音樂以景美寫音樂美。我們再讀,試背誦。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3

一 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認識貝多芬"作爲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爲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通過對比閱讀擴充閱讀信息,進一步認識音樂家的偉大之處。

4、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閱讀材料,通過"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二 教學流程

1、話激趣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說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說說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都給予肯定)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倆聽着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有關語句。)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雲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涌。)

(3)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讀。(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誦讀,教師隨機示範並及時表揚)

3、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情感。

(1)擬定目標。貝多芬先生爲什麼回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是什麼情感促使他彈出如此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回讀課文,從文中的重點語句中找尋原因。關係

(2)創造性的閱讀。(自讀感悟討論合作)

(3)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隨即調整,隨即點撥。)

A、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語段:兄妹倆的對話。(1、研讀"要是。那麼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說說"等。2、引導體悟: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B、是因爲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語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引導感悟:1、"多純熟","感情多深"等。2、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理是怎麼想的?)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語段:第八自然段。(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

(4)情景朗讀。(師生合作,再現課文情景)

4、擴展閱讀,進一步貝多芬。

(1)屏幕閱讀《不爲侵略者演奏》,提示學生注意語速,抓住要點。

(2)讀了這個小故事之後,請你再聯繫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爲盲姑娘彈琴的事,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請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讚揚的話。

(3)有感情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這樣寫到:

1、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人

2、貝多芬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是一個不向侵略者屈服的人。

3、貝多芬先生,您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我要採一束最美的鮮花送給您。

(4)延伸教育專題

A、提供相關閱讀材料,學生自選閱讀。

B、提示課外選材途徑(書籍,網絡)探究閱讀。

C、書面。總結反饋。(定期兩週完成研究專題—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題目自擬,如:我對貝多芬的認識,《月光曲》的誕生,貝多芬的成長之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等。)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着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掃除文字障礙,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也許你們聽說過《月光曲》這一鋼琴曲的名字,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嗎?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怎樣譜寫成的嗎?那麼,我們就先來聽一聽《月光曲》,然後再帶着問題學習課文吧!(教師放《月光曲》請學生欣賞。)

(二)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1.請學生默讀課文,畫下不認識的生字和詞。

(1)讀準字音 qùn券

這個字的聲母是“q”,不是“j”,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

生字中,有兩個字的字形容易寫錯,我們可以這樣指導學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們可以這樣記: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丟失的意思,眼睛丟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嗎?所以“亡”不要寫成“雲”。

(3)理解字義。

課文中有的詞語,學生理解起來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記憶。

例如:

①通過查資料或記住詞語。

萊茵河:西歐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奧、德、法、荷等國,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②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幽靜、恬靜、安靜

這三個詞語都有靜的意思。但是,“幽靜”比“安靜”更靜,多用於形容環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園十分幽靜。

恬靜:安靜、寧靜。

安靜: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

③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入場券:就是我們用來進入場地的票據。

④抓住重點字理解。

入場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那麼“入場券”,本課就是指聽貝多芬演奏作入場憑證的紙片。

⑤有的詞可以採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釋“相接”,即“連接起來”。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開的兩個詞合起來解釋,就是水和天連接起來。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來解釋爲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2.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

3.請學生再讀課文,看一看剛學過的生字記住了沒有。

4.出一個小小的練習,給學生做。

(1)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 ) ( ) ( )

券 純熟 波濤洶涌

(2)組詞

譜(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純( )

粉( ) 育( ) 噸( )

洶( ) 涌( ) 陶( )

兇( ) 通( ) 淘( )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可能一時還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圍繞題目,擴展內容說清:課文主要記敘了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導學生分段。

我們看看課文主要記敘了關於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那麼請同學默讀課文,看一看哪幾個自然段介紹的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呢?畫下來。

那麼,這篇課文怎麼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結尾。

3.學生按分好的段讀文,讀熟。

(四)佈置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思考課後思考·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所寫的事實和聯想。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①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將介紹有關《月光曲》的傳說。

④這是一種倒敘的開頭寫法。

2.練習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結尾)。

1.這一段,可以用學生提問的方法來學習。

學生可能提出下面的問題,我們以學生的問題貫穿整個段落的學習中。

(1)貝多芬爲什麼會給一位盲姑娘彈曲子?(我們引導學生看書,從書中找答案。)

請同學默讀2、3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

(學生默讀後,要找同學分別讀這兩段。怎麼理解的,就怎樣讀出來;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①貝多芬雖然是個音樂家,但是他並沒有脫離羣衆。他能在演出的間歇到小鎮上走一走,正是有這樣的行動,才能與兄妹倆相識。

②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一定要走進茅屋,爲兄妹倆彈琴。

A.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貝多芬的曲子肯定難彈,這位姑娘也彈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說明她很喜歡音樂。

B.理解:在姑娘說話以後,哥哥的態度怎樣?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

C.姑娘的話,是什麼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請學生選擇。)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說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說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着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 )

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爲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爲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爲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爲姑娘彈曲子。

(2)爲什麼貝多芬彈了一曲還要再彈一曲給姑娘聽?

