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集錦15篇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集錦15篇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

一、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能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諸侯國相互混戰的場面)師講述故事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讀後分小組討論

(1)吳王準備出兵打敗楚國,爲什麼遭到大臣的反對?

(2)少年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吳王的?

(3)從中可以看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

3、逐步講解

問題:

(1)大臣們認爲,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2)吳王想到了後果嗎?爲什麼?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國,稱霸)

(3)吳王聽了大臣們的話嗎?他怎麼做的?

(4)有感情讀吳王的話

(5)齊讀這一段

問題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服吳王

問題三:(先不講)

(三)過渡:

吳王很固執,而且下了死命令,爲什麼少年一個“螳螂捕蟬”的事就能打動吳王的心呢?

(四)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後”

1。課件出示“螳螂捕蟬”

2。問“蟬怎樣?螳螂怎樣?黃雀怎樣?”

3。比較句子

4。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蟬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螳螂要捕蟬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黃雀正要啄食螳螂

5。蟬、螳螂和黃雀有什麼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更隱伏着病患呢!)

6。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麼?身後的陷患各是什麼?

這跟吳國攻打楚國有什麼聯繫嗎?

(吳國就像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的隱患)

7。吳王明白了這一點嗎?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吳王恍然大悟,“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這個故事巧妙地說服吳王放棄了攻打楚國,他爲了向吳王說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溼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讓吳王發現他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從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樣的人?吳王是怎樣的人?

(少年:勇敢機智,愛國)

(吳王:知錯就改)

10。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後

(五)口語交際訓練

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螳螂捕蟬”這樣的事呢?說一說。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啓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爲主,對於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註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啓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爲了表達什麼?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爲什麼難忘啓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啓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啓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麼?(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鬆)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麼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繫自己,談談啓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並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啓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啓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3

定向觀察,蒐集素材:讓學生帶一張自己學藝、參加藝術欣賞活動的照片,或者帶一件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學生帶一張自己學藝、參加藝術欣賞活動的照片,或者帶一件自己喜歡的藝術品蒐集素材,爲習作做好準備。

(一)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激情引入

教師引導: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藝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我們班的孩子個個多才多藝,見多識廣,這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留下的精彩畫面。我提議讓照片的主人來做畫面配音吧!

2、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帶照片或藝術品的內容,將學生分成學藝組、藝術品欣賞組、藝術欣賞活動組等。

(二)放膽試寫,自主修改

教師巡迴指導,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應用好詞佳句。

課前展示學生收集的學藝畫面,並提出配音的要求,爲這次習作主要內容做鋪墊。

1、上臺介紹

教師請1到2名學生上臺介紹照片內容,細說發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將學生述說過程中引用的好詞佳句一一板書,特別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覆強調。讓學生知道在敘事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聯想,能使情節展開,內容豐富,更加生動、感人。)

2、小組交流

(1)組內交流,互相提出優點,指出不足,幫助改進。

(2)每組推薦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二)

1、學生自由撰寫習作。

2、修改習作。

(一)

1、課前展示學生收集的學藝畫面,並提出配音的要求,爲這次習作主要內容做鋪墊。

2、介紹發生故事和親身感受,練習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取長補短,將藝術加工製作和鑑賞融合,交流不同的體驗感受。

(二)培養學生自由修改習作

1、回扣要求,交流習作。

教師引導學生賞識他人習作的成功之處,審視自己習作中的不足,取長補短,”

2、佳作欣賞,借鑑提高。

教師選擇少量習作展示、點評。1、小組內交流,可以讀一讀自己習作中最滿意的段落,請其他同學進行賞析。

2、小組內選出優秀習作。1、教師積極的引導,便於學生更好地交流。給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

2、讓學生學會欣賞習作,學會修改習作,從而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4

一、教材解讀:

課文采用倒敘的手法,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爲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爲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先寫結果,後寫起因與經過。這樣從一開始就把讀者的心緊緊地抓住,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此外,本課還採用對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偉壯觀與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對比,把昔日遊客流連忘返的熱鬧場面跟如今乘興而來、失望而去的痛心結局對比,強烈地反映出葬禮的“特殊”與必要,震撼着每一個讀者的心。

教學重、難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瀑布給人們帶來的驕傲、驚歎和它的消亡帶給人們的惋惜、無奈、震驚以及大瀑布前後景象的對比給人們帶來的啓示。

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爲此做些什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有一條雄偉壯觀的大瀑布即將離我們遠去,巴西總統菲格雷特還專門爲此舉行了一次大瀑布的葬禮。就讓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2.板書課題:《大瀑布的葬禮》

3.齊讀課題。

4.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些什麼?

5.生彙報。

6.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懂得了這麼多東西,老師發現大家真會讀書!那麼菲格雷特總統在這次葬禮上會說些什麼呢?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得方式讀最後一段。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最後一段。

2.通過讀書,你能猜測到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上會說些什麼嗎?

3.生彙報。(預設)

生:演講辭的內容可能會寫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給巴西人民帶來的歡樂和驕傲,以及那個時候很壯觀的情景和塞特凱達斯瀑布快要毀滅的時候的情景。

師:也就是說,演講的內容可能會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你認爲是哪兩個方面?

生:一個是塞特凱達斯瀑布壯觀的一面,一個是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枯竭的一面。

師:(板書:昔日 如今 )也就是說演講辭中會講到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也會講到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還會講到什麼?

生:他會叫巴西人民保護自然生態,愛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悲劇不再重演。

師:對!他會呼籲巴西人民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4.老師也很像知道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上會說些什麼?不過很可惜,老師找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怎麼辦呢?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寫菲格雷特總統的這篇演講辭。有信心嗎?

三、學習課文。

(一)昔日的大瀑布

1. 師:菲格雷特總統在回憶大瀑布給巴西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驕傲和歡樂時,具體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4.5自然段。

2.學生自讀課文,

3.感受到了什麼?

4.彙報感受。

5.大家感受得都很深刻,你能通過讀把你得感受讀出來嗎?

6.生練讀。

7.指名讀。評價。

8. 想不想看看塞特凱達斯達瀑布,讓我們一起欣賞。(出示課件)看着塞特凱達斯的樣子,你想說些什麼?(太壯觀了………)

9.是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啊!看了瀑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得更好!

(出示課件,打上文字:“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一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7.背誦積累:這麼美得瀑布,願意把它記在腦海中嗎?讓我們邊看錄像邊試着把它背下來吧!

8.過渡:昔日如此雄偉壯觀得大瀑布,現在怎麼樣了呢?

(二)如今的大瀑布

1.默讀第8自然段。

2.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怎麼樣呢?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逐漸枯竭)

3.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大瀑布吧。(出示課件:現在瀑布的圖片。)此時此刻,你得心情如何?

4.同學們,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第8段。

(三)葬送的原因

1.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現在卻奄奄一息,這到底爲什麼?(出示昔日和現在的瀑布對比圖,下面寫上大大的紅字:爲什麼?)

2.默讀課文第7段,找到葬送的原因。

3.生彙報,師總結。。報÷刻比讀。齊讀。 4.

(四)完成演講辭

1.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話想說,把自己當作菲格雷特總統藉助這個演講辭得格式,把自己想說的都傾訴進自己的演講辭裏。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懷着___________,爲_____________。

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___________,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_________。

應該清醒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開始同桌兩人練習說演講辭。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菲格雷特總統在演講的最後說,願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但我們看到在實現這美好願望得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得地方。

2.你都知道哪些破壞環境的事?

3. 聽了這些消息,你想說些什麼?你想呼籲什麼?誰來說一句最精闢的話,最有詩意的話來做一則環境保護方面的公益廣告語?

五、板書設計:

大瀑布的葬禮

昔日 雄偉壯觀

如今 奄奄一息

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自己的家園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5

教材簡析: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迴盪着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標:

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目標:

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裏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7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聖”,帶着神聖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聖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迴盪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聖”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着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係,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係,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係。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爲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麼。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麼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並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麼。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麼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着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裏,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捨,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麼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麼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覆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麼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麼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這是萬分的不捨呀,指名讀————————;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麼?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着深深的無奈,帶着萬分的不捨,帶着真誠的叮囑,配上音樂,再去讀讀西雅圖的話,齊讀——————————。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後,發出了怎樣的呼籲呢?

(一)“爲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並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籲,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爲“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昇華。

1、過渡語:大地爲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聖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聖的!