請學生讀姑娘的話,體會。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段話,標點很重要,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說明姑娘說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動。

②“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馬上做出了判斷,而且心情是異常的激動。

③姑娘說“多純熟啊!”“多深哪!”說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爲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小鎮上的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正是由於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3)爲什麼文章在敘述過程中,幾次對環境進行了描寫?

(可以請學生把寫環境的語句畫下來,分句體會。)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

這裏提到了“幽靜”的小路。“幽靜”就是非常的安靜。

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這樣寫,是爲下文做了一個鋪墊。這就是特定環境的描寫。它會收到很好的寫作效果,我們不妨在我們的作文中試一試。

②“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寫。

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說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說創作是要有靈感的。

貝多芬深爲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爲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內容是什麼?

請學生仔細讀下面這段話,讓學生體會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請用“——”和“”分別表示出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學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寫實在事物。其餘部分是哥哥聽着琴聲而產生的聯想。

請同學們讀哥哥聯想的內容,想一想哥哥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聯想?爲什麼說哥哥“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了她從未見到過的景色

引導學生體會出:

①貝多芬這位著名的音樂家,彈奏出來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是帶着感情創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靜心地聽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樣一個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聽着樂曲展開了聯想。

③當哥哥看到妹妹聽得那樣入神,那麼投入,他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變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愛音樂,懂音樂。又在自己清貧的家中迎來了著名的音樂家是多麼的興奮,她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的。哥哥非常瞭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樣專注地聽,就知道了妹妹已聽懂了音樂的內容,已被這音樂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2.練習朗讀。

(三)老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已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們通過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了全文,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下面,我們就帶着感情,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指導學生朗讀。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播放鋼琴曲《月光曲》,師生靜靜欣賞。

一、 聽曲談話 走向人物

同學們好!

喜歡聽音樂嗎?那就仔細聽下面這首鋼琴曲,看誰能聽出它的名字,好嗎?

1、剛纔這首優美的鋼琴曲,誰知道它的名字?

你的知識面真寬!(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課題:月光曲),齊讀課題 2、你瞭解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嗎?(引出對貝多芬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談話:《月光曲》是貝多芬的成名作,是什麼激發了貝多芬的創作靈感?這首曲的創作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

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

2、交流反饋

好,課文讀到這。讀了課文,這些字詞你們會讀了嗎?

好,讀得真好。這個詞(出示“入場券”、“飛奔”、強調“券”、“奔”的讀音)

3、整體感知

看來字詞考不倒你們了,那誰能說說是“什麼激發了貝多芬的創作靈感?”(盲姑娘能聽懂他的彈奏)

從哪裏你能感受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

說得真好!可見你們剛纔讀得很認真!真會讀課文,那誰知道貝多芬共爲盲姑娘兄妹演奏了幾首曲子?

對,是兩首。第幾首是《月光曲》?

是的,是第二首。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談話: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貝多芬爲盲姑娘兄妹演奏的第二首曲子是《月光曲》,那麼第幾自然段是《月光曲》內容的具體描寫?帶着着這一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交流反饋。

課文讀到這兒,誰來說是第幾自然段?(引出對第九自然段的學習)

3、品讀第九自然段。

①聽着貝多芬的彈奏,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分別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時而低緩、時而明快、時而悠揚、時而激烈)

②本段描寫中哪些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哪些是人物頭腦中想象出來的感覺?(引導學生學習本段虛實結合的寫法)

③從本段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對,是貝多芬演奏技藝的高超。(或貝多芬演奏得很好)

④演奏完這首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習課文最後一段,體會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

四、品讀課文,提升認識

1、談話: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盲姑娘兄妹演奏曲子?細讀課文,找出貝多芬是怎樣遇到盲姑娘兄妹的?

(引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貝多芬對大自然的熱愛)

2、從文中的描寫你能看出這對兄妹的家境嗎?