2、同學們,爲了自己的幸福,爲了子孫後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6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並結合課件學習生字詞。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快速默讀: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你會怎樣分?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a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b 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②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① 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在我們看來,這聲音似乎還不至於超過“人間的一切音樂”。但作者卻這麼認爲,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③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5)第9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麼?(市場裏,甲蟲們做買賣;公園裏,大甲蟲在教小甲蟲尋找食物……)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預習第4課。

板書設計:

3 草蟲的村落

黑甲蟲——遊俠

小圓蟲——少女

靈泉般的音樂

勤勉地勞作

(想象豐富,感受獨特)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7

教學目標:

1、讀準並積累本課詞語:奇異、玲瓏多姿、凝結、細膩、呈現;理解詞語“玲瓏多姿”。

2、知道課文寫了五彩池的幾方面。

3、能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正確理解語句,感受文章前後聯繫的緊密性。

4、能借助板書,概括池水的奇異,積累有關語句。感受五彩池的奇異。

重點難點:

1、能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正確理解語句,感受文章前後聯繫的緊密性。

2、通過圈詞劃句,感受五彩池的奇異。能借助板書,概括池水的奇異,積累有關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一)欣賞圖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異。

1、欣賞圖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體音樂,出示:欣賞圖片)

(二)揭示課題。

有一位在遊覽之後,將這番美景化作文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17五彩池)齊讀課題

二、反饋預習,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反饋預習,瞭解1、4節的總起、總結作用。

1、反饋預習,交流寫出五彩池特點的詞語。

(出示預習要求)讀了文章後,五彩池留給你什麼印象呢?

2、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梳理文章結構,學習1、4節。

交流:(板書:奇異)對呀,這是五彩池留給我們的總體印象。在開頭總起介紹了五彩池的特點,最後又再次總結了它的特點。就讓我們拿起書來讀讀1、4節。

(二)瞭解從哪些方面介紹五彩池。

1、交流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五彩池。

中間兩個小節,又爲我們介紹了五彩池的哪兩個方面?

2、交流並板書。(板書:池子、池水)

3、小結並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點課題“池”)池子及其中(點課題“五彩”)五彩的池水這兩方面來介紹五彩池的奇異的。我們讀這類寫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這個景物的。現在就讓我們來深入學習,看看是怎樣把五彩池奇異的特點寫具體的。

三、學習第2小節,瞭解五彩池大小、形狀上的奇異,積累有關語段。

(一)瞭解本節是圍繞那句話寫的。

1、指名讀第2節,正音。

我們先來看看文中對池子的描寫。指名讀第2節。(媒體:“玲瓏、恰似、一畝、盛開”的拼音)正音。

2、默讀第2節,思考本節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那這一節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直線劃出句子。

3、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辨析本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交流:(板書:大大小小、玲瓏多姿)

引讀體會:這裏滿山坡的五彩池卻多得數不清。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邊沿是金黃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帶子把池子圍成各種好看的形狀——

(二)引導抓住句中關鍵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的情。

1、自讀第2節,初步感受是怎樣描寫五彩池的。

(出示:滿山池子的圖片)如果你是遊客,此時你會做什麼呀?如果不能用相機,要讓你用文字來描寫美景,該怎麼寫呢?讓我們來看看是如何用文字來吸引我們的。(出示:“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蓮花”)自己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

2、出示句子,引導感受的描寫中流露出的驚訝之情。

(1)媒體:音樂;師範讀,學生想象。在文中說——(出示: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到三米。)這大的池子在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點評:

“一畝”相當於我們14個教室那麼大!可能我們感覺很大。但同樣是池子,.的天池有7畝多大。而五彩池,大的——並不大呀。一個“不足、不到”把的感受表達出來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讀兩句話,你們發現了什麼?(池子大小差異很大)

3、小結:就是用了強烈的對比來讓我們感受到池子的奇異的。(板書:對比)

(三)感受池子形狀各異,有感情朗讀有關語句

1、知道用比喻的方法來介紹池子的形狀。

又是用什麼方法來介紹池子的形狀的呢?(板書:比喻)引讀有關的語句。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玲瓏多姿”。

讀了句子,你理解什麼是“玲瓏多姿”了嗎?(小巧精緻,形狀各異)

3、剛纔我們讀了句子,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讓我們再把第2節讀好。

四、學習第3節,瞭解五彩池池水的奇異,簡要概括“池水顏色奇異”。

(一)瞭解第三節的結構特點,概括每層要點。

1、默讀第3節,分層。

我們跟隨去領略了池子的奇異,讓我們再去看看那鮮豔多彩的池水吧!(板書:鮮豔多彩)默讀第3節,想想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池水的?做好分層記號。

2、巡視,(媒體出示答案)

3、理解這樣分層的原因。交流:(板書:現象、成因)

(二)瞭解五彩池池水的奇異之處,根據板書提示簡要概括。

1、讀懂並簡要介紹池水奇異在哪裏。

(1)這節課,我們先跟隨來了解池水奇異的現象,並把關鍵的內容提煉出來簡要地說給別人聽。引讀: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讀,把這段話讀正確。(媒體出示原第二層)

(2)指名讀。

(3)(媒體:隱去後半部分)這池水實在太使人驚奇了——(男生讀)

(4)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概括池水的奇異。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8

一、設計理念:

注重教材的整體性,以學生爲主,引導自讀自悟,將讀、寫、議緊密結合,注重課內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佈置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深厚的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三、教學思路:

注重課文的整體性,突出重點,理解寓意,感悟人物形象,以“談話導入—初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把握課文重點—感悟少年形象—拓展延伸”四個部分組成。

四、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能聯繫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五、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六、教學難點: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中國古代文化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寶。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節選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明代小說《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欣賞了詞《如夢令》、《漁歌子》,今天我們繼續接觸中國古代寓言《螳螂捕蟬》。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螳”、“螂”並讓學生描紅。

2、補充課題,明白出處。

這是一個八字成語。你能將它補充完整嗎?

螳螂捕蟬()指名說。

指明出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韓詩外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它原文:(課件出示)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指導學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的精確與簡練。

你還能說一個來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語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3、小故事,大道理。

“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設計意圖注重教材的銜接,注重整個單元課文的聯繫,使學生能夠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感受祖國古代文學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在書中做上記號。

2、指名說說故事內容,用上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

3、指名讀課文,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隨機學習生字,理解詞語。(侯與候的區別要講清,理解“諸侯”的意思。稟的讀音和字形要注意。)

(三)把握課文重點,感悟少年形象。

1、默讀課文思考:面對吳王伐楚,大臣們的意見和少年的意見一致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①指名交流。理解‘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和“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理解兩個“死”的不同含義。想象衆臣勸說的場景,感受吳王的固執和暴戾。

②面對如此暴戾的吳王,大臣束手無策。他們散朝之後會私下麗議論什麼呢?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後,他會怎麼想?怎麼做的呢?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關鍵詞語“拿着”、“轉來轉去”、“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朗讀體會少年的機智。

2、少年怎樣巧諫的呢?你從中又能感受這是一位怎樣的少年呢?

①給人物加上合適的提示語,想象人物的神情,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指名交流,並分角色朗讀。

繼續想象人物的內心想法,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對話,豐滿人物形象,並能用適當的成語來概括少年的形象。(機智勇敢、胸有成竹、毫不畏懼)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的空白,想象人物的神情、動作和內心想法,豐滿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愛學語言故事。】

②理解“螳螂捕蟬”的寓意。

課件出示“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自由讀,讀出蟬的“自由自在”,用這個詞語說話。

指名朗讀,讀出螳螂的雄心勃勃。

默讀這段話,在書中寫一寫,蟬、螳螂、黃雀的眼前利益和身後的隱患,交流,教師板書。朗讀這段文字。

3、聽了少年的話,吳王爲什麼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課件出示句子:“蟬、螳螂、黃雀,它們搜一心香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這禍患呢!”齊讀。

吳王聽了這番話,他明白了什麼?作爲一個國家的君主,他的心裏想到了什麼?指名交流,說說吳王的內心想法。齊讀課文第十二自然段。理解“恍然大悟”。吳王悟到了什麼?指名說,教師相機補充評價。

創設情境:第二天早朝,吳王在大殿上會對大臣們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請人表演。(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情和語言,並要求能用上課文中出現的成語。)

【設計意圖聯繫螳螂捕蟬的故事,分角色並加上動作創造性地朗讀,這樣,學生自然“感”得多,“悟”得深。】

(四)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引出話題:生活中、學習中,你有沒有發現“螳螂捕蟬”的事情存在呢?指名交流。(如人們只顧開礦掙錢,不注重環保,山體植被被嚴重破壞;盲目引進化工項目,周邊環境被污染,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困擾;學習時貪玩,一知半解,留下學習的隱患等。)

九、教學結束:

學習課外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繼續積累成語。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裏,窮人們受苦受難卻能互相關心、相濡以沫。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歸納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重點詞“忐忑不安”,引讀課文。

1、板書:忐忑不安。讀,今天我們抓住這個重點詞語來讀懂24課--窮人。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課文9-11節。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會怎麼說?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生邊說師邊貼紙條)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說一說?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牀前想了這麼多的事情,你能把這些事情有順序有條理地排一排嗎?(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他會說什麼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練讀9-11節,同學們讀桑娜想的`話,老師讀其他的。

5、剛纔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2)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學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來幫助我們讀懂課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動,串讀全文。

㈠、1、我們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這樣四方面的事,下面我們先來學習“自己的五處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你從課文哪兒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3、①學習課文第二節“你從這一節讀懂了什麼?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1)

②、學習課文第16節,你讀懂了什麼?