對,貧窮。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引導學生朗讀兄妹的對話,體會這對窮兄妹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爲命的品性)

3、聽到兄妹的談話,貝多芬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動者的同情)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從本文的學習中,貝多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幫助學生梳理出: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熱愛)

六、佈置作業

聽一聽貝多芬的交響樂《命運》,加深對貝多芬的瞭解。

下課!

同學們再見!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貝多芬

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熱愛

(板書,邊講邊板)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讓讀者感動。課文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聽鋼琴曲時的感受,爲學生學習現實與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重點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並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情趣。

教學重點: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初步嘗試在音樂中聯想並進行練筆。

教學難點:通過對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作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簡介,激趣導入

1.同學們,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嗎?是的,《月光曲》。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誰聽過這支曲子?既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我們想一想,《月光曲》,該是什麼樣的旋律呢?從音樂聲中彷彿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呢?請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點評】相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他們也許在課前預習時知道了這個傳說,但未必有機會領略到曲子的妙處。這裏設計了猜測、設想的教學環節,引出學生學習任務,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自讀課文,感知傳說

1.現在請同學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2.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萊茵河 盲姑娘 蠟燭 琴鍵 譜成 幽靜

請大家從上面的詞語中找出一個形容環境的詞語,那就是“幽靜”。通過對“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語境的意義選擇理解詞語的意思,想想此處使用這個“幽靜”的妙處。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評】瞭解了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進行了“幽靜”一詞的學習,爲下文貝多芬聽見琴聲埋下了伏筆。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動

(一)走近茅屋後的感動

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筆畫出貝多芬走近茅屋後被哪些話所感動,從中你聽出了什麼?

學生反饋:

1.“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流露出盲姑娘內心夢寐以求的願望,聽出了那份對音樂執着的追求與熱愛。

指導朗讀:想聽貝多芬彈琴,對於盲姑娘來講,不是願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來,把這位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讀出來。

2.畫出的句子是"......太貴了,......又太窮",從這句話裏看出了哥哥的傷心和內疚。

指導朗讀:哥哥因爲家境貧寒沒有辦法實現妹妹的心願而內疚、傷心,把哥哥這份傷心和內疚讀出來。

3.畫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看出來盲姑娘的善良、體貼、善解人意。

(二)彈完一曲後的感動

就因爲這樣的感動,貝多芬走進茅屋,爲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彈過之後,雙目失明的盲姑娘與貝多芬素不相識,爲什麼僅憑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彈琴的是貝多芬呢?

學生反饋: 盲姑娘有一顆對音樂特別敏感的心;因爲熱愛音樂,所以對貝多芬來小鎮演出的事格外關注,猜測出此琴藝高超的人是貝多芬。

知音難求啊!貝多芬彈琴是被兄妹倆熱愛音樂的真情所感動,產生了創作《月光曲》的激情和靈感。

指導朗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點評】此處屬於難點突破,作者借用兄妹的談話一步步把高潮推進,爲了使學生對貝多芬的感情變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從而探究其創作的原因,老師設計了“讀、畫、想、說、讀”的環節,使學生的感情與文中的主人公實現共鳴,從而對盲姑娘的追求、哥哥的愧疚、兄妹間互相理解體貼的真情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更能明白貝多芬彈曲子的初衷。

四、想象曲境,讀讀寫寫

如此清幽的環境,如此酷愛音樂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讓貝多芬想了許多,於是他想把心中這份感情藉助於這清幽的月光用音樂釋放出來。面對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來琴鍵——聽!(欣賞《月光曲》)

在這樣優美的音樂聲中,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徐徐打開了一幅畫。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旋律中,更是心馳神往。他們彷彿看到了什麼,我們來學習第9自然段。 1.老師出示相應語段: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一個接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2.要求:讀一讀,你們發現其中的變化了嗎?你覺得這幾句話應該怎麼讀? 3.交流: 月亮的變化 (升起----升高----穿行)

大海的變化 ( 微波粼粼------洶涌澎湃) 朗讀時語氣應該由輕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語調由輕柔徐緩到激昂。

4.採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皮鞋匠……波濤洶涌的大海”,最後讓學生當配音演員,結合大屏幕上出現的畫面給《月光曲》配上文字。

【點評】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獲得整體的感知,形成“通感”,獲得的印象較爲深刻,使學生對《月光曲》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意境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同時,老師帶領學生分析了想象的畫面隨音樂的旋律而變化,既對朗讀進行了指導,又爲下文“聽曲子寫畫面”的小練筆進行了有效的鋪墊。