㈡、學習“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1、請同學默讀課文3-8節,思考:桑娜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

2、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口答,聯繫課文補充句子句式訓練。

①、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②、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③、桑娜想:與其(),不如()。寧可(),也要()。

3、我們一起讀第8小節,體現出桑娜這種美麗的心靈--指導朗讀,齊讀第8節。

㈢、1、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

2、自由朗讀桑娜對漁夫說的話,21節、23節,想:你從桑娜這些話中讀懂了什麼?

3、此時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這裏出現了兩次沉默,請大家聯繫課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爲什麼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板書:沉默、沉默)

4、學習第一次沉默內容。(板書:沉默)

想象:桑娜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漁夫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5、學習第二次“沉默”內容。

想象:桑娜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漁夫爲什麼沉默?心裏會想什麼?

6、自讀第24節,你漁夫的話中讀懂了什麼?

筆頭訓練:

漁夫心裏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①、你從哪些詞句中讀懂了漁夫在想如果不把他們抱來()

如果把他們抱來()

這種矛盾憂慮的心理?

②、你又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他想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的這種決斷的心理?--(熬)什麼意思?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

——訓練朗讀?怎樣體現漁夫這種決斷的心理?

7、齊讀漁夫說的話:24-27節。

8、課文《窮人》的中心--寧可自己受苦受難,也要互相幫助。

三、總結:

(略)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會寫生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⑵能快速地默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自然段。

⑶整體感知閏土的形象。

2、過程與方法:

⑴有速度地默讀課文。

⑵概括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

⑶根據畫面展開聯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在舊中國深重的黑暗下,閏土身上的健康、機靈、質樸和勇敢。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

揣測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課前瞭解舊社會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瞭解文中提到的動物;多媒體圖片;網絡教室。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激發興趣

1、介紹朋友: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個新朋友,他叫閏土。

板書:

閏土

出示課文插圖。

2、打招呼:

與朋友初次見面,誰能與閏土打個招呼?指名說。

過渡:

看來同學們都會打招呼,想不想趕快了解我們的這位朋友?

3、魯迅先生在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時也像你們一樣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兒時的夥伴,當母親和他提起這位朋友時,他的腦裏就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畫面。

靜靜地音樂聲中聽老師講述閏土刺查的故事。說說聽了故事之後的感受。他就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主人公──少年閏土。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你想認識這位少年嗎?細細地讀讀課文:

輔助閱讀:

⑴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詞,能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間、彷彿、素、如許、單、無端、便是。)

⑵填填你讀課文後對閏土的認識:()的少年閏土,還能說說理由。

(機智、勇敢、知識豐富、自由、健康、可愛……)

⑶文中還有一個“我”,這“我”又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的我。

2、同學反饋交流。

(板書同學對閏土和“我”的認識。)

三、提出問題,互釋疑點,保存問題

魯迅的文章語言精闢,同學們在初讀課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請大家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做好記號。先由四人小組長組織,進行組內交流,再把你們解決不了的寫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夠相互解決一局部。

1、同學小組合作學習。

2、反饋交流,局部問題存疑。教師從同學的問題中瞭解同學的關注點和疑問點。

四、學習閏土的外貌

由同學問題進入第一自然段教學。

1、請同學們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2、指名讀,同學們仔細聽,聽完後說說閏土的形象有什麼樣的特點。

(看出閏土是一個質樸、活潑的小朋友。)

3、老師給大家捎來一頂紹興的小氈帽,我們找個小朋友戴一戴。仔細觀察,戴上氈帽的小朋友像閏土嗎?

區分紫色──又白又嫩,體會閏土的健康。

4、抓住重點詞,親切地朗讀這句話:

閏土是一個健康的小朋友,形象非常可愛,可惜課文中沒有寫到“我”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再讀讀課文,你們能不能根據閏土的形象特點來想象一下“我”會有怎樣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據,合乎邏輯。

5、學習作者對閏土外貌的描寫,將大家對“我”的設想用幾句話寫一寫。

6、反饋交流,師生評價。

7、小結:

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這樣想的緣由,我們到下節課可以繼續研究。

五、教學第一段畫面

正是這不同於我的外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讓我最記憶猶新的則是看瓜刺猹的閏土。

1、輕輕地讀讀這段話,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⑴第一句教學:

①指名讀第一句:

同桌互讀,並且把認爲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同學評價。學習讀。

②教師點播:

在閏土飛馳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時,我在哪裏?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③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⑵第二句教學:

①刺猹──閏土不只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

②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③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⑶指導背誦本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直入主題

1、談話: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少年閏土》。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圖片:

⑴師引述: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在做什麼呢?誰能把這幅畫的內容續下去?

⑵請全班的同學看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⑶ 小結:

看來同學們對上一節課的內容掌握得不錯。

這幅畫可以看出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呢?

(機智勇敢。)

3、過渡:

閏土還不只機智勇敢,他還有很多特點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

捕鳥、拾貝、刺猹、觀魚。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閏土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自由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示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⑴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⑵閏土很勇敢。

⑶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局部:

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3、小結:

綜合閏土給“我”講的這四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師:“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麼?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4、小結:

由於環境的不同,閏土和文中的“我”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爭辯研讀,深入理解課文:

作者魯迅是如此的嚮往閏土的生活,那閏土和作者相比,誰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學們!假如要你選擇,你是嚮往閏土的生活還是課文中“我”的生活?請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也可以結合你對魯迅的瞭解以和魯迅的作品來談。

6、展開想象,訓練口語:

⑴過渡:

與閏土相處了一個月,“我”與他已經發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必需回家了。當時會發生怎樣感人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閏土分別時會說些什麼?

⑵誰能結合圖中人物的神態、動作再說一說。

⑶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⑷課文最後說他們從此沒有再見面,其實三十年後,他們倆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後的閏土改變太大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有興趣知道的同學,請去找魯迅的小說──《故鄉》來讀讀吧!

【研討】

以讀代講,體會人物形象,擴大自主學習的選擇餘地,同學學得積極、主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要問題,同學自讀課文,寫下自身的體會,然後交流感受,給同學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同學說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使同學從多種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學習重點:

對比寫法的好處。

學法提示:

這首詩主要採用對比的寫法,以鮮明的對比,抒發作者的感情,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認真朗讀詩歌,注意詩歌的朗讀節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認真朗讀詩歌,注意停頓的節奏,用“∕”標出語氣的停頓,用“”標出重音。

(1)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2)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3)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4)羣衆把他擡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爲xx,懷着xx情感而寫的。

3、“有的人”詩中指xx和xx的人。魯迅先生屬於一種人。全文采用對比手法,褒貶鮮明。作者從魯迅生前xx,去世後xx這兩點來表現他的偉大。

4、我能理解詩句中的幾個詞語

5、這首詩可以分爲幾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第xx節)

第二部分(第xx節)

第三部分(第xx節)

6、我有幾個問題要與同學交流

(二)合作探究

閱讀提示: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節詩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各有什麼含義?

2、這首詩從哪些方面把兩種人作了對比?如何進行對比的?

3、體會“騎在人民頭上”和“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中“騎”和“俯”字的妙處。

4、“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這節詩。

5、對比是這首詩歌的主要寫法,有什麼作用?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出一個什麼道理?

7、這首詩是紀念魯迅的,爲什麼不直接以紀念魯迅爲題,而取名爲“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xx人

——泰戈爾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們心中卻把你牢記

你總是愛把自己隱匿

我們的愛戴使你發射光芒

你把發自心靈的光芒

帶給那黑暗的東西

你從不尋求名聲和崇拜

可是xx愛之神發現了你

1、這首詩所讚美的你和課文裏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但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四)相關鏈接

臧克家xx(1905~20xx)他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基礎。1925年首次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創作的《難民》《老馬》等詩篇,以凝練的詩句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長詩《罪惡的黑手》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罪惡和僞善的面目,這些詩是他早期詩歌的代表作,已成爲我國現代詩史上的經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識地學習古典詩詞的結構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風格之外,還苦心追求詞句的新穎、獨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語化。

建國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黃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選入語文課本。《有的人》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範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獲獎,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xx年10月,他被世界詩人大會和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同年12月,獲第七屆今世緣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2

一、激情導入

1、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瞭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鐘鼎文,也領略過篆書、隸書。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與現代的簡化字相聯繫嗎?

2、猜字遊戲(12生肖)。

3、談感想:

當這兩種文字同時出現在你眼前時,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呢?(自由談)

二、學習課文

1、導入揭題:

是呀,漢字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它讓每一箇中國人爲之動情。今天讓

我們一起來讀一篇由詩人劉湛秋寫的散文《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2、自讀課文:

3、思考:

把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認真體會作者熱愛漢字的感情。

4、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段:“它們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體會兩個比喻句。把漢字比作孩子和鮮花。你覺得漢字還像什麼?)