5.同學們還記得剛上課時對《月光曲》的想象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月光世界。在本文關於曲子的想象中,哥哥的想象畫面是根據什麼來變化的呢?是旋律的高低快慢。下面,還要請你聽一首曲子,閉上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在音樂聲中,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播放《牧童短笛》)請睜開眼睛,把剛纔你看到的畫面寫下來,一會咱們交流。

【點評】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讓學生知道音樂和文字之間是可以相通的,借用這篇文章讓孩子學習“如何聯想”的寫作方法、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觸發學生的感情情驗。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進一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學準備]:

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介紹貝多芬。

一、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提出問題。(要求教師給學生實在而充足的時間去預習,一般花整節課時間讓學生去預習。)

自 學 要 求

一、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要求識記生字,理解部分新詞。(可參考 運用工具書,如字典、辭典等)

二、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概括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 問題 ① ② ③ ④ ⑤

(學生在自學卡提出的問題,本人給予了歸納統計,在附頁。)

二、課堂檢測,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一) 預習檢測

1、生字新詞的檢測

A、詞語

幽靜 清秀 陌生 純熟 清幽 琴鍵

霎時 恬靜 波濤洶涌 陶醉

● 抽生讀

● 說說你最理解哪個詞語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傳 彈

zhuàn( ) dàn( )

● 請學生組詞識記

2、課文朗讀檢測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防止讀破句。

3、對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檢測

課文講了一個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美麗動人的傳說。請大家打開書本,再讀讀課文,讀過之後,看誰能把這個傳說說給大家聽聽。

A、學生自由讀全文。

B、課文讀好了,你們把這個傳說記住了嗎?在講這個傳說之前,我有個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這個傳說的大概意思講出來就可以,這就叫概括地講,這可比具體講要難。請你們先同桌準備一下,思考該怎麼講,想過了,自己可以小聲練習練習。(學生思考,各自練習。)

C、抽生說(多說幾個),教師隨時請學生點評,要求說出優點和問題。

(二)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課文的大概內容我們已經瞭解了,但是,課文裏邊還有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對課文也提出了不少的問題,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在四人小組內來討論你們不懂的問題,看看憑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決掉一部分難題。

● 小組進行熱烈地討論。

● 教師隨時巡迴點撥,參加討論。

● 小組內整理出剩餘的問題(經過這一環,那些粗淺的表面的問題就解決 掉了。)

三、集體反饋,自讀課文,疏理問題。

請每一小組的組長把小組內剩下的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板書,並同時進行問題的歸納與疏理。

疏理後可能還留有的問題:

● 爲什麼叫它爲《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麼迷人嗎?

● 貝多芬爲什麼要把剛纔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 盲姑娘爲什麼會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關於《月光曲》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 貝多芬爲什麼要爲那位盲姑娘彈鋼琴曲?

● 爲什麼他彈完一首後,又彈了一首?

● 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他爲什麼不回答?

△ 這一部分的問題是關於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而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疏理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這一小組不能回答,其他小組能回答的就隨機解決掉,教師抓住一些重點問題設疑。)

四、再讀課文,獨立思考,探究問題。

對於黑板上疏理後的問題,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先獨立思考,你認爲哪些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深入研究。

(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認爲第一部分內容,有些人則會認爲第二部分內容。)

五、合作探索,以讀爲本,解決問題。

1、第一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細讀第9小節,思考這小節講了什麼?(《月光曲》的內容)

B、請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月光曲》,聽完讓其談感受:你彷彿看到了

什麼?(學生對這裏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倆聽時的感受,教師也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感受,這就解決了《月光曲》真那麼迷人?的問題。)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聽了貝多芬的彈奏,他們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學生對這裏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節的內容,即月亮從海邊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這就解決了爲什麼叫《月光曲》的問題。)

小結:這麼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倆陶醉了,連貝多芬也是激動萬分,所以沒等他們醒來,就飛奔回客店記錄剛纔的曲子。

D、課文把《月光曲》寫得這麼美,我們想辦法把第9小節也背出來。

2、第二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瀏覽課文2~7小節,體會貝多芬的心情。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 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時心情

● 貝多芬彈完第一首後聽了盲姑娘的話,心情

B、彙報小組討論結果(學生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小結:貝多芬從感動到激動,正是懷着這種激動萬分的心情才創作出了這麼優美的《月光曲》。

六、檢測目標,拓展延伸,開放問題。

1、抽生背第9小節。

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學們,屋子裏真的披上了銀紗嗎?(不是,是比喻)

B、小結:這是由月光引起的聯想。寫實實在在的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8

一、課題:

月光曲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月光曲。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美好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啓迪,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月光曲》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貝多芬嗎?你對貝多芬有哪些瞭解?