第二段:風韻和變化:

⑴ (生找到“太陽”、“月亮”這類詞)師:在作者的眼裏每個字有着不同的風韻。你有沒有和作者同樣對漢字的感觸嗎?(學生用“看到……感觸到……”展開聯想來說話。)

⑵ 小結:

是呀,這些用筆畫組成的美妙圖畫,這些由橫豎構成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麼相近。它們在瞬間走進想象,然後又從想象流出,只在記憶中留下無窮的回味。這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精靈呵!

⑶體會書法中漢字的變化。

①師:是呀,書法是漢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現形式。它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書法讓漢字更充滿了生機,更具有了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峯),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賞書法作品體會括號中的四個詞。)

②你還能用其他的詞來形容這些書法嗎?

(浩如煙海、揮灑自如、熱情奔放、豪邁恣肆、柳公權的書法骨力遒健,結構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飄逸通達、行雲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師:在我們寧波有一位世界的書法家。(簡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給我們帶來的作品。

(請生給每幅作品寫一個詞。)

師:誰能連起來向老師們介紹一下沙老的書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師:我們讀過《詩經》、《楚辭》,也背過唐詩宋詞,更誦過優美的近代詩。從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漢字中那跳動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總結:

師:漢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它以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風韻展示它的靈性。怪不得作者會對漢字如此鍾情,迷戀。正如最後一段中所說;“像……”(生齊讀)

(男女生誦讀。)

三、導學

1、師:在這一主題單元中還爲我們的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瀏覽“我愛你,漢字”版塊。

3、說說你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想從那裏着手呢?

四、總結

每一種文字都是民族的記憶與自豪,方塊文字深深地紮根在我們歷史和民族的土壤裏。讓我們繼續遨遊漢字王國,去感受那祖國文字的神奇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準備:

有關冬雪的錄相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瞭解作家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1.看錄相,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纔我們欣賞的這段錄相,描繪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呢?(大雪紛飛時的景象)。的確,在我國的北方,每當冬季來臨,那漫天的飛雪,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思,無限的喜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場雪》。讓我們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後的第一場雪的,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2.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及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呢?

學生甲:我來爲大家介紹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關資料。峻青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抗戰爆發後參加革命。這篇文章寫於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欠收。國民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困難。人們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悅,就寫下了這篇散文,收錄在散文集《秋色賦》中。

二、預習課文。

1.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並組詞。

3.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自己試着解決。

三、交流自學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燈片投影,指名帶讀。

2.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茸:本音讀“ ”,在“毛茸茸”中讀“ ”。指又短又密又軟的毛髮。

甸:本音讀“ ”。在“沉甸甸”中讀“ ”。

驟然:突然,忽然。

凜冽:刺骨的寒冷。

寂靜:沒有聲音,很靜。

諺語:在羣衆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幾個方面來寫這場雪的?

2.指名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課文是從四個方面來描寫這場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聯想

(2)你能試着分段嗎?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後(4、5自然段)]

聯想(6、7自然段)

3.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你的同桌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瞭解雪後美景。

2.體會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雪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樂,還能給農民們帶來豐收。讓我們跟隨作者共同去體驗一下吧!

2.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你還記得嗎?

板書:雪前——雪中——雪後——聯想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雪前、雪中、雪後的景色各具哪些特點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讀一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二)抓住重點語句深入體會。

我們就用讀的形式彙報。

1.雪前

(1)學生甲:雪前的特點就是天氣變化大。

(2)學生分別讀句子、談體會。

①前些天還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

從“驟然”這個詞體會到天氣由暖變冷,變化特別突然。

②空中佈滿了鑽色的陰雲。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就下起雪來。

鉛色的陰雲說明天陰得很沉,預示着大雪即將來臨。風很刺骨。呼呼地颳着。

(3)教師小結:作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大雪前氣象的變化:陰——風——雪。

(4)誰願意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呢?請學生練讀後彙報讀。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用讀的形式進行彙報。

(2)學生彙報。

學生甲:雪中的特點是雪下得很大。

(3)談重點句的體會。

①開始下雪時還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見鵝毛般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地上一會兒就白了。

鵝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會兒就白了,也說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靜,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

“簌簌地”“不斷”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爾咯吱一聲響,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

“壓斷”說明積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積雪,就被壓斷了。

(4)教師小結: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描寫。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因此,這部分內容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序。

(5)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3.雪後: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後的大地是什麼樣的呢?板書:景色壯麗

(2)大家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來的?請你默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作出記號,用讀的形式進行彙報。

(3)學生自學。

(4)討論後交流。

①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粉妝玉砌,指用白色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這裏,說明雪後世界變成了白色,非常壯麗。

②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

這句話作者用了比喻,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描寫出了雪後樹木的形態、十分好看。

③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這裏作者寫出了兩種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陽光和雪花互相輝映所產生的瑰麗色彩。

(5)教師小結:作者即寫出了雪後的靜態美,又寫出了動態美,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那麼,雪給人們帶來了什麼?(帶來了歡樂。孩子在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使我們體會到人們的歡樂。)

4.看到場大雪,作者聯想到了什麼?