生:自由談。

總結: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大音樂家,他的傳世作品有許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關於這首曲子的'譜成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瞭解這首曲子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二)推進新課

1、前提測評:

(1)教師帶領學生讀生字詞:

萊茵河入場券波光粼粼

恬靜波濤洶涌霎時間

(2)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品讀課文,感受貝多芬的人民性。

學習內容:自由讀2----7自然段,然後思考一下問題。

(1)貝多芬在旅行途中經過小鎮時聽到了什麼?是怎樣做的?他爲什麼這樣做?

然後出示窮兄妹倆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感悟盲姑娘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

①盲姑娘說:“這首曲子真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等我所做幾雙皮鞋,多掙點錢,一定給你買一張票。”

③盲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我會談好這首曲子的。”

(2)貝多芬彈完一曲後,盲姑娘是怎樣說的?貝多芬的感受是什麼?於是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爲了讓學生明白貝多芬再一次彈奏曲子的原因,教師出示下面重點句子讓學生再次品讀。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的說:“彈的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3、精讀感悟。

自學內容:8—10然段。

(1)貝多芬爲盲姑娘演奏第二個曲子時,當時的環境怎樣?

(2)聽着琴聲皮鞋匠眼前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3)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有什麼變化?

(4)貝多芬爲什麼能夠創作出這麼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過微雲、颳起大風”圖片及音樂伴奏,讓學生在情境中邊讀邊感受《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旋律。

4、齊讀結尾段

這一段讓你明白了什麼?

(三)課堂小結: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本文通過記敘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對窮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樂方面所具有卓越才華。

(四)佈置作業

1、按課文內容填空。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地方升起來,()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薄雲。

2、課文《月光曲》通過記敘()的故事,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和音樂的()。

3、文中的貝多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八、板書設計

月光曲

聆聽談話(同情)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創作《月光曲》(感動)月亮升高捲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後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繫。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爲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爲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爲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爲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纔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爲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纔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爲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爲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爲他們做些什麼?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爲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爲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爲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爲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爲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迴,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地月光,心情激動地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地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地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地,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地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地旋律嗎?

生:樂曲地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爲主,是閱讀教學遵循地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着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地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地表情和動作地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衆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地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地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地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爲就更好了。]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繫,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涌、記錄,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案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學習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習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從課文結尾入手)。

1、(《月光曲》音樂起)齊讀課題:“曲”是什麼意思?

2、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他著名的?(相機教學§1)

3、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作《月光曲》沒有關係?(相機教學最後一小節)

4、過渡:一個曲子爲什麼這麼着急,貝多芬爲什麼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纔也說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出示§9:(指名讀課文)

(1) 這段寫了什麼?(大海和月光的變化)那怎麼說是《月光曲》呢?

(2) 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容,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相機出示課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3) 分清事物與聯想: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是聯想)是誰的聯想?(讀課文§9末)他們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

(4)教師小結: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麼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在前面寫上: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盪)

(5)系統練說:師開頭——貝多芬面對着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裏,產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聯想,生接着說——

(6)是這樣的音樂(指板書)引起了這樣的聯想(指板書)。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不過我想: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不一定象我們研究的那樣簡單,可能在一片平靜的大海中,也會偶爾跳起幾個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洶涌的浪峯之間有低沉波谷,是不是?這樣,就使樂曲的旋律更豐富了。(音樂欣賞)

(7)想象練習:你聽着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麼?

三、追根溯源,瞭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產生?(學生質疑)那麼,他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帶着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2——§8

3、引導學生理解創作的源泉:

(1) 有感於知音:什麼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板書:一分觸動

十分感動

萬分激動

(2) 寄情於月光:他把這份感情寄託給了誰?(出示朗讀第8小節)

4、現在你還認爲《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練說:

五、課外延伸:

1、教師: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我們藉助網絡去感受貝多芬的音樂魅力。

2、(點擊網絡)介紹:他的樂曲熱情激昂,像一團熊熊的烈火,迸發着熾熱的激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通過學習,你結識了誰?對他有哪些瞭解?

2、背誦《月光曲》的內容(伴《月光曲》)

二、寫作遷移:

1、分清課文中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聯想到的事物?

2、寫作練習:給《荷花》這一段加上適當的聯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式各樣異,爭奇鬥豔。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荷葉後面,一隻蜻蜒在上邊飛來飛去。

3、組織交流。

三、鞏固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指讀

2、引導學生從漢字的構字規律對字詞進行分析比較。

3、理解詞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