(“瑞雪兆豐年”。)

5.什麼是“瑞雪兆豐年”?這麼說有根據嗎?請同學們把有關的語句劃在書中,再作交流。

6.學生彙報。

學生甲:“瑞雪兆豐年”指的是這場雪下得正是時候,預示着來年是個豐收年。

學生乙:這麼說是有科學依據的。積雪可以凍死害蟲,雪化後可以促進莊稼的生長。

學生丙:農民們也有着豐富的經驗。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積雪可以保護麥苗安全過冬。

7.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甲:表達出作者對雪的喜愛和讚美。

學生乙:表現了作者的滿腹喜悅。因爲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連年的自然災害使人們企盼着豐收。看到這場瑞雪,人們必然聯想到來年的豐收,所以人們的心情萬分激動、欣喜。作者正表達了這種情感。

8.帶着這樣的情感,把這部分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本文在“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把這種感情蘊含在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上,也直接通過聯想表達了出來。)

2.你認爲文章的哪部分寫得好?好在哪兒?

3.圍繞重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有序:按時間的順序,按下雪的過程寫。

(2)有物:從寫景到寫人,再聯想到來年的糧食豐收。

(3)有情:爲雪景而歡樂,爲來年的豐收而喜悅。

四、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看錄相資料,再次領略雪的美麗壯觀。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朗讀。

3.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在《採蜜集》本上。

五、作業

1.讀課文。

2.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並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祕:奧妙神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15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中有三件寶,其中一件就是《蒙娜麗莎》(板書: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一直爲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祕的微笑!你們想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2.出示課題: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讀了課題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受名畫。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反饋交流。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找到課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3.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4.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呢?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5彼婊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

(1)引導學生感受畫的整體。(第五自然段)

這是一個鮮活的女子,我們終於跟她面對面了,雖然經過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麼恬靜、淡雅,怪不得作者說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誰來讀一讀?(指導讀“那幅畫不大……我終於跟她面對面了”。)

老師彷彿看到了她那一頭烏黑的長髮,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實的嘴脣,而且頸項裏的血液也彷彿在流動,這個畫面似真亦幻,誰來讀一讀?(指導讀“她的臉頰泛着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讀到這兒,你一定會在心裏默默地稱奇,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幅畫的魅力?(微笑)自古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是個謎,她的微笑到底神祕在哪兒?

(2)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學生找到有關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指名讀,評價(圍繞“舒暢溫柔”“略含哀傷”“十分親切”“幾分矜持”),再指名讀,齊讀。

小結並過渡:緊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耐人尋味的神祕的微笑,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爲永恆美的象徵。

(3)引入資料: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爲她的雙眼與嘴脣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纔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祕的微笑”。法國巴黎盧浮宮公佈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這一結果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出來的。

(4)看了這則資料,你有什麼想說?(體會達·芬奇的精湛技藝和作者豐富的想象)

(5)達·芬奇精湛的技藝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兒?(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點指導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後的背景。特別是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她身後的背景充滿着幻覺般的神祕感。

6.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的美麗神韻,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彷彿就在我們面前。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你能找到這樣的句段嗎?

7.同學們,我們隨着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裏,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麼向參觀者來介紹這幅畫呢?請你準備一下,等會兒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做講解員介紹)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還從哪裏看出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再讀課文,找到1~4自然段,從人們的等待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3.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1)從“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着隊,隊伍像一條長龍”看出來的。

(2)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3)隊伍移動很緩慢。

(五)總結昇華,激情朗讀。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後說: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3.激情朗讀:(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我已經看到了蒙娜麗莎,我看到了她迷離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雖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幾分鐘,但是她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靈,已經成了我靈魂的一部分……(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我相信蒙娜麗莎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靈,已經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4.引入達·芬奇資料。學到這兒,老師想問你們誰知道這幅畫的畫家?

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於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資料。

(六)結語。

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傑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一切是那麼神祕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聖潔光輝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同樣,她也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

(七)作業。

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張資料卡片,把從課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來